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列表 > 33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34

貶了拓跋丕的官。

陸麗的兒子陸叡也請元宏車駕還代,親臨馮熙之喪,也被貶了官。

這下再沒人敢嘰歪了。

話是這麼說,但,事不能這麼幹,更何況在代地的人,都是反對遷都的保守派們,元宏若最的太不近人情,也擔心這幫人起反。

於是乎,拍太子元恂去了,以示慰撫。

魏國,有著太子監國的習俗,且,禪代又是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開的先河,於是,太子元恂不知被穆泰、拓跋丕等人,怎麼忽悠了一陣,居然被脅持居舊都,以此來脅迫元宏授太子監國。

穆泰、拓跋丕、陸叡等人,並沒有反叛之心,只是反對遷都,對一系列的改革,存有牴觸,但,不管是否存心反叛,居然敢脅迫天子,是嫌命長了吧,其結果,經過一番對戰後,問斬或被遷徙他地。

因為拓跋丕居幷州,未參與此事,是他的兒子拓跋隆、弟弟拓跋超等人密謀,但,拓跋丕卻聽之任之,未加以阻止,所以,拓跋丕免死,卻被貶為太原百姓。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元宏去崧嶽(現嵩山)時,讓元恂留守金墉城。

元恂在史籍中描述的是“不好書學,體貌肥大”,如果是事實,看這體型,也是好吃懶做型的吧,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體貌,所以,很是討厭中原地區的暑熱,不但不聽元宏“穿漢服”的改制,穿著胡服,還總想著返回北地。

已經在代地出了事,儘管說是被脅迫,但,不能再出什麼錯了,太子中庶子高道悅,總是苦口婆心的規勸他,可是元恂都不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元恂又踏上了老路,再次被忽悠,在西掖門內,與左右相謀,欲召來牧馬,輕騎前往代地,並手刃高道悅於禁中,時年三十五歲。

領軍元儼嚴防死守,終究沒讓元恂跑出去,到了晚上,局勢才得以平靜。

尚書陸琇將此事快馬飛報給元宏,元宏得知後,大為震驚和惋惜。

元恂這一舉動,對此事不未定的魏國來說,可以演變為**的引線,因此對外嚴守秘密,仍按計劃到達汴口之後,才返回京城。

回來後,親自杖責元恂百餘下才罷休,元恂被人扶拽而出,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被囚禁在城西別館。

十二月,孝文帝將元恂廢為平民,把他安置在河陽,派兵看守監視,衣服飲食等方面的供應,僅使元恂能免受飢寒而已。元恂身處困境,頗為後悔,而有悔改之意,堅持誦讀佛經,頂禮膜拜,誠心向善。

狗熊認為,元恂這樣的人,不能成為一國國君。不知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任著自己的性子亂來,而且易被蠱惑,別說是擔負一國興亡的君王,就是普通人,這樣的不長腦子、任意而為,終究會把自己作死。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四月,元宏去了趟代地,然後到了長安,中尉李彪向元宏密表,元恂又與左右謀逆。

元宏在長安,便讓中書侍郎邢巒和自己的弟弟咸陽王元禧,前往河南,賜死元恂,年十五。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冬,御史臺令史龍文犯法當死,為了減刑,向廷尉告發,元恂被自盡前,曾親筆給元宏寫了一封信,信中訴說自己對謀逆一事並不知曉,卻被中尉李彪、侍御史賈尚扣留。

李彪、賈尚自是受到了處罰,但,為嘛元宏不調查一下?亦或者是史書又歪曲事實的亂寫了?

不過,如此反覆的謀逆,可以看出,當時的形勢危急,每次的變革,都要面臨社會的動盪,北魏也不能倖免於難,在《於烈傳》中,有言曰:“代鄉舊族,同惡者多,惟烈一宗,無所染預而已”,也可看出,當初憋著壞水的人有多少。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高祖孝文帝元宏卒於南徵的路上,時年三十三歲,因為是在行軍中,所以,秘不發喪。

行抵宛城的時候才派遣中書舍人張儒奉詔徵太子元恪前來,將孝文帝逝世的訊息公諸於眾。太子元恪到了魯陽之後,才為孝文帝舉行喪禮,繼皇帝位,即宣武帝。

馮太後和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的一系列改革,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中興”。

