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5章 新建三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5章 新建三軍

楊叢義正待再說些什麼,忽被趙瑗打斷。

只聽趙瑗道:“楊副使,其實今天找你來是有幾件事與你商量。”

“請郡王吩咐便是。”

今天楊叢義已經強行說了很多,若再說繼續下去,會不會引起郡王逆反心理就難說了,是以恭聲應是,等待郡王吩咐。

“你在殿前司任職,此事也瞞不了你,小王便提前幾天告訴你,你不要驚訝,也先別跟其他說起。來婺州之前,朝廷對殿前司統管的駐外禁軍商討多次,最終朝廷決定撤銷遣散駐守在臨安府、紹興府和明州以外的絕大部分禁軍,而前來選將營參加選將的禁軍之中只有兩支未被撤銷,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是朝廷準備以選將營裡參加選將的部隊為主,重新組建幾支新軍,只是此事朝廷爭論許久,至今未有定論。”

趙瑗說完這兩件事,便靜靜地看著面前坐著的楊叢義,看他有何反應。

一聽到要撤銷近四十支禁軍,毫無疑問,楊叢義自然震驚不已,臉上毫不掩飾的流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滿滿的驚訝與疑問。

“為何?”

楊叢義不敢妄議朝政,只想瞭解原因。

“去年以來,朝廷對殿前司統管的駐外禁軍全部巡查了一遍,發現他們疏於訓練,甚至有些禁軍幾個月都不訓練一次,軍中缺額嚴重,在營將士不足編制十之二三,還多是老弱病殘,而各軍統領、統制卻以滿編的名義領取糧餉,巡查之後發現,他們每年吃空餉達三四百萬貫。國庫本就不豐盈,每年三四百萬貫軍費卻被他們裝進自己口袋,朝廷上下一片譁然,考慮到這些軍隊虛有其名,沒兵沒將,更沒戰鬥力,朝中群臣商議之後,便決定撤銷遣散大部分駐外禁軍。提前說給你聽,便是讓你先有心裡準備,選將營裡大部分將士如果在組建新軍之前得知他們被撤銷遣散,定會起事端。”

趙瑗將裁軍原因跟楊叢義大致講明,沒有說的太深。

楊叢義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裁軍這麼大的事,怎麼也得謀定而後動,如今如何安置他們都沒有確定,裁撤哪些軍隊倒已經確定了。

“郡王,請恕末將無禮,有句話不得不說。末將以為縱使要裁撤這幾十支名不副實的舊軍,也應該在裁撤之前先組新軍,給其中一些可用可留之士留好退路,就比如前來參加選將的兩萬餘將士。末將建議先組新軍,而後裁撤舊軍!”

郡王點頭道:“楊副使所言與小王不謀而合。幾天前小王已經上書朝廷,催促朝廷儘快組建新軍,如果不出意外,這兩天就會有訊息傳來。”

“郡王英明!”

楊叢義心下一輕,看來郡王不是糊塗人。

“楊副使,在你看來,朝廷會讓誰來統領新軍?”

把裁軍的秘密告訴楊叢義,趙瑗也心裡一輕。

“末將在軍中時間不長,認識的將帥極少,不知朝廷會派何人前來統領新軍。如果一定要末將說,末將以為選將營內就有兩人,由他們統領新軍較為合適。”

楊叢義忽然心中一驚,莫不是朝中早就有人設計好了這一切,要在選將營內組建新軍?

趙瑗聽後稍稍思索了一下,問道:“楊副使說的可是李將軍和邵將軍?”

“正是。兩位將軍自從去年十月底來到選將營,這半年來未曾離開過,一直在選將營隨軍觀戰,對軍中將士雖沒有近距離接觸,但多少有些瞭解,由他二人統領新軍最適合不過。”

楊叢義越說越覺得李、邵兩位將軍來選將營就是有預謀的,裁軍、組建新軍都在計劃之中。

趙瑗點頭道:“兩位將軍身經百戰,為大宋征戰二十餘年,他們確實有資格統領新軍,小王也以為他們正適合統領新軍。若真如此,選將營之事便好解決了。”

楊叢義沒有搭話,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似乎這一切都有人在提前佈局,頓時心亂不已,恍惚間想起了他在太湖、懷寧的遭遇,似乎一切都在別人掌控之中,這種感覺很不好。

