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卷 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卷 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

袁崇煥倒不是活膩了,只是在戰場上待久了的人對生死都會越看越淡,從天啟二年到崇禎六年他在遼東呆了足足十年,期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大戰,看著成千上萬的人在自己面前死去,死對他來說,真的已經不算什麼了。

這個話題好像有點沉重,戚元功對朝堂上血雨腥風的鬥爭也不熟悉,他乾脆引開話題道:"袁大人,三臺子河和遼河之間的平民您準備怎麼處理?"

這個問題的確很重要,三臺子河和遼河之間土地肥沃,水量充沛,在旱災比較嚴重的小冰河時期,這裡已經算的上是遼東少有的綠洲了,所以,雖然這裡地處前線,後金也沒讓地荒著,據以前的探報,在這裡耕作的漢民足有十多萬,就是不知道他這一衝過來,***有沒有下令將這裡的漢民擄走,畢竟他可是在三臺子河以西耽誤了將近一個月時間。

袁崇煥思付了一陣,這才沉吟道:"這樣吧,明天看看情況,如果建奴明天不發動進攻,估計幾天之內他們怕是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渡河來戰了,趁這幾天時間我派關寧鐵騎去收攏這一塊的平民,到時候,他們想留在這裡就留在這裡,如果不想留在這裡就麻煩你送到東番去,你看怎麼樣?"

東番遷移的平民越多,他們就越強大,這點戚元功是十分清楚的,有平民遷入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他連連點頭道:"好,反正我們也要來回運材料,回去的船等於是空著的,正好拉平民去東番。"

***會不會來進攻剛開始挖地基的大遼河堡呢?

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他沒有料到袁崇煥如此大膽,竟然敢攆著他的屁股跑,他剛一過河,人家就把渡河的地方給佔了!

他認為袁崇煥應該會趁這段難得的時間將西寧堡修好,先在遼河西岸站穩腳跟再做打算,卻不曾想,他帶著二十萬大軍連夜渡河,在夜色中摸爬打滾,折騰了幾個時辰,好不容易回到海州,這還沒躺下呢,便有探馬來報,他們渡河的地方發現大量明軍。

***聞報,惱火異常,這個袁崇煥,膽子越來越大了啊,竟然敢攆著老子的屁股跑,要不是手下二十萬大軍剛趕回海州,急需休整,他真想率大軍回頭揍這傢伙一頓。

這會兒他是真沒辦法動手,因為手下二十萬大軍從昨天早上卯時開始就沒休息過,先是填壕溝,然後是吃炮彈,然後又一路撤退跑到渡河地點連夜渡河,然後又在夜色中行進了幾個時辰才跑回海州,這一路,沒把人累死就算不錯了,現在讓他們去進攻明軍,他們估計爬都爬不動!

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派偵騎密切注視明軍動向,待手下大軍休息好了再說。

話說,他們雖然跑回了海州城,但營帳還是沒有啊,輜重也得等遼東各地送過來啊,二十萬大軍怎麼休息呢?

他下的命令是大軍先進城與民合居!

後金有時候就是這麼肆無忌憚,雖說後面的蟎清一統天下之後好像是個比較文明的封建王朝,但是後金這一時期,女真的統治者對於治下的子民,特別是遼東的平民,那真有點不講文明。

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都是一個德性,需要這些平民種地產糧的時候就滿嘴仁義道德,好像對平民多好似的,一旦他們有什麼事又或者平民反抗,他們就不講仁義道德了,就欺負你們怎麼了?不服?殺!

比如這會兒,海州城總共才十餘萬人口,這一下湧進來二十萬大軍,怎麼住的下呢?

***可不管這麼多,十餘萬人口就是兩萬餘戶,每戶住進去一個小隊,十個人,這不就住下了嗎!

這個時候的海州城,那叫一個亂啊,一隊隊士卒破門而入,湧進平民家裡,用雞飛狗跳都不能形容這亂像了。

雞還想飛?全部殺了燉了!

狗還想跳?也全部殺了燉了!

整個海州城到處都是呼喊聲和咒罵聲,甚至還夾雜著淒厲的呼救聲,這些個士卒一個個又累又餓,火氣還大的很,稍遇反抗,那就是一頓暴揍,不好好給他們做飯,還是一頓暴揍,等吃飽喝足了,他們還要洩火,稍微有點姿色的女人,那都倒了大黴了。

海州城足足"熱鬧"了一個上午才漸漸迴歸平靜,二十萬大軍折騰了十多個時辰也著實累的不行了,他們留下人輪流值守之後便開始休息了,而城裡的平民這會兒都躲在自家角落裡絕望的哽咽著,他們甚至都不敢哭出聲,因為哭出聲就會迎來一頓暴揍,這幫禽獸,打死人可不償命的!

