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3章 大制魚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3章 大制魚面

每艘過來的船,不管是戰船還是海船,都接到了主艦旗手發出的指令,或快或慢,或向前後,或向左右,依令而行。

旗手發出清晰指令,目標船旗手只要看得清楚,接收指令自然不成問題,但兩個旗手之間要實現相互溝通,卻還是難以辦到,他們雙方都必須要把所有指令及對應編號完全記熟,熟練應運方才可以,這需要他們繼續下功夫。

最後一艘船過來了,是一艘海船,回來的速度比其他船慢了不少,看來舵手和水手對海船並不熟練。

船進三里之內,看得清船頭人影之後,楊叢義立即下令:“護航斷後。”

這是戰鬥指令,旗手拿起兩杆赤色令旗,打出“警戒敵襲”指令編號後,間隔兩息,又打出“隨後護航”的指令編號,間隔五息之後,又將兩個指令編號又打一遍,再間隔五息時間再打一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三遍旗語打完,旗手驚聲回覆:“海船四,青旗回覆二十七、二十九。”

楊叢義聽後心裡一驚,趕緊檢視旗語手冊,只見青旗編號二十七:船體嚴重受損進水,請求救援。青旗編號二十九:有人員傷亡,請求轉移治療。

“勿需驚慌,馬上就到。”楊叢義心裡有些慌張,難道船觸礁了?隨即傳令:“前船受損,升帆救援!”

主艦甲板上眾人一陣驚慌,水手、舵手接令後立即升帆動槳,迅速向前接近那艘海船。

楊叢義眉頭皺起,緊盯著那艘海船。主艦甲板上的將士們心也懸起來,緊張之下,無人言語,他們這艘主艦也不知道能不能裝得下六百人,此地距離昌國縣兩個多時辰,一路上有沒有危險,很難說。

主艦正在快速接近,準備減速救援時,卻見海船上旗手一展赤旗,又打出旗語。

“海船四,請求護航出擊!”旗手忽然喊道。

楊叢義聽得的一愣,他也看到對面旗手的赤旗。

“海船四,再次請求護航出擊!”旗手喊道。

“這幫混蛋,還真會有玩!”楊叢義大罵一聲。隨即傳令道:“右轉向掉頭。”

之後又向旗手道:“不允,艦後隨行。”

這是巡航指令,旗手拿起兩杆黃色令旗,接連打出三個大×,然後接著打出“減速慢行”指令編號,間隔兩息,又打出“隨後護航”的指令編號,間隔五息之後,又將兩個指令編號又打一遍,再間隔五息時間再打一遍。

主艦甲板上眾將士虛驚一場,要不是監軍在,他們立刻就要開罵。

隨後旗手高聲道:“海船四回覆,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返航!”

楊叢義一聲令下,傳令兵立即向水手、舵手傳令,戰船隨即掉頭,迅速向昌國方向駛去。

兩個時辰後,十五艘戰船、海船安全返回昌國,停靠在宣威軍軍營外,這天的海上旗語訓練順利結束。

但今天海船四鬧的這一出,卻讓趙安和江愷大為惱火。海船之間相互演練旗語,進行溝通交流是可以的,但不按要求來,肆意更改指令,給其他戰船帶來麻煩和危險,那就是嚴重的錯誤。

結果海船四的營指揮薛望因胡亂傳訊,被罰餉錢一貫,全軍通報批評。

不過,在楊叢義看來這是好事,真實的海上環境複雜無比,誰都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如果訓練時連一個小小的惡作劇都不能應付,等船隊南下,遇到真正的危機,那要怎麼應對?

楊叢義召集眾將官,將他心裡的想法講清楚,看是否要開始預演將來出海有危機發生時,各船如何應對。

有人認為現在為時尚早,宣威軍剛剛接觸戰船和大海不久,各種技能還不能熟練掌握,旗語也馬馬虎虎,沒幾個旗手能完全熟記,熟練運用,還是等各崗位都熟練後再開始預演不遲,現在還是應該以基礎訓練為主。

也有人認為危機預演也是訓練,現在時間不多了,也許再有半個月就要離開昌國,南下泉州,訓練強度必須要加大,危機預演複雜度剛好,能同時訓練很多科目,對提高宣威軍海上各種技能很有益處。

也有人說宣威軍全員都已經出海滿五天,基礎技能已經學習的差不多了,開始危機預演訓練完全可行,就是發生危險,也比等出海以後遇到危險要好的多,真發生危險,也算是吸取了教訓,對以後出海也大有益處。

經幾番爭論之後,還是決定即刻開始危機預演,具體就由趙安、沈縉和教導團來負責設計預演方案。

那天之後,宣威軍海上訓練,楊叢義就不再參與,由趙安全權負責,教導團跟隨協助。

楊叢義也沒有閒著,他還有新軍的事情要處理。

在他五月下旬離開昌國以後,雨季爆發,明州遭了水災,良田受損嚴重,官府賑濟力量不足,災民無數,流民也不少見。

江愷早就得到楊叢義的指示,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在水災爆發以後,他立即先在昌國招募了一批年輕力壯、無家可歸之人,充入宣威軍,吃喝管夠,訓練十天,而後就帶著這批人渡海去明州。

