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在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零一章自力更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零一章自力更生

小農經濟是什麼?

首先說它的產生,據磚家說,是在春秋戰國時候出現的,標志物為鐵犁牛耕,受益最多的便是經過商鞅變法之後,迅速崛起的秦王朝,自他大一統六國後,這種小農經濟的體制也推廣到了全國,最後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至今某些偏僻的鄉村還存在這種現象。

小農經濟的模式,完全或主要依靠個體戶的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典型便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其他的很少從市場上購買。

舉個例子,就像唐家村人操練的一都民團,想吃肉,下意識想法就是養小豬崽子然後長大了自己宰割吃,而不是去市集上買。

窮,是約束,但根本的是自給自足的意識想法。

哪怕是狗兒,目光放在了石炭山上,等搞來錢後還是選擇買小豬仔自己養肉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有人問了,他們民團裡的人想吃肉,為何要向狗兒伸手要錢呢?答案便是“鄉黨”二字。

古至今來,這兩個字,在軍中永遠存在,像“無顏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其麾下兵團就是由家鄉的子弟兵組成,還有岳家軍裡面的骨幹也都是他的鄉族,還有眼前吳璘的西軍,骨幹分子也是德順軍的子侄。

所以這一都民團若是練成,受益最大的是狗兒,這也是唐家村人開口問狗兒理直氣壯要錢的原因。

愁自然是愁的,除非真的讓這支民團去領衙門的糧餉,若不然就得自己解決,畢竟吃誰的糧給誰辦事,這是行伍中的規矩。

狗兒沒法給他們搞來盔甲兵器但是豬肉米麵這些生活物資還是有辦法的,所以在祐川縣的最後一天,狗兒東跑西串,把所有關係親近的人都拜訪了一遍,再忍著濃濃的不捨,把賺來的所有錢,統統拿了出來。

一共湊足了八百兩銀子,在劉家村南側的一處荒地上,圈了一大片空地,男女老幼齊上陣,蓋了一座專門養豬玀的作坊。

五百只小豬崽是狗兒在祐川一縣所能購買來的最大數目,好在這裡面小母豬佔了一半,忍住了開頭,兩三年後它們將會給自己翻倍的回報。

豬多了,再讓上了歲數的老人來餵養,容易把老人累死,所以,這都民團搖身一變,成了專門養豬崽的“後勤兵”,除了每日的操練之餘,還得給哼哼亂叫的小豬崽餵食,一時間全縣百姓捂著嘴巴哈哈大笑,稱呼民團為“豬玀軍”

當訊息傳到了縣衙主薄廳,負責徵調兵役的孫主薄,惋惜的把這支民團的名字在公文上重重的劃了去,並吩咐左右,以後除了旗號之外,一文錢的練兵補助銀都不許給這唐家村的民團。

這一切,狗兒當然不曉得了,就算曉得了也沒得辦法,因為狗兒發現,養豬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

五百只豬隻過了一夜,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五六只,氣的狗兒直跳腳,喊人仔細的診斷死亡原因,無奈的發現這幾隻豬居然是餓死的。

這時代的豬和後世吃飼料長大的豬可不一樣,它們的主食乃是麩皮加雜草,所以一隻豬得養上許久才能出欄,就算是出欄,也不如後世白白胖胖渾身顫肉的大肥豬可比,精瘦是它們的特點,根本原因是沒得吃,膘存不上。

後世的養豬場會有專門的“營養餐”讓豬能夠很好的養膘,就算是普通村民家,餵豬也是用磨的粗玉米麵混合著油水很大的剩菜剩飯。

玉米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所以能給它們吃的只有不帶油星的刷鍋水,好在豬玀是雜食動物,只要能吃飽從不挑食,但是小豬崽,尤其是滿月沒多久的,好多東西吃不進去,這時候必須像喂馬一般,吃一些精細糧食,過度一段時間才行。

但是糧食,人都不夠,哪裡捨得餵給畜牲?

找到了原因,狗兒也沒得辦法解決,一兩頭的還能喂一點糧食,這五百多呢,所以就把這難題甩給了他們。

反正豬給你們買好了,能不能吃上肉,那就是你們問題,狗兒用力的一甩手,馬鞭凌空響起,屁股底下的大青騾子就咴兒咴兒的跑了起來。

“狗兒哥,你可得經常看俺們啊!”

送狗兒出城的狗剩和大傻幾個,使勁扯著嗓子才衝著狗兒喊道。

“放心,等小爺金榜題名自然會回來看你們,到時候把你們接到州城裡,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好的狗兒哥,俺們在家等著你,到時候考中了一定要接俺們早點去。”

就這樣,狗兒帶著龐大郎和兩個啞巴漢,以及新收的小書童楊小修,趕著一輛馬車向著龍州走去。

回龍州的路上自然會再次路過楊小修家,所以狗兒一行人又在他家落了腳,這一次,他祖父沒有殺豬款待狗兒一行人,只是普通的家常便飯。

也虧了沒殺豬,要不然狗兒還真的與“養豬秘籍”失之交臂。

“小修,你家的豬怎麼白白胖胖的養的這麼好?”

