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3章 埋顆種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3章 埋顆種子

趙瑗有了心事,隨便瞭解了一些選將之事,便沒再閒聊,很快讓楊叢義、李顯忠、紹宏淵三人退下。

由選將營參選部隊組建新軍之事,朝廷久拖不決,最後吃虧的必是趙瑗,為今之計便只有立即上書朝廷,說明議定新軍的緊迫性,若朝廷還是不管不顧,一旦選將營真的出現變故,他還有緩轉餘地,到時候把責任推給朝廷那幫重臣便是。

選將馬上結束,事不宜遲,趙瑗當天便手書一封文書,由護衛禁軍快馬急送臨安。

最後一支進山挑戰的禁軍進山了,前來送行的禁軍主將幾乎沒有,他們這些天都在抓緊時間訓練,不放過任何一點時間。

作為選將評判的李顯忠和紹宏淵,隨後帶著禁軍護衛和選將營後勤部隊緊追入山,隨同觀戰最後一場挑戰。

楊叢義沒有像李、邵兩位將軍一樣進山,如今普安郡王身在選將營,他也得留在營中,況且最後一場實戰他已經跟選將部隊做過交代,挑戰之事不用他再操心。

四十支禁軍除了在郡王的車隊入營時遠遠的見過一次,以後數天裡再也沒有見過,但他們日常訓練卻未曾有半分鬆懈,相比以往,更加賣力,因為他們不知道郡王何時會突然出現,或是是否派人在暗處觀看。

趙瑗對觀看禁軍訓練沒有半點興趣,偶爾會離開帥營,爬上營後的山頂,享受屬於他的自由。除此之外,多數時間都在營內讀書。

楊叢義在山裡跑慣了,回到選將營自然是坐不住的,但營裡一應具體事務,都由沈縉、陸游、蘇仲、潘誠等人分擔了,突然回到營中便發現其實無事可做。

但閒不下來的他,最終還是找到要做的事情,巡視各軍,看看他們的日常訓練,休息之時跟主將聊聊之前在山裡的挑戰得失,探討一下行軍打仗、防守佈陣等,一天天也非常充實。

這天他正在軍中巡視,忽有親兵來報,郡王召他入營。

自從之前見過一面,郡王再沒召見,楊叢義感覺有些奇怪,還是迅速返回內營,入帥營面見郡王。

“不知郡王找末將何事?”

楊叢義由護衛禁軍引領入內,到了郡王的住處,卻見他在房中看書。

“楊副使這幾天在忙什麼?”

趙瑗收起手裡的書卷,語氣平緩,面色沉靜。

“選將快結束了,其實也沒什麼好忙的。閒來無事,每天就在營中走走,跟各軍探討一下此次實戰挑戰得失。朝廷花這麼多錢組建選將營,各軍長途跋涉百里千里來到此地,都該有些收穫才是,縱使輸了,也應該知道自己輸在哪裡,若吃一塹不能長一智,來參加選將挑戰就沒有意義,在選將營這半年吃的苦也就白吃了。末將以為選將營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挑選幾個優秀將領,而應該以此為契機激發廣大將士們敢拼敢戰的勇氣和鬥志,優秀的將領都是從士兵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戰鬥的種子,再給他們一個榜樣,日後便會有數不清的將軍,畢竟大宋江山廣闊,一旦危機來臨,一兩個優秀將領難守一方安寧,朝廷若有十個百個千個敢打敢拼的將軍,何懼金人,何懼西夏!渡河北上,收復舊地,收復燕雲,也不無可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叢義藉機引申,將煞費苦心組建選將營的初衷如實相告,郡王是有機會繼承大宋江山的人,只要他能聽進去幾句,日後大宋軍隊未必沒有大幹一番的機會。

目前看來,歷史並未因為他的到來有任何改變,那是因為他人小力微,只要有足夠的影響力,歷史未必不會轉向,大宋朝廷也未必會一直重文輕武,猶如跛子。

楊叢義以前很少考慮這個問題,但這幾個月無形中被朝廷那幫手握重權的人逼迫,他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那幫人眼中就如同一條用來釣金魚的蚯蚓,只要掛在魚鉤上的蚯蚓入了水,蚯蚓要死,被釣住的金魚也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蚯蚓要想擺脫被人隨意擺弄的命運,就不能再做蚯蚓。

如今有機會化身為龍的郡王就在他面前,無論如何,他都得爭取一下,在郡王心裡埋下一顆種子。

“楊副使一心為大宋江山著想,小王很欣慰。若大宋朝堂之上都是像楊副使這樣的忠臣良將,大宋江山可保萬年!”

