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卷 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卷 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吳宗達致仕,鄭以偉去世,謝升和王應熊入閣,溫體仁頓時權勢熏天,在朝堂上已然無人能治,按理說,他應該滿足了。

但是,有一件事他卻一直耿耿於懷。

戶部尚書畢自嚴跑崇禎那裡告狀,害得他在福廣撈一把的大計被破壞,還摺進去兩個干將,這個仇他一直記著呢。

他知道畢自嚴是因為其胞弟畢自肅的事被激怒了,才會發狠跟他們對著幹。

溫體仁認為,畢自肅一事,他並不是有意針對畢自嚴,怪只怪畢自肅好死不死正好在遼東巡撫的位置上,為了收拾袁崇煥,他必須派個自己人過把遼東巡撫的位置奪了,畢自肅這只能算是誤中副車。

他是“出於無奈”才“不得不”將畢自肅拉下馬,畢自嚴卻是故意針對他,著實欺人太甚,這口氣,他怎麼可能咽的下去!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攬權,所以沒空來收拾畢自嚴,等大計和科舉結束,他終於有時間了,畢自嚴這個戶部尚書必須幹掉,因為敢於得罪他的,基本上都被收拾完了,還好端端的待在朝堂上的,就這個畢自嚴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會兒的溫體仁,就是有這麼狂!

不過,畢自嚴深的崇禎信任,又廉潔奉公,不黨不群,要收拾他還真有點難度,溫體仁召集一眾黨羽商討了好幾個晚上,才想出了一條毒計。

不出幾天,唐世濟的一個遠方親戚唐晚便時來運轉,補上了一個肥缺。

這個唐晚可能是名字沒取好,幹什麼事都晚了一步,他寒窗苦讀十餘年,參加了八次科舉才考上個秀才,那時候他已經年近四十,科舉之路貌似走不通了,但是他還是沒有放棄,繼續考了五次,到五十多歲,還真被他考上了舉人,不過這個時候什麼都晚了,他都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了,再繼續考進士,估計考到死都考不上!

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止步了,或許等不到吏部給他排職位,他就壽終正寢了,正是這個時候,他突然收到吏部的任免文書,任命他為戶部太倉庫的大使。

明朝的大使可不是多大的官,一般也就是個九品芝麻官,就跟吏目一樣,是最底層的官員,原本這個太倉庫的大使連九品芝麻官都不是,就是個未入流的小吏,不過這唐晚好歹是個舉人,吏部“酌情”給他來了個正九品,也算是對的起他了。

按說這太倉庫大使也是個肥缺,問題職位再肥,你得能把肥肉吃到嘴裡啊,太倉庫可是戶部的銀庫,沒點後臺,你敢偷吃,牙給你敲掉算是輕的了,掉腦袋都很正常!

去,還是不去呢?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的遠方親戚唐世濟託人給他傳話了,讓他速速進京。

唐世濟可是嘉興唐氏的驕傲,當今都察院左都御史,比六部尚書還牛的大官,這麼一個朝廷重臣派人給他傳話,還有什麼好猶豫的,那絕對有天大的好處啊!

他當天就收拾行裝,快馬加鞭趕往京城,就跟趕去投胎一樣。

唐世濟的確有天大的好處給他,他上任之前,唐世濟便秘密交待他,讓他把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去年的稅銀入庫記錄想辦法消掉,然後,再想辦法把青浦縣去年上繳的稅銀偷出來,不管多少,都是他的。

一個縣一年的稅銀啊,他倒是想貪,要換以前,打死他都不敢貪,但是,唐世濟卻告訴他,只要他想辦法把這銀子貪了,不但沒人追究他的責任,事情過去以後,他還將獲得升遷,最少都是正七品的縣令!

這傢伙,貪了錢還能升官,這麼好的事上哪裡找去,唐晚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乎,他一上任,便想盡辦法,琢磨著怎麼把青浦縣去年的稅銀給貪墨了,好升官發財!

太倉庫全名戶部太倉銀庫,是大明朝廷設定的專門用以貯存賦稅折銀、籍沒資財田產等財產物資的府庫。

原本太倉庫並不是很重要,因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稅收都以糧食為主,收上來的銀兩很少,籍沒的資財也不多,所以,戶部太倉庫的大使一開始只是不入流的小吏,甚至連品級都沒有。

但是,從萬曆初期張居正改革,實施一條鞭法之後,太倉庫便成了戶部最重要的倉庫,因為所有稅賦包括徭役都摺合成現銀了,太倉庫一年的收入最少都有四百餘萬兩之巨!

