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公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公文

一連數日,江河與楊善會,都是在案牘形成的海洋中辦公。不僅僅是肖澄,各地的縣令、太守等官員或是上書詢問江河是否身體康健或是獻上當地特產。

江河見怪不怪,向上級送些當地特產也算是大陳的風土人情了。向江河問詢身體,更是代表著願意同江河建立良好的關係,同時也表示認江河這個老大。

當然了,這些東西怎可能是江河一下子就相同的呢。還是楊善會點醒江河的。

原來如此!

江河在得到這樣的資訊後,果斷拿出小本本,對著地圖挨個挑選,看看哪個郡、哪個縣沒有向他問安,獻上特產。

這樣一個令楊善會哭笑不得的統計還真發現問題了!江河發現,除了個別幾個縣外,其他郡縣都有祝福送來。

至於這幾個縣的縣令……已經上了江河的記仇本子了。

呵呵,給老子等著,等著夏收過去,我就尋個藉口就撤了你們的官兒!

雖然江河不認為自己是軍閥,可是兗州各地的官吏有司們可都沒把江河當做普普通通的刺史來看待。在他們看來,這是大將軍在地方上的勢力,是要把兗州當做自己的地盤的。

反正如今討逆黨人在朝堂之上話語權頗大,若是得到江河的垂愛,那升官發財,豈不是簡單至極?

有捷徑為何不走呢!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江河的私人倉庫都已經爆滿了。鹿茸、象牙、玳瑁、黃銀甚至是海里的珊瑚充斥著江河的庫房。

回頭這麼一看,似乎也就只有肖澄傻乎乎地送來兩串大蒜。不過真別說,這金鄉縣產的大蒜還真不錯,江河可不愛吃生得大蒜,命人將這些大蒜找了個罈子,醃作臘八蒜。

這臘八蒜的製作對溫度有些條件,還好這刺史府上有地窖,眼下並未裝太多東西,只是存了些冰。

江河試著作了一罈臘八蒜,到開壇那天果然美味。

這臘八蒜解膩去腥還有助消化,江河每餐都命人呈一小碟,放上三四瓣臘八蒜,用以佐餐。

大陳哪有這種吃法?

上行下效,竟然流傳開來。江河見大家喜歡,便命人從金鄉縣採買大蒜,足足作了一千壇臘八蒜。

這些臘八蒜,江河自然是吃不完的了。逢人便送,臣下有功?送!過端午節?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送!

可惜現在四夏天,送得太多容易壞掉,江河一小罈子,一小罈子的送,也送了許久。

而這臘八蒜自然也不能叫做臘八蒜了,大家都稱它為刺史蒜,和宮保雞丁一個道理,都是用官名來命名菜品。

江河還不知道,自己居然無意之間,就推動了大陳美食領域的發展。

韓敬等人被調到昌邑自然是風光無限,作為討逆功臣的舊臣,這些人都知道,自己這明顯是要被刺史大人委以重任了!

此時的韓敬,早就放下了對江河當年的,一點怨仇。

在拿到讓他去昌邑後補官員的通知的時候,韓敬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乘上馬車,一路緊趕慢趕,居然還趕上了大陳第一壇刺史蒜開壇。

在嘗過一口之後,韓敬就死皮賴臉地求著江河,向他要了五壇——當然是要等下一批刺史蒜製成之後,再慢慢給他。

韓敬、郭陽、趙採、蒯良、劉勝、瞿清六人作為江河之前的舊臣。江河對他們自然是對他人更加信任。在和楊善會商討良久之後,江河將刺史府下的一概官吏全部取消,重新設立官職。

楊善會作為兗州別駕從事(即長史),統領全刺史府一應工作,之前負責輔佐楊善會治理全州事物的雷默和齊簡從楊善會身旁調出,改任他曹別司。

瞿清為治中從事(即主簿),主管各曹文書,位僅居楊善會之下。

韓敬為兗州都官從事,負責巡按各郡縣,監督各縣財、政、軍、民各類政務,查舉百官是否犯法。

郭陽為兗州功曹從事,負責全州官員排程。

劉勝為簿曹從事,負責錢、谷、戶、役等簿書。

雷默為泰山從事,督促泰山文書,查舉非法。

齊簡為濟北從事,督促濟北文書,查舉非法。

趙採為東郡從事,督促東郡文書,查舉非法。

蒯良為陳留從事,督促陳留文書,查舉非法。

楊善會又舉山陽人裴嘉,江河任之位濟陰從事。

江河大筆一揮,便將自己的刺史府基本構架搭建起來。兗州六郡除了山陽郡為自己親自檢查外,都有專吏督查,更有韓敬不定時巡按各地,監察非法!

