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8章 蛀蟲之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8章 蛀蟲之嫌

“請大人明示。”

解決了十六萬貫的問題,楊叢義心裡輕鬆不少,糧草問題他並不是很擔心。

只聽黃大人道:“去年十月初二,選將營從婺州金華縣接收了一批糧草,入庫數目三萬擔,而從你們的賬目記載來看,選將營當時從金華調撥了三萬五千擔。雖然這裡有金華倉庫的出庫記錄,數量也是三萬五千擔,但金華距離義烏不過百里,且道路通暢,區區百里路程,何以會少了五千擔糧草?你如何解釋。”

“諸位大人也知道,我們選將營兵力有限,建營之初還是從明州昌國縣調來的四指揮人馬,這些人馬一到義烏就馬上開始建造選將營,一半人進山訓練,準備不久之後的選將挑戰,一半人開始平整地面,修建營房、校場和帥營,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其他時間都在拼命硬幹,每天八九個時辰,就這般拼命,直到參加選將的其他禁軍來到選將營,將士們的營房都還沒來得及封頂。將士們的時間和精力根本不夠,前後徵調數千工匠和民力,選將營在十月份才勉強建成。而十月中旬選將營裡已經來了四十一路禁軍,稍加整頓,選將挑戰就馬上開始,將士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外地籌集糧草。金華離義烏上百里遠,路途並不平坦,若要選將營將士憑兩條腿親自去搬,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整個選將計劃就要不停的被打斷,不停的往後拖延。無奈之下,選將營只能把運送糧草的差事委託給婺州衙門,因為對選將營來說時間更重要,只要能及時運來糧草,選將營就能進行正常訓練和挑戰。大人問為何選將營賬上記錄調集了三萬五千擔,而入庫數量卻只有三萬擔,這五千擔差額是婺州衙門運送糧草在路上的消耗。雖然下官也知道他們在路上的消耗大了一點,但選將營裡調不出人手,現在不是打仗,我們也沒有權力隨意徵調民夫,選將營兩萬多人的吃喝都要靠婺州衙門從中調撥,路上多點消耗,我們也只能認了,只要糧草不斷,將士們每頓飯少吃幾口也不會餓死。這就是這批糧草缺額五千擔,比正常情況下多了一點的原因。”

楊叢義將前因後果解釋清楚,趁機又些微訴了下苦。

黃大人聽後沒有反駁,而後轉頭向另外兩位大人問道:“章大人、李大人,你們二位認同楊叢義的說法嗎?”

李大人微微點頭道:“糧草運輸自古以來就是大問題,一是慢,二是損耗,百里損耗十之一二,千里損耗十之四五,更有甚者損耗達十之七八,用兵賑災歷來忌諱橫跨多地籌集糧草,其實糧草運輸損耗多寡,難有定數,三萬五千擔從金華運來義烏,損耗五千擔也說不上太過分,我以為可以理解。”

章復直接道:“是不是說的過去,要等我們去金華核實之後再做定論。”

黃大人見兩位大人都沒有明確反對,便接著問道:“十一月十八日,選將營從婺州金華縣接收糧草兩萬擔,你們賬目記載從金華調撥了兩萬三千擔,這三千擔也是路上的損耗,是嗎?”

“是,從婺州金華來的糧草,選將營都是委託給了婺州衙門。”

“那你再說正月二十二日從衢州運來的這批糧草,賬目顯示選將營從衢州一次調集糧草五萬擔,而進入選將營庫房的數量卻只有四萬擔,一路上損耗一萬擔,衢州到義烏也不算遠,損耗太多了吧!”

黃大人拿出他的審查記錄,繼續問糧草調撥問題。

楊叢義答道:“大人,這實在是沒有辦法,婺州和衢州是兩個地方,路程遠,去衢州籌集糧草也難。雖說朝廷給了選將營五十萬貫調撥憑證,可以去任何地方調撥糧草,但選將營拿著戶部給的憑證處處碰壁,每到一地,不是說倉庫糧草不足,就是說庫存糧草有重要用處,不能調集。原本以為有戶部憑證,選將營就可以去天下任何地方調撥糧草,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憑證上沒有指定倉庫名稱,能不能調撥到糧草完全要看對方的心情。加上選將營又不能自己去搬運糧草,最後從衢州來的這批五萬擔糧草損耗達到了一萬擔之多,這都是沒辦法的事。下官只是殿前司兵案一個小小的秘書,兩位參軍又無功名,雖說選將營主帥身份尊貴,貴為普安郡王,可他一天不來選將營,就沒幾個人會給選將營面子,不光不給面子、不協助,不背後使絆子,選將營上下都該謝天謝地了。幾位大人回京之後能不能問問,普安郡王何時能來選將營?郡王再不來,等我們糧倉裡這批糧草用完就再也調不來糧草了!”

