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卷 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卷 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

鄭以偉這幾天的確忙暈了頭,一點都沒在意水佳允彈劾梁廷棟這種小事,所以,不知不覺他就中了溫體仁的奸計。

他看到眼前的兩份奏摺,再回想起剛過來的路上遇到溫體仁的時候,溫體仁那得意的奸笑,他瞬間就明白了,整件事情都是溫體仁安排的。

水佳允彈劾梁廷棟原本就是無稽之談,他們的目標不是梁廷棟,而是他鄭以偉!

梁廷棟肯定是溫體仁派人通知的,他上書自辨純粹就是多此一舉!

溫體仁之所以派人通知梁廷棟,純粹就是為了炮製他鄭以偉漠視法紀,結黨營私的“罪證”!

這件事情還說的清嗎?

鄭以偉稍微想了一下就發現,整件事都是溫體仁精心策劃的,他根本就說不清了!

這件事的關鍵就在於向梁廷棟告密的人,他相信,這個人如果找出來,那更加不得了。

溫體仁肯定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這個告密的人有可能是他的黨羽,如果找出來,肯定會拼命往自己身上栽贓,那時候他更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這個告密的人還有可能是自己和梁廷棟的熟人,溫體仁完全可以透過隱晦的辦法讓其得知水佳允彈劾梁廷棟的事,並誇大其詞,嚇得他趕緊去通知梁廷棟。

如果是後者,那這事就更可怕了,溫體仁這是要使連環計,一舉將跟自己有關係的朝臣全部收拾乾淨!

趁著看奏摺的時間,鄭以偉考慮了很多,他發現,在崇禎這種生性多疑的皇帝面前,他根本就沒辦法將這件事解釋清楚了,如果自己竭力辯解,還有可能會牽連更多正直的官員。

算了,不如歸去,就此認栽,自己將所有事情扛下來,引咎辭職,其他人應該還不會被牽連。

至於溫體仁,讓老天去收拾吧!

他痛苦的閉上眼睛,趴伏在地上,違心道:“皇上請息怒,微臣並非有意漠視法紀,兵部右侍郎梁廷棟的才幹和功績有目共睹,而御史水佳允乃王永光**干將袁弘勳的同鄉,兩人過從甚秘。昔日袁弘勳收受參將胡宗明賄賂被梁廷棟彈劾,被下獄關了幾年,水佳允也差點被牽連,袁弘勳為自救加入閹黨,梁廷棟也與這兩人結下了不解之仇。現袁弘勳已然伏誅,水佳允跳出來彈劾梁廷棟,就是為了報昔日之仇,微臣害怕梁廷棟這樣一個能臣被閹黨餘孽陷害,所以才派人通知梁廷棟,叫他小心提防。微臣為此破壞法紀,實屬不該,還請皇上責罰。”

崇禎聞言一愣,原來還有這由頭,他又有點猶豫了,為了這麼一點小事,責罰一個內閣大學士,有必要嗎?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情必須搞清楚,他冷冷的問道:“你的意思,你沒有結黨營私?”

鄭以偉坦然道:“皇上明察,所謂結黨營私者,一為權,二為利,微臣雖蒙皇上恩寵,貴為內閣大學士,自問還未曾為自己謀取過任何私利,皇上可以派人去查,微臣家裡只剩這一個月的口糧,微臣的親人也只有幾畝薄田賴以餬口,其餘俸祿錢糧,微臣全部捐出去賑濟災民了。皇上如若不信,現在就可以派人去抄了微臣的家,如若能抄出一兩餘銀,微臣甘受千刀萬剮之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話就有點嚴重了,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去抄一個閣臣的家,甚至將人凌遲處死,崇禎倒還沒有癲狂到這種程度。

鄭以偉的清廉那也是出了名的,這個崇禎都有所耳聞,他的家人甚至連好點的衣服都沒一件,穿的全是粗布麻衣,如果這都要去抄人家的家,那就荒唐了。

崇禎只能悻悻的揮手道:“行了,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吧。”

鄭以偉已經不用反省了,因為他都反省好了,回去之後,他立馬寫了封辭呈交上來!