明州災民很多,官府能賑濟一部分,但也只能是一天一頓稀粥,不使災民餓死而已,沒有一點盼頭。

江愷在楊叢義離開昌國後,就聯絡到負責宣威軍後勤物資採購的郭青,讓他提前為宣威軍採購了兩個月的糧食,直接運到昌國。有這批糧食做支撐,江愷不懼新增的宣威軍無糧下鍋,可以大肆招募。

朝廷雖不讓各軍隨意招募流民入伍,但宣威軍新建,兵員不足,缺額不少,招募流民充軍,也合情合理。明州受災嚴重,府庫賑災糧不足,有宣威軍出頭招募災民、流民入伍,把災民、流民帶走,給州府減輕賑災壓力,州府自然樂見其成,也不會從中作梗,更不會使花招拖後腿。

宣威軍在明州打出招募旗號,四處宣揚:入宣威軍,每天有肉,一天兩頓飯管飽。

對災民、流民來說,別說吃肉,只要能吃口飽飯,讓他做什麼行。招募訊息一出,明州各縣的災民、流民蜂湧而來,五天時間招募了整整三千人。江愷一看人數已經差不多,第五天晚上就停止招募。

由於明州缺吃少喝,每天招募到的人,第二天一早就直接送往昌國,帶去正在修建中的靶場駐守。

等江愷隨最後一批招募到的災民、流民返回昌國以後,首先解決他們吃飯問題,跟宣威軍一樣,一天兩頓,有米有肉。招募到的這三千人幾乎都是農民,只要給他們鍋碗、糧食和魚肉,他們就能吃飽飯,能吃飽飯就很滿足。

解決了吃喝問題,接下來就是整軍,把他們三千災民、流民整成軍隊,並不容易,但好在這批新軍聽話,在他們看來,誰給他們飯吃,他們就應該聽誰的,這天經地義。於是江愷請教導團來整頓三天後,新軍也能聽得懂命令,列的好隊。

之後又從宣威軍裡調進幾個老兵加入新軍,從早到晚,天天帶著他們進行隊形隊列訓練,讓他們養成服從命令的習慣,明白什麼叫軍紀。訓練半個月後,他們看起來已經算是軍人,而不再是農民,從此開始訓練減少,用大半時間來勞作,為高強度訓練的宣威軍做後勤輔助。

宣威軍吃了一個月的清蒸魚、水煮魚、水煮魚丸,滿身魚味,一到吃飯時間,看到魚就噁心的想吐。新軍負責後勤,就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研製魚肉新做法,製作魚面,改善宣威軍飯食。江愷把製作魚面的方法拿出來,讓新軍中廚藝精湛的人試做,經過幾次嘗試之後,那些人就熟練掌握了製作魚面的方法和技巧,開始在全軍中教授。

同時,在江愷與縣令談判,將魚肉價格降到五文一斤之後,昌國縣衙送來的魚肉逐漸增多,每天從一萬斤,增加到兩萬斤,不久之後增加到三萬斤。新軍來魚不拒,小魚當天水煮吃掉,大魚剔骨剁肉之後和麵,全部製作成魚面。

當全軍第一次吃到魚面的時候,許多人激動的留下淚來,終於不用天天吃魚,終於不是滿滿的魚腥味,魚面一時之間代替了米飯。不過幾天之後,宣威軍做出了強制性的飯食要求,一天兩頓飯,只能吃一頓魚面,魚面由新軍每天按量供應,各營隊伙食長不得多要,不得隨意更改。

當送到新軍的魚肉每天達到兩萬斤以後,全軍七千多人就已經吃不完這麼多,每天多做的魚面自然就要曬乾儲存,留作軍糧備用。

隨著新軍製作魚面越來越熟練,每人每天製作十斤不成問題,但江愷隨即給每個小隊分工,有的專職清理魚,有的專職剔骨剁肉,有的專職和麵擀麵,有的專職架鍋上籠蒸麵,有的專職切面,有的專職曬面儲藏。

如此一來,製作魚面的效率又增加不少,每人每天平均製作二十斤都不成問題,生魚的需求量又進一步增加,要求縣衙多多供應,這可把昌國縣令高興壞了。

昌國海里的魚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以前不值錢,現在遇到這發財的好機會,縣令怎麼可能放過,當即下令採珠的全部開始捕魚,又放出話去,稅收可以用魚來抵。

這個話一放出去,捕魚的數量大幅增加,每天送到新軍的魚肉一下從三萬斤增加到四萬斤,不久之後增加到五萬斤,最多的時候達到六萬多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