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9章 驚人的訊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9章 驚人的訊息

“回易處又賺錢,升官又快,這等肥差誰會不羨慕?出海一趟,上繳利潤幾千萬貫,在旁人看來,即使我們手指縫裡夾一點,也有幾百萬貫,沒人不會眼紅。如果還沒覺察,你看看朝廷下達的回易任務,商船百艘,利潤六千萬貫。顯然朝中有些人以為回易很簡單,賺錢很容易,以為回易船隊賺取的利潤遠遠多於上繳的利潤。殊不知,船隊出去的次數越多,督造回易的成本越高,換回來的海外貨物也越少,最終能賺回來的利潤越少。這次的嘉獎、拔擢和任務,很可能就是一副枷鎖,稍有不慎,便要丟官罷職!”

楊叢義看著沉默的陸游,繼續說道:“在臨安城裡,誰都可以花天酒地,夜夜笙歌,唯獨我們不行,如果不夾起尾巴,也許馬上就會有災難降臨。你說朝廷賞賜我一座府邸是何用意?朝中那些位高權重的朝臣,有多少人在臨安有自己的府邸,有多少人有資格被賞賜府邸?放眼望去,根本找不到幾個。我楊叢義何德何能,朝廷賞賜我一座臨安府邸?我敢大搖大擺的進去住嗎?”

聽到這裡,陸游終於明白了楊叢義的意思。

“楊兄教訓的是,是我過於輕佻了,從現在開始,一定注意!”陸游抬手認錯,十分認真。

楊叢義道:“陸兄知道就好,眼下是非常時期,據我所知,朝廷正因為金人是否在準備南下,是戰是和,激烈爭鬥。我是武學出身,在軍中時間也不短,陸兄和沈兄這些年也都在軍中,跟軍隊接觸頗多,不瞞陸兄,當年選將營之事,我三人已經得罪了主和派,但由於我們常年在外,沒有出現在他們的視線裡,所以我們才安穩至今。今日高升之後,如果不保持低調,麻煩很快就會來了。”

“我知道了,明天我就離開臨安,暫回山陰休養,避一避風頭。”陸游如是說道。

楊叢義點頭道:“如此也好,等我安排好回易處之事,把府邸還給朝廷,也會找個理由暫離臨安,避開風頭。”

說完之後,忽然又道:“對了,有件事不妨提前跟你透露,沈兄這兩年負責北方回易,得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訊息,金國朝廷上下正在加緊徵招馬匹,在往燕京和汴京一帶彙集,再加上朝廷的戰和之議,我推測金國很可能會在明年夏秋揮軍南下,如果明年沒有,最遲後年秋天一定南下,如果沒有意外,大宋守不住長江一線,所以如果可能的話,你們最好搬家,不要留在山陰,可以去鶩州、衢州一帶暫住,等以後擊退金人,再回山陰不遲。”

“金人南下?楊兄有幾分把握?”陸游心下一驚,明顯有些慌張。

“十分太滿,至少九分吧。在我看來,完顏亮必定南下,毫無疑問。當初他將金國都城從遙遠寒冷的上京遷到燕京,我就猜到他有意南下,聽說他得位不正,如果不發動一場大戰,不把反對他的人清洗乾淨,不從大宋撈取一點好處,贏取軍心民心,他心裡不會踏實,時時刻刻都會擔心堤防那些反對他的人,與其這樣,不如一勞永逸。大宋現在軍力薄弱,二十年前能在淮河一線跟禁軍拼的旗鼓相當的幾大屯駐軍,如今已經分崩離析,沒有戰鬥力,金軍一旦南下,兩天之內就能跨過淮河,來到長江邊,到時候敢留下來抵抗的軍隊不會多,有一戰之力的會更少,預計金軍兵臨長江一個月之後就能收集好船隻,直接渡江,最終的結果應該是金軍劫掠江南,將最富庶的江南地區劫掠一空,他們的最終目標肯定是攻破臨安,紹興、明州一帶自然不會放過,再往南都是山地,他們的腳步也就僅限與此了,原因有四,一是行軍不便,二是沒有多少劫掠價值,三是戰線太長,後勤補給會有問題,四是到了這個時候,大宋各地的勤王之師會陸續趕來臨安附近,如果兩軍糾纏在江南,荊湖一帶的水軍沿江而下,截斷長江,那麼金軍就回不了江北,之前的戰果就會付諸東流。所以,金軍南下之後,一定會攻下臨安,劫掠江南,而後趁各地的勤王之師沒到之前回到長江北岸,後面會如何,就看朝廷想怎麼辦了,你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先顧好家人,避一避,躲一躲,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楊叢義這番分析推演,已經存在於腦海中很多年了,只是在對陸游說的時候,更改了一些情況,他沒有充分考慮大宋軍隊可能在長江一線的抵抗。