遼東的平民並不是不想反抗,相反他們的反抗意識一直都很強,只是,每次都得不到大**廷的聲援,迎來的只有後金的殘酷鎮壓,久而久之,這些平民也慢慢絕望了,他們只能把仇恨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任由後金欺凌。

不過,一旦有機會,他們還是會爆發的,海州城裡的平民這會兒是沒法爆發了,因為整個海州足足駐紮了二十萬後金大軍,而城裡的老百姓總共才十餘萬,他們爆發那是尋死,而三臺子河和遼河之間的老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明軍打過來了!

袁崇煥跟戚元功說了,如果第二天後金不來進攻大遼河堡,他就會派關寧鐵騎去收攏平民百姓,而***這會兒根本就沒法發動進攻,因為二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都差不多丟光了,從遼東各地籌集還需要時間,一天之內就籌集好,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遼河東岸沒有任何動靜,袁崇煥終於派出關寧鐵騎開始收攏三臺子河和遼河之間的遼東平民了。

為什麼要派關寧鐵騎去呢,隨便派人去通知一下不行嗎?

當然不行,後金治下的遼東平民跟大明治下的平民百姓可不一樣。

大明治下的平民百姓,特別是農村種地的農戶,一年到頭都看不到一個朝廷官員,管著他們的基本上都是鄉紳;而後金治下的遼東平民,每時每刻都在諸申的監視之下,管著他們的直接就是八旗牛錄和甲喇,簡單來說,他們其實就是被八旗軍監管的農奴。

***雖然退了,那些監管遼東平民的諸申、牛錄甚至是甲喇不可能也全退了,而諸申其實就是八旗預備兵,要說戰鬥力,其實不比普通明軍差多少,所以袁崇煥派出了關寧鐵騎,一是為了儘快收攏這裡的平民,同時也是為了對付那些諸申、牛錄和甲喇。

這天下午,關寧軍遊擊將軍祖澤洪便率五千關寧鐵騎出發了,他的目的地是離大遼河堡大約二十餘裡的大窪,那裡有個巨大的疙瘩湖,水量十分充沛,所以,席捲整個大明北方的旱情對那裡並沒有什麼影響,根據以前刺探的情報,那裡足足有兩萬多遼東平民被一個叫什麼雅思哈的正藍旗甲喇看管著,辛勤勞作,給建奴種地產糧。

關寧軍基本都是出自遼東,甚至有些人原本老家就是這塊的,所以,他們並不需要什麼人引路,更不需要打聽路徑,有自己人指引就行,直接打馬過去,絕對不會迷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原本西寧堡和大遼河堡附近是有幾個村子的,但是,明軍過來的時候,村子裡的人都被遷移走了,甚至,袁崇煥率軍一路從三臺子河跑到西寧堡都沒見過什麼平民百姓,所以,他不確定***有沒有下令將這裡的平民百姓遷移走,要不是一塊塊農田擺在那裡,並沒有荒廢,他甚至會以為,這裡也如同三臺子河西案一邊,被後金整成緩衝區了。

祖澤洪率關寧鐵騎這一路狂奔,直接跑了十多裡,才看到大路旁邊的一個村子貌似有人影晃動,他立馬毫不猶豫的一揮手,大喝道:"圍上去。"

"轟隆隆",五千關寧鐵騎立馬隨著他往右一拐,直接將那村子圍了個嚴嚴實實。

祖澤洪打馬立在村口,直接對旁邊一個小夥子道:"柱子,這是哪疙瘩啊?"

那年輕的關寧軍騎兵仔細看了一下,又努力回想了一下,這才估摸道:"這疙瘩好像是張家村吧。"

祖澤洪又追問道:"隊伍裡有張家村人沒?"

那年輕騎兵柱子搖頭道:"沒有,不過十三營的總旗官山鬼叔好像是附近閻家堡的。"

祖澤洪點頭道:"那行,你去叫山鬼叔過來。"

柱子點了點頭,打馬往十三營聚集方向跑去,不一會兒,他便領著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漢子打馬過來了。

那中年漢子這會兒貌似有點激動,所謂進鄉情怯,他真有點怕回村子一看,父老鄉親都被建奴禍害光了。

祖澤洪一見他這表情,不由打趣道:"怎麼了,山鬼叔,跟建奴幹仗都沒見你這麼緊張過,這會兒你怕什麼啊?"

