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1章 天時地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1章 天時地利

使者回頭一望,城頭上已經掛上了宋旗,河靜城已是大宋國土。

五天之後,升龍方向將安南國王之子送來河靜城。

同來的使者告訴大宋使節,圍困大宋使團之事與安南國王無關,全是安南國之子,他自作主張,從中作亂,想讓大宋與安南結怨,甚至發生戰亂,他好趁機作亂,搶奪安南王位,如今真相大白,安南國王願將這不肖子孫交給大宋處置,。

顯然這是一個藉口,但戴驄預設,楊叢義也並未反駁。

安南之事,有個交代,總算告一段落。

隨同安南使者,一起到達河靜城的,還有六車金銀珠寶。

一起來的還有一封,是安南國王親筆書信,信中說出使之事就此作罷,安南出了這等事情,朝政已然不穩,此時不能隆重接待大宋使節,若大宋使節從南洋返回時,還能經過河靜,他必然親臨河靜城,迎接大宋使臣前去升龍。信中還說安南不日將派遣使臣前往臨安朝賀、賠罪。

出使之事,眼見如此,戴驄也毫無辦法,只能就此作罷。

前前後後已經耽擱了一個多月了。北風已經減弱,基本難以順利前行。

畢竟如今河靜城已在大宋統治下,若就此不管,也說不過去,但若真派人留守,使節團和宣威軍也派不出人手。

雖說有不少安南人,如今已經投靠大宋,但只派他們在此看守,怕也難以奏效。不得已之下,兩人商量一通,只得放棄。

且安南人,留守河靜城,楊叢義和戴大人都不是很放心。但若拱手把它讓給安南人,又有些許不甘心。

隨即任命刺史李全為大宋慶靜州留守,統管河靜城方圓二十裡之地,手下一眾屬官,全部歸附大宋管理。

城頭宋旗不動,若有人膽敢侵犯,可派人渡海前去瓊州,或廣州,向大宋朝廷彙報。

一番安排之後,使節團隨即決定離開河靜城南下。至於是坐船,還是陸路,還不太方便安排。

先前收服的兩千餘安南軍隊,楊叢義執意帶走。安南出這種事情,南洋諸國是否也會有事,他尚不清楚,多帶些人,或許也是助力。

離開河靜城是走陸路還是水路,楊從義與戴大人也有分歧。只有五艘船,但人已有三千多。

無奈之下,再次兵分兩路。三艘海船,兩艘戰船,有戴大人的帶領。從海路南下占城。楊叢義則帶領兩千餘宣威軍從陸路南下占城。

從河靜南下占城,途經三座安南小城。這些小城防禦幾何,楊叢義也不清楚,但此前已問過李全,南下有重鎮,特別是靠近占城,部署有軍隊不下五千人。不知安南北方之事,南方是否清楚。

戴大人與楊叢義告別之後,即刻離岸南下。

楊叢義帶著兩千餘人,南出河靜城,一路向南方占城而去。一路上並無大的阻礙,況且南下之路,也有戰船隨時護佑。

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都沿海而行,每隔一天,雙方以煙花彼此交換資訊,期間若有物資需要補充,也可在沿海停留補給。

楊叢義等兩千餘人南下之路要穿越莽莽熱帶雨林,但由於安南東邊的小城都靠近沿海,地勢較平,況且各城之間,原本就有道路相通,因此一路南行,也算順利。

兩千餘人,順利經過幾坐小城之後,到達安南國在南方的最後一座城池,卻遇到了阻礙。

突然從安南國北方出現的兩千餘人的軍隊,讓守軍倍感壓力,只能關閉城門,把他們攔在城下,不予通行。

楊叢義隨即派遣宣威軍帶著令旗前去交涉,經一番交涉,安南守軍最後同意放行,但需要留下一些錢財買路。

可楊叢義等人輕裝簡行,除了武器與基本補給,身上別無他物,差點又起一番衝突。

好在守城將領也不是莽夫,也知安南歷史,知道安南北方有天朝上國為大宋,既然大宋軍隊能來到這裡,想必也已經得到升龍朝廷的默許,隨即這些無謂的爭端就泯滅了。

楊叢義帶領兩千人,有驚無險的穿城而去。

戴大人帶領五艘船,用六天時間到達占城。

楊叢義在船隊到達一天之後,也順利抵達佔城國邊境。

占城雖是一小國,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背靠大陸,生活物資豐富,淡水資源充沛,補給非常方便,南來北往的船隻幾乎全部都要在這裡停留。