原本刺史府中有四五十個小文吏,江河將他們分散各曹,加以利用。至此江河的兗州刺史府正式投入運營,替天子監察兗州。

本來若是州內有兵事,是要設立兵曹,可是江河並無人選,所以不設兵曹從事。自己親掌全州軍務,拜法正為軍師祭酒輔佐自己處理軍務。

卻說法正巡視各營,歷時一個半月,終於釐清全州軍務。

先是眼下各營:

泰山軍,軍士6273人,由撫軍中郎將劉蕩統帥,校尉於迢佐之,防衛泰山郡。

濟北軍,軍士8562人,由掌軍中郎將潘鳳統帥,由校尉王壽、陳慶佐之。

河水營,軍士6875人,由校尉王泉統帥,於河水之畔屯田。

濮陽軍,軍士2800人,由校尉張立統帥,鎮守濮陽。

騎兵營,軍士1585人,由校尉陳到統帥,坐鎮昌邑,若有異動,火速馳援。

山陽軍(西徵軍),軍士8142人,由校尉章晉統帥、校尉徐讓佐之。

親衛營,軍士557人,江河親自統帥,由齊凌、耿雷、劉鐵牛分部統帥。

以上軍士為江河親自供給的軍隊,總數為34794人,如今已經全部記錄在冊。其餘各郡守衛軍隊如下:

泰山郡:軍士972人。濟北郡:軍士671人。東郡:軍士1872人。山陽郡:軍士3458人。濟陰郡:軍士8756人。陳留郡:軍士5293人。

以上各地防守的軍隊總計21022人,都是由當地郡縣給予補給。從中可以發現,在江河親自統帥的地方每縣的駐防兵力在百人左右,而在山陽軍、濟陰郡和陳留郡等太守勢力強大的地方,守備部隊則很多。

因為其中包含著由太守掌握的,以守備軍為名義,實則是機動部隊的軍隊。

對於軍隊的改制,江河認為不能操之過急。在對兗州軍隊進行了在籍記錄後。在六月十二日,江河對於西征傷亡將士的名單也正式列出。

雖然整個刺史府高度運作,甚至又向兗州世家搜刮了不少人才,江河對於傷亡人員的確認工作也整整持續了五天。對於傷亡將士的補貼數額很快就被統計出來,江河認為數額頗小,便又加大了補貼的力度。

總共補貼近萬傷亡將士總計錢四千六百萬和四十八萬石各類糧食以及六萬八千畝的三十年免稅田。

傷亡撫卹錢款將在今後一個月內發放到全州各處。好在夏稅正在收納,江河可以一邊徵收夏稅,一邊向傷亡將士支付這筆傷亡撫恤金。

楊善會統計了一下,今年的夏稅大概在四百二十萬斛左右,一斛小麥可以買上40錢,除去這筆傷亡撫恤金大概還能剩下二百五十七萬斛糧食儲備。

兗州的糧倉內差不多已經要見底了,這二百五十萬斛糧食只能給兗州的糧倉墊個底,江河完全不需要新建糧倉。江河直接統領的軍隊一年耗糧在七十五萬一千五百斛左右,加上軍官與官吏的俸祿也差不多在九十萬斛左右。

這樣下來,江河手裡可算是攢下了一筆小錢。

有了錢,兗州的各項工程就能夠步入正軌。仿照在巨平和奉高的經驗,江河蒐集山陽郡的工匠。強制山陽郡,每縣都要將一半的工匠遷入到昌邑城內。

昌邑城內的建築已然鋪滿,城內沒有空餘的土地,江河就在昌邑城北,泗水岸邊建立起一座小城,將工匠全部遷移其中。那裡既是江河的兵工廠,又是江河的發明基地。

城北工業基地為江河的第一個獻禮就是一口鐵鍋!雖然這鍋比後世的大鐵鍋來說實在太厚,而且易碎,可實在是讓江河吃到了一次炒菜。這把江河弄得差點哭出來。

真不容易啊,天天吃開水煮肉和燒烤都要膩死了!激動之餘,自然對城北工業基地加大了投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城北工業基地就聚集起了將近三千工匠,還有江河的數千軍隊駐防以及徵發的數千作業民夫。

