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9章 討回書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9章 討回書信

“楊叢義,你離開臨安之前是否見過普安郡王?”

章復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問題。

“沒有,下官並未見過普安郡王,只是去年聽都指揮使楊大人說過一次。”楊叢義搖頭。

“那本官再問你,從你去年七月離開臨安之後,你收過幾封從臨安寄來的信?”

“三封。兩封來自都指揮使楊大人,詢問選將營情況,一封來自殿前司兵案,催促下官年底之前一定要完成教閱轉資。除此之外沒再收到臨安來信。”

“這三封信可還在?”章復追問。

“殿前司來信下官自然好生儲存。大人要看,下官這就讓人取來。”楊叢義依然恭敬,信中確實沒有什麼不能給人看的內容。

“那就取來,讓本官過目。”

楊叢義應了一聲,轉身出門吩咐值守的衛兵去找顧校尉取信。

不多時,那衛兵帶來了三封信,還帶來了清塵。

楊叢義看也沒看,直接將三封信交給章復過目。

章復一一看過,從信封上看,其中兩封確實出自殿前司都指揮使衙門,一封來自殿前司兵案衙門。

他從都指揮使來信看起,看完一封便順手遞給旁邊的黃大人,繼續再看下一封。

三封不長的信件,三人很快傳閱完畢。

看完信,三人神態各異,有失望,有輕鬆,有平靜。

“好,我們這次從臨安來就是想看看選將營花了朝廷這麼多錢,辦的到底怎麼樣。說實話,就我們在選將營這幾天來看,你們還是不錯的,朝廷這筆錢花的還算值。楊叢義,你從山裡回來一趟也不容易,回去休息休息。記住,選將之事,切莫虎頭蛇尾,若讓本官發現你有不端行為,定讓不會饒你!”

章復將三封信收起,並沒有還給楊叢義的意思。

“三位大人遠道而來,到這窮山僻壤的選將營看望將士們,我們無以為報,只能在以後的訓練上更下功夫,才能對得起朝廷!多謝三位大人!”

楊叢義口中稱謝,但看到那三封還在章復手裡的信,心裡不由的有些焦慮。他的信現在自然是沒有問題,若他們拿回去處理一番就說不準了。

“你先回去吧,不必在這兒相陪,也別讓其他人來打擾。”章復就要楊叢義退下去。

“大人,都指揮使楊大人給下官的信是選將營在婺州落腳的保障,別人不給下官情面,多多少少還會給殿前司都指揮使些面子,才儘量不給選將營使絆子,現在朝廷不派人來,再沒了這幾封信,選將營在婺州怕是連今天都呆不下去。還請大人把都指揮使大人的信還給下官,選將營兩萬餘人就指著它才能吃上飯!”

這幾封信不能被對方拿走,他們從臨安來本來就沒安好心,若是拿回去亂改一通,麻煩可就大了,都指揮使楊大人要完,普安郡王離皇位繼承人的位子肯定越來越遠,順帶的他這個七品小官必然被淹沒在狂風巨浪之中。

“章大人,楊叢義這話說的有幾分道理,他一個小小的殿前司兵案秘書,論起地位來,連一個知縣都不如,此地遠離臨安,殿前司鞭長莫及,沒有這幾封信作為憑證,他們即使有戶部糧草調撥憑證,也很難籌集到糧草。如今普安郡王不出臨安,朝廷也沒派專人來籌集糧草,兩萬餘禁軍將士沒了糧草,可是要出大事的,到時候追究下來,誰擔得起這個責任?是普安郡王擔責,楊國公擔責,還是他這個小小的殿前司兵案擔責?亦或是我們三人擔責?”

李大人眼見章復似乎沒有交還信件的意思,隨即開口道明取走殿前司信件的風險。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每一個都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人,狡兔三窟的道理自然都懂,不到最後關頭,永遠不能把路走死,否則他們也不可能走到如今的高位。況且做人做官,最重要的是要保住自己的利益,然後才能謀取更大的利益,若自己的利益都保不住,何苦笨到為他人做嫁衣。

一經提醒,章復馬上明白過來,他們此來婺州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任何對選將營不利的證據,選將營訓練選將有條不紊,若他此時拿走都指揮使的幾封信,之後選將營不管出什麼事情,他都不可能脫得了關係。

“哦,差點忘了,這幾封信對你們很重要,你可要收好,千萬別丟了。”

章復似乎跟慢了一拍一樣,這才將手裡的信放在桌上,順勢往前一推,還給楊叢義。

“多謝大人!”

