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章 登極大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章 登極大典

眾大臣匍匐在地上,聽候陳煥宣念詔書。

第一封詔書便是言明起義明細,確立正朔。為前琅琊王陳沈進了陳孝閔帝的諡號,推翻了前朝對於先帝的陳平帝的諡號,改諡為陳孝明帝。

第二封詔書是改封陳桓為鞏公,邑一百戶,削其晉國封地。

第三封是寬宥舊朝諸位大臣,凡是列在殿下的舊臣都在此列。這些名單是江河與鄒楚等人一同商定的,既不觸碰世家們的核心利益,又要做到賞罰分明,著實讓江河頭大了三圈。

由於尚未登極,不好輕易封賞,因此除了獻國的江河外,一眾功臣在今日都沒有得到封賞。

這時候已經到了上午十點多,豔陽高升,詔書依舊在宣讀。

粗略算算,陳煥讀的詔書得有上萬字了,江河不由暗暗思量,這真的是鄒楚說得不通文字的梁王三子嗎?

鄒楚這是打得什麼算盤?難不成真的想學周公?

冗長的詔書讓江河神經有些渙散,直到身邊諸人有了異動,江河才與眾人一同起身謝命。

朝儀到正午便結束了,江河早就安排好了一眾功臣的食宿,令手下帶了下去。至於江河本人則是被陳桓賜宴。當然,這宴會自然也是江河事先準備好的了。

自己準備宴會讓別人請自己吃飯?江河覺得有點意思,這次宴會只有寥寥數人,包括小大王,師父公孫冶、師叔諸葛泰、元帥鄒楚、司空唐範以及大司農劉散和典客王康。

這天命殿自然不是吃飯的地方,陳煥擺駕南宮之延慶宮,作為宴會之處。

相比於天命殿,延慶宮更得大陳皇帝寵愛,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幾乎成為了帝國的中心,能夠在這裡吃上一餐飯食,是大陳所有官僚畢生夢想。

誒,這是不是相當於參加國宴了?江河心中腹誹,不對不對,這麼說自己還是國宴的籌備人呢!況且自己也是二千石的朝廷大員!

雖然只是二千石,不像是九卿等公卿的中二千石品階那般高,但是自己可是有著徵東將軍和陽關亭侯的品銜,和九卿不分上下。

甚至因為自己擁有封地在某種程度來說甚至超過那些沒有被封侯的丞相們。

說起來這個徵東將軍的頭銜,江河現在還沒有正式的詔書,只是自己將要率兵奇襲洛陽時候鄒楚給自己的許諾。

臨行前,自己一定得討來一個封誥,不然心裡總不踏實。

來到延慶宮,盛宴早已經擺好。山珍海味自然不必細說,為了這一餐飯,江河從國庫裡調出了將近三十萬錢,只為自己八人這一餐享用。

這八個人,大王陳煥代表皇權,雖然暫時受控於鄒楚和公孫冶組成的議事聯盟,但是這種情況必然將因為入主洛陽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鄒楚和江河代表著此次討逆戰爭中崛起的軍事新貴,他們手裡掌握重兵,最具有發言權,但也最容易受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非議。

公孫冶和諸葛泰則代表了此次討逆戰爭中崛起的文官集團,他們多是寒門子弟,將來也會成為世家,成為帝國的基石。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派系如果不出意外未來數年甚至十數年會對大陳造成深遠的影響!

甚至這些人如果熬過了歷史的洗禮,甚至會出現新的像十四族,十二姓一般強大的世家!

剩下的唐範、劉散和王康自然代表舊朝勢力,這些人都是先帝時候就身為高官者,這場猛烈的政治變革對他們的影響較小,依舊會把握原有的權利,但可以預見的是他們必然不同於新晉的文官集團。

這三人都是世家出身,上黨唐氏、沛郡劉氏、隴西王氏。這些家族位列十四族,十二姓。在大陳的影響力極其強大,就算是新晉的文官集團與武官集團,也不能對他們試壓過大。

而江河卻還想到了另外的三個團體,他們分別是:

第一個團體就是晉王一系。

包括前太尉田節、皇后鄧氏、以及中朝官員等追隨晉王謀反的一眾勢力此時已經失去的政治力量,馬上就要退出歷史舞臺。這將帶來權利的空缺,新朝正好以此封賞四方有功之臣。

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下獄,可是在此時的幷州,他們還擁有很大的權利。新朝的下一步,就是收回這些人的權利,將他們掃入歷史的垃圾桶裡。

其次就是各地藩王,在這次討逆戰爭中,各地藩王出力不少,可是這些藩王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有因為鄒楚選擇而即將變成天子之父的梁王,有大肆屯並郡縣的長沙王和吳王,有支援陳煥在冀州對抗李淳皋的冀州四王。

