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4章 滅金之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4章 滅金之策

趙瑗有些無奈,為何這些武將都是一根筋?

“李越進獻的大象如今還在鳳凰山下,李越之事,小王早前有所耳聞,楊副使還是給小王講講天竺、西洋吧。”

楊叢義見郡王再次避開,便不再繼續堅持。

只聽他說道:“說起天竺,在沒到天竺之前,末將還以為天竺還像大唐玄奘法師西行時那般強大富庶,去了以後才發現,曾經強大輝煌的天竺已經分裂成了十幾個國家,互相之間征戰不休,數百年來誰也沒能將天竺統一。末將因為在橫渡大洋時意外落水,流落荒島數月,等趕到天竺跟上船隊,船隊便一分為二,一部留在天竺與各國互通有無,交換貨物,末將跟著另外一部沿著海岸繞過天竺繼續向西,最終我們到達了波斯灣的塞爾柱國,這個地方在數千年前曾經有一個強大繁盛的國家叫巴比倫,雖然數千年過去,那個叫巴比倫的國家不存在了,但那片土地乃兩條河流交匯之地,土地肥沃,依然富饒,如今的塞爾柱國國力強盛,已經連續吞併了周邊數個國家,向西快到地中海,向東已經馬上與遼國接壤,這個遼國便是曾經稱霸大宋北方,後來被宋金聯手趕走的契丹人所建,當初耶律大石帶著五萬契丹殘部一路被驅趕到西域,誰知耶律大石竟然憑藉手裡五萬殘部很快打敗西域諸國,在西域站穩了腳跟,重建了遼國。如今的遼國便在西夏西邊,與西夏接壤,塞爾柱國又在遼國西邊,快與遼國接壤。末將隨船隊乘風破浪在海上漂了兩年,雖然走過的地方不算少,但仍然不足這個世界十之一二,如今郡王所見,大宋的西邊是西夏,西夏國西邊是遼國,遼國西邊是塞爾柱國,而大宋船隊經由水路直接到達塞爾柱,大宋看似很大,但跟整個世界相比很小,這個世界看似很大,各個國家一國一塊,便馬上擁擠不堪,這個世界便又變的很小。有人說這個世界無邊無際,也有人說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所知的中原、北方和西域,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末將以為都不對,這個世界不是無邊無際,除了中原、西域和北方也不都是水,只要我們隨著船隊走出去就能發現這個世界很大,同時也很小,除了我們所在的這片大陸,海洋之外肯定還有其他大陸,大宋東邊的茫茫大海之中不就有倭國,誰能知道除倭國之外沒有更大的國家,只是被寬廣的海洋阻隔無法相互看見,若是有一天我們大宋的船隊走的更遠,也許就能走遍整個世界,到那時就能知道大宋有多大,同時大宋又有多小。”

楊叢義說完,見郡王似乎聽的入迷,未免冷場,便又接著說道:“上次我們出海帶出去數百船大宋貨物,到了天竺、西洋諸國,很快就被當地權貴和豪商鉅富搶購一空,獲取金銀珠玉無數,同時更是換回來數不清的稀有貨物,船隊從海外帶回大宋的貨物也很快被搶購的一點不剩,據估計,船隊出海一趟所獲利潤不下五千萬貫,府庫為之豐盈。”

“不對,據小王所知,船隊賺取的錢財不止五千萬貫,至少八千萬貫,還有好多奇珍賞賜給了群臣。”

趙瑗馬上指出楊叢義的錯誤,話一出口,他便後悔了。

“海上回易還真是個賺錢的門路,而這個賺錢的門路,據末將所知目前也只有大宋能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是為何?”

顯然趙瑗對賺錢更感興趣,立即追問。

楊叢義道:“大海廣闊無邊,入海百里便會失去方向,若是天氣晴朗的夜晚,還能根據星象辨識方位,一旦海上起了濃霧,便會很快迷失,最終被海洋吞噬。而我們大宋不同,我們現在有針盤,不光能在陸地上辨識方位,到了無邊大海也能隨時隨地辨別方向,只要有海圖,在海上就不會迷失。在大海上航行除了要具備隨時隨地辨別方向的能力,還需要可靠的航海船隻,也就是三四千料以上能抗風浪的大船。末將隨船隊走過許多沿海國家,他們的船雖多,但全都不能跟大宋海船相比,最大的船也不及大宋海船一半,更是不能抗風浪,稍有風浪便會傾覆,所以他們的船不能橫穿大洋,只能貼著海岸慢慢航行,大宋船隊去一趟西洋再回來,用不到兩年時間,而西洋諸國要想來一趟大宋,少說也要五年時間,一來一去便要十年,十年時間,大宋船隊都五個來回了,他們船隻又小,還能賺幾個錢?只要大宋願意,大宋能把整個世界的金銀全都賺回大宋,包括北邊的金人和西夏。”

“我大宋在海上果真如此厲害?”

