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卷 第十四章 不歸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卷 第十四章 不歸路

崇禎和楊嗣昌都已經商議好了,由楊嗣昌親自督師率二十六萬大軍前去剿滅反賊李自成部,這廷議也就是個形式而已,他們都不相信還有人敢跳出來唱反調。

你們跳啊,你們跳啊,誰敢蹦躂,黃道周就是榜樣,不管你幾品,直接給你擼到九品,有種就跳出來試試!

滿朝文武果然“沒種”,任由他們兩個唱雙簧,又是把所有罪責推熊文燦身上,又是讓楊嗣昌督師前去剿滅反賊李自成部,沒一個人敢跳出來反對的。

正當崇禎準備拍板的時候,內閣首輔徐光啟卻“跳”出來了,不過,他不是跳出來唱反調的,他只是提醒崇禎,要小心建奴再次入寇。

這事崇禎還真有點害怕,建奴每次入寇京城雖然都有驚無險,京畿地區卻成了墳場,方圓數百裡之內幾乎荒無人煙,到處都是墳墓!

他也不是不顧老百姓死活,他還想當明君呢,這巨大的墳場對他來說的確是個巨大的諷刺,這事還真得提防一下,要再讓建奴衝進來,那整個北直隸估計都要變成墳場了,他這當皇上的,臉面何在?

他猶豫了一下,目光慢慢轉向楊嗣昌,他這是在徵詢楊嗣昌的意見。

楊嗣昌當然不想留下一部分人駐守京畿,他的計劃從來都“龐大恢宏”,這二十六萬人馬去收拾李自成他還覺得有點不夠用呢,徐光啟還想留下一部分來守京城,這不拆他臺嗎。

他一看崇禎投來詢問的目光,立馬從班列裡走出來,跪道御道中間朗聲道:“皇上,微臣曾多次諫言攘外必先安內,朝廷兵力有限,無法支援兩線作戰,所以,微臣以為,還是先派使者穩住建奴方為上策,如若分兵防守,圍剿反賊恐因兵力不足而曠日持久,還請皇上三思。“

崇禎聞言,不由微微點了點頭,貌似又信了楊嗣昌的鬼話。

徐光啟卻有點惱火了,就你個蠢材會相信建奴,與虎狼之輩和談,虧你想的出來,別人怕一擼到底,他可不怕,他都七十多了,早就該回家養老了,要不是為了張斌的大計,要不是為了大明能迎來中興的機會,他何必在這裡苦苦堅持,有種,你們擼了我啊!

他忍不住嘲諷道:“楊大人,你這是去通知建奴前來入寇吧?他們會聽你的不來入寇嗎,京城附近都沒有人駐守了,老百姓任他們欺凌,糧食錢財隨他劫掠,他們為什麼不來?上次你派熊文燦去圍剿反賊的時候也派使者去通知建奴了吧,所以,他們才會來的這麼及時!”

這話說的,簡直讓人無地自容啊,楊嗣昌臉皮再厚也隱隱透出了紅光,他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憋在那裡半天說不出話來。

崇禎見狀,連忙解圍道:“嗯,兩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建奴背信棄義之舉不能不防,朕感覺還是該留下點人馬在京城附近駐守。”

徐光啟貌似發現自己口氣有點不對,令得這楊大人下不了臺了,他“慌忙”順勢吹捧道:“皇上英明,微臣也覺得楊大人說的有道理,為了不影響楊大人的剿賊大計,這人馬不能留下太多,但是,建奴兇猛,又不是一般人能頂的,所以,微臣以為,宜留下部分精銳鎮守各處險要,其餘大部分人馬還是隨楊大人去圍剿反賊。“

這話簡直與自己陷害盧象升和戚元功那會兒說的話如出一轍啊,楊嗣昌心裡咯噔一下,他已經知道徐光啟要說什麼了,這怎麼行,他還想趁此次圍剿反賊之機弄死盧象升和戚元功呢。

這話怎麼反駁呢?

他正在那裡急急的思索呢,崇禎卻是欣慰的點頭道:“嗯,有道理,有道理,子先,你說,留下那些精銳比較合適呢?”

崇禎可不知道這兩個傢伙在暗鬥,他還以為徐光啟真是在為楊嗣昌考慮呢,所以,毫不猶豫的便點頭應允了。

楊嗣昌聞言,臉色一變,心中暗道,完了!