可以預見,這次討逆戰爭之後,眾王的權柄必然加強,未來的地方問題必然加劇。

第三就是在這次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各地郡守、國相。他們或是因為地處偏僻或是因為不敢下注,或是因為想要明哲保身,沒有參與這次戰爭。

這些人手中掌握的資源必然會因為新朝的建立而被剝削一部分,但是如果這些人融入到新的文官集團中,也可以更進一步。

而江河,他倒是挺難給自己定性,自己既是手握重兵的軍事新貴,又有濃厚的文官色彩,半文半武,但總歸是新朝人物。若是日後文武爭鬥,江河還真的不知道要投靠那方。

這場宴席便在江河的胡亂思考中拉開了帷幕。

八人排座次,陳煥小朋友自然高居上座,其下便是王傅公孫冶及鄒楚,而後便是三員公卿,江河雖然品階比諸葛泰高,但是因為年輕,就坐在末席作陪。

陳煥年紀不大,被師父交代要慢些吃,吃了兩刻鐘就飽了,呆呆地坐在堂上徹底成為了吉祥物。

眾人的歡笑言談怎與他相關,九歲大的孩子玩心正重,可是陳煥卻穩坐當場,連三位公卿也沒有因為陳煥年幼而有絲毫輕視。

席上,王傅公孫冶代陳煥致辭,作為主持宴席之人,江河就慘了,作為陪席人員被這三員公卿灌了不少酒。

鄒楚也是個壞心眼的,明明自己很能喝酒,偏偏推脫,讓江河為他擋酒。

無奈,自己雖然在外可以仗著權勢少喝些酒。

可是這宴會上最小的也是刺史,這讓江河怎麼推脫,唯一一個品階略低於自己的還是自己的師叔……

一般來說,皇帝賜宴不會太久,最多一個時辰,大家都是淺飲即止。可是所有的酒都奔著江河而來,著實讓人招架不住。

皇帝賜宴時間少就是防止大臣喝多出糗,公孫冶打量著自己的徒兒,暗暗搖頭,這樣可不行啊。估計江河馬上要倒。

公孫冶與鄒楚相視一眼結束了這次宴會。

三位公卿看起來對陳煥還是比較滿意,既然新老派系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推舉陳煥為帝的最後一步也變得順利了。

翌日,四月十五。昨天不勝酒力的江河今天已然精神抖擻。

醜正時分江河就起了身,不是他睡不著,而是今天的安排就此開始了。寅時,百官相聚於太白門,今日要去郊外祭祀上帝,在太廟告慰先祖並且要舉行登極大典。

國不可一日無主,越早定下陳煥的名分對於討逆新貴們來說才越安心。

陳氏出自帝舜,舜主金德,陳朝也主張自己國德為金。

對於在太白門集合,江河表示十分無奈……

因為自己給自己安排的官邸在洛陽東面,就在青玄門旁的平安坊。要想去城西的太白門就要跨越整個洛陽!

平安坊內多是皇親國戚,朝堂貴胄,江河把自己在京住處安排在這裡也是為了接近這些人。況且兗州在洛陽之東,自己在平安坊也方便些。

總待在陳家的執金吾府上江河自覺麻煩,反正日後也要在洛陽置辦府邸,索性現在就搬了出去,還免得遭受御史們的非議。

這橫跨洛陽的距離江河乘著絳雲也要很長時間。帶著麾下幾員主要將領,江河便踏上路途。

醜正三刻,大臣們就在太白門下集合完畢。

寅時初刻,大王鑾駕便抵達太白門,這次隨行的大臣也有數百人,更有鄒楚派出的三千精騎和數萬步卒沿途護送保衛陳煥和一眾大臣的安全。

這才三點二十九啊……江河看著系統的時間。

只需稍稍推算一下,江河就得出了準確的時間。此時太陽還未升起,兩旁侍衛的士兵舉著火把為大臣們照亮道路。

上帝廟在城西十五裡,佔地極廣。作為自從陳太祖高皇帝起就被天子尊崇的昊天上帝在陳代的形象更加具體化,不再只是儒家經典中的隻言片語,而整個大臣的民間信仰也是以昊天上帝為主導。

在這個沒有盤古傳說的陳朝,昊天上帝自然就成為了世界的創立者。作為天下的繼承者,陳煥首先要參拜的就是昊天上帝。

待到行至上帝廟,正是天地清蒙初化之時,光芒微弱,卻依然睹物有形。

熄滅了火炬,憑藉著天地間的一點青光,東方帝國的主宰帶領著諸位大臣步入上帝廟中。

禮儀要在太陽升起之前完成,上獻祭詞等事物都交由手下禮儀使者來做,陳煥耷拉個腦袋,精神不振。

陳煥此時身著一身白衣,上面繡著金龍,在雲中若隱若現,神威異常。陳煥上前致禮,獻祭三牲,率領眾大臣朝拜上帝,皆行重禮,並獻佳木而還。

回去的路上東方太陽自洛陽處升起,大臣們都見到了太陽從東方雄城升起的壯闊景象,唐範於是命令群臣獻賦紀之!