從上面的講述,也可以看出,改革面臨的困難以及壓力,但,孝文帝元宏十九歲親政,堅決鎮壓反對派,保證了漢化政策的推行,沒有使改制夭折。

但,我們也要看到改制最後的影響:

一度因改革而強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後僅三十餘年,便迅速地分崩離析,走向滅亡了,這事實本身,就很自然會引起歷史學者對孝文帝改革(尤其是他的漢化措施)的作用與意義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並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對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態度者也不乏其人。

一是: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內容是恢復禮樂,是“迂腐的儒化”、“消極的漢化”,學來的主要是漢文化的糟粕、漢人的繁縟腐朽。

二是:

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沒有振興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國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認為孝文帝漢化改革,丟掉的是拓跋的長處──勇武質樸,削弱了北魏的軍事力量,這是孝文帝終不能強大魏國的重要原因。

三是: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門閥士族制度,這使得尚無文化積澱的鮮卑拓跋貴族迅速腐化,這嚴重消蝕了北魏統治者的銳氣與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與衝突,致使北魏統治迅速由盛轉衰,歸於滅亡。

總之,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不適合北魏國家的國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機的開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虛腐性所取代,其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狗熊也是對“太和改制”持否定觀點的。

因為資料有限,狗熊沒有徹底瞭解“太和改制”的具體情況,所以,上面那些條條框框,狗熊不知道是否正確,發出來,只是給大家一些資訊。

狗熊之所以對改制持否定態度,是因為“太和改制”太快、太強硬,有拔苗助長的趨勢。

從歷史中也可以看出,每次變革,包括前後漢之間的“王莽新政”,被稱為穿越回去的皇帝,他的改革,最後也是失敗的,為什麼?因為他們太急功近利。

中國的改革是成功,除了是順應了歷史發展外,也是一點一點來的,那一個個五年計劃,不是擺著好看的。

從鴉片戰爭開始,民族漸漸覺醒,一直到現在,一步步都是循序漸進的,中國有了今天的成就,是以往所有人付出的努力,所以,這些帝王想在短時間內,便完成改革,不是拔苗助長,又是什麼呢?

社會是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的,人類的意識形態,決定了社會的形式,拓跋宏漢化,也是為了魏國更好的發展,但,他太急了。

其實古代帝王,與現代西方的總統很相似,一個帝王上來了,是這麼個法令,再換一個上來,很可能就會推翻前任的制度,再頒佈另一個法令,朝令夕改,使得國家沒有一個完整、持續的發展,恐怕這也是為什麼帝王所做的革新,都這麼著急的原因。

其實當時的北魏,已經有了漢化的趨勢,除了依然保有北狄的特色外,還雜糅進了中國以及西域的文化,已有了穿漢服、說漢化的人了,如果很合理引導,循序漸進,漢化一定會實現的,只是“太和改制”太過急進,把這個好苗頭,硬給推向了牴觸的一面。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狗熊的私心,注意!是私心,所以,摻雜了很多個人情緒在裡面。

導致狗熊起私心的原因便是:拓跋氏改為元氏。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有些江湖的味道,但,其實也是對自我的肯定,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再平凡也是限量版,狗熊認為,這句話可以改改,限量版還有好幾個,但我們卻只有一個,可以改為:再平凡也是唯一。

拓跋宏改姓,有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血脈、否定拓跋氏先祖的味道在裡面。

當然,改姓是為了民族融合,但狗熊認為,民族融不融合,不是改了姓氏就可以改變的。

或許在這點上狗熊有些任死理了,不過,之前就說過,這是狗熊的私心。在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這段歷史中,狗熊很喜歡拓跋氏,至於原因嘛,不知道,哈哈。

再個,從拓跋宏之後,北魏就進入了動盪,不久便分裂、亡國,再也沒了拓跋什翼犍、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時期的輝煌,因為喜歡,所以狗熊對拓跋宏、馮太後有一堆不滿。

嗯嗯,狗熊在這個問題上就是不、講、理了,已經說過這是狗熊的私心,千萬別來就這個跟狗熊來較真,“喜歡”這一情感,沒有理由,哈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