三位大人聽到楊叢義說起普安郡王微微一愣,都沒有接話。

片刻沉默後,黃大人說道:“你是說衢州送來的五萬擔糧食,路上損耗一萬擔,你知道其中有問題,但還是按五萬擔接收了是嗎?”

楊叢義馬上回道:“下官不是說知道,只是有些懷疑他們把糧草在路上的損耗誇大了一些,可是選將營急需糧草,如果不接受他們運來的五萬擔糧草,選將營馬上就會斷糧。諸位大人,煩請轉告朝廷,選將營已經調撥不到糧草,糧倉裡的糧食最多只能撐到三月下旬。”

“糧草調撥困難的問題,朝廷自會協調處理。但關於衢州這批糧草損耗巨大,你這個說法目前看來只是一面之辭,我們會去衢州核實。”

黃大人嘴上這麼說,但實際上已經接受了楊叢義關於衢州糧草損耗一萬擔的解釋。

“多謝大人!選將營上下兩萬餘人翹首以盼,願朝廷能早日派人來幫我們解決糧草問題,下官感激不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叢義見黃大人提到朝廷會解決糧草調撥問題,於是再次提出請求,進一步言說選將營糧草籌集困難的現實。

“好了,糧草調撥朝廷不會不重視。選將營調撥糧草損耗問題,我們先放在一邊,關於士兵口糧問題,還需要你解釋。”

“大人請問!”

楊叢義心裡暗暗松了一口氣,只要糧草損耗問題解決了,選將營賬目就不會再有大問題。

“從選將營口糧領取賬目來看,一指揮士兵一個月糧食消耗的數量達到四百五十擔,與其他各軍相比多消耗整整一半。從賬冊看,選將營如今共有四十五指揮,每個月多消耗的糧食達到六七千擔,這些糧食是進了你們的口袋還是進憑空消失了,跟我們解釋解釋!”

對楊叢義,黃大人毫不客氣,繼續追問糧食問題,糧食每月憑空消耗這麼多,其中必有蛀蟲,而找問題,就是他們來到選將營的主要目的。

“諸位大人,如果你們去過各軍營房就會知道這些多消耗的糧食進了將士們的肚子。大人檢視賬冊時可能有疑問,為何各軍人數相同,但他們領取的糧食數量卻不相同。在這裡,下官跟諸位大人解釋,在去年臘月之前,前來參加選將的各路禁軍每月領取的糧食數量完全一樣,但自臘月起各軍數量就各不相同了。這是因為從臘月起各軍每天領取多少糧食跟他們每天訓練多長時間掛鉤,每天全軍訓練時間達到五個時辰,每人口糧兩斤,訓練超過六個時辰,每人口糧三斤,訓練少於三個時辰,每人口糧一斤,訓練時間在三個時辰和五個時辰之間,每人口糧一斤半。不是下官有意在諸位大人面前貶低禁軍,各路禁軍來到選將營之後,能每天堅持訓練兩個時辰的屈指可數,朝廷撥款一百五十萬貫鉅款,不是讓他們來睡大覺的,也不是讓他們來白吃飯的,皇上和朝廷給的任何一碗飯都是恩賞,絕不能浪費!任何不下苦力訓練的軍隊,不為大宋安危著想的軍隊,都不配得到皇上和朝廷的供養!”

楊叢義越說越激動,他向著皇帝和朝廷的拳拳之心,直接暴露在三位大人面前。

又是一陣沉默。

而後李大人問道:“朝廷撥付各軍的口糧一向都是固定數量,你們這麼做不怕有些軍隊鬧營嗎?”

楊叢義答道:“前來參加選將挑戰的軍隊都是各軍之中的佼佼者,心裡都有皇上和朝廷。一開始有些人確實不服,畢竟多數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幸好選將營頂住了壓力,沒多久四十一路禁軍每天訓練時間都在五個時辰以上了。等到有幾路禁軍每天訓練時間超過六個時辰,他們頓頓吃起了白米飯,頓頓都能吃飽以後,幾天之內,四十一路禁軍每天訓練時間都達到了六個時辰。後來我們又出了新規定,每天訓練最下功夫的一支軍隊,獎賞一頓肉。聽說現在各軍訓練更刻苦了。”

他迴避了鬧營的問題,強調了表現好的軍隊的示範效應。

“各軍領取口糧問題,我們會去各軍核查確認。章大人,下官要問的已經問完。”

黃大人轉頭看了一眼章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