果然,徐光啟緊接著便拱手道:“微臣建議,留河南巡撫盧象升率一萬天雄軍駐守宣府鎮,總兵戚元功率一萬戚家軍駐守大同鎮,總兵馬祥麟率三萬川軍駐守薊州鎮,有這三支精銳鎮守,建奴想稱京畿兵力空虛入寇是不可能的,而這三支精銳加起來才五萬人,對楊大人的剿賊大計影響應該不大。熊文燦那等奸佞小人都能率二十多萬大軍圍殲反賊李自成部主力,相信二十餘萬人馬對於智計百出的楊大人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從簡單的數字來看,五萬對二十一萬,才抽調了不到兩成的人馬,影響的確不是很大,但是,二十六萬朝廷大軍中也就這三支精銳最能打了,其他二十一萬人就是雜牌軍,加起來都不是這五萬人馬的對手!

崇禎貌似被簡單的數字給矇蔽了,竟然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嗯,那行,就這樣吧,留下五萬人馬駐守,其他人馬全部隨文弱去圍剿反賊。”

楊嗣昌聞言,好懸沒一個血噴出來,徐光啟,你個老不死的,我跟你有仇還是怎麼了,你竟然建議皇上把所有精銳全部調走!

但是,徐光啟一句話就把他給捧的下不來了,他總不能說自己比熊文燦那個奸佞小人還不如吧。

再說了,崇禎都已經發話了,他也不好再反駁了,這可是早朝,文武百官都看著呢,如果自己當面反駁,讓皇上收回成命,皇上心裡肯定不爽,要是因此惹得皇上不高興,不再寵信自己,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皇上的恩寵可比剿賊還重要,他連忙隨著徐光啟大讚了一通皇上英明,贊的崇禎是眉開眼笑,他自己心裡卻跟吃了只蒼蠅般難受。

徐光啟這麼一攪和,五萬精銳全部被調走了,楊嗣昌只能帶著二十一萬雜牌軍出發了。

崇禎為了以示恩寵,竟然令人在南門外搭了個平臺,親自帶著文武百官為楊嗣昌踐行。

這種恩寵,真是沒誰了,楊嗣昌都為此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崇禎也眼含淚水,依依不捨,搞的跟生離死別一般。

這些年出征前去剿賊的將帥多了去了,沒見誰回不來的,有必要搞的跟生離死別一樣嗎?

崇禎或許是真的不捨這個知己離開自己遠赴西北,楊嗣昌或許真的是感激涕零,在場的只有張斌明白,這次,恐怕是真正的生離死別,因為歷史上楊嗣昌離開京城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他直接被張獻忠玩死在四川!

這個時候,張獻忠都還沒出手呢,李自成就蹦出來了,他是前有猛虎後有餓狼,不死才怪。

張斌看著楊嗣昌慢慢遠去的背影,不由在心中感嘆:“再見了,楊閣部,一路走好!”

楊嗣昌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認為,有二十餘萬大軍在手,剿滅反賊李自成只是時間問題,至於張獻忠會降而復判,他壓根就沒有考慮過。

從京城趕往陝西有兩條路,一條是橫跨山西,從綏德州進入榆林鎮,一條是南下河南,從潼關進入西安府,這兩條道各有優劣,具體選哪條還要看實際情況。

橫跨山西的官道路途相對來說要短很多,但是山西境內山脈縱橫,官道窄小崎嶇,並不適合大軍行進,如果是急著支援九邊之一的榆林鎮,倒可以考慮派小股精銳快速行進,直抵榆林。

河南的官道相對來說路途要遠很多,不過官道寬敞平整,很適合大軍推進。

楊嗣昌想也不想,便選擇了南下河南,直抵潼關。

他這樣走,要說起來並沒有什麼錯,但是,他低估了反賊的實力,更高估了自己手下雜牌軍的實力。

李自成這會兒已經佔領了潼關,正大肆招兵買馬呢,他這次是發狠了,招兵壓根就沒個限度,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因為他被官兵給剿的來火了。

原來,他總是在考慮糧食問題,如果招人招的太多,沒糧食給他們吃怎麼辦,這會兒他已經想通了,什麼怎麼辦不怎麼辦,到處攻城略地瘋狂劫掠唄,沒有足夠的人馬,就頂不住官兵的圍剿,如果被官兵剿滅了,就什麼都沒了,還考慮什麼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可著勁瘋狂招兵才是正理。

他這瘋狂起來,著實可怕,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已經從原來的十多萬人馬擴充到了二十餘萬人馬,數量已經和楊嗣昌所率的朝廷大軍差不多了!