然而,陸游將他的分析推演全部聽了進去,頓時就有些心神激盪,眉頭幾乎快要皺成一團。

“金人南下,難道要重現當年的靖康之難?大宋就沒有辦法嗎?楊兄能想到結果,難道就不能想些辦法,阻止金人南下?”想了好一會兒,陸游抬眼看著楊叢義,眼中有些許期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叢義搖頭,繼而嘆息道:“大宋錯過機會了,阻止金人南下的最好機會是在二十年前,當年軍中幾大將帥手握精銳之師,人人都能獨擋一方,抵擋金人,多次將戰線從長江一線推至淮河北岸,甚至還攻到蔡州、許都附近。如果那個時候朝中上下一心,未嘗不能將戰線壓至汴京一線,收復汴京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啊,那個好機會永遠丟失了,面對金人,大宋的防線只能在長江南岸,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土地說是大宋的,其實金人想拿就拿,根本不費力氣。如今,大宋二十年沒打仗,軍中沒有新人,當年的那些將帥幾乎都凋零了,還活著的都已經六七十歲了,哪兒還能打得了仗,幾支實力強大的屯駐軍經過二十年閒置,根本沒有戰鬥力,剩下也多是老弱病殘,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拿什麼抵擋金人?”

“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陸游還在追問,他不信這麼繁華的大宋,這麼多人,就不能阻止金人南下,大宋已經經歷過屈辱的靖康之亂,怎麼還能任由金人南下劫掠!

楊叢義沉默良久,而後回道:“不讓金人南下劫掠的唯一途徑,就是把他們擋在長江以北,而守住長江就是唯一的機會,只要他們不能渡江,三兩個月後可能就會因為後勤問題退走,但不能排除他們為了南侵準備了足夠多的糧草。但不論如何,只要守住長江,江南就能保住。”

“怎麼守?”陸游似乎看到了一點曙光,於是馬上追問。

“擊敗金人的水軍,燒燬他們的船隻,長江寬廣,沒有足夠多的船隻,他們不可能渡江。但有一個問題,長江實在太長,只要他們完全佔據江北,就可以從任何一個地方渡江,如果朝野上下不能齊心,還是擋不住,只要一聽說金人渡江了,估計長江沿線的軍隊都會跑,最終結果還是一樣。除非我們有強大的、水上經驗豐富的水軍,能夠控制住綿長的長江防線,將一切可能的渡江敵軍統統摧毀!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能阻止金人渡江南下。”

楊叢義說完這番話,便不再多言。

該說的其實他都已經說了,從陸游的表現來看,有些話他聽進去了,至於他會怎麼做,他也猜不到。

“好了,先不要想那麼多,今天跟你透露的這些,其實也都是我分析和猜測,也不一定準確。至於要不要搬家,避一避,全看你們自己。回易處的事,我們再合計合計,等處理完了,我們儘快離開臨安暫且避避風頭。”

楊叢義主動將今天的談話結束,這些話估計以後也不會再跟陸游提起。

“楊兄說的對,我們還是先顧好回易處,金人南下,我們人微言輕,還真沒什麼辦法。”陸游點頭,嘴裡這麼說,臉上的神情卻絲毫沒有放鬆。

數天後,楊叢義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將賞賜給他的三進府邸改成學堂,教授耕種、桑植、紡織、制瓷、冶煉、鍛造、水利、工具製造等促進農業和工商發展的技能技巧,此等學堂可稱為“技學”,若此學辦成,定能為大宋培養多種多樣的實踐人才,創造看得見的價值,為大宋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隔天,陸游離開了臨安回易處,聲稱常年在海上飄蕩,身體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狀況,眼下回易處無事,請求暫回山陰老家休養幾個月,等身體好一些,明年春天再回回易處督造回易,楊叢義作為他的上官,同意他的休養請求。

三天後,朝廷一紙嘉獎送達回易處,對楊叢義主動獻出府邸營建官學,表示稱道和嘉獎,念他一片赤誠忠心,朝廷接受他獻出的府邸,至於是否用來營建官學,則需要詳細商討論證,最後賜錢百金。

與此同時,朝廷廣發詔令,號召群臣以楊叢義為楷模,不論何時,都要心繫百姓,對朝廷要實心用事,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