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0章 共謀大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0章 共謀大事

又過了幾天,楊叢義向朝廷上書,臨安回易處年內暫且無要事,而護衛軍已迴流求駐訓,他作為統制,不能久離,希望前往流求督促護衛軍恢復訓練,為明年護衛回易做好準備。

五天後,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

“香滿京華”完成使命後,店鋪很快轉租,沒再繼續租賃,那些夥計和賬房回到回易處,恢復了精武軍身份,此後的一段時間,他們就要留在回易處,直到楊叢義、陸游或沈縉回來。

朝廷賞賜給楊叢義的府邸,他從始至終,都沒去看過,更沒去找過。

在朝廷同意他離開臨安,前往流求統領回易護衛軍駐訓之後,他便帶著孟芸娘乘坐神舟離開臨安。

數日後,神舟出現明州昌國縣沿岸。

宣威軍舊地駐有五六艘空著的海船,神舟到來後,稍作準備,它們便護衛著神舟離岸,向遠海飄去。

大半個月後,神舟帶領的船隊出現在回易處在北方的基地,欽島附近。

在欽島,楊叢義受到熱烈歡迎。

三年不見,欽島基地已經建設的頗有規模,房屋一棟接一棟,據說房間總數已達兩百多間,最多能容納三千人居住,在島上還有數個倉庫,堆放著採購來的糧食。

欽島在孫平維護下,這兩年又從登州吸引來不少百姓,加上從其他幾個島嶼匯聚過來的,已經有六七百人,這些人如今全部編進了大宋回易護衛軍,歸護衛軍部將孫平統領,歸回易處北方基地節制,而北方基地在沈縉親自控制之下,除非他不在北方,否則很少假手他人。

楊叢義作為回易處最高長官,到達欽島基地後,很快在孫平陪同下代表朝廷巡視慰問全島百姓,而後又將其他三個島嶼一一巡視一遍,瞭解各自的建設和發展情況。

巡視之後發現,欽島基地群,除了欽島主導住人較多,其他幾個島嶼現在很少住人,欽島旁邊的那個小島叫小欽島,現在建成了牧場,主要餵養從遼東換來的牛犢,而靠北邊的兩個大島,一個叫南馬島,一個叫北馬島,顧名思義,這兩個島嶼主要用來放養馬群,如果從遼東換來的馬匹不能及時運回南方,就要暫時放養的在島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三個島上都建有棚圈,夏天遮涼,冬天防寒,島上也留的有護衛軍看守,喂料、上水,也防止外人接近、登島。

當然這些島嶼距離登州、遼陽都有數百裡,幾乎不可能有漁民能把小船劃到這裡來,除非他在上海迷失了方向,何況附近海域經常還有護衛軍駕船巡邏,發現陌生船隻靠近,他們自會趕過去驅離。

欽島基地群的建設情況,大大出乎楊叢義的預料,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完全可以長期駐留,再稍加建設一番,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基地。

不過島嶼還是有限制,比如淡水有限,比如糧食不能自產,不然從登州招募數千青壯過來,練成一軍,欽島基地就能更加穩固,一旦將來金軍南下,說不定還能發揮點作用,給金軍製造點麻煩。

但島嶼所限,也只能想想罷了。

聽孫平說,先行北上的沈縉已帶領幾十艘大船組成的船隊北上遼東,跟金人做交易去了,已經去了快一個月,估計再有半個月船隊就會回來。

楊叢義在欽島沒有久留,既然金人已經在準備南下,他們準備到了什麼程度,他得親自去看一看,這也是他沒有先迴流求,而是直接來到北方的原因。

幾天後,楊叢義帶著神舟和六艘海船從欽島出發,直接渡海,北上辰州。

要想瞭解到最真實的情況,就得深入敵境,這次楊叢義準備親自去一趟遼陽府。

數天後,船隊到達辰州附近,順利找到正在這裡交易的回易船隊。

此時船隊交易已經接近結束,從泉州、明州帶來的幾十艘空船裝滿從遼陽、渤海地區換來的牛馬,預計再有五天,船隊就會離開辰州,南下欽島。

楊叢義與沈縉見面後,簡單瞭解了船隊交易之事,對具體交易便沒再多問,轉而聊起遼陽府。

“沈兄,這兩年你可親自去過遼陽府?”