整個工業基地出現繁榮場景,作業的號子聲衝破幹雲,鐵匠們的敲擊聲宛如雷震。

有了宋應星的幫忙,城北工業基地很快就建立起來。甚至帶動了昌邑的經濟發展,泗水岸邊的碼頭人頭攢動,甚至已經有人在城北申請地皮建造房屋。

這份請求昌邑縣令不敢怠慢,連忙送到山陽太守劉累府上。劉累見後認為是江河的新政,也急著去請示江河。

江河見到這種現象自然很是欣慰。在城北工業基地外兩百步劃定了軍事管理區後,將城北土地開放,並且打算修建城牆,將城北地區納入城區。

雖然大抵看來,天下已經平定,江河也沒有放棄防禦設施的建設。江河在全州險要位置,設立了二十座烽火臺,用於駐紮士兵和監察敵情。

這些烽火臺大都設定在了東郡和泰山兩郡之間,主要防範物件也是冀州的李淳皋和崔大帥。

按照江河與法正的謀劃,江河已經向朝廷舉薦崔大帥征討益州。不用江河告訴,公孫冶和鄒楚也知道江河這是想把這個什麼崔大帥調往他處。

沒過多久,聖明天子下詔書,封校尉崔勇為武衛將軍,統兵萬人駐防咸陽,防備漢中韓賊。

真沒想到,不知這個崔大帥是發什麼瘋了,居然真的帶著一萬人上了路。路過昌邑,崔勇還來見了江河一面,江河自然是熱烈歡迎,甚至送給崔勇兩百副鎧甲作為贈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崔勇的軍隊剛一離開兗州,江河就與已經被策反的兩縣縣令通達書信,要求正式反正。並且命潘鳳、劉蕩所部軍隊兵抵泰山之東,向泰山東部的五個縣催徵夏稅。這些縣令手裡的軍隊可沒有多少。

就算是崔勇留下來的幾個將軍每人手裡一兩千人,要駐防三分之二個泰山郡又有泰山、臨樂山、蒙山等山脈阻隔各自為戰,劉蕩潘鳳使用攻心之計,使得將軍們各自猜忌。

歷時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崔勇手下包括梁甫、費縣等地在內的七個縣十五座城池。

而除了之前早就投靠江河的兩個縣令外,其他五個縣令可就沒有那麼好過的了。投靠崔勇的都是些寒門書生,或是被崔勇裹挾,或是想要趁著討逆的機會躍上枝頭做鳳凰。

既然沒有半點家境,江河罷免起來自然不用考慮太多,命令兗州功曹郭陽從兗州各處官員中挑選五人擔任了泰山東部各縣的縣令。

政令下發之後,江河感覺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手下各郡發展很不一致。東郡和陳留兩郡都有將近一百七十萬口,而濟北郡和泰山郡兩郡加在一起才只有將近一百萬口,濟陰郡有一百三十萬口。山陽軍更多,有兩百二十萬口。

江河不禁吐槽,這大陳的政區劃分還真是有問題。若是把濟北郡和泰山郡合併一下,再從泰山郡劃出去五六個縣到泰山郡,那才平均些。

而且從地圖上來看,兗州中間還被豫州給插了一刀。魯國三面被兗州包圍,卻隸屬於豫州。若是將魯國併入到泰山郡中,泰山郡人口稀少的問題也可以解決。

不過這些都是江河想想罷了,削去魯國?江河哪敢。魯國國王雖說和當今聖上血緣單薄,也是傳承了兩三百年的王國了,哪裡是想滅就能滅掉的。

自己這一封書信上去,說不定直接就給打回來了。還隨著公文附上二人勸誡的信件。

隨著時間的流逝,定武元年七月悄然到來。

七月的第一份公文,就是陳留太守孟昶被調為南陽太守,江河終於可以把勢力的觸角伸向陳留,真正地壓制兗州。

這樣一來,改革軍制,也就提上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