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9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94

緊鄰慧來家東邊的,是楊姓的一家人。

男人叫楊青,五十多歲,五短身材,濃眉大眼,聲音宏亮。

他是廠裡食堂的班長,媳婦叫王秀玲,是廠裡食堂的視窗付飯的。

兩個人都是急性子,大嗓門,兩句話不來,就滿嗓子灌,

然後,鍋碗瓢盆就一起響,經常聽到最後是孩子哭老婆叫的。

但夫妻兩個都是熱心人,男人仗義,女人為人十分善良,

哪家有事,都少不了他們兩口子上前幫忙。

他們老家是附近農村的,兩人同歲,十七歲結了婚。

共生了七個孩子。

楊大寶,23歲的女兒,是老大。起了個男孩兒名,一定是沒生時,

就十有八九的認定是兒子了。沒讀幾年書,年紀輕輕,

就遠嫁了,不常回來。

楊招弟,20歲,是老二,看到老二又是個女兒,

兩口子想到是老大的名字起時失了算,便把心思用在了女兒的名上。

小學文化,還是她母親跟老楊絕食一週換來的。

她進了街道辦的一個紙盒廠,聽說還處了一個物件。

楊喚弟,18歲,是老三,聽名字,就知道楊家人多想要兒子了。

老三愛學習,是家裡唯一的“秀才”。但老楊還是不想讓女兒多唸書,

聽說王秀玲,在老三要上學的那一年,摔碎了老楊的七個大碗,

發動了多次家庭戰爭,才為三女兒爭取到了讀完初中的文化水平。

楊大喜,16歲,聽名字,一定是個兒子。

這高興的,都不知道怎麼表達了,都表在了名字上,

可見老楊的臉色該是個什麼樣了。生了三個女兒,終於來了一個寶貝兒子,

大喜!大喜!聽說老楊高興的連喝了三天大酒,最後去衛生所輸了液:

愣是喝出了個急性肝炎!

這楊大喜出生後,楊家的戰爭,打的更加頻繁了。

重男輕女也就罷了,怎麼說也是親生父母,不會給女兒太過份的氣受,

可是,這楊大喜卻慣的不成體統,罵爹罵娘不說,

還常常把幾個姐妹打的鼻青臉腫。只要老楊在家,楊大喜還稍有收斂,

一旦老楊不在,他媽媽王秀玲,那是經常被他氣的發昏帶死。

常常被鄰居喊來廠辦治安人員,對楊大喜一陣嚇唬。

久而久之,他倒是“少年老成了”,誰都不怕了。

楊大喜的成長,是這個73棟的一個噩夢。

張淑一家搬來後,廠裡曾勸過老楊,說,你兒子要是惹了烈士遺孤,

那就可不是治安的事了,是公安找上門了。

還別說,這半年,楊大喜老實了不少,見到張淑一家,總還揣著小心。

楊小珍,是老五,14歲。自從有了楊大喜,這作天作地的兒子,

老楊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徹底有了改觀。他開始從重視女兒的學習,

所以,從老五開始,女兒只要想上學,他就供到底!

老五,上邊有這樣的一個惡霸一樣的哥哥,一定是不幸的,

但有幸的卻是爸爸終於讓自己完成學業了。她在上初中。

楊小玲,老六,12歲。讀小學五年級,是慧來學校的學長。

她是幾個孩子裡,長的最漂亮的,品學兼優,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

在慧來的廠區子弟小學校裡,她任大隊長,臂上總是掛著紅紅三道崗。

這個臂微,意味著是學校級的幹部,慧來班級的班長都要聽她的。

小學時的同學,沒有不羨慕楊小玲的。

楊小豔:老七,8歲,與慧來同齡,剛剛步入小學。

現在是寒假,等過了這個春節,再開了學,

慧來和楊小豔就念小學一年級的下學期了。

兩個人一個班級,還是鄰居,簡直就是形影不離。

此時楊家裡,楊小豔剛剛把慧來叫來,讓慧來聽聽自己姐姐的演講。

楊家人都出去了,只有楊小豔和她的五姐在家裡。

慧來和楊小豔偷偷趴在外間的窗下,聽著姐姐在裡面,

聲情並茂的背誦著: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

和平不是靠退讓得到的!近代以來的中國,種種退讓,結果處處割地賠款。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丟了東三省,

當時有些中國人還心存幻想;東北這麼大,日本人至少消化五十年,

應該可以保持一段時間和平了。可是,結果呢?

這一次中國人不再只會點頭哈腰,簽訂不平等條約了,

而是挺直腰桿掄起拳頭硬碰硬反擊了!”

楊小玲,舉起小拳頭,柳眉倒豎的樣子,讓窗外的慧來和楊小豔笑成了一團。

73棟,從西邊數第四家,是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姓方,女的姓趙。

慧來和楊小豔根據他們的姓,給他家簡化了個外號:“灶房”。

小兩口是南方人,都是中專畢業的技術員。鄰居都跟他們叫眼鏡夫妻。

原因自然是他們兩口子都戴著近視鏡。

從西邊數第五家,是一對上海下放來的大夫,四十多歲,兩個人都是大夫。

開始的時候,彼此說話都聽不大懂,但日子久了,他們普通話說的還不錯,

跟鄰居討教東北菜的時候,有時候,竟還會用東北方言說話。

而他們夫妻之間,還是用上海話來交流。兩口子竟一個姓,均姓李。

有個兒子,跟著奶奶還在上海。

每當這個時候,鄰居們就會覺得,

他們還是不接地氣的,大城市的文化人。

自從慧來家搬來後,鄰居說,北京上海的都住上73號了,

可謂大都市都聚集到了,以後,73號名聲在外了。

73號西邊數第六家,兩口子是軋鋼廠的工人,男的姓劉,女的姓張,

五十多歲左右。有兩個女兒,都出嫁了。

這棟樓,最東邊的一家,是老兩口,六十多歲,老頭姓李,老太太姓那。

老李給化纖廠看大門,老太太在家裡的東邊侍弄一方小菜院,

還養了雞鴨鵝狗,數他家有意思。但老兩口又一生沒有開懷,一個後人也沒有。

人口少,伙食倒是不錯。下了個雞鴨鵝蛋的,總是自己吃不了,還送給鄰居,

一趟房的,這幾戶人家,沒有一家是吃不到老那太太送的蛋的。她家還有果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春天有櫻桃,夏天有海棠果,秋天還有李子。

兩位老人的家,就是73棟的疏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