趙瑗似是不太相信,畢竟剛才聽楊叢義所說,這個世界除了大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大宋連西夏和遼國、金國都打不贏,讓他如何相信大宋在海上竟是這般強大。

楊叢義點頭道:“確實如此。我們的船隊每到一個國家,那個國家的臣民無不爭相前往海邊觀望,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幾丈高、幾十丈長的大船,在他們眼裡,大宋的船隻每一艘都是神舟,甚至有一個國家想用十萬兩黃金換我們一艘海船,因為我們的海船在海上風帆一張,跑的又快又穩,承載量還比他們的船隻大了數十倍。記得我們從西洋塞爾柱國返回南洋三佛齊國時,整個船隊橫跨大洋,用一個多月時間走完了他們的船隻要用兩三年才能走完的路,隨船的塞爾柱國使節和商旅根本不敢相信,直到來到大宋他們還是不能相信,一再跟我們確認這裡是不是曾經是大漢又是大唐的那個東方國家。大宋的造船技術西洋國家短時間內還學不會,但如果我們不趁這個時間多賺點錢,怕是幾十年後,他們便要來賺大宋的錢。”

“西洋家國離大宋很遠,他們來一趟就要五年,何須擔心他們。楊副使方才說大宋可以賺金國和西夏國的金銀,不知如何賺法?”

楊叢義答道:“回易船隊從南洋、天竺、西洋帶回來無數香料,這些香料來到大宋,我們做出了更多的美味佳餚。民以食為天,任何一個人只要活著,就不能不吃飯,沒吃上飯的想吃上飯,吃上飯的想吃飽,吃飽了的想吃好,而想吃好的人,幾乎都是非富即貴,大宋如此,南洋、西洋如此,金國、西夏亦是如此。既然香料能在大宋賣出高價,一兩香料十貫百貫,若是賣到更為稀缺的西夏和金國,一兩香料十金百金,也未嘗不可。我們都知道,金國和西夏人多食牛羊肉,而牛羊肉羶氣非常重,平常難以下嚥,但若加上香料就能變成絕妙的美味,只要嘗過一次,就決然不會忘記,這種香料只需在金國和西夏貴族之中稍加傳播,他們的臣民馬上就會追捧,香料立刻價比千金。前年船隊帶回來無數香料,也許現在就已經傳到金國了。”

說起香料,趙瑗不由得吞嚥了一下口水,在選將營這些天的伙食實在是不敢恭維,但加了香料的菜餚好像也沒有楊叢義說的那般神奇。

“前年船隊帶回來的香料,據小王所知早就被搶購一空,雖然珍貴,但滿足的是口腹之慾,上不得檯面,朝廷未曾拿來贈送金國和西夏的使臣,是否有商賈拿香料在泗州與金人交換就不知了。不過,聽楊副使所言,若香料確實能改變牛羊肉的氣味,香料在金國當能價值千金。只是船隊帶回來的香料恐怕不多了,大宋臣民自己享用都還不夠,哪有多餘的去跟金國西夏交換。”

趙瑗忍不住輕輕嘆息一聲。

“金國看似強大,其實也已經腐敗不堪,高官權貴人人都想著享受,他們的錢很好賺。當初金國初建,便以雷霆之勢掃滅強大的遼國,不久又南下奪走大宋淮河以北的廣闊領土,甚至跨過長江,兵進福建,但在隨後的十幾年裡,他們多次揮軍南下,但再也沒有到過長江邊,金國君臣大部分都開始享樂了,尤其是這十年,金國君臣上下享樂之風更勝從前,要賺他們的錢很容易。只要把他們的錢都賺過來,金國再想發動戰爭都難了,沒錢沒糧,他們拿什麼打仗,而到時候大宋國庫豐盈,民間積錢無數,朝廷想做什麼都行,擴建驛道,治理水患,開墾良田,興修水利,整軍備武,曾經被搶走的土地,一點點都會回來,甚至不用多大的戰爭,天下就能歸於大宋。”

楊叢義最終還是不由自主的將話頭帶回宋金之間,不論如何發展,大宋都不能撇開北方的金國,除非金國亡了,不然只要金國存在,大宋永遠就有威脅,至少目前大宋臣民幾乎都是這麼想的。

不管說什麼,最終都繞不開宋金這個話題,除非隱居深山,不問世事。

“楊副使此言有理。”

趙瑗點頭,深表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