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210 荀勖(xù)的高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0 荀勖(xù)的高參

荀勖 (?——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

荀勖是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出身於世家名門。荀勖的父親荀肸(xī)早逝,荀勖幼年時在他從舅受到他外祖母的表妹張昌蒲的撫養,他的從舅就是鍾會。

張昌蒲是鍾繇(yáo)之妾,鍾會的母親。鍾會和他的年齡相仿,小時候就是個同性戀,沒少磋磨荀勖,所以,二人的關係並不好。

荀勖十分聰慧,記憶力超強,過耳不忘,聽了一遍,就可以複述得幾乎不差一字。

十歲時就能做文章。荀勖的堂外祖父曹魏太傅鍾繇(yáo)曾感嘆道,“這孩子將來一定比得上他的曾祖父(指荀爽)。”

荀勖成年後,博學多聞。正始(240年-249年)年間,他被大將軍曹爽徵辟為掾屬,又改任中書通事郎。

…… ……

曹爽在高平陵事變中被誅殺。當時曹爽的門生、故吏沒有人敢前往弔喪,唯有荀勖前往,眾人於是也尾隨其後。後來,荀勖被任命為安陽縣令,又轉任驃騎將軍從事中郎。荀勖在任安陽縣令期間,治理有方,百姓為他建立生祠。

一般,都是人死了,值得人們紀念,才建祠堂,立泥像;生祠是人還活著,值得人們當神一樣敬仰而修建的祠堂。看來初始,荀勖還是做了好事的。

之後調任廷尉正,又參謀大將軍司馬昭軍事,賜爵關內侯。轉任大將軍從事中郎,領記室。

當時,官騎路遺請求作為刺客入蜀行刺(之前的中郎郭修就成功刺殺了蜀漢大將軍費禕),荀勖把這件事當他外祖母張昌蒲說了,張昌蒲想了一下,說,“那叫什麼事?不是大國、君子所為!”

荀勖知道他這個姥姥不是凡常之人,說的話,總是有來歷和深謀遠思的。他就以姥姥張昌蒲的話為基本,又想了一夜,第二天在朝堂之上對司馬昭說,“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應該舉正義之師來討伐叛賊,用行刺的辦法去除賊,這不是以德服遠人的道理,也不能為四海之人做榜樣。”

司馬昭認為這個意見很好,沒有再派出刺客。

…… ……

景元四年(263年),鍾會在蜀謀反時,訊息並沒有得到證實,只是外人傳聞,司馬昭平素待鍾會甚厚,不相信他會謀反。荀勖太瞭解他這個從舅了,於是說,“鍾會雖然受了您的恩惠,但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義的人,應該早作戒備。”

荀勖和鍾會一起長大的,他對鍾會的瞭解將是深入的,說出的話,誰能不信呢?

於是,司馬昭立即出鎮長安。主簿郭奕、參軍王深認為荀勖是鍾會的從外甥,幼年在舅家長大,勸司馬昭將荀勖貶出去。司馬昭不聽,並且使荀勖與自己同車陪坐,像原來一樣對待他。

鍾會叛亂,並被亂軍殺害。荀勖知道這個訊息,回去見了姥姥把這件事說了,姥姥流下了渾濁的淚水,她說,“是孫氏害了他。”

荀勖不知她指的是什麼,他只知道他的從姥爺鍾繇有個貴妾姓孫,聽人說,孫氏長期代理正室事務,她又怎能害從舅鍾會呢?況且,鍾會是反叛而死,又與孫氏有什麼干係呢?

鍾會之亂被平定後,荀勖隨司馬昭回到洛陽,並與裴秀、羊祜共掌機密之事。當時,將要派使者出使東吳,讓諸位文士草擬與孫皓的書信,司馬昭選用了荀勖所作之信。孫皓接書後回報說願意和親通好,司馬昭對荀勖說,“您之前作的那封信使吳國順服,真是勝過十萬大軍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年,司馬昭進位晉王,他任命荀勖為侍中,封爵安陽子,食邑一千戶。

…… ……

司馬炎受魏帝曹奐禪讓,建立西晉。改封荀勖為濟北郡公,但因為羊祜辭讓自己的封爵南城郡侯,於是荀勖也跟著辭讓,降為濟北郡侯。又被拜為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事,與車騎將軍賈充等人共同制定律令。

泰始七年(271年),向來與賈充不和的侍中任愷、河南尹庾(yǔ)純,推薦賈充鎮守關中,以抵禦叛亂的禿髮鮮卑族首領禿髮樹機能。

荀勖去了姥姥張昌蒲家,對她說了這件事,張昌蒲想了一下說,“如果賈充遠放外任,你在朝會必得失勢。現在太子的婚事未定,如果讓賈充的女兒成為太子妃,那賈充自然會留在京師任職了,你就有依靠了。”

荀勖說,“聽說賈充女長得很醜啊。”

張昌蒲說:

“我也聽說太子很傻呀——再說,哪有像孫權樣的,為兒子相看兒媳的?好與不好,不全憑你的嘴下?我想,出於賈充門裡的女子,也醜不到哪裡,只是不俊罷了。

“兩千年後的國人,主持人,演員都長得疤瘌癤子的,厚厚地上了妝,還不是美女一般?你給她找一個化妝師,厚厚地上了妝,不也人模狗樣的?”

荀勖把姥姥這些話對馮紞(dǎn)說了。

於是,荀勖與馮紞找機會在武帝面前稱道,“賈充的女兒才色絕世,如果納入東宮,必然能扶助未來人君,就像《詩經?關雎》所歌頌的后妃之德一樣。”

於是太子的婚事就這樣定下來。荀勖因此被時人譏諷為奸佞諂媚之徒。

…… ……

許久後,荀勖被加授為光祿大夫。荀勖曾掌管音樂,他所修訂的音律流行於世。不久,任秘書監,與中書令張華一起按照西漢劉向的《別錄》整理古籍。又立書博士,設定博士弟子,教習書法,以鍾繇、胡毋(Guàn)敬的書法為規範。

咸寧五年(279年),王浚上表請求伐吳時,荀勖與賈充堅決諫阻,認為吳國還不可以討伐,司馬炎並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而伐吳果然成功。

汲郡古墓中的古文竹書被發現後,司馬炎下詔讓荀勖編撰整理,撰成《中經》(即《中經新簿》),交由秘書監保管。

…… ……

當時,朝中議論讓王公們都到封國就職,武帝以此事問荀勖,荀勖回答說,“諸王公多已任都督之職,若使其回封國,則都督地方之任廢棄。按封國治理,必然分割郡縣,人心戀眷鄉土,必因此而心意不順。封國都要置軍隊,官兵還要供封國使用,守邊的軍隊就會不足。”

司馬炎想了想,沒做評定,讓荀勖再作考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