當然,打仗並不是簡單的數量對比,李自成手下人馬雖然和楊嗣昌手下人馬差不多,但是戰鬥力卻不能同日而語,雖然楊嗣昌手下大多是新召集起來的屯衛,也比李自成手下新召集起來的農民要強,二十餘萬朝廷大軍壓過來,李自成著實嚇了一跳。

怎麼辦呢,難道像原來一樣跑路嗎,又或者像上次一樣,跟官兵硬鋼一波,然後被打的屁滾尿流,幾近全軍覆沒?

不,他不想再跑了,他想據關中稱王!

他就不信了,自己永遠都幹不過官兵,他豁出去了,直接召集手下所有軍師將領,在渭南開了場大會。

這個時候,他手下可謂人才濟濟。

有劉宗敏、劉方亮這樣跟隨他多年的猛將;

有李過、高一功這樣跟隨他起事的親戚;

有李巖、田見秀這樣謀略出眾的儒將;

還有牛金星、宋獻策這樣智計百出的軍師。

李自成掃視了一圈下面的軍師將領,隨即堅定的道:“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官兵又來了,不過,據探子來報,這次官兵中並沒有盧閻王,也沒有戚家軍,連川軍白桿兵都沒見,就是新召集的屯衛而已,這次,是一個好機會,一個戰勝官兵的機會,我們不能再被官兵追的到處亂竄了,我們要拿下關中,建國立業,跟朝廷對抗!對付官兵,大家有什麼好辦法,不妨說一說,”

眾人聞言,無不露出激動的表情,闖王要建國立業,他們就是開國功臣,跟反賊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官兵,除了天雄軍、戚家軍、白桿兵、秦軍這幾支朝廷精銳,其他的雜牌軍還真沒什麼好怕的,新招的屯衛而已,比他們強也強不到哪裡去,他們還真有辦法對付。

李巖率先拱手道:“大王,潼關易守難攻,正是抵禦官兵的好地方,如果能調集十萬精兵駐守,就算二十多萬官兵也休想拿下來。”

據雄關而守,這是個好主意,張獻忠據襄陽而守,官兵就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至於什麼接受招撫,歸順朝廷,也就小皇帝那個傻缺相信,他都把老朱家祖墳刨了,還會歸順朝廷嗎,他就跟自己一樣,是想當皇帝的人,這點,李自成相當清楚。

潼關出了名的易守難攻,相比襄陽都差不到哪裡去,這點李自成自然也清楚,他聞言不由點頭道:“嗯,這主意不錯,不過光死守潼關還不行,我們這麼多人馬要吃要喝,守在這裡只能喝西北風啊。”

軍師宋獻策緊接著拱手道:“大王,現在關中就一萬秦軍,他們肯定窩西安不敢出來,我們可以分成數股,分別佔領延安府、慶陽府、鳳翔府等州府,邊籌集糧草,邊招募軍隊,等各州府都拿下了,我們再一舉合圍,拿下西安,那時候就可以建國立業了。”

分兵他還真沒想過,以前他基本都是帶著所有手下到處竄,很少分成數股,現在關中這形勢,西安城裡那一萬秦軍還真不敢跑出來,他們要敢跑出來,西安就變成了一座空城,自己完全可以輕輕鬆鬆拿下來,到時候十萬甚至二十萬大軍一守,官兵要奪回去可就難了。

李自成不由點頭道:“嗯,只要西安城裡那一萬秦軍不出來,關中各州府任我們縱橫,這主意不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眾人紛紛獻計獻策,很快,李自成就拍板,堅守潼關,奪取關中各州府,然後一舉拿下西安稱王!

他很快便調集十萬精兵,駐守潼關,並任命自己的侄子李過為潼關守將,還留下儒將李巖和自己的妻弟高一功輔之。

而後,他又將剩下的義軍分為數股,他自己親率五萬大軍向北,去奪取延安府、慶陽府等州府,還有大將劉宗敏、劉方亮、田見秀則各率兩萬大軍,分取鳳翔府、平涼府、鞏昌府等州府,一時之間,整個關中大地到處都是打著闖王旗號的起義軍,他們招兵買馬,攻城略地,打土豪,搶糧食,搞的熱火朝天,各地饑民歸附者不計其數。

楊嗣昌收到朝廷轉發過來的急報,連忙催軍急趕,欲奔赴關中剿滅這些猖狂的賊寇,但是,剛趕到潼關,他便傻眼了,十餘萬賊寇扼守關城,他根本就過不去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