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神洲異事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何必為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何必為虐

“怎麼一下子會有二十幾個知府的位置空缺了?”李重盛問道。依照大乾官制,知縣、知府這些地方官,一年一考,三年一換,因為干係到一方的民生治安,一般不會隨意調動。

“還不是吏部的畢松雲那幫人,趁著年底官員大考的時機,撤換了許多知府,把位置給騰出來的……”李祉回道。

在大乾治下,總共三十二道、一百二十八府。大乾自太祖開國以來,治理天下便是依道、府、州、縣而分置官員進行管轄。一道轄四府,一府轄四至六個州縣。雖說邊境道設都督、大都督來總領,其餘道設總管、經略使、節度使等職來統轄,但這些都督、節度使、總管也只是管理一道的軍務、邊防、治安為主,有些還不過是皇子、功臣、貴戚遙領,大多並無實權。真正掌握地方財政、民生、賦稅、刑罰斷案等等實權的恰恰正是知府。是以久居官場的人都心知肚明,暗地裡竟還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要想下去撈,知府得抓牢”……

“這些事你是怎麼知道的?”李重盛又問道。

“是青衣衛的人告訴兒臣……”李祉低聲回道,說話間,他不由得微微垂下了頭。

李重盛朝自己的長子看了看,眼神中是說不出的複雜,皇帝沉思了一會兒,隨即凜然說道:

“你去命孫勳將這二十二人都給朕抓起來,不要動刑,也不要讓別人知道,只管詳細審問清楚,將供狀呈上來就是!”

李祉忙躬身回道:“兒臣領命!”

……

青衣衛果然辦事幹練,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便已經秘密提審了那二十二位實授知府的外官,非但將他們結交太子黨羽,花錢捐官之事審問的一清二楚,並已具狀畫押,更是審出了一個驚天的內幕:

太子意圖謀逆!

檢舉這一內幕的是即將外放杭州知府的王琛衛。此人身無半分功名,只因家中豪富,便到處使錢,攀上了太子這棵“高枝”,做了東宮的一名下等門客。這次聽說太子正在大肆委官,他便急忙上下打點,買了一個自認“最肥”的杭州知府。哪知道官憑還沒到手,人就先進了青衣衛。王琛衛這一驚之下,便信口胡言,說某一年某一晚在一次東宮宴會上,眾人都喝得酒酣耳熱,太子曾當眾誇獎左武衛大將軍李君羨丰姿俊逸、神武過人。之後他王琛衛親耳聽到,太子竟然對著李君羨言道,他年我若為天子,當封你一個禁軍大總管,當時,那李君羨還舉杯稱謝云云……

事實上,那王琛衛供出這件事的時候,也沒說這便是太子謀逆之舉。無非就是他害怕捐官擔罪,多供出一點資訊,也好藉以洗脫罪名罷了。畢竟,別的捐官者,都身有功名,也在朝為官,好歹像是那麼一回事,你一個純粹的生意人,竟然也想撈個知府乾乾,你這是置大乾的王法於何地?到時要真的治罪,你王琛衛還逃得掉嗎?

但是,那王琛衛忘了審問他們的主官是誰了,那是北安平司千戶,人稱“鬼面”的孫勳,連鬼見了他都得發愁,何況你區區一個凡人乎?

有道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那北安平司千戶孫勳一聽那王琛衛之言,頓時心中大喜,立時便羅列了一個供狀,叫那王琛衛趕緊簽字畫押。

那王琛衛一看供狀也傻眼了,上面寫的清清楚楚,太子交結左武衛將領,私相封賞,陰掌禁軍,圖謀不軌,心存怨望,意圖隨時舉事……這算哪門子事兒!自己什麼時候舉報太子謀反了?但此時,王琛衛看著孫勳拿過來的一堆刑具,想反悔也來不及了,再被那孫千戶一番空口許諾,也只得硬著頭皮在供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摁了自己的手印。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元月初二,未時,大明宮,承歡殿。

皇帝李重盛斜斜地靠在御榻上,手裡拿著王琛衛簽字畫押的那份檢舉太子意圖謀逆的供狀,一邊細細瀏覽,一邊暗自沉思。桌上放著的是二十二份太子賣官賣官鬻爵的鐵證。這些供狀,楚王李祉早在兩天前便已呈遞到了他的手中。

皇帝一邊看,一邊不住地冷笑。

要說太子賣官,他信,要說太子謀反,怎麼可能!

因為皇帝知道,太子李仁,別說沒這個實力,就是給他足夠的軍隊,他也沒這個膽量……

知子莫如父,對於自己這個兒子的品性,李重盛心裡清清楚楚。

他貪玩好賭、奢靡成性,他放縱淫逸、只知享樂;他徒呈私心,行事懶散;但他膽怯猶疑、胸無大志,卻也是個懦弱優柔之人。

這樣的一個兒子,這樣的一種品性,無論如何是不能立為一個太子的,更不用說,把大乾的將來,交到他的手中……

但為何,還是將太子之位交給了他,並讓他一直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四十六年?

皇帝是個念舊的人,當年,太子的生母王皇後與李重盛感情深厚,夫妻兩人琴瑟相合,甚相歡洽。只可惜,皇后在生下了李仁之後,外感風寒,於次年不幸薨逝。李重盛為了追念王皇後,便將李仁立為太子,這一晃,已是四十六年了……

這中間,有好幾次,皇帝都對太子極度失望,想把他給廢了,但隨後,依然沒有動他。

是何原因,有很多……

一來,也許還是顧念著自己的結髮妻子,怕九泉之下的王皇後傷心。二來,自己生了這麼多兒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除去最早夭折的三個兒子和後來夭折的幾個兒子之外,還有長子楚王李祉、四子魏王李縝、六子韓王李祚、八子晉王李祀、九子宋王李棠、十子越王李峨……這些兒子,知道太子不討父皇歡心,遂一個個摩拳擦掌,爭相邀寵,都在覬覦著未來的天子寶座。於是,大臣們也就圍繞著幾位皇子,抱成一團,分成了幾黨,整個朝局竟變得錯綜複雜、撲朔迷離……

如若廢了太子,勢必又要立一個新的太子,到底立誰,皇帝內心還是舉棋不定。

本來,三子趙王李義,深得皇帝信任。但李義自出生之時,便被神王閣閣主相中,成為神王閣副閣主。這大乾歷代皇子,一旦身入神王閣成為副閣主,便不能角逐太子之位,這是大乾自太祖爺就立下的規矩。因為,神王閣擔負拱衛大乾江山之責,一個神王閣副閣主便相當於半個皇帝。他的位置,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廢了太子,又不立新的太子,諸位皇子圍繞著太子之位,豈非更相傾軋、爭鬥不休?朝局豈非更加動盪?群臣豈非更是不安?

沒有新太子可立,舊太子便只能留著,能拖一日,便是一日,可不曾想,這一拖,便拖到了今日。

如今,皇帝年將八十,他自己也感覺到老之將至。老天留給他的時間,也許真的不多了……

是時候,該下決心了!

“高良士,去把太子喚來!”皇帝朝著內廷大總管招手說道。這一刻,他心裡,終於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