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2章 旗語檢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2章 旗語檢驗

蔚藍如寶石的大海上,十幾艘海船張著風帆,一聲號響,如鳥雀般四散,原地只剩一艘船。

半個時辰之後,所有船回望,原地停留的那艘船變成了天邊的一個小黑點,若不仔細看,根本就看不到。

小黑點是一艘搭載了四百人的三桅杆戰船,此時船上的風帆全部降下,兩百名穿著嚴整軍裝盔甲的軍士站在甲板上,一動不動,如泥塑一般。

楊叢義從船頭走到船尾,又從船尾走到船頭,對這些軍紀嚴明的軍士十分滿意。

八月中旬他帶著船隊從泉州出發,日夜不停,航行九天,跨越兩千多裡,於二十多天前抵達昌國縣。

回到昌國縣就發現宣威軍經過三個月強化訓練,陸戰軍陣、弓射都已經全部完成訓練任務。

在楊叢義要求下,宣威軍全軍準備三天,之後開始訓練驗收考核。

本次考核行軍和弓射,行軍合格標準是全副武裝一個時辰行軍四十裡,五個時辰行軍一百五十裡,弓射合格標準是百步之內三箭不脫靶。原本楊叢義還有些擔心,可最後的驗收考核結果出人意料,宣威軍四千五百餘人行軍全部合格,弓射稍差,但也只有一成不合格,這個訓練結果已經非常好了。

驗收考核結束之後,又準備三天,全軍四千五百多人開始輪流上船,進行海戰訓練。

訓練科目有迅速上下船、海上顛簸適應訓練、風帆升降轉動演練、漿擼操練、尾舵掌握、旗語訓練。其中前兩項全員參與,風帆升降轉動每隊選五人學習,漿擼操練每隊十人學習,尾舵每隊選兩人學習,旗語每隊選兩人學習,每隊五十人中,一小半要學習操船技能,其他人員在船上待命。

開始訓練學習階段,上船人員不宜過多,每艘船每次出海只帶兩隊一百人,而楊叢義帶回來的戰船和海船一共只有十五艘,一次輪訓也能訓練一千五百人,三輪就能訓完,一批宣威軍出海,其他不出海的宣威軍,則繼續練弓射和軍陣。

船隊早出晚歸,每日一輪訓。宣威軍在船上的各種技能,除旗語外,都由楊叢義帶來的舵手和水手教授,各種技能容易學會,但要熟練掌握,各崗位配合起來熟練運用,卻不是十天八天就行的。

比如讓航行中的船左轉向,就得尾舵和漿擼手配合行動,左槳輕劃右槳重劃,尾舵向左,讓船右轉,就得左槳重劃右槳輕劃,尾舵向右,如遇大風,轉向還得配合風帆升降和轉動。可三撥人幾乎誰也看不見誰,這就需要有人居中協調,統一發號施令,這也是海上訓練的一部分。

經過全軍經過半個月海上訓練,已經基本學會操船,左轉、右轉、掉頭、升降帆、轉帆等,在無風時或風力較小的天氣,都已經配合的還算熟練。海上通訊聯絡不便,於是馬上開始加入旗語訓練。

旗語是楊叢義召集沈縉、趙安、教導團和出海經驗豐富的水手、舵手共同制定,先有趙安和教導團列出行軍、巡邏和戰鬥指令、命令,水手、舵手列出船在海上航行規律、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之後雙方坐在一起研討出戰船在海上的指令和命令應該怎麼下才對,最終確定指令、命令和規律等一百三十八條。

經過研究之後,將所有一百三十八指令、命令和規律分成三大類,即巡邏航行、戰鬥和求援三類。一百三十八條已出,至於如何實現一裡、兩裡,甚至五里之外的有效聯絡,則由沈縉全權負責研究。

雖然古代行軍打仗時已經使用各種不同顏色的令旗,但命令相對簡單,無非就是進攻、撤退和停止前進這三種,也有用青、赤、白、黑、黃等旗來指示不同狀況,但現在有指令等三大類一百三十多條,卻難以透過懸掛不同顏色的令旗來加以區分。

後來沈縉從楊叢義那裡得來啟示,首先三類命令用三種不同顏色的令旗來指示,即黃旗指示巡航指令,赤旗指示戰鬥指令,青旗指示求援指令,然後再把三大類指令分別用數字進行編號,從一開始往上數。每一個指令都有了明確的編號,那麼要想實現指令傳達,只要在視線範圍內讓對方看清相應的指令編號就行。

