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2章 危機未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2章 危機未解

“郡王過獎,末將愧不敢當!”

楊叢義慌忙起身,他明白普安郡王口中的敬佩也只是說說而已,當不得真。身份尊貴的郡王怎麼可能會佩服武將,若說佩服治世文官重臣,那還說的過去,至少治世重臣都是有大學問的。

“楊副使請坐。”

趙瑗臉上再次露出些許笑意,幾不可見。

“小王在臨安已聽聞選將營在婺州的難以籌集糧草軍資的處境,幾天前初入選將營,小王已讓陸參軍帶著書信去婺州、衢州,想必不日就會運來糧草。”

“多謝郡王!”

楊叢義趕緊稱謝,隨後道:“選將營兩萬餘將士馬上就要斷了糧草,郡王來的及時,真是解了選將營燃眉之急啊,不然斷糧的後果無法想象。這些天末將身在山中,心卻在選將營裡,就怕選將營因為籌集不到糧草,人心惶惶,鬧出大事來,一旦發生不測,不知多少百姓遭殃,多少人頭落地。郡王及時從臨安趕來,避免選將營發生悲劇,挽救選將營數萬性命,末將感激不盡!”

說完便再次起身行一個大禮。

“楊副使不必如此,請坐。”

趙瑗身子微微一動,臉上神色逐漸放鬆,看來楊叢義這番話,讓他感覺十分受用。

等楊叢義重新落座,趙瑗說道:“本來小王早就該來一趟婺州,無奈臨安有事,實在脫不開身。近日閒了下來,有才機會來到選將營看望諸位大宋將士。小王此來也是受皇上和朝廷所命,主要就是為選將營兩萬餘名將士籌集軍需糧草,幸好來的還不算太遲。”

“郡王來的正是時候。”楊叢義恭聲應承。

李顯忠、紹宏淵兩位將軍此時不便開口,畢竟他們的身份在選將營裡只是評判,選將營諸事與他無關,郡王不問他們話,他們便不好說什麼。

“選將之事如何了?”趙瑗忽然問道。

“去年十月共有四十一支禁軍來到選將營參加選將,其中三支來遲了,失去選將資格,另外三十八支禁軍隨後參加選將,後來陸續又有十八支放棄進山進行實戰挑戰,從去年十一月至今共有十九支禁軍參與選將挑戰,如今只剩最後一支尚未進山。”

楊叢義將選將之事大致說了一下,他不清楚郡王是隨口一問,還是真對選將之事感興趣,是以不敢多言。

“實戰挑戰?如何實戰?兩軍對打嗎?”

趙瑗隨即一連三問,從他言語神情之間就能發現他對實戰挑戰非常感興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叢義馬上答道:“選將實戰挑戰確實是兩軍對打,選將營自去年七月組建以來,就專門訓練了兩支接受各軍挑戰的選將部隊,由這兩支部隊在山中輪番接受前來選將營參加選將的各路禁軍挑戰。山裡挑戰區域是方圓幾十裡的山林山地,一旦實戰挑戰開始,挑戰部隊便與選將部隊在方圓幾十裡的區域內進行實戰對抗。山裡地形多變,山間小路數不勝數,兩軍可以透過各種手段探知對方的行軍路線,或是引誘對方進入己方提前設定好的陷阱埋伏,或是直接佈下陣勢,以逸待勞,等對方來闖陣挑戰,總之各軍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地貌,使用各種戰法,最終贏得實戰。選將營就是想透過這種形式,為大宋為朝廷選出敢打仗、能打仗的青年將校,朝廷若再加以培養,日後便有源源不斷的忠臣良將保家衛國,抵禦金人和西夏!”

“好好好,我大宋如今只剩半壁江山,若再無忠臣良將護佑,大宋就危險了。實戰選將結果如何?可有敢打敢勝的將軍?”

趙瑗畢竟也是年輕人,一番介紹便讓他聽的十分興奮。

楊叢義馬上回道:“目前十九場實戰挑戰,十九支挑戰部隊兩勝十七負。雖然挑戰部隊勝場不多,但他們敢打敢拼的勇氣還是有的,如果他們回到各自駐地以後還能像在選將營一般好好訓練,下次再來一次選將挑戰,一定有機會贏得實戰。”

“只有兩支部隊得勝?”

趙瑗聽楊叢義這麼一說,頓時大失所望,也就是說選將營裡四十餘支部隊,真正能打的就兩支?撤銷遣散他們也是罪有應得!

“郡王,挑戰部隊有兩支贏得挑戰,已經很了不得了!”

李顯忠一聽,這是輪到他們評判說話的時候了,於是搶先開口,快了紹宏淵一步。

“哦,李將軍此話何意?”

