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章 議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章 議政

陳如是回到書房,不及坐下,便問道:“你認為李大人被罷免原因何在?”

楊叢義卻是一愣,不知道陳知縣問這話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便答道:“可能是李大人立功心切,造成人員傷亡了吧。”

陳如是則搖頭道:“如果是這樣,倒不至於罷官編管,降職待選已經是很重的懲戒。朝廷此時罷黜李大人,讓我出任安慶軍,必然是經過了一番爭論博弈。方才接到“告身”之時,我還是很欣慰的,心想朝廷終究是沒有忘記我,但靜下心來細想,才發覺事情可能並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般簡單。你說說朝廷此舉有何深意?”

楊叢義哪裡會知道朝廷高層是怎麼想的,不過隨即想到,宋朝是重文輕武,以文御武,便猜測道:“莫不是朝廷想把地方軍政大權都抓在文官手裡,因此才會罷黜武官出身的李大人?”

陳如是點頭道:“接近,不過你想的還是簡單了。從靖康之亂開始到如今,是戰是和,朝廷內外已經爭論了二十年,朝廷分為兩派,主和派始終佔據上風,特別是自紹興十一年和議開始,主和派佔據絕對上風,主戰派官員不是賦閒,就是遠放外任,軍中將帥也都收了兵權,遠離軍隊。但主戰派始終存在,不可能滅絕,皇帝也不會允許朝中沒有主戰派,因此只是暫時勢微而已,一旦有機會還是會趁勢而起。朝中主戰派要尋找機會,主和派當然要處處打壓。這次李大人一番動作也許就是主戰派在製造機會,而李大人被罷黜編管,也許就是主和派發現了這種跡象,釜底抽薪。李大人被罷黜,誰來接任?不管是主戰派的人,還是主和派的人,對方都不可能同意。我進士及第,外放多年,在朝中沒有勢力,不屬於主和派,也不是主戰派,剛好就在安慶任職,任期也到了,需要調任,正是合適人選。但我官職低,怎麼辦?好辦,直接加官就好了,不但要給我加官,還要連加三級,為何?”

楊叢義聽陳如是分析的有道理,不停點頭表示同意,忽然問他,不及多想脫口而出道:“拉攏大人。”話剛出口,楊叢義後悔了,這不是說陳如是要加入兩派之爭了嗎?

誰知陳如是並不在意,聽他說道:“不錯,就是有人要拉攏我。你覺得會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

楊叢義這次不敢再貿然開口,畢竟這是在議論朝政,雖然他不在乎,但這涉及到當事人陳如是,怎麼說都覺得不妥。思考了片刻,才回道:“其實大人不用深究,可以裝作不知情,把加官當成是皇帝和朝廷的恩賞與信任,不管誰佔上風,跟大人又有多少關係呢?”

陳如是道:“聽起來有理,但放在當下的安慶軍,就難辦了。李大人一番動作,安慶已然泛起波瀾,不管是推波助瀾,還是偃旗息鼓,必然會得罪一方,因為安慶已經是朝堂之爭的延伸,這裡也是他們的戰場。”

楊叢義不懂政治,他學的那些思想政治理論,在這兒用不上。便又道:“既然現在是主和派佔上風,那就應該是主和派在支援大人。”

陳如是搖頭道:“不盡然,安慶軍是軍州,主戰派如何會放手,縱然不能抓在手裡,也不可能讓主和派拿去,若是主和派力主給我加官三級,那這份‘告身’就到不了我手裡,主戰派必然會駁回,根本不會放行。現在這份‘告身’來了,定然是主戰派力促的結果,至於為何主和派會放行,不外乎三個原因。”說到這裡,陳如是停頓了一下。