你拼命做出的努力,你以為你改變了什麼,結果卻發現全都在別人的計劃中,跟你的努力沒有多大關係。

楊叢義再沒有心情跟郡王多說什麼,有一句沒一句的又聊了一會兒,郡王也發現他有些不在狀態,以為他還有公事待辦,便讓他去退下。

他想靜一靜。

營中喧囂,他便一人上山,站在山頭遠眺。

直到日落,楊叢義才回到營中。

清塵埋怨哪兒都找不到他,他說去山間欣賞春日風景。

幾天後最後一支挑戰部隊回山了,一出山就開始唱軍歌,唱完一遍又一遍,一直唱到內營校場上,直至列隊完畢。

他們贏得了實戰挑戰,唱歌回營,校場列陣,是勝者的榮耀和權利。

全營挑戰至今,他們是第三支挑戰得勝的部隊,並且還是最後壓場。

按照慣例,得勝回營者由沈縉出面,先講一通挑戰不易,取勝更難,再接再厲,*,對他們進行一番褒獎和勉勵,而後犒賞兩頭肥豬,以資鼓勵,藉此激勵全營士氣。

楊叢義雖在營中,但沒有出現在校場,因為選將營又來人了。

帥營議事廳裡除趙瑗、楊叢義外,還有兩個臨安派來的大員,一個身著紫衣,一個身著紅衣,一個年齡六十多歲,一個在四五十歲。

“郡王在婺州可還習慣?”

紫衣大員隨口問詢。

趙瑗恭聲道:“勞章大人費心了,婺州山青水秀,小王在這兒很好。”

這紫衣官員不是旁人,正是二月底前來選將營按察的御史中丞章復。

“郡王順心便好。”

一句話說完,章復慢悠悠從旁邊紅衣官員手中接過一紙文書,而後道:“郡王上遞朝廷的文書,我們收到了。我這次來婺州便是代表樞密院下達朝廷撤銷駐外禁軍、組建新軍的命令。”

看著郡王有些驚訝的目光,章復道:“前不久,參知政事兼籤書樞密院事巫伋因收受賄賂、買賣官職、治軍混亂等罪被諫官彈劾,罷官去職,回鄉養老。在此裁撤舊軍、組建新軍關鍵時期,我推拖不過,臨危受命,接任籤書樞密院事。再來婺州,便是來此督辦組建新軍之事。”

“恭喜章大人!”

趙瑗、楊叢義先後向章復道喜。

“呵呵,同喜同喜。”章復臉上露出笑容。

入主樞密院,基本就進入大宋朝廷權力最中心了,籤書樞密院事要參知軍政大事,幾乎相當於副相,若再明確參知政事,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副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宰相之位秦檜一人獨攬,而近些年來的副相之位時常只有一個,特殊情況下才會多一個,但存在兩個副相的時間不會太長,頂多只有三五個月,等於說副相的權力只在皇上和秦檜之下,入主樞密院當然值得祝賀。

最近幾年,以御史中丞之職參知政事的人有很多,但幾乎都猶如走馬觀花,多至一年,少則三五個月便被罷官,不知此時章復得意洋洋的章復能在副相之位上坐幾天。

趙瑗因章復去年力主巡查各路禁軍、按察婺州選將營之事,對章復頗有成見,只是他如今只是沒有絲毫權力的郡王,能不能有機會接任大宋江山,還得看朝中這幫老臣會不會給他使絆子,所以能不得罪他們,趙瑗儘量不會得罪。

趙瑗有競爭者,能不能繼承大宋江山遠遠沒到確定的時候,雖然他的支持者不多,但也不是說他已經失去了機會,來日方長,他並不著急,只要不犯錯,希望總會有。

“裁撤遣散駐外禁軍之事已有殿前司協同樞密院前去督辦,三個月之內便會全部遣散完畢。而新軍組建也要即刻開始,選將結束,便組新軍!”

章復說完將手裡的文書遞出,楊叢義趕緊上前接過,轉身遞給郡王趙瑗。

雖是選將營名義上的主帥,可如今趙瑗身在選將營,便是實實在在的主帥,朝廷下達給選將營的命令,自然要先給他過目。

趙瑗接過朝廷的文書一看,只見確如他與楊叢義所料,新軍的確是有李顯忠和紹宏淵統領,不過略有不同的是,朝廷要組建三支禁軍。

一軍有李顯忠統領,一軍有紹宏淵統領,這兩軍編制各二十指揮,每指揮的駐地仍在各指揮原有駐地,只是按地理位置重新進行劃片,分屬兩軍統領。

第三軍由組建選將營的四個指揮再加另外兩指揮組建而成,駐地仍在婺州選將營,暫由選將營副帥楊叢義管轄,有合適人選,再擇良將統領。

如此這般大費周章,朝廷只是撤銷了近十萬禁軍的編制,遣散了近四十個統領、統制和一大批中低級將校軍官,而駐地並未改變,駐地不變,訓練環境自然也不會改變,若治軍手段不能加強,以舊軍組建的兩支新軍很快就跟之前一樣。

說實話,趙瑗看著手裡的文書,心裡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