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諸天攻略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零章 龍與地下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零章 龍與地下城

以《龍與地下城》規則來定義高魔和低魔。首先,《龍與地下城》規則吸收了指環王很多營養。其次,《龍與地下城》規則誕生前的奇幻小說是高魔還是低魔?比如羅傑-澤拉茲尼的“安珀志”系列——《龍與地下城》規則也從中吸取營養——主角們是壽命、力量遠勝常人的王子,但戰鬥方式為肉搏。魔法多體現於世界設定:仲裁石(魔法道具),可穿行於多個位面,與安珀世界對立的混沌王庭,等等。傑克-萬斯的“瀕死的地球”系列——《龍與地下城》的魔法釋放系統即來源於此——作品中有不少魔法,但故事發生地是世界末日後的地球。厄休拉的“地海傳奇”前三部,有巫師(數量很少,多為皇家顧問)、有魔法,但釋放頻率不頻繁,效果也不是毀天滅地。第二部《地海古墓》有巫師,幾乎沒有涉及魔法的使用。

先下結論,我覺得指環王三部曲所創造的史詩感,是前不見古人的。

01年低第一部剛上映的時候答主還沒小學畢業。等我第一次有機會租DVD看的時候還蠻怕的(想想那個年代,商業電影院在中國大陸還屈指可數),那時候覺得強獸人真的很恐怖,所以大多注意力都集中在在同樣被改編成電影的哈利波特那裡。接下來的兩年,兩部續集接連上映。上中學時候的我終於體會到什麼叫氣勢磅礴。臥槽拍電影原來鏡頭還可以這麼用啊?

第一部裡,魔戒遠徵隊為了躲避惡勢力的眼線,不惜攀登Caradhras雪峰。墮落的巫師薩茹曼為了阻礙他們前行的腳步,硬是要在艾辛格的高塔上唸咒霹雷,製造雪崩。鏡頭先給被壓制的甘道夫的面部特寫,切換到山腳,載慢慢一直擴大到整個山峰,再穿過皚皚白雪和重重煙霧,切換到薩茹曼的高塔,再到薩茹曼的特寫,在穿過高塔回望遠方雪峰方向被黑煙籠罩的一片黑暗,壓迫感躍然紙上。這種透過鏡頭的推拉,加上極佳的聲音效果帶來的視覺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在指環王三部曲裡比比皆是(如第二部開頭,甘道夫和炎魔一起跌落山底,第三部中數千羅翰騎兵衝散半獸人的部隊)。甚至可以說,指環王的史詩感,很大程度是靠這些鏡頭和剪輯支撐的。習慣了好萊塢動作大片的凌冽風格和快節奏敘事,指環王作為大片帶給人的體驗是全然不同的。

指環王對冷兵器時代戰爭場面的描寫可謂酣暢淋漓。第二部裡的聖盔谷保衛戰,第三部裡的米納斯蒂里斯一戰。正邪雙方正面衝突對抗,從興起,到高潮,再到慘淡收場,導演都花費了大量的筆墨。等你看完你會發現,從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像指環王一樣把古代戰爭拍到極致。之後的幾年,好萊塢各大公司先後製作了特洛伊,亞瑟王,亞歷山大大帝等史詩大片。可是我每次看到這些電影,都覺得索然無味,感覺衝突還沒開始就結束了。05年雷德利斯科特曾經出品過一部名叫《天國王朝》的電影,講的是中世紀***世界和十字軍的衝突,可惜製片人嫌棄這部電影太長,最後把一部好電影剪得慘不忍睹,最終票房慘敗。總之,之後的幾年時間,這些電影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再加上沒有大IP加持,史詩大片的熱潮也最終徹底退去了。

人物方面和演員方面待續。

指環王籌拍的時候也是沒有大公司願意接的,最後只能找名不見經傳的B級片廠新線影業。大公司根本看不出指環王具有能製作成在全球發行的global movie的潛質。導演彼得傑克遜拿著可憐的不到3億投資拍了足足十個小時時長的三部曲結果每一部的製作費用居然都沒有超過1億美元。從籌備到拍攝再到補拍再到發行,前後總共耗時八年之久。三部電影既能拆開看,連在一起又渾然天成,完成度之高令人歎為觀止。就憑這一點,彼得大帝就已經完成了影史上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蹟。所以在2004年,指環王3王者歸來能一口氣拿下11個奧斯卡獎,絕對是實至名歸的,這不僅是對這部電影的嘉獎,更是對整個三部曲的肯定。

從高中時候開始,我就慢慢養成了習慣,每年暑假時候挑出一天在家看一整天的指環王。這感覺,就好像臨時經歷了另一種人生。像我這種看過十幾遍指環王的人,可能也是世間少有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般情況下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都會覺得有些不滿、或者不符合預期。即便是《哈利波特》這樣好評比較多的電影當初也因為很多細節沒拍進去而感到可惜。

《指環王》系列是個例外。

這部電影的所有景色、種族設定、人物形象都超出了我看書時的想象。埃爾隆德的城堡、夏爾霍比特人住的小圓屋、洛汗國、剛鐸城,這些地點的塑造跟書中描寫都那麼貼切,但又比看書所感受到的畫面更美、更貼近中土大陸的總體意象。不同種族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鮮明。

它的故事雖然相比原著也有不少細節被改動,但不會讓人感覺“啊,書裡的這個怎麼被砍掉了”,而是讓人完全沉浸在故事裡,而且能夠欣然接受導演的改動。

一部電影被很高地評價當然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從我的角度來講,它除了本身符合“好電影”的各種特徵以外,還有它對原著作品近乎完美的詮釋。

托爾金在發表《指環王》之前,其實在寫《精靈寶鑽》,指環王只是其中的縮影,它是眾多紀元中一小部分,指環王也既是第三紀元的事情了,《指環王》依靠其強大的歷史背景(托爾金筆下創造的宏觀宇宙)引發觀眾對中土世界未知秘密的探尋,每個人名字,姓氏,都有豐富的歷史內涵,每座城市都有不為人知的過往和經歷,就比如很少出現的大反派-索倫,其實早就出現在第二紀元的人物,是黑暗魔君米爾寇的僕從,每個人物,每座城市的背景都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就賺足了觀眾的好奇心。當然,《指環王》也有其本身的文學價值,擁有豐富的美學造詣,僅其中創造的語言就多數十種,而托爾金的兒子就是因為彼得把《指環王》拍成戰爭片,不讓他拍《精靈寶鑽》,導演並沒有把其中的美學價值給表現出來,但是由於故事的情節,內容的豐富,人物的個性,以及托爾金的敘述手法,強調一下的是《冰與火之歌》的作者也是仿造托爾金的敘述手法,指環王系列依然十分經典,目前奇幻類的電影也沒有能超過他的,包括《哈利波特系列》,所以指環王評分高實至名歸,如果實在不懂其中的內涵,可以去讀一讀《精靈寶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