這下太倉庫的大使總算不是不入流的小吏了,一般都會“高配”一個正九品的芝麻官,至於這個官吏的來源,一般都是吏部篩選老成持重,忠誠可靠者出任,這會兒吏部都被閹黨餘孽把持著,要任免個太倉庫的大使,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唐晚就這麼上任了,沒有任何經驗的他,就這麼被趕鴨子上架,給派到太倉庫來了。

還好,太倉庫的事情一點都不複雜,也就是管理銀兩的出入庫,就跟後世的出納差不多,只要腦子正常的,讀過書的,認識字的差不多都能上去試試,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防止雜役偷盜庫裡面的銀子了。

話說,為什麼存放銀兩的地方還會有雜役呢?

很簡單,因為銀子從重量上來說跟鐵疙瘩並沒有多大區別,要是一兩百斤甚或是一兩千斤,有一個大使和一個副使也就夠了,兩人費點勁,多跑幾趟,一兩千斤的銀子搬運還不是很困難,問題是,太倉庫一年進出的銀兩最少有四百餘萬兩,折算下來就是幾十萬斤,這搬進搬出的,一個大使和一個副使累死也不能成啊!

不過,太倉庫經過這麼多年經驗,對防止雜役偷盜稅銀也有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這個辦法說出來有點荒唐,那就是所有雜役在搬運銀兩之前都要脫光衣服,穿上戶部特製的褲衩,而且搬運完之後,副使還要對所有人進行全身檢查,正使則會將所有銀兩清點一遍,這樣一來雜役想偷盜銀兩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裡面也存在一些漏洞,畢竟太倉庫裡面那麼多銀子,正使也不可能每次都把所有銀子都細細數一遍,而雜役也不一定要把銀子藏衣服裡面,從某些地方塞進身體裡面照樣能把銀子帶出來。

對此,戶部也想出了辦法,那就是將銀兩的外形變了一下,所有折稅的銀兩不再鑄成銀元寶的模樣,而是鑄成巴掌大小的銀錠子,扁扁的,表面還佈滿了魚鱗一樣的紋路,看上去特別漂亮,而且名字也特別好聽,美其名曰“金花銀”。

這金花銀漂亮是漂亮,不過,要往身體裡塞,那可就要命了。

原來鑄成銀元寶的時候,經常有衙役從後門塞進身體裡偷偷帶出太倉庫,但是,鑄成金花銀之後基本上就沒人敢往後門塞了。

因為這金花銀可沒銀元寶那麼圓潤,像銀元寶,一般人忍一忍也就塞進去了,金花銀可不敢亂往後門塞,因為它表面帶有魚鱗紋,那家夥,阻力大的很,根本就塞不進去,而且,它還有巴掌那麼寬,誰敢硬往後門塞,絕對直接肛裂!

其實,就算戶部想盡種種辦法,還是有很大的漏洞,比如,太倉庫正使如果要偷盜銀兩就簡單無比,因為他並不是光著膀子進去的,他是穿著官服的,一次只要不往衣服裡塞太多,誰又能看的出來。

唐晚才熟悉了幾天就發現了這個漏洞,一般大使自然是不敢偷的,因為戶部會定期派人來核查存銀,一旦發現不對數,大使和副使都得完蛋。

不過,唐晚卻沒有這個擔心,因為這銀子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大人叫他偷的,他這個遠房大堂哥可是說了,只要能把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去年的稅銀偷出來,他就能升官發財,如果偷不出來,就讓他滾回家去種地!

這偷銀子好辦,銷燬入庫記錄卻不大好辦,因為賬本上明明白白的記錄著,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崇禎六年上繳稅銀二千九百三十一兩,某月某日入庫,存放某某庫房,某某貨架,某某位置。

這東西,直接劃掉肯定是不行的,你把這塊塗的烏漆嘛黑,人家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啊,直接撕掉也不行,賬本每頁可都有編號,你撕的再乾淨,編號不對了啊!

最後,還是唐世濟給他派來了一個模仿筆跡的高手,重新幫他寫了一頁,直接改成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崇禎六年上繳稅銀,無!