由於商船行走要靠季風,大宋的商船只能在冬天趁北風南下,第二年初夏颱風未起時北返,而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則要趁夏季大洋上吹西南風和西風才能順利東行,等冬季東北風盛行時西返。

也就是說大宋商船南下時,正是天竺、大食商船西返時,雙方不可能相遇。遠洋船只行走全靠風帆,一旦錯過合適的季風,就得乾耗一年,時間就是金錢,再說商船、船員在路上的花費十分巨大,誰都不會願意耽擱一年時間。因此,東西方物資根本沒法實現直接交易,只能找一個中間商,占城佔據天時地利,中間商自然非它莫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此一來,不管是從大宋南下的商船,還是從三佛齊國、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無一例外,全都要在這裡停靠、交易。隨著造船技術發展,遠洋商船增多之後,占城也越加繁榮。

而佔城作為東西方物資交換的中轉站、中間商,它的地位也急速上升,如果沒了它,東西方物資交換就要斷絕,也因為如此,時間一長,占城利用地利天時的優越性,便開始坐收漁利。

由於路途遙遠和季風的關係,東西方持有大量貨物的商人無法碰面,他們只能把貨物賣給中間商,再從中間商手裡購買異域的貨物,就這樣,占城順理成章的變成了二道販子。它利用自身的絕對優勢,低價買進東西雙方所需的稀有物資,在倉庫存放幾個月,然後再高價賣給另一方,如此坐在家裡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就能獲取巨額利潤。

占城的富裕,可想而知。

占城富有,周邊國家看到自然也會眼紅,安南就多次派軍隊南下攻打,但由於路途實在太遠,補給十分困難,往往軍隊還沒到占城,士兵就逃跑一大半,後來也只能放棄。

安南放棄,周邊的其他國家卻沒想過要放棄,比如占城西邊的大國真臘,這個國家地域廣大,軍事勢力也強,占城這塊肥肉它自然想吃進肚子裡,於是每隔幾年就要派遣軍隊前來攻打。

但佔城也不是吃素的,國雖小,人口卻不少,軍力也強大,況且它做慣了二道販子,頭腦靈活,對方再厲害它也不怕,況且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出錢拉攏周邊附屬小國。

那些小國家為了利益今天附屬真臘,明天就可以附屬占城,占城一給好處,真臘只要派遣軍隊來攻打占城,真臘周邊的十幾個附屬小國就有不少要叛亂,真臘後院起火,前邊攻打占城就後繼乏力,敗多勝少。

如此這般幾次下來,真臘也被折騰的夠嗆,什麼都沒撈到,自己還傷了元氣,而佔城依然在東西方商人之間做二道販子,大賺錢財,時不時從指甲縫裡漏點珠寶禮物給周邊偏遠的小國送去,收買它們為自己所用。

雖然真臘折騰多次也沒能吃下佔城,但毫無疑問,真臘還是佔了些便宜,至少它把一些原本屬於占城的山林土地搶過去了,占城國土越來越小,真臘人相信,總有一天佔城會被真臘蠶食完,一點不剩的全部吃下去。

然而,占城卻似乎毫不在意,在佔城人看來,被真臘搶去的都是一些偏僻貧瘠之地,真正繁華的港口和土地一直都在手裡抓著,金錢財富還跟以前一樣源源不斷的流進來,只要財源不斷,貧瘠無人的山野真臘愛搶不搶,他們不在意。

占城的錢財來的太容易,也怕被搶,但他們不怕被搶土地,而是怕被搶了港口,斷了財源。

戴驄帶領五艘船到達佔城時,對方見他們自帶武裝力量,根本不讓進港靠岸。

五艘船在港口外停著,跟佔城人交涉了一天,直到一艘海船駛進港口,把攜帶的所有貨物低價賣給佔城商人之後,其他船隻才允許進港。

進港之後,佔城人警告戰船上的隨行軍隊一個都不準下船,縱使戴驄亮明大宋使節身份,要求隨行禁軍登岸保護,依然不被允許。佔城人一再強調,占城禁止一切外國武裝力量進入,一個人也不行,使節的安全,佔城會負責。

經過安南之事,戴驄雖然有些擔心,但人在屋簷下,也只得作罷,僅帶了幾個使團隨從登岸進城,隨佔城人安排去休息。

占城國王很少派遣使者北上向大宋朝貢,所以大宋與佔城可以說基本沒多少交情。

雖說占城幾百年前,在秦漢之際還是中原領土,但自從東漢末年獨立之後,就不服中原王朝,屢次北上攻打安南,與中原王朝做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