如何用令旗指示編號呢?這是要創造的,需要制定一定的規則,依從一些的規律。

沈縉跟楊叢義討論之後,覺得左右手各拿一杆令旗,兩旗齊出,根據令旗在身側不同的位置,指示一個單一的數字比較穩妥,編號一到九的指令出旗一次,就可完成指示,比九大的編號要出旗兩次,若是以後指令更多,超過九九個編號,可以出旗三次。為確保指令無誤,每一個指令要傳達三次,每傳達一次都要連續出旗完成,完成之後間隔五息,再繼續出旗傳達指令。

確定令旗在身側的固定位置指示一到九,九個數字的規則之後,楊叢義、沈縉二人隨即開始拿著指令手冊進行驗證。規則是他二人制定,他們依著手冊自己驗證自然覺得簡單,驗證結果也無誤。但也有些問題,如果離的太遠,手中令旗不大,就容易模糊,看不清指示的種類和指示的指令編號,沒有望遠鏡,這個問題現在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也就不再強求。

現在已經可以不用口頭喊話,就能在一里、兩裡之外傳達上百個指令,眾人聽說之後已經非常震驚,非常滿足,這對相互之間無法靠近的海上航船來說簡直太有用了。趙安和教導團已經都出過海,船在海上隨風浪顛簸不定,兩船靠近就肯定會發生碰撞,風浪稍大,必定船毀人亡,離的稍遠安全一些,但相互喊話很難聽見,命令根本無法傳達,有了旗語指令,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在安全距離之外實現指令傳達與聯絡。

沈縉跟趙安、教導團講解、說明這套旗語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之後,眾人當即決定在全軍推行。當然不能強求人人都會打旗語,但各級軍官必須要能看懂,必須要學會。另外在全軍挑選兩百名頭腦靈活之人,學會打旗語,背熟三類指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決定推行之後,楊叢義第二天就派人去明州製作了赤、黃、青各兩百杆令旗。需要練習打旗語的人員,則利用晚上回營之後的時候練習打旗語,不耽誤白天訓練時間。

旗語指示數字的規則很明確和清晰,只要頭腦不是一團糨糊,很容易就能學會,打出想要的指令編號,難的卻是旗手要將旗語轉換成指令。比如加速前進、減速前進、右側通行、左側通行、右側同行、左側同行、後方跟隨、前邊開路等,旗手從別船接收指令,他不可能直接報個編號給主官,主官與其他船聯絡,也不可能報指令編號,說出來的肯定是指令。

要把所有編號代表的指令牢牢的記在腦子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類一百三十八條,不排除之後還要增加指令。能記下來的就能當旗手,旗手的餉錢每月增加五百文。

那些早先沈參軍教他們識字,還不用心的人,到此時後悔莫及,不識字看不懂旗語手冊,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揮幾下旗子,每月就多拿五百文,再想學習,沈參軍卻沒有時間再來教授他們。

又半個時辰後,散出去的黑點漸漸返航,進入視線內,已經能看清戰船、海船的輪廓。

等十幾艘船再靠近一些,就能發現那些船前前後後,快慢不一,無排列、無隊形。

當第一艘船進入三里之內,楊叢義當即向旗手下令:“左側通行,前方開路!”

這是巡航指令,不需要提醒,旗手隨即拿起兩杆黃色令旗,打出“左側通行”指令編號後,間隔兩息,又打出“前方開路”的指令編號,間隔五息之後,又將兩個指令編號又打一遍,再間隔五息時間再打一遍。

三遍旗語打完,旗手回覆:“車船三回覆,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時,就見那艘車船轉向,從左邊透過,相距一裡之外,直直向前而去。

又一艘船進入三里範圍內,楊叢義再向旗手下令:“右側通行,前方開路。”

這還是巡航指令,旗手隨即拿起兩杆黃色令旗,打出“右側通行”指令編號後,間隔兩息,又打出“前方開路”的指令編號,間隔五息之後,又將兩個指令編號又打一遍,再間隔五息時間再打一遍。

三遍旗語打完,旗手回覆:“車船一回覆,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時,那艘車船轉向,從右邊透過,相距一裡之外,向前而去。

第三艘船進入三里範圍後,楊叢義又向旗手下令:“右側驅敵護航。”

驅敵,這戰鬥命令,旗手隨即拿起兩杆赤色令旗,打出“警戒敵襲”指令編號後,間隔兩息,又打出“右側同行”的指令編號,間隔五息之後,又將兩個指令編號又打一遍,再間隔五息時間再打一遍。

三遍旗語打完,旗手回覆:“車船二回覆,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時,那艘車船右轉向,遠行相距五里,再轉向與主船並排同行。

“左側驅敵護航。”

“前方發現暗礁,右側慢行。”

“前方發現敵船,左側繞行接敵。”

“人員受傷,需要救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