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029 大喬輓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9 大喬輓歌

說完了小喬,再說說大喬。

小喬和周瑜很恩愛,相守十一年,留下一些歷史的痕跡。

但是,大喬就比較悲催,城破之後,大喬隨後同被俘獲的袁術家眷和劉勳家眷一起送回吳郡。孫策則繼續四處征戰,四個月後就去世了,大喬自此淪為了寡婦,有人說二人並沒有實際接觸,大喬自此孤苦伶仃的獨自走完了一生,所謂的丈夫,不過是霧裡看花罷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接觸”,說是兩個人有沒有夫妻之間的那種接觸。

看來是有的。

大喬雖然和袁術家眷和劉勳家眷一起被送回吳郡,但是,二人在皖城就有夫妻接觸。

有人說,那也太隨便了吧,娶個妻子,就那麼草率?

這裡有個問題:二喬是妻還是妾。

首先,在得到二喬之時,孫策和周瑜都已虛歲25。古人普遍早婚,他倆若已有原配,那也是毫不奇怪的。更何況在三國時代,妻妾地位差別極大,並不存在明清時代扶正的可能性。

其二,在講究尊卑有序的封建時代,婚姻被視為結兩姓之好,具體指門當戶對的兩個家庭因婚姻結為親戚關係,更有一套繁瑣禮節。

而二喬身份背景僅僅是城破後被納,這女戰俘的身份似乎並不與孫策、周瑜相稱,娶妻也不至於馬虎到打仗時順便解決。

另外,婚姻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娶妻須徵得雙方家長的首肯,相反,納妾幾乎只憑男人的一己之願。

“策自納大喬”。從“自納”就可以看出,孫策娶大橋實際是自作主張,“納”。

此時喬夫人尚留在吳郡,正式娶妻不可能不經過其母同意。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鏡頭:皖城被攻破,整理俘虜的時候,搜到了袁術家眷和劉勳家眷,外帶著搜到了大、小二喬。

有兵士來報,說,“報!有兩個美女!”

孫策和周瑜對視了一下,孫策說,“走,看看去,這城裡還有美女?”

孫策和周瑜就來到了關押大、小二喬的房間,一看,果然是仙女一般的妹妹,就問,“你們是袁家的還是劉家的?”

小喬快嘴,她說,“我們姐倆不是袁家也不是劉家的,我們是喬家的。”

“喬家?”周瑜思索,說,“你們的父親叫什麼?”

還是小喬回答,她說,“子不該提父名——我們的父親是喬瑞(蕤ruí)。”

“啊!”孫策倒抽一口冷氣,“你們說的是大將喬瑞(蕤ruí)嗎?”

大喬說,“正是奴家爹爹。”

“哎呀,”孫策說,“當年我們都在袁術的麾下,我們是戰友啊!”

公元194年,朝廷派馬日迪(磾dī)來到淮南,傳詔遷袁術為左將軍,並任命依附袁術的孫策為懷義校尉。孫策年紀輕輕,卻為袁術攻下了廬江。橋瑞(蕤ruí)從心底裡佩服孫策。兩個人是忘年交,私下裡交情甚篤。

大喬說,“爹爹在世的時候,也多次提到孫哥神武。”

一旁早就被迷到的周瑜說,“你爹爹提到過我周瑜沒有?”

小喬這時嘟著嘴說,“你是哪個‘周’,哪個‘瑜’呀?”

周瑜向小喬招手,說,“來來,我寫給你看。”

小喬就走了過去,把手伸給周瑜。

周瑜轉過身,繞到小喬的身後,半摟著她,拿起她的一隻手,用指尖在小喬的手心裡寫下了“周瑜”二字。

小喬嘻嘻地笑,說,“好癢癢!儂是咋整的,怎麼這麼刺撓呢?”

——不像,是吧?不僅是南北方言混雜,而且,大、小二喬都是個比較矜持的大家閨秀,我怎麼寫成個春香樓裡的妞兒了?

不會寫,沒看到三國時期的大家閨秀。

穿越回去,附體在孫策或者是周瑜身上,體會一下大、小二喬。

總之,孫策和周瑜與大、小二喬,有過那方面的接觸,但是不多,大約在皖城住個三五日,才送大、小二喬回吳都的。因為,孫策和大喬已經有了感情,《庸盒筆記》裡說,大喬在孫策死後,哭泣數月而卒。

孫策是怎麼死的?

據《江表傳》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殺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

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護(扈hù)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忽然碰到三人,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

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

孫策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

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在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護(扈hù)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都殺死了。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以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也不能動怒。

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麼還能建功立業!”

說完,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口迸裂,當夜死去。

孫策是個美男,他也看中自己的美男容顏,毀容了,寧可死。

孫策死後,大喬搬到了離喬家門不遠的“大喬村”,小喬和周瑜也經常到丹徒來看望大喬,他們住在大喬村的東面,後人稱為“小喬村”。

清朝詩人楊鑄到喬家門的二喬村時,就寫了著名的《二喬村曲》:“溪溪泠泠響哀玉,騎驢客訪喬公屋,屋旁古柏鬱春煙,老幹紛披漢時綠。每從青史思明眸,江東僚婿偏風流。伯符公瑾作佳偶,英雄國色皆千秋。何似天全窈窕容,芳名貞淑豔江東。我來弔古重澆酒,村外桃花落晚風。”

大、小二喬村及喬家門這個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它們均在長山以北的五洲山下。

孫策死時是26歲,大喬約20歲。

大喬去世後,一說她的遺體與孫策合葬在橫山,民間流傳**的時候橫山還有墓碑上書:“東吳孫策之墓”。

可惜現在已無從查考。

還有一說是大喬與父母同葬在十里長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