這下,崇禎有點猶豫了,畢竟鄭以偉結黨營私之事還沒有定論,如果就為了洩露彈劾奏摺這種小事擼掉一個閣臣,那也太過兒戲了。

他終於做出了挽留,下旨寬慰了鄭以偉幾句,但是,鄭以偉卻一心請辭,他連上三份奏摺之後,崇禎終於不耐煩了,真當朕離了你就不行嗎!

於是,崇禎不再挽留,又一個內閣大學士引咎辭職。

鄭以偉原本就積勞成疾,身體差的很,被溫體仁這麼一通陷害,他更是氣的幾欲噴血,回去沒兩天,他就病倒了,而且病了沒兩天,他就死了!

崇禎聞訊,唯有長嘆一聲,朝堂上的正直之士卻是一片愁雲慘淡,吳宗達被溫體仁弄走了,鄭以偉被溫體仁弄死了,這朝堂怕是要成為溫體仁的天下了。

那是自然,溫體仁陷害吳宗達和鄭以偉不就是為了掌控朝堂嗎,現在兩人都被他弄下去了,誰還敢與之爭鋒!

內閣一下少了兩個大學士,不增補是不行了,鄭以偉去世的第二天,早朝,奏對結束,崇禎便宣佈,讓所有朝臣廷推內閣大學士。

這個時候,所有溫體仁一系的朝臣,包括浙黨、齊黨和其他閹黨餘孽都露出興奮的表情,因為他們都知道,閹黨重掌朝綱的時候到了,從此朝堂又將成為閹黨的天下!

其他朝臣,有的滿面怒容,有的面露憂色,有的滿臉絕望,更有的已經萌生退意,他們知道,溫體仁已經無人能治了,大明的朝堂又將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張斌淡淡的看著這一切,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吳宗達和鄭以偉的事情他自然相當清楚,溫體仁要收拾他們的時候,他便收到了曹化淳的警報,如果這兩個人跟他關係好的話,他或許會想盡辦法去挽救一下,但是,這兩個人跟他並不熟,而且他對兩人的作法也不是和贊同,一個只知道爭鋒相對,一個只知道事後救人,這樣做根本就救不了大明,也鬥不翻溫體仁,他們純粹就是在做無用功,所以,張斌對挽救他們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也知道,這個時候已經無人能阻止溫體仁掌控朝堂,所以,他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甚至徐光啟暗暗投來詢問的目光時他都沒一點反應。

他狂任他狂,溫體仁那點本事張斌相當清楚,他收拾不了農民軍,也幹不過建奴,除了會爭權奪利,他會個屁,崇禎要這麼信任他,任其胡作非為下去,終究會嚐到苦果,到時候看崇禎不依靠自己還能依靠誰!

欲要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張斌倒要看看,這溫體仁到底有多瘋狂!

崇禎宣佈廷推開始之後,並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說話,整個皇極殿前陷入一片詭異的寂靜中,溫體仁如同君王般的在朝臣中掃視了一圈,見所有人都不敢跳出來跟他爭鋒,這才得意的朝吏部尚書王應熊使了個眼色。

王應熊毫不猶豫的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間朗聲道:“皇上,按例,禮部尚書實為閣臣候補,謝升謝大人老成持重、忠臣勤勉、才能出眾、功勳卓著,實乃遞補閣臣的良選,所以,微臣提議,增補禮部尚書謝升為內閣大學士。”

這話倒是實情,一般當上禮部尚書,離閣臣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如果閣臣出缺,不出意外的話,都是由禮部尚書增補。

謝升這個人暫時來說還真沒什麼太大的劣跡,而且這幾年他都小心翼翼,勤勤懇懇,崇禎對他還是比較認可的,所以,對王應熊的推舉,崇禎並沒有說什麼了,只是抬眼掃向了一眾朝臣。

這時候,齊黨官員紛紛出列,趴在御道中間高聲道:“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不一會兒,御道中就跪倒數十人,這些大多都是齊黨又或是與齊黨有關的其他閹黨餘孽,溫體仁好不容易讓出一個內閣大學士的位置,他們自然要竭力附和。

崇禎可不知道這些,他只當是謝升在朝臣中威望甚巨,這麼一個人來當內閣大學士倒也不錯,他緩緩的點頭道:“嗯,既然大家都極力推舉,那就擢禮部尚書謝升為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贊機務。”

“皇上英明!”他的話音剛落,御道中便響起一片頌揚之聲,崇禎不由滿臉得色,彷彿覺得自己真的很英明一般。

這禮部尚書入閣了,接下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就輪到禮部左侍郎張至發了。

張至發也是齊黨元老,在朝臣中是有一定基礎的,要他真想上位,推舉他的人肯定能拉出一大把,但是,浙黨都讓出一個閣臣的職位了,投桃報李,接下來怎麼滴也得推舉一個浙黨中堅入閣,不然,溫體仁非翻臉不可!

