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208 善寫情詩的官員張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08 善寫情詩的官員張華

王戎完了,就是張華了。

張華,你不知道是誰?提一個人,你一定知道:張良,知道吧?動不動就聽人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對,就那個張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之一。可以用“千古第一謀臣”來形容他,諸葛亮都不敢自比張良。

張華是張良的十六世孫。

還有一個人也可以提,那就是張九齡,唐朝的名相張九齡。

張華是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他的妻子也不是凡人,他妻子劉氏,是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劉放的女兒。

…… ……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

張華的父親張平,曾任漁陽郡太守。張華少年時孤苦貧寒,靠幫別人牧羊來養活自己。與他同郡的盧欽見到張華後非常器重他。張華的同鄉人劉放也對張華的才能感到奇異,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張華十八歲,為縣吏那年娶了劉放的女兒為妻,作《感婚賦》、《感婚詩》。

辛苦搜到《感婚詩》,抄錄於下:

駕言遊東邑,東邑紛禳禳。婚姻及良時,嫁娶避當梁。

窈窕出閨女,嬿婉姬與姜。素顏發紅華,美目流清揚。

委(韡wěi)煒眾親盛,於我猶若常。譬彼暮春草,榮華不再陽。

看來,他的妻子很漂亮,長得樸實,無需過多的修飾,不用像現在的時尚女,畫了厚厚一層脂粉,扭比晃定的。人家不用化妝就是極其美麗的,尤其她的眼睛,真是呀!

後來,他寫了五首《情詩》,據說,都和他這個劉氏妻子有關,現錄其三首,以觴諸位:

遊目四野外,逍遙獨延佇。

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

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

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

不曾遠離別,安知慕儔侶?

…… ……

清風動帷簾,晨月嘆幽房。

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

襟懷擁虛景,輕衾覆空床。

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

拊枕獨嘯嘆,感慨心內傷。

…… ……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鳴琴。

終晨撫管絃,日夕不成音。

憂來結不解,我思存所欽。

君子尋時役,幽妾懷苦心。

初為三載別,於今久滯淫。

昔耶生戶牖,庭內自成陰。

翔鳥鳴翠偶,草蟲相和吟。

心悲易感激,俯仰淚流衿。

願託晨風翼,束帶侍衣衾。

…… ……

張華學識淵博,辭藻和順而華麗,他聰敏而多才,圖卦讖緯方技之類的書沒有不詳細閱覽過的。當時的人大多都不能測出他的學識程度。

他開始並不為人所熟識。

他創作了《鷦鷯賦》,透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名士阮籍在看到這篇賦後,感嘆道,“這個人是王佐之才啊!”張華的聲名從此開始顯著。被漁陽太守鮮于嗣推薦任太常博士,盧欽又把他推薦給司馬昭,轉任河南尹丞,還未上任,就被授職佐著作郎。

不久,遷為長史,兼任中書郎。張華對於朝政所發表的意見以及所上的奏章,大多都被採納施行,因此得以正式擔任中書郎。

張華不論到哪裡,都是遷家而就,妻子總是相隨不輟,始終恩恩愛愛。

…… ……

晉武帝司馬炎受魏元帝禪讓,建立西晉。拜張華為黃門侍郎,封爵關內侯。

張華的記憶力極強,而且學識淵博,對天下古今的事物都瞭如指掌。

武帝曾向張華詢問漢朝宮室制度及建章宮千門萬戶的情況,張華都應對如流,讓旁聽的人都忘了疲倦,他又在地上畫出圖樣,武帝身旁的人都注視著他。時人把張華比作是春秋時鄭國的良相子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數年後,被拜為中書令,後來又加官散騎常侍。

張華在母親去世時非常悲哀,武帝下詔勸勉,並強令他管理政事。按理,母親去世,應當在家守孝三年,但是,皇上不讓他閒置,還得化悲痛為力量,為皇帝值班站崗。

…… ……

當初,武帝與羊祜秘密謀劃伐吳,群臣大多不贊同,只有張華贊成這一計劃。

羊祜病重,武帝派張華到羊祜那裡詢問伐吳之計。

羊祜對張華說了自己的想法。

張華很讚賞羊祜的主張。

羊祜又對張華說,“能實現我這個願望的是你啊!”

咸寧五年(279年),西晉大舉伐吳,武帝任命張華為度支尚書,負責策劃及運輸糧草,又與武帝一起制定作戰計劃。

當時眾人都認為不可以貿然輕進,只有張華堅持己見,認為伐吳必勝。

僅僅一年,吳國就滅亡了,武帝下詔晉封張華爵為廣武縣侯,增加食邑一萬戶,封他的一個兒子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還賜絹一萬匹。

…… ……

張華在此後聲名顯赫,為眾人所推崇信服,把撰訂晉史及修改禮儀規章的任務,都託付給他,有許多增減與修改。

當時的武帝詔書誥文,都是張華起草的,他的聲望名譽更加顯赫,有任宰相(三公)的威望。而荀勖(xù)認為自己出身大族,憑著武帝對他的寵信,憎恨張華,常想伺機將張華調到外鎮任職。

荀勖離間張華的陰謀得逞,外調他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又兼任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歷代都不曾歸附的二十多個國家,在張華的工作下,都遣使朝貢。

當時幽州遙遠的少數民族臣服,邊疆安寧,糧食連年豐收,兵馬強壯。

朝中議論想要讓武帝召張華回京任宰相之職,又想要為他進號儀同三司,卻遇到了馮紞(dǎn)的阻撓。張華曾在武帝面前說過馮紞之兄馮恢的壞話,而馮紞深得武帝寵信,常陪侍在身旁。

不久,武帝徵召張華為太常,因為太廟屋樑折被免官。從此,張華在武帝在位期間,一直以列侯的身份朝見。

…… ……

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即位,任命張華為太子少傅,與王戎、裴楷、和嶠都因有德望被楊駿猜忌,不得參與朝政。

元康元年(291年),楊駿被殺後,皇后賈南風將要廢黜楊太后(武悼皇后楊芷),當時群臣在朝堂商議此事,眾人大多都順承旨意,認為太后應該被廢黜。

張華因獻謀有功,被拜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佩戴金印紫綬。

張華辭去開府儀同三司之職。

賈謐與賈后共同商量,認為張華出身庶族,儒雅有謀略,往上沒有威逼君主的疑慮,往下又是眾望所歸,打算依靠他總攝朝政,大事諮詢於他。但還是猶豫未決,於是詢問裴頠(wěi)的意見,裴頠平時很尊重張華,非常贊成此事。

張華於是受到重用,他盡忠國事,輔佐朝政,彌補缺漏,儘管在惠帝昏弱賈后殘暴肆虐的時候,但天下仍然安定,這都是張華的功勞。

張華怕賈后親族勢力強盛釀成災禍,於是創作了《女史箴》來諷勸。賈皇後儘管性格兇暴嫉妒,但還是敬重張華。幾年後,朝廷追論張華前後的功勳,晉封他的爵位為壯武郡公。

元康六年(296年),張華接替已去世的下邳(pī)王司馬晃為司空,兼管修史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