見楊叢義在認真聽著,便又接著分析道:“其一,淮西安撫使大人,他是主和派,安慶軍在他治下,安慶動兵,不管成敗,對他都沒有好處,因此,他不會允許安慶擅動刀兵,而我雖是進士及第,最高也只是出任知縣,資歷尚淺,不主戰,也不主和,出任安慶軍,他沒有太多顧慮,完全可以左右我,所以才會連上三書促成。其二,皇帝不會允許主和派一家獨大,明面上會打壓主戰派,但暗裡還是會扶持,不然朝堂只有一家之言,那將十分危險,所以皇上會支援主戰派給我加官三級。其三,我有一位兄長在京為官,而他剛好就是主和派,有這層關係,我出任安慶軍,主和派也不擔心我倒向主戰派。有此三點,這份‘告身’才會放行到我手中。”

楊叢義暗自點頭,雖然他對朝政的規矩不清楚,也不懂,但皇帝需要朝堂有兩種聲音,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陳如是稍作停頓又道:“那麼問題來了,我該如何?既要承主戰派的情,又不能倒向主戰派。”

楊叢義脫口而出道:“維持現狀。”話以出口,他又後悔了,多什麼嘴啊。

陳如是點頭道:“維持現狀是對的。但怎麼維持是個問題,若什麼都不做,事態必然會失控,不符合主和派的利益,要是把暗流壓制下去,又得罪了主戰派。這還真是兩難之境啊。”

楊叢義又道:“有戰才有和,有和才有戰,應該是相輔相成,怎麼會勢同水火?”

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和平都是靠不惜一戰才贏來的,半個多世紀的和平,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硬體軟體快速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軍事能力,這個道理楊叢義很明白,要是害怕戰爭,新中國也許就早沒了。他明白,但古人不明白,整日糾纏戰與和,相互拆臺,空耗國力,於事無補。

聽得此話,陳如是問道:“有戰有和,有和有戰,此話何解?”

楊叢義想了想,解釋道:“我覺得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應該跟人與人的關係一樣,都會有利益之爭。要是兩個人一強一弱,爭鋒相對,弱者打不過,就退讓,選擇不打,那這利益分配就由強者說了算,如果弱者不跟強者正面打,趁他不注意,狠狠的給他來一下,反正他又打不死我,給他多來幾次,他就要考慮了,雙方這麼打下去,誰會更吃虧,這個時候就是談和的時候了,打的越狠,打怕了,談判才更順利,才有持久的和平。這個就是不怕戰爭才有和平。”

陳如是點頭道:“有些道理。有和才有戰,是不是說雙方和平,休養生息,才會有更強的戰爭能力?”

楊叢義道:“是這樣。我覺得國家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和平,也不存在不死不休的戰爭,所以主和派和主戰派爭得都是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無關。在我看來,真正符合國家利益的主張,應該是以戰促和,以和養戰。”

陳如是以掌擊案,道一聲:“好一個以戰促和,以和養戰。今日之論,使我茅塞頓開。讓你做一個捕頭果然是屈才了。”

楊叢義連忙推辭道:“不敢,大人過獎。”

陳如是接著說道:“以和養戰四個字,使我受到啟發,對安慶之事,有了一些想法,若能順利推行,定然能對雙方都有一個交代。”

楊叢義沒有問是什麼想法,對於政事,他一竅不通,到時候陳如是怎麼安排,他怎麼做就是了。

陳如是越想越覺得他的想法可行,可以很好的化解來自主和派和主戰派的壓力,一時只覺得神清氣爽。今日加官晉升,又得破解難題,堪稱雙喜臨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時興奮,便道:“楊捕頭,今日晚間與我一同用餐吧。”

他只是一個小吏,身份差距太大,況且吃飯是一種很隱私的事情,怎麼好與陳如是一同用餐。楊叢義趕緊推辭道:“這怎麼行,這不合適。”

陳如是卻道:“不得推辭,晚間還有事情與你交代。”

陳如是都這麼說了,楊叢義還能如何,只得答道:“聽大人安排。”

陳如是道:“好,你先去吧,晚間我差人去叫你。”

今天升官,陳如是應該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楊叢義也不便再打擾,於是告辭退出書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