下一步就是入城去祭奠太廟,太廟中供奉著大臣的歷代皇帝和各朝棟樑,江河對此做了很大的功夫,終於將大陳的十八位皇帝全部記下。

來至太廟,陳煥換上了一身孝服來祭奠先祖,畢竟陳沈作為他的義父亡未滿一年,他理應守孝。先祭祀一通之後就下詔書,將陳沈的靈位入祀太廟。

祭拜完大陳十九位先帝,就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

今天最後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要開始了——登極!

隨行祭拜上帝和太廟的只有數百名高級官員參與其中,還多是新臣參與,更多的官員此時已經在巨大的天命殿前廣場準備就緒。

將踐帝位的陳煥乘坐天子規格的黃金馬車來到殿前下車,從寬廣的中路上迎著數千大臣的目光緩緩走上大殿。

此時的陳煥身著一身玄色紋龍袍,龍袍上又印滿了十二掌紋,彰顯自己的天子身份。作為王傅的公孫冶一路陪同,終於在午時初刻開始了登極大典。

不知是誰寫就的文章如此振奮人心,江河也內心振奮,沒有絲毫睏意。陳煥作為受命之人今日典禮之上是無需說話的,一切都靠公孫冶來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行完一堆繁瑣的禮儀後,眾臣跪下請求陳煥上位。

陳煥三次推辭,大臣們三次請求,更有臣工死諫,頭磕出了血的不知道有多少。

終於,在眾位大臣的一致建議下,陳煥終於接受帝位,登基為帝。

第一封詔書即是確認年號為“定武”,廢除偽帝的正和元年的年號改今歲為定武元年。好在偽帝沒有頒佈命令鑄幣,而且使用正和年號的地區也少,可以改正過來。

第二封詔書就是晉封公孫冶為太傅,封鄒楚為大將軍,唐範為丞相,諸葛泰為太尉,劉散為御史大夫。

鄒楚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是臨時官職,如今陳煥已經登極自然不能再用此號。這大將軍可比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職權更大,天下兵事悉由大將軍轄治。甚至就是一些行動丞相也無法阻攔。

大將軍、丞相、太尉三人的印信立刻發放,都是有著紫色綬帶的金印。劉散的御史大夫印由升任為丞相的唐範轉交。

御史大夫是銀印青綬,與同為三公的丞相太尉不同。

江河作為功臣列於第三封詔書之上,這一封詔書上面所載的都是二千石以上官職,江河僅僅排在田籍、李淳皋之後。

是的,李淳皋也投靠了新朝。此時已經率領著清河軍與冀州四王合兵一處進軍幷州了。

田籍入朝為大司農,李淳皋因為功勞被封了靈壽亭侯,但是官職卻是被貶,不再擔任丞相,轉為奉常。

江河的兗州刺史、徵東將軍、陽關亭侯的官職、軍職、爵位沒有改變,只是加封了三百戶的封地並受賜了一座府邸和一百萬錢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封賞之物。

緊接著就是王朔、孟符二人。王朔受封潁川太守、孟符受封梁國相。討逆中郎將劉毅被封為上黨太守、徵北將軍。喬圖升任了徐州刺史,喬恪也升任了荊州刺史。這詔令一出,江河也驚詫不已。

這對兄弟居然從兩太守升級為兩刺史了!

相比於喬家,劉氏兩兄弟顯然沒有什麼晉升的地步了,劉義被入調為將作大匠,劉磊改任山陽太守,頂替了喬恪的位置。

但是二人之父劉散從大司農升任御史大夫,沛郡劉氏也收穫頗多!

在名單之中,江河居然還聽到了李胤的名字,他竟然直接升為侍中!真讓江河感慨門第的重要性。

此次大典很快就在公孫冶的主持中結束,討逆黨人都滿載而歸各個歡欣無限,而舊朝臣子也在思考著如何適應新的時代。

在返回官邸的路上,江河一直沉默不語。

齊凌看出了江河的低沉。問道:“主公可是因為封賞太少而憂愁?”

江河看了一眼齊凌“我哪裡是因為封賞太少而發愁?我的官職還不大嗎?兩年前我還只是一個躬耕泰山一個升斗小民。如今卻是當朝二千石的大員,這樣的封賞又怎能稱得上少呢?”

“那大人是?”齊凌也有些不解了,在他看來官自然是越大越好。

“我在想著怎麼把鹿追到手!”

“還記得我們在尤來山上狩獵那次嗎!只獵到幾隻野雞野兔!如今給我一整座泰山,怎麼也要獵到一隻鹿來啊!”

齊凌會意,二人催促起馬兒來。

“駕!”鞭策起絳雲,捲起一陣煙塵,二人消失在洛陽街頭。

第一卷,泰山年少逐白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