趙瑗聽來有些疑惑,眉頭微微一皺。

李顯忠回道:“郡王有所不知,選將營組建之初就從宣威軍徵調了撕紙精銳禁軍組建了選將營,而選將部隊又是優中選優,從這四支部隊中透過兩兩實戰挑選出來的,毫不誇張的說,這兩支選將部隊就是選將營目前四十餘支部隊裡面最厲害的幾支。而這兩支部隊在接受選將挑戰之前,又有楊副使親自率領在山裡專門訓練三個月之久,對山裡各種地形、路線十分熟悉,在山裡就跟在自己家裡一樣。雖然挑戰部隊在進山挑戰之前也去山裡熟悉了地形地貌,但時間不長,瞭解有限,若他們本身實力跟選將部隊相當,在實戰中就佔不到半點便宜,除非他們比選將部隊強上一截,不然根本不可能贏得挑戰。末將作為選將挑戰評判,說實在的,挑戰部隊大部分還是可以的,並不像結果表現出來的那麼弱。實戰挑戰失敗的部隊裡也有不少優秀將校,可堪培養。況且這次選將的標準不單單是看能不能贏得實戰挑戰,還要綜合考量他們的其他表現,比如行軍、戰鬥意志和日常訓練等等,我們最終就是要為朝廷選出良將。請郡王安心,這次能選出來的優秀將校絕對不會少!”

“果真如此?”

趙瑗一聽此話,疑惑稍解。

“確實如此。選將營組建的選將部隊比前來參加挑戰的部隊強上很多,況且又是在他們熟悉的山裡進行實戰挑戰,挑戰部隊輸得多贏得少,很正常。但這並不能說明挑戰部隊都很差,據末將半年來隨軍觀戰來看,有些部隊的統軍將校還是很值得培養的。若是朝廷把這批將校都培養好,十年二十年後,大宋軍隊就不缺良將。”

紹宏淵抓緊機會在郡王面前說幾句話,露露臉,畢竟這種機會可不是誰都能遇到。普安郡王可是有機會繼承大宋江山的人,現在能讓郡王認識自己,保不準日後就能更進一步,飛黃騰達。

“好好好,真是朝廷之幸啊!如此小王也就放心了。若此次選將成功,小王定為諸位請賞!”

再聽紹宏淵這麼一說,趙瑗即使心裡還有疑惑,也只能信了,畢竟他們是身經百戰,軍旅經驗豐富的名將,一個將校能不能打仗,他們一定看得清楚。

“多謝郡王!”

楊叢義、李顯忠、紹宏淵三人齊聲稱謝。

“楊副使,據小王所知,選將之事應該在去年年底之前就該結束,不想卻一直拖到現在。小王想知道,選將幾時可以結束?”

楊叢義道:“回郡王,選將之事與之前的計劃大有出入,當初在臨安並未確定實戰挑戰之地,等選將營區確定,才知山中實戰不易,來來去去行軍都要數天時間,再想調整已經來不及了。如今只剩最後一支部隊尚未進山,若他們明日進山,八天之內便會結束挑戰,而本次選將要出結果還得四五天時間。末將預計,半個月之內選將便會結束,二十天內各路禁軍就能離營返回各軍駐地。”

趙瑗聽後沒有言語,半個月之內便要結束,時間太短了,若駐外禁軍不能及時遣散,組建新軍再拿不定主意,選將營一撤,各軍原路散去,麻煩就大了。

當日在宮中,群臣只是議定要撤銷遣散駐外禁軍,但具體何時全部撤銷卻沒有定論,而要組建的新軍也因為統軍人選難以確定,爭吵不休,最終只能暫且擱置,直到他離開臨安,依然沒有定論。

婺州選將馬上就要結束,若朝廷還拿不定主意,到時候選將營裡四十餘支禁軍是否還要留在婺州?以何名目將他們留下?這都是大問題。

趙瑗來到選將營,他便知道這個麻煩還是沾身了,若是安置不好選將營兩萬餘人,這裡恐怕就是他的葬身之地,雖不至於死,但皇位就不要再想了。

那日群臣很快議定撤銷駐外禁軍,但等皇帝讓趙瑗來婺州之後,之前提議的合併選將營諸軍,組建新軍便一直不能議定,幾方爭鬥不休。當時趙瑗不明所以,只是覺得有些人頭腦不清不楚,如今看來他們是在故意給他挖坑。

選將之事馬上結束,若駐外禁軍全部撤銷的訊息傳來,而組建新軍沒有定論,選將營兩萬餘人如何安撫?

若朝中有些人再以選將結束為由,要求撤銷選將營,那這四十一路訓練有素的禁軍便徹底沒了退路,到時候沒有編制,糧草又沒有著落,婺州會發生什麼?

趙瑗眉頭不由得緊皺,躲來躲去,還是掉進坑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