總旗山鬼拱了拱手尷尬的道:"我這不是擔心閻家堡的父老鄉親嗎,再過一個村子,就是閻家堡了,我這心裡真有點不踏實。"

祖澤洪聞言安慰道:"這兵荒馬亂的,生死由天不由人,看淡點,對了,這是張家村嗎?"

總旗山鬼拱手道:"是的,小將軍,這裡就是張家村。"

祖澤洪揮手道:"那行,你上前喊個話,讓鄉親們出來,他們好像都躲屋裡呢。"

總旗山鬼點了點頭,直接打馬上前扯開嗓門大喊道:"鄉親們,我是閻家堡的閻山,大家不要怕,袁大人和祖將軍率軍打回來了,從現在開始,這裡又是我們大明的地界了!"

他喊完,村子裡並沒有多大動靜,過了一會兒,不遠處的一個院子裡才走出來一個五十來歲的老漢,顫聲問道:"山鬼,真的是你嗎?"

閻山聞言,打眼看了一下,隨即便翻身下馬,跑上去哽咽道:"二大爺,你怎麼在這?"

好巧不巧,這人正是他堂爺爺,那老漢仔細看了看閻山,然後便撲上來激動的道:"山鬼,真的是你啊!"

閻山一把接住他,使勁點頭道:"是啊,是啊,是我,是我,二大爺,你怎麼跑張家村來了。"

那老漢滿含熱淚,痛苦的搖頭道:"閻家堡完了,你們跑出去之後,建奴惱羞成怒,直接放火把閻家堡燒了,我這還算好的,上年紀了,躲過了一刀,二娃,狗蛋他們那些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全被建奴給殺了!"

"啊!"閻山聞言,身子一晃,差點沒站穩。

這時候,後面突然有人伸出來一個大手掌,扶了他一把,隨即拍著他的肩膀道:"山鬼叔,別想這麼多了,我們是來救人的,死了的,沒法救了,我們只能救活著的。"

閻山聞言,抹了把眼淚,點頭道:"我知道了,小將軍。"

他身旁的老漢見狀,忍不住好奇道:"這位將軍怎麼看著這麼眼熟啊?"

閻山連忙介紹道:"二大爺,這位就是祖大將軍的兒子,祖小將軍。"

什麼祖大將軍,祖小將軍,這話如果放別地方說,人家絕對會認為你有病,但是,這話在遼東說卻沒有人會認為你有病,特別是在遼河以西這一塊,寧遠祖家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那老漢聞言,立馬激動的拱手道:"原來是祖將軍,我說怎麼看著這麼面熟咯,失敬失敬。"

祖澤洪微笑著搖頭道:"老人家,不用客氣,我這還要請你幫忙呢,麻煩你幫忙喊一嗓子,讓鄉親們都出來。"

那老漢聞言,激動的點了點頭,隨即扯開嗓門大喊道:"鄉親們,是祖將軍,祖將軍率軍打回來了!"

這下整個張家村立馬炸鍋了,幾乎所有老百姓都開啟房門跑出來,激動的喊道:"真是祖將軍,真是祖將軍嗎?"

祖澤洪見狀,拱了拱手,朗聲道:"鄉親們,不才正是寧遠祖家祖澤洪,家父祖大壽!"

張家村的老百姓聞言,立馬激動的圍上來,七嘴八舌道:"真像啊,真是祖大將軍的兒子。我們得救了,朝廷大軍來了,祖大將軍來了!"

其實,祖大將軍不一定是指祖大壽,祖家能稱為大將軍的多了,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還有他們的父親祖承訓都被遼西老百姓稱為祖大將軍,總之,寧遠祖家在遼東名聲之響亮,簡直無人能比,甚至,崇禎還專門命人在寧遠城建了一個功德牌坊,上書:寧遠祖氏,左書:四代鎮遼,右書:功在千秋!

不過,歷史上,祖大壽最後的結局並不怎麼光彩,後人對其評價也褒貶不一,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流傳在遼東的一副民間對聯:

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個裡外不是人。

祖大壽降清的確有很大成分是被形勢所迫,當時他死守錦州,力抗十多萬清軍主力,洪承疇受命率十多萬明軍主力來援,卻敗的稀裡糊塗,幾乎什麼都沒幹就降了,他無力回天,只能跟著降了。

應該說,投降蟎清之前,祖大壽為了大明,出生入死,的確立下了不少戰功,甚至,為了守城,他還做出了不少慘烈之事,當然,那都是歷史了,現在張斌來了,這些慘事應該不會再發生了,祖大壽也不可能再被逼降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