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2章 稅賦之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2章 稅賦之憂

眼見楊叢義注意一定,決心要給皇帝上書,孟大人也不再勸阻。

作為軍州通判,給皇帝上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通判就是皇帝下派地方的耳目,常年在地方卻帶不回半點訊息,定然是失職。

孟大人最後給楊叢義的建議是,事可以說,但要往小處說,不要牽扯太廣,不要動所有人的利益,朝廷限制、禁止外運的東西很多,挑選一兩樣就行,千萬不要想一網打盡。

楊叢義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任何政令的制定和修改,背後牽扯的都是利益,古往今來,那麼多變法都以失敗告終,不就是因為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他此時想做的,並不會動很多人的利益,但他也只是上書提個建議,具體施行不施行,最終還是看皇帝和朝廷的意思。

接下來的幾天,楊叢義寫好草案,又一遍遍修改,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前後斟酌很多遍,直到他自己再也找不出半點問題,這才拿著草案去見孟大人,請為官資歷深厚的孟大人斧正。

孟大人畢竟為官幾十年,行文方面十分老練,況且他又是進士出身,文筆極佳,很快便將楊叢義的草案修改一遍。

改完之後,詞句更加簡練,涉及到相關利益方的詞句,簡而化之,儘量不明說,問題小說,策論細論。

楊叢義看著修改後的草案,總覺得有些不對自己本意,但說不出哪裡不對。

孟大人看出了他的疑惑,便告訴他,任何一個政令,要想朝廷採納推行,便要少提問題,多提解決辦法,不然朝廷裡的一些人會把注意力放在問題上,互相扯皮推諉,最終再好的政令都互相掣肘,無法推行。

一言點醒,楊叢義恍然大悟,天下的官員原本就沒幾個真正想幹事的,若給他們個由頭爭吵,幾番爭吵下來,什麼都不用改,什麼事都不用做,豈不是皆大歡喜?

謝過孟大人之後,楊叢義趕回通判衙門,焚香沐浴,謄抄草案,上書皇帝。

勤政殿。

趙構坐於桌案之前,提筆認認真真圈閱開啟的文書,最後寫上幾句批語。

圈閱完一封文書,有些勞累的趙構合上文書,放置一邊。

一個在身旁侍奉的內侍趕緊上前接過趙構手中的筆,輕輕放下,而後道:“官家,累了就休息吧,天也不早了。”

趙構真個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沒有言語,每天的文書太多,他確實有些累了。

“這些文書你先看看,如無要事,就不要理會,重要的說給我聽。”

“是,官家。”

能跟在皇帝身邊的內侍都不是不通筆墨的人,即使入宮時不會,只要腦子靈活,願意學,在宮中幾十年,總會有機會認識些字。

內侍應過之後,放下手裡的事物,拿起一封尚未批閱的文書開啟來仔細看過一遍,而後道:“黃州說今年春夏雨少,旱災較為嚴重,請朝廷減免賦稅。”

趙構聽後一言不發,閉目養神。

內侍隨即將文書放下,再拿起一封。

看完之後,說道:“贛州說今年雨季很長,澇傷很重,奏請朝廷減免賦稅。”

趙構還是不發一言,不為所動。

內侍趕緊放下文書,再拿起一封,看過之後,道:“潮州說今年轄內諸縣多次遭遇風災,疾風驟雨,莊稼毀損無數,各縣收成預計不足往年十之四五,一請朝廷免除今年賦稅,二請朝廷早做賑濟準備。”

趙構閉眼不言,好似睡著了一般。

內侍放下潮州文書,再拿起一封,看後說道:“濠州說下轄各縣百姓聽信北方傳來的流言,逃離嚴重,田地荒蕪,十室九空,沒人種田,收不上來賦稅,奏請朝廷免除濠州賦稅,讓百姓安居。”

趙構眉頭一跳,但沒有睜眼,也沒有開口。

內侍再拿起一封文書細看,而後道:“興化軍說私販違禁物品出海,利潤豐厚,屢禁不絕,大量財富被私販所得,於朝廷不利,建議朝廷適當放開一些物品,允許對外貿易,收取高額稅收,補充國庫,同時也可以另外設定一司,由朝廷專門經營這些利潤豐厚的物品,將利益收歸朝廷.......”

內侍見趙構睜開了眼睛,還沒說完,忙將手裡的文書遞了過去。

趙構接在手中,從前往後仔細看了幾遍,才依依不捨的將文書合上。

“前年出海的船隊可有訊息了?”