楊叢義趕緊上前幾步將三封信拿在手中。

對楊叢義的詢問結束了,他很快離開,回到自己的營房之中,而臨安來的三位大人似乎還不甘心,誓要找出點選將營的問題才算罷休。

“他們的賬目沒問題,不表示四十一路禁軍也沒問題。這次朝廷組織的選將聲勢很大,很可能選出來的人要拔擢使用,軍中向來腐敗,送錢行賄定然不在少數。黃大人、李大人,我們去各軍看看,順便核實一下,有些情況是否真如楊叢義所言。”

章復是按察使,黃大人、李大人是按察副使,若是找不出問題,他這個御史中丞就太沒面子了。

“章大人,軍中腐敗下官不否認,但真正腐敗的是哪些人,想必兩位大人也清楚,選將營裡四十一路禁軍,人是不少,有錢的怕是沒有一個,勳貴子弟都在臨安城裡,大老遠來參加選將的,都是沒錢沒門路的外地駐軍,但凡有點門路早就升遷了。與其去各軍營區,不如隨楊叢義進山去看看他們是如何選將的。”

李大人馬上表示異議,地方禁軍都是什麼人,他很清楚,兵部的事他不少關注,瞭解的資訊自然要比目光只在臨安城轉悠的章復要多。

“李大人,你這麼說就不合適了,章大人年事已高,怎麼能跟那些粗人一樣往山裡鑽。以我看,我們還是儘快去婺州、衢州核實楊叢義所說的情況,儘快返回臨安。”

黃大人反駁了李大人,但也沒有同意章復,反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但按察使畢竟是按察使,御史中丞不是白做的,官場不是白混的,章復自有威嚴。

最終三人又用了兩天時間,一一詢問了四十一路禁軍主將諸多問題,包括他們的來歷,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他們有沒有向楊叢義或殿前司行賄。

結果顯而易見,正如李大人所言,來到選將營的各路禁軍主將都是窮光蛋,別說百貫錢千貫錢,就是十貫錢他們也拿不出來,補貼家用都不夠,更別說行賄的錢。

那麼軍中貪腐的錢都去哪裡了?其實他們都知道,在軍中拼本事掙錢,沒有權哪有錢呢!錢自然都在統領和統制手裡攥著。

按察使章復等人很快於三月初離開了選將營,至於他們是回臨安還是去婺州、衢州,楊叢義並不是太在意,選將營裡沒問題,婺州、衢州自然也不會有問題。

朝廷派來的大官離開,選將營裡各軍日常訓練馬上回覆正常,中斷了幾天的選將挑戰也在一個晴朗的早晨繼續進行。

這是最後四路尚未進行挑戰的禁軍中的一路,等他們進山挑戰完畢,就只剩三路。

楊叢義這次是跟著挑戰部隊進山的,畢竟他主要做的還是觀戰,一旦開始挑戰,他基本不親自參與指揮兩軍實戰。

這幾個月,他做好了該做的一切,將選將營的存在一拖再拖,只要選將沒結束,選將營就不會撤銷,縱使臨安再亂,只要選將營沒問題,他們不為所動,乾乾淨淨,麻煩自然就很難沾身。

臨安的風波終究會有一個結果,不管普安郡王會不會被牽扯,至少除了掛著主帥的名號,義烏選將營跟他沒有半釐關係,既沒給他送錢,也沒打著他的招牌收禮,兩者之間是可以切割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叢義能管住自己,但他卻左右不了普安郡王,若郡王在臨安打著選將營的名號收好處,玷汙選將營的名聲,楊叢義管不了,恐怕都指揮使楊大人也不一定會管。

即使真是這樣,楊叢義也並不擔心,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收到臨安傳來的照顧某些人的指令,縱使收到這樣的指令他也不會執行,在離開臨安之前就已經明確,說情的一律轉交給都指揮使大人。

楊叢義明白,朝廷從臨安派來按察使,到選將營來巡視,那就說明臨安掀起的這場風波終於到了最後時刻,殿前司統管的各駐地禁軍恐怕已經調查完畢,各駐地禁軍與普安郡王之間的交集就在選將營,選將營查完,等幾位按察使大人回到臨安,這場風波就會出結果。

三月下旬,最遲四月,朝廷對選將營的審判就會結束,到那時楊叢義的去留,包括他的命運,都會清清楚楚。

大半年來,他做了該做的一切,最終是什麼結果他不知道,但求問心無愧而已。至於朝中的明爭暗鬥,他沒資格參與,也不想參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