“這倒沒有。我官職雖低,卻也是朝廷命官,在回易處任職,若是在遼陽府被人識破身份,會很麻煩,不怕楊兄笑話,我連辰州城都沒有進去過,每次有豪門大戶或是大點的商賈想要接觸面談,我都是邀請他們來船上,幾乎從不離岸。”

沈縉頗為穩重,不是一個冒失的人,楊叢義讓他主持北方回易,便是看中了這點。

“忘了告訴沈兄,如今你可不是小官了。不久前朝廷因你回易有功,已經拔擢你為朝散郎,由回易參軍升任回易副使,官居從七品!”

楊叢義說著,從懷中取出一紙官憑和任職文書,遞到他手中。

沈縉臉上一喜,將信將疑的將官憑和任職文書接在手中,迅速看過之後,馬上起身向楊叢義躬身行禮,口中道:“多謝楊兄提拔、栽培!楊兄之恩遇,沈縉沒齒難忘!”

楊叢義趕緊起身將對方扶住,而後笑道:“沈兄嚴重了,這些年你為回易船隊四處奔走,三次回易成功哪次沒有你的功勞。只是以前你沒有功名在身,朝廷也不好賞賜,既然上次授了官,這次再奏請拔擢,不過是順理成章,舉手之勞。以後回易處要立更大的功勳,我們還得同心協力!”

“是!不論何時,沈縉都會追隨楊兄,共謀大事!”沈縉抬手,再行一禮。

“好,我們共謀大事!”楊叢義伸出雙手,扶住了對方的肩膀。

二人重新落座後,楊叢義笑道:“既然沈兄說到共謀大事,不知沈兄所說的大事是何事?”

“楊兄是武學出身,雖然這些年一直在回易,沒在軍中任職,接觸軍隊的時間不多,可我能看出來,楊兄對軍隊特別關心,不管是對精武軍還是護衛軍訓練、屯駐都有諸多安排,又從西洋和北方換來成千上萬匹駿馬,在流求開闢馬場,又建立‘造院’,研究軍事相關技術,培養人才,最終目的應該是要提高精武軍和護衛軍戰力,跟當年在選將營親自訓練、錘鍊幾十支軍隊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建立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之前我還不是很理解,為何要在流求建立那麼大的軍營,開墾那麼多農田,開闢那麼大的馬場,在北方這幾年,我漸漸明白了楊兄的想法,這也是我的想法!”

沈縉把話說到這兒就停了下來,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楊叢義只是笑笑,沒有搭話。

“收復中原,這些年幾乎沒多少人提了,但這麼想的人還有很多,當年在太學求學,有這個想法的不在少數,可我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只能想一想,或是喊幾句,根本沒人能付諸行動。而楊兄不同,從那年在太學與楊兄辯議開始,我就知道楊兄崇尚強盛的漢唐,肯定也想讓大宋在東方恢復漢唐曾經的榮光,不久之後,我受邀加入回易處,一起去淮西募兵,組建宣威軍,籌建宣威軍那段時間,楊兄在宣威軍中傾注了多少心血,我很清楚,那時楊兄就想將宣威軍建成一支能戰敢戰的強軍,後來事實證明,宣威軍確實能戰敢戰。及至後來組建選將營選將,也是花了無數心血,想培養一批優秀將校,將來在宋金之戰中派上用場,雖然後來虎頭蛇尾,但我想經過那次選將的人都學到了一些東西,將來上了戰場肯定會有用處。現在精武軍、回易護衛軍,都在依照楊兄的計劃訓練,練陸戰、練水戰,不管是南洋還是西洋,不會有人動回易船隊,那麼訓練他們的目的就只有對付金人,意在北方!可以說,這些年不管楊兄在做什麼,想的做的都是在為北上中原、抵抗金人。現在能將收復中原付諸行動,並為此積極的準備的人,除了楊兄,我找不出其他人。”

“沈兄錯了,收復中原是大宋百姓和君臣的事,除了我,還有很多人在準備,或在苦學知識,或在刻苦訓練,只是他們不說,我們不知道罷了。就像沈兄,如果你不說,誰知道你也在準備北上,以圖收復中原呢!”楊叢義笑道,聽沈縉這麼說,他很高興,至少他真正理解他了,他也是志同道合的人。

“或許楊兄說的對,但就目前看來,真正付諸行動的還是少數。”沈縉臉上沒有笑容,更多的是憂慮。

“楊兄,既然話都說到這裡了,不知你對收復中原有什麼設想?可否跟我透露?”見對方不言,沈縉問道。

楊叢義稍稍猶豫了一下,而後笑道:“其實也沒有特別的設想,只是數十年前我就猜想宋金終究會撕毀和議,而撕毀時間很可能就是在和議簽訂後二十年左右,之前就一直在想,若金人南下,大宋軍隊在長江以北無法抵擋,只能據長江天險,跟金人對峙,伺機破敵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