“還沒有確切訊息,按上次出海的行程來算,他們下個月應該就能回到廣州。”

趙構微微點頭,連道幾聲好,他彷彿看到了一船一船的黃金珍寶和稀有珍貴的海外貨物,一次遠洋回易,內庫的用度便要輕鬆許多。

“繼續看。”

趙構再次考上椅背,閉目養神。

內侍應是,而後拿起,看完說道:“蘄州說今年蝗災嚴重,四處滿是飛蝗,不光吃完了莊稼,就連樹葉都快吃完了,奏請朝廷免除賦稅,籌集賑災糧食。”

趙構入定一般,不為所動,奏請減稅免稅的文書,每天不知道會有多少,有些軍州甚至五天一文,十天一書,說的內容大同小異,更有甚者,原文不動,同樣的內容連發數遍,所言不是免稅就是減稅,著實讓他頭痛。

垂拱殿,趙構召集參政重臣議事。

“今年各軍州府都在報災,南澇北旱,不是要免稅減稅,就是要朝廷賑濟,具體情形如何,諸位愛卿都清楚吧。”

趙構掃視面前的幾位參政重臣,想從他們口中聽些不一樣的內容,畢竟國庫的錢糧若只出不進,很快就會出大問題。

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史才回道:“皇上,今年的確實有些災情,但據臣所知並不嚴重,各地官員歷來都是對災情誇大其辭,減產一成,定要說成減產三四成,減產兩成,就要說成減產五六成,減產三四成,就會上報朝廷說絕收。各地每年都這麼上報,是看準朝廷無法每年都去實地核查,每次朝廷減稅免稅,好心給百姓減負,結果百姓每年的賦稅沒少交,地方衙門卻不用將賦稅上繳國庫,幾乎都進了地方官吏自己的錢袋。臣以為,應該下令各路自查,若是謊報災情,從重處罰,另外各軍州府的災情完全可以由各路協調賑濟,哪裡需要朝廷賑濟,他們這是伸手要錢要慣了。”

趙構不置可否,轉而問秦檜:“秦愛卿怎麼看?”

宰相秦檜慢慢悠悠的回道:“回皇上,臣以為各地災情要分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大宋國土廣闊,南北東西縱橫數千裡,南澇北旱,或是北澇南旱,都很正常,沒有災情才不正常。臣以為,天下天平,要以穩定民心為重,這幾年數起兵災,哪一起不是百姓因災受害,莊稼減產,而朝廷又沒有及時減稅所致,若能提前預料,及時減免部分賦稅,災禍就能消於無形之中。臣以為,朝廷可以視災情嚴重與否,適當減免賦稅,能不出事最好,一旦受災百姓鬧起事來,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造成多大的影響。”

對秦檜所言,趙構沒有明顯表態,而是再問秦禧:“秦愛卿,你以為如何?”

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秦禧道:“回皇上,各地災情具體情況一兩個月內難以辨別清楚,也不能及時派人分赴各地勘察,很多地方路途遙遠,一來一去便是三五個月,等朝廷核實好災情,恐怕變亂已生。臣以為可以多少減免一些賦稅,以示皇恩浩蕩,天下萬民,自能安居樂業。”

“秦愛卿,今年因災減免受災州縣賦稅之事,你與戶部好好商議,拿出議案來。”

秦檜慢慢抬手回道:“是,皇上。”

趙構隨後又道:“還有一事,諸位一起議一議。有人上奏朝廷,建議放寬對一些物品的外貿限制,允許商賈對外交易,但可以朝廷可以收取兩成三成或是四成稅賦,朝廷也可以另設一司,專營此類利潤豐厚的物品,以此增加朝廷賦稅收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秦檜道:“如今天下安定,大宋與四鄰無刀兵,確實沒有太多需要限制外運的物品,以前鹽鐵糧食嚴令外運北方,而今這些東西北方自給自足,不管是限制還是禁止,對他們都不起作用。臣贊同放開限制,收取賦稅。”

秦禧道:“臣也贊同。”

史才見秦氏父子都贊同,即使有保留看法,也不好此時說出來,況且他看得出來,皇上現在很需要錢,於是回道:“臣也贊同放開限制。”

趙構笑道:“那好,諸位愛卿回去之後,與各部一起議一議,哪些物品可以放開限制。”

“是,皇上。”

不久,三人離開垂拱殿,離開皇宮。

“秦相,皇上今天這兩個議題,可有深意?”史才輕聲詢問。

“沒有,國庫、內庫都缺錢糧而已。”

秦檜不以為然,皇上的心思他已經看得很清楚,只要金人不打過長江,只要有錢,只要安穩,就夠了,其他的東西,他才懶得關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原來如此,多謝秦相解惑。”

史才暗暗松了一口氣,只要不藉此整治官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