這下就簡單了,他每天裝模作樣的巡視幾遍庫房,每次帶出幾十上百兩,幾天時間就把存放某某庫房,某某貨架,某某位置的銀子都偷的一乾二淨,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崇禎六年上繳稅銀從此就在太倉庫消失了,變成了唐晚的財產!

話說他們這樣搞是不是有點荒唐呢,就算太倉庫的記錄沒了,戶部那邊還有記錄啊,青浦縣那邊也有記錄啊,光把太倉庫這邊的記錄給銷燬了有什麼用,這不掩耳盜鈴嗎?

當然有用,溫體仁的無恥一般人還真學不來,唐晚那邊剛偷偷彙報銀子已經偷光了,他立馬命人一個奏摺呈上去,彈劾畢自嚴袒護原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知縣鄭友元,虛報稅銀數額,徇私舞弊!

話說一個南直隸的知縣怎麼跟畢自嚴扯上關係了呢,而且,他交不交稅銀跟畢自嚴又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呢?

溫體仁自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這個鄭友元跟畢自嚴都是淄川人,而且他的父親跟畢自嚴還是故交,他進京參加會試和殿試的時候就是住在畢自嚴府上的,這層關係,畢自嚴怎麼都否認不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稅銀的事情,朝廷有規定,地方官員如有調動,戶部必須先核查他任上的稅賦和支出對不對的上數,而這個時候,鄭友元已經調到都察院任巡按御史,他在青浦縣任上的稅賦和支出如果對不上數,就是戶部的責任!

這種小事原本也不算什麼,畢竟整個大明有一千多個縣,一個縣一年的稅賦出了問題並不是什麼大事,也扯不到畢自嚴身上,但是,這事到了溫體仁手裡就變質了。

這奏摺轉入內閣之後,溫體仁親自寫上了票擬,而且措辭十分嚴厲,他票擬上寫的是:徇私枉法,侵吞稅賦,情節惡劣,建議都察院、吏部、刑部聯合徹查!

崇禎看到這份奏摺原本也沒覺著有什麼大不了的,一個縣,不到三千兩的稅賦,錯了就錯了,派人去追查一下就行了,硬要扯上太子太保戶部尚書畢自嚴就沒意思了,人家一天事多著呢,怎麼可能這點小事都時刻盯著。

但是,他一看到溫體仁寫的票擬,臉色瞬間就變了,措辭這麼嚴厲,難道裡面有什麼貓膩!

他立馬派人將溫體仁招到御書房,舉著奏摺問道:“長卿,這是怎麼回事?”

溫體仁假假意思猜測道:“皇上,您說的是都察院御史某某彈劾戶部尚書畢自嚴的事情嗎?”

崇禎鄭重的點頭道:“是啊,你說徇私枉法,侵吞稅賦是什麼意思?”

溫體仁假假意思嘆息道:“皇上,您有所不知啊,這鄭友元跟畢自嚴都是淄川人,而且他的父親跟畢自嚴還是故交,他進京參加會試和殿試的時候就是住在畢自嚴府上,他們關係可不一般!”

崇禎聞言,臉色一變,追問道:“那你的意思,這奏摺上彈劾的內容都是真的咯?”

溫體仁卻是否認道:“這個微臣不敢肯定,但是,微臣對鄭友元之事卻有所耳聞,有人向微臣告狀,這個鄭友元貪腐嚴重,在青浦縣任上的稅銀都被他貪的差不多了,但是畢自嚴卻徇私枉法,讓人幫他假造賬目,所以,從戶部的記載上看青浦縣的稅賦上繳情況並沒有任何異常。”

崇禎聞言大驚道:“還有這種事?”

溫體仁還是不敢肯定道:“這個要查一查才知道,傳聞去年鄭友元離任的時候做的很絕,他將青浦縣一年的稅銀全部收入了囊中,而戶部的賬目卻沒有出任何問題,所以,微臣才斗膽建議令都察院、吏部、刑部聯合徹查此時!”

崇禎聞言,鄭重的點頭道:“此事的確應該徹查,稅賦乃國家之根本,絕對不能出任何問題,你辛苦一下,督導都察院、吏部和刑部好好查一查吧。”

溫體仁忍不住低頭奸笑了一下,這才朗聲道:“微臣遵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