所以,謝升順利入閣之後,一眾齊黨官員並沒有推舉張至發,張至發反而自己跑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間朗聲道:“皇上,微臣推舉禮部尚書王應熊王大人,王大人主持京察大計,整頓吏治,功勳卓著,勞苦功高,如能入閣為輔,必能使大明吏治更加清明,為大明中興打下牢固的根基。”

這話都能說出來,還要不要臉啊!

正直的朝臣紛紛露出鄙夷之色,就連張斌都忍不住撇了撇嘴,他王應熊還能讓大明吏治更加清明,簡直就是個笑話,王應熊不整的滿朝都是貪官汙吏就算不錯了!

崇禎聞言不由一愣,他還以為大家會按慣例推舉張至發呢,這個張至發他還真不怎麼看好,因為張至發在家休假,一休就是將近十年,而復出之後為官還不到三載,他實在看不出張至發有什麼能耐,沒想到張至發竟然親自跑出來推舉王應熊,這個張至發,不錯啊!

這時候,浙黨官員、齊黨官員還有其他依附溫體仁的閹黨餘孽紛紛爭先恐後的跑出班列,趴到御道上高聲道:“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好傢伙,不一會兒御道中間就趴了上百人,比剛剛推舉謝升的時候聲勢大多了,看樣子這王應熊官聲好得不得了啊!

崇禎被人耍的團團轉還不自知,他對王應熊也是相當欣賞的,因為王應熊在京察大計中的“表現”的確十分亮眼,這點他看的“一清二楚”,讓王應熊出任內閣大學士貌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肯定的點頭道:“嗯,既然大家都極力推舉,那就擢吏部尚書王應熊為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贊機務。”

接下來自然又是一陣頌揚之聲,閹黨餘孽將“皇上英明”這四個字喊的震天響,也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激怒老天!

至此,內閣大學士就算是塵埃落定了,五個大學士中,徐光啟不問權謀,一心著書;錢象坤因得過溫體仁的提攜,對溫體仁禮讓有佳;剩下三個,兩個浙黨、一個齊黨,整個內閣幾乎都被溫體仁收入囊中,他終於徹底掌控了朝堂大權!

接下來,他更加肆無忌憚了。

大計中很多官員一直懸而未決,等待的就是這一刻,謝升和王應熊一上臺,溫體仁立馬開始向地方上滲透。

凡是投靠他的閹黨餘孽,幾乎都是大計優等,最少擢升兩級!

凡是跟他作對的,他都命人百般誣陷,肆意彈劾,不整的人罷官削籍甚至是鋃鐺入獄,他絕不收手!

這下,連帶地方官員也倒了血黴了,溫體仁已經猖狂到了極致,簡直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些地方官員被他陷害了還沒地方訴苦去,因為內閣、都察院、吏部甚至是刑部都在溫體仁的掌控之下,就算他們上書申辯,崇禎下旨去查,那也是溫體仁的黨羽負責查,你還想伸冤,不給你罪加一等就算你祖墳冒青煙了!

整治完地方官場,溫體仁又將手伸向了科舉,這下會試和殿試的主考官終於沒人跟他爭了,他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主考官,至於另外一個主考官則是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王應熊,可以說,整個會試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

這屆科舉又奇葩了,凡是跟東林復社有關的,凡是對溫體仁有意見的,不管你才華多出眾,全部落榜;凡是巴結他溫體仁或者浙黨和齊黨的,不管你有木有才華,全部金榜題名!

一時間整個朝堂被搞得烏煙瘴氣,魑魅橫行,溫體仁更是權勢熏天,無人能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