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0章 見過監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0章 見過監軍

這些天也著實勞累,心一直懸著,沒有片刻輕鬆。如今營地基本建好,軍需物資也領取到位,剩下的就是新軍過來匯合,一起開始訓練。

有了固定的駐地,後勤保障跟上,整個宣威軍管理上基本不會有問題。後面的幾個月幾乎都是訓練,有趙將軍和大叔帶領的教導團,訓練之事自有他們管。

等宣威軍正式開始訓練,就是他暫時離開之時。

晚間,燈火通明的議事廳裡,楊叢義、趙安分上下首坐在一邊,對面七人不分先後,並坐一排。

趙安高聲道:“跟諸位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宣威軍楊監軍,之前一直在淮西募軍,今天方才趕來昌國,給我們送來軍需軍械。”

“見過監軍!”對面七人一同起身抱拳行禮。

“諸位請坐。”楊叢義笑著揮手,讓眾人坐下。

“當此裁軍之際,朝廷同意組建宣威軍,實屬不易。其中緣由,藉此機會跟諸位細說一二。”楊叢義停頓一下,看看眾人。

“諸位都知道,我們所在的軍隊名為宣威,但為何稱宣威?向誰宣威?既是宣威,當然是宣揚國威。如今天下安定,多年無戰事,周邊無敵國,宣威之名實在無從說起。然天下之大,不是我等所能想象。周邊有些國家,比如北邊的金國、西北的夏國、西南的大理國,南邊的安南、三佛齊國,東部外海的倭國,東北部的高麗國等,想必諸位也有耳聞,除開這些國家,在金國北部草原有遊牧部落幾十個,夏國西邊有遼人建立的西遼國,再往西能到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綠衣大食,大小國家數百個,大食國往西,更有羅馬帝國,已經立國千年,國土面積廣大,城邦無數,再往西去,小國林立,往南方更有廣闊的土地,城郭無數。

大宋在這世上,國土雖然也算廣大,但卻不能跟整個世界相比,世上國家無數,如今大宋北方被金國所阻,西部被夏國、西遼所阻,大宋能接觸到的,不到十之一二,我們雄踞東方千年,幾百年前也曾威名遠揚西域百餘國,現在陸路不通,東西聯絡中斷,朝廷組建新軍,名為宣威,便是要我等前去西域諸國宣揚大宋國威,再現漢唐時期萬國來朝的盛況。宣威軍有幸,得朝廷賦予重任,不久之後我們便要乘船下南洋、西洋,宣威諸國,開啟大宋盛世!我等有幸參與其中,當感念天恩,練軍不輟,南下諸國,宣大宋威名,開大宋盛世!此為宣威!”

楊叢義一番話,聽的對面眾人熱血沸騰!宣威軍居然擔負如此重任!宣威南洋、西洋,讓要萬國來朝,開啟盛世!這等遠大的目標和使命,讓眾人十分振奮,如果真能宣威成功,這將是他們一生的榮耀!

“諸位,我們今年冬季就要南下,時間不多了,希望諸位能在五個月內,把宣威軍練成大宋最精銳、最有氣勢的軍隊,承擔起宣威南洋諸國的重任!在此期間,不論你們需要什麼幫助,我都會盡一切努力,全力支持!你們現在都是各營指揮,我希望你們透過五個月的訓練,將來一營戰力能抵三營!好,我今天就先說這麼多,後面還有一批新軍,過幾天入營,同時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教導團隊,都是作戰經驗在十年以上的老兵,教導團會協助諸位練兵,大家務必配合支援!”

等楊叢義說完,趙將軍接道:“監軍剛剛跟大家講了宣威軍的來歷,宣威軍的任務,請大家務必牢記,好好帶領下屬士兵訓練,不要辜負朝廷的期望!”

“監軍、將軍請放心,我們既然來到宣威軍,就已經做好準備,承擔朝廷給我們的重任,我們一定會好好訓練,爭取早日練成強軍!”一名營指揮出聲表態。

其他人也都紛紛表態,一定會好好練兵。

“監軍還有事情要說嗎?”趙安轉頭問道。

楊叢義道:“還有一事,提前跟諸位通氣。我們既然是新軍,就要有新軍的規矩,新規會在新軍全員到齊之後,在全軍面前公佈,到時請諸位做好榜樣,帶頭遵守。”

趙安見楊叢義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便道:“今天領取了軍裝武器,明天全軍開始軍陣訓練,請各營以營為單位,在海邊沙灘集合,卯時三刻正式開始。今天散了吧,回去一一通知到位。”

對面七位營指揮道一聲是,起身離開議事廳。

“監軍覺得這些營指揮如何?”趙安笑道。

楊叢義笑道:“都是朝氣蓬勃之輩,個個精神飽滿,好好培養,將來當大有可為。這些人年紀都在二十五歲以下吧。”