趙瑗不由得感慨一聲,但也沒有多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先生這四句話,末將每次想起,心中便升起萬丈豪情!末將讀書不多,只能入了武學,不敢妄言立心、立命,但為萬世開太平卻是末將生平之願,經歷苦難無數,救世之心從未磨滅!末將隨大宋船隊去過南洋、西洋,從南洋諸海島之國到天竺古國,再到大秦、大食等地,沿途所見國家幾十個,雙腳踏上過的國家也有十幾個,但這些國家不論曾經如何繁盛,如今都不能跟大宋相比,回易終點塞爾柱國都巴格達建城千年,在西洋一帶極為繁盛,但一城人口不足三十萬,不說與臨安比,就連湖州都能跟它一較高下。大宋物質文化之繁盛,令西洋人瞠目結舌,但我們卻一再丟失國土,燕雲十六州不曾拿回,淮河以北又盡數丟棄,金人西夏在邊境陳兵百萬,就等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吞下大宋整個江山。大宋物質文化在整個世界,*,如此繁盛,卻要面臨毀滅之憂,每每想來,末將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大宋江山便猶如一朵美豔的牡丹花,由於本身沒有刺能防止旁人損害,便有一頭流著哈喇子的野豬在一旁覬覦,時時刻刻都想一口吞進肚裡。末將兩年時間見識了廣闊的海外,林立的國家,更知大宋在這個世界上與眾不同,更想為大宋恢復牙齒,掃清四周覬覦的野獸,讓天下學子能安安心心讀書做學問,讓百姓不因戰亂流離失所,讓天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事做。大宋就應該是中央之國,四方來賀,千秋萬世,江山永固!說白了,末將就想為大宋練出一支強兵,退能抵禦金人入侵,進能收復大宋故地!這就是末將生平之願!”

楊叢義一番慷慨激昂,倒把毫無心理準備的趙瑗嚇了一跳。

“楊副使請坐。”

趙瑗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談論兵事不該是一個郡王該做的事,與武將妄議朝政大策更不行。再說如今宋金議和不過十年而已,怎麼能破壞和議,再啟戰爭,當務之急,還是休養生息。

“楊副使方才說到南洋和西洋,可否跟小王講講海外見聞?”

趙瑗情急之間將焦點轉移,避免尷尬,也避免談論不該談論的事情。

楊叢義謝座之後,激動起伏的心緒漸漸平復,方才那番話郡王聽進去多少,他不能確定,但從郡王略顯熾熱興奮而後慌亂的眼神中,他知道他已經在郡王心裡埋下了種子,至於能不能發芽,就靠郡王自己了。

“郡王想聽,末將樂意為郡王講述。這要從紹興十八年冬說起,上百艘四千料大船組成的遠洋船隊滿載貨物從泉州出海後一路南下,由於船隊還帶有出使南洋諸國的差事,於是在船隊到達大宋國土最南端的瓊州之後一分為二,大部分海船直接經千里長沙南下佔城國,而後穿過萬里石塘到達三佛齊國,另外一部分由原左司郎中戴驄戴大人帶領,末將隨船護送,轉向瓊州西邊的李越國。我們到了李越國靜州海岸之後,戴大人先被迎進城中安置,等待靜州地方官員向升龍城稟報大宋使節來訪的訊息,誰知二十多天過去,沒等到升龍城的訊息,戴大人一行反被當地守軍圍困,末將獲知此訊息之後,立即帶領宣威軍殺入城中將戴大人解救出來,帶回海上,而後查明乃是有人想挑起兩國戰爭,好從中漁利,於是我等便主動出擊殲滅四千多名從升龍城趕來靜州的敵人,最終迫使李越國交出了破壞兩國關係的王子。後來李越國王子逃走,李越又在廣南發起戰爭,末將再次派人深入升龍城將那王子抓獲,還打探清楚了李越國入侵廣南的原因,他們發動戰爭並不是因為大宋扣留了他們的王子,而是因為他們想要搶奪廣南的領土,早已為此準備了十幾年,就在紹興十六年,李越國還派遣使節來到臨安,進獻大象六頭,他們借那次出使大宋弄清楚了大宋的狀況,以為大宋國力虛弱,北邊又有強大的金人威脅,他們就能趁機奪取廣南,而戴大人出使李越被他們圍困便是發動戰爭前的一次試探。從李越國入侵廣南,末將就想明白了,大宋在四周鄰國眼中就像一塊肥的流油的肥肉,誰都想咬上一口。”

楊叢義一通講述,最後再次回到大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