楊小修瞅一眼豬圈裡孤臨臨臥著睡覺的肥豬道:“可能它太孤獨了吧!”

孤獨?狗兒狠狠的瞪他一眼,轉身尋他祖父問話。

“楊老丈,你家的豬真是肥胖啊!”

楊老丈正在給他孫兒拾掇冬衣,聽見狗兒問話趕緊擺手道:“小官人,這最後一隻豬可是要留著過年吃的,俺答應了幾家鄉鄰給他們留肉,訂錢都收了,現在可不能殺。”

狗兒看著他一臉歉意的給自己解釋,呵呵一笑,寬慰道:“楊老丈想差了,嗯,那啥,不瞞老丈說,我家裡也喂了一些豬,但是看它們長的可不如您家的模樣好,所以有此一問。”

“原來是這樣啊!”聽這面前的小官人不是要吃豬肉,楊老丈偷偷摸把汗水道:“小官人您難道沒聽說‘餵豬金方’?”

“‘餵豬金方’?”狗兒茫然的搖搖頭。

楊老丈嘿嘿笑的給狗兒解釋一通,好一陣兒狗兒才聽明白,這不就是漢代人琢磨出來《淮南萬畢術》麼,裡面就記著他說的這種餵豬的法門,名字叫“麻鹽肥豬法”。

“取麻子三升,搗千餘杵,煮為羹,以鹽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飼豕即肥也。”

這法子就像是後世的飼料一般,讓家豬吃了很是長肉,唐家村人也自然曉得,平常餵豬時也會照這樣來。

所以狗兒撇撇嘴,對著他抱怨道:“俺們村裡也是這樣喂的,也不見豬崽能好好長肉。”

“哈哈哈!小官人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放肥肉粉!”

“肥肉粉?那又是啥?”狗兒一臉迷惑。

“這法子,只有俺們村裡人才曉得!”

狗兒看著他一臉得意的瞅著自己看,曉得這是人家村裡不傳的秘方,所以得拿好處換才行,可自己現在一窮二白,身上只有三五十個銅錢,哪裡能拿的出手,所以眼珠子一轉,盯著和自家妹子玩耍的楊小修道:

“楊老丈放心,你家的孫兒,我會悉心照顧,只要在我能力之內的,必然不會忘記他,還有,我答應您若是有機會,也讓他參加科舉,即使不成,也會給他尋個出身,安排個好差事。”

只要不讓自己的孫子撅著屁股在地裡刨食受苦,些許秘方不算什麼,這一下,楊老漢再沒有什麼猶豫了,拉著狗兒低聲耳語道:

“既然小官人有興趣聽,老漢自然知無不言,這肥肉粉,就是用水麻子和鹽一起,研成沫,每次餵食時撒一點,效果奇好,還有這些家豬最好讓他們吃了不動,這樣才能安心長肉。”

好麼,果然是勞動人民最有智慧,天天參與其中,一些好的法子自然就琢磨了出來,然後代代相傳。

得了秘方的狗兒自然很開心,恭敬的對著老丈施一禮道:“如此,謝過老丈了,您放心,小修跟著我自然不會讓他受委屈。”

楊家莊狗兒一行人只短暫的吃了一頓午飯,便趁著時間繼續出發,這裡的地勢是越往北地勢起伏越大,林中的樹木也是越往北越高大,山中的猴子也是越來越膽大,大白天的就偷溜下來到馬車後面拽上面的東西。

然後狗兒就看到一隻壯碩的雄猴子抓著一件紅綢子騎在了樹杈上,這野東西腦袋還挺聰明,看見拉車的騾子背上墊著一件布鞍子,居然也學著樣,把紅綢子披在身上,然後得意忘形的衝著樹下追過來的人呲牙怪叫。

“行啦行啦,那紅綢子給它就給它,莫要追了,趕緊回來趕路。”

欣賞了一陣“美猴王大戰啞巴漢”的好戲,狗兒抬頭看看即將日落的太陽,趕緊喊他們回來繼續趕路,若不然,今晚就得夜宿荒野了,狗兒可不想擔驚受怕的睡不成覺。

隊伍繼續出發,因為野猴子的事兒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冒著夜色一行人終於趕到了王家寨。

王家寨很普通的小村落,全村加一起只有七八十戶,不到四百來人,平常除了伺候田地就是進野林子裡採一些野藥材賣錢。

狗兒借了村正家兩間屋子湊合著睡了一晚,天明算了草料和食宿錢,一行人繼續走,終於在天將將落山時到了龍州城。

一進城狗兒先來了兩隻滷煮的噴香的豬蹄膀,借了水洗洗手,兩隻蹄膀,一盞茶便進了肚。

“痛快!”

油光滿面的狗兒對著同樣滿嘴油漬的楊小修道:“怎麼樣,還想家不?”

“嗯嗯,不想了!俺爺說了讓俺好好伺候你,回頭給俺找個好差事,掙了銀錢,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哈哈哈……”

狗兒笑的差點岔氣,喊一聲:“龐大哥結賬!”

便領著他見識更繁華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