趙安笑道:“正是,他們都是各軍下級軍官中的佼佼者,我可是花了不少力氣才把他們要來,為此還花了不少錢。不過在賬冊上沒有登記,算在幾筆數額較大的採購事項上了,這是募軍安家費賬冊,這是行軍、營地修建和日常開銷花費,監軍請看。”說著將身旁桌上的兩本賬冊遞給楊叢義。

楊叢義笑道:“將軍幸苦了,能找到這些人來,也頗為不易,宣威軍建成,將軍當居首功。”手上接過賬冊,但並沒有翻看。

賬冊交出來,就等於是交出了財權,將帥不能掌財權,趙安如何不懂這個最基本的規矩。

朝廷對手握兵權的將帥管理非常苛刻,各地駐軍的營田由當地州府控制,軍費由三衙按時按人撥付,各軍絕對不會有多餘的錢糧,將帥除了朝廷的賞賜,也不可能從軍費裡剋扣出多餘的錢財來。

而行軍打仗時,統軍統帥又由朝廷臨時調派,同時還會專門任命一名監軍,一方面嚴格管理軍資軍需等後勤供應,另一方面監督統帥,防止統帥不按朝廷給的陣圖佈陣進攻和防守。縱觀宋朝跟遼國和金國失敗的戰爭,背後都有監軍的影子。監軍存在感強的戰爭,最後基本都會失敗,監軍只管理好後勤,不干預排兵佈陣和打仗,戰爭基本都會勝利。

宣威軍本就是為出海護衛回易船隊而組建,這就決定了宣威軍的性質不是戍守,而是形同將帥帶兵遠征,大軍離開駐地遠征,脫離了朝廷控制,按規定必須派監軍,因此這個還沒組建的五千人編制的新軍也派了監軍。

朝廷讓三個光桿司令建軍,作為統帥的黃大人對建軍之事基本不過問,監軍由楊叢義擔任,按說建軍的事他不用參與,全權交給趙安,他做個甩手掌櫃也不是不可以,但建新軍實在太難,趙安一個人根本顧不過來,而他同時又是回易督造副使,負責督造宣威軍,他忙前忙後參與其中,也合情合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對宣威軍來說他有雙重身份,如此一來,他在宣威軍中的地位,要遠高於一個監軍,不只要管後勤物資供應,還要參與新軍訓練,確保新軍能擔負護衛回易船隊的重任。

楊叢義離開議事廳後,找到張彪、薛望,告訴他們接下來幾天的安排,薛望帶領兩隊新兵,接手營地最後的修建工作,張彪帶十人跟他一起去明州,提前找好船隻,為新軍到來做好準備,順便再招募一批新兵。

第二天一早,楊叢義帶著薛望找到趙安,接手了剩下的營地修建工作。

接著他又去了一趟昌國縣縣衙,拜訪昌國縣令,向他瞭解島上的人員情況和物產產出種類和數量。

五千人的生活物資供應並不那麼好做,一天就得糧食一百石,飯菜沒油水,訓練量再大,糧食自然就吃的多,若有葷菜吃,糧食便可適當減少。在陸地上肉太貴,五千人怕是吃不起,但到了島上,就可以考慮給軍士加葷菜吃肉。海里水產豐富,只要漁民夠多,漁網夠大,水產完全可以供給宣威軍每天食用。

從縣令口中得知,昌國縣人口近萬,但良田有限,不少人都在海里討生活,但主要以採珠為主,打漁為生的很少,昌國縣的魚蝦等水產只能賣到明州去,但明州靠海,水產也很豐富,從昌國過去賣魚,很不方便,兩地相隔四五十裡,小船過不去,除非有大船,大船出動就得幾天,如此一來魚蝦就不新鮮,運過去也賣不出價錢,多數情況下還是虧損。

宣威軍駐地昌國縣,人員很多,每天消耗的物資自然不少,楊叢義當即說明來意,請官府幫忙收集魚蝦等水產品,送到營地,宣威軍十文一斤收購,每天限額一萬斤,每十天結算一次。

縣令聽到這話大喜,當即答應。昌國是海島,人口不算少但產糧極少,每年要從明州購買不少,稅收都收不上來,在這裡當官都是清苦官,根本撈什麼油水,縣衙裡就只有他一個官,縣丞、主薄、縣尉全都沒有。

縣令是會算賬的人,宣威軍所需要的魚蝦水產,海里多的是,隨便一網下去,撈上來就上百斤,魚多的根本不值錢,宣威軍十文一斤收購,一天一萬斤,一天就有百貫錢,一個月就是三千貫,多住幾個月,他可就發財了。

縣令當即保證,每天一萬斤魚蝦沒有任何問題,只要宣威軍按時付錢,再多的魚蝦都能送去。

全軍五千人,一天也吃不了多少魚蝦,一萬斤夠了,楊叢義當然不會要那麼多。

此時確定下來之後,楊叢義又請縣令派人帶他在島上走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