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章 前門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章 前門寺

第二日上午,楊叢義等人一早就收起營帳,做好出發的準備,可直到太陽升起,才等來何縣尉出發的命令。

命令一到,大隊人馬開拔,繼續向天柱山進發。

天柱山是大別山餘脈,雖然整體海拔不高,可也是群山連綿起伏,溝壑縱橫,溪流眾多,有些山頭地勢陡峭,懸崖峭壁,蒼松孤立,難以攀爬,有些山頭渾圓坡緩,樹木茂密,植被旺盛,難以穿越,另有山頭左右相對,期間一江之隔,水流湍急,對面相望,難以相聚。

進山不久便遇一條河流擋住去路,河流不過兩丈來寬,水深不過一尺,其間放有大石連線兩岸,石上原本有木頭覆蓋,如今之後零星幾根架在上面,人雖可輕鬆踏石而過,但所帶車馬物資一時半刻卻被擋在河岸,難以行動。

各縣捕快過河之後,有少量需要攜帶的物資還留在河對岸,禁軍兵馬過河後,對岸也留下不少物資。

物資不過河,眾人也不敢輕易繼續前進。

所幸,隊伍的最後面是運送物資的雜役,鋪路架橋自然落在他們身上。不等命令,雜役們便在領隊的指揮下,放下物資,進山砍樹架橋。

一個時辰不到,一座新的木橋便已初步形成,只見雜役們又從車上取下檔板平鋪於原木之上,不多時,一座一丈來寬的橋便連線兩岸,車馬不肖一時半刻,便全都過了河對岸。然後雜役們又把橋上的木板收起,重新放在車上。

楊叢義看得暗暗驚歎,底層人民的智慧和行動能力還真是不能小覷。

過河之後的路便沒有之前的路好走,車馬行動遲緩,走在前邊的捕快們,走不了半個時辰就要停下來,直到後面的人馬和物資跟上,才能繼續前進。

大隊人馬山裡行進,十分不便,特別是還要攜帶物資,更是行動困難。捕快們隨身帶的東西並不多,除了一把刀,每人帶的一個包裹,還有就是宿營的帳篷,吃飯的鍋碗。但他們也不能丟下後面的人不管,自己先行,畢竟他們隨時攜帶的糧食不多,只夠三五天的,剩下的都在隊伍的最後。

全隊人馬走走停停,直到傍晚紮營,一天走了差不多三十裡。

第三天依舊是日出後出發,日落前紮營,走了不到三十裡。

山裡這兩天,在路上也見到一些村民,不過他們都是遠遠的避開,不敢靠近。這些地方是天柱山最外圍,官府的勢力很容易就能到達,村民常受盤剝,自然對官府畏之如虎,不願接近。

第四日下午隊伍行至一座大山的半山腰,發現一個殘破的寺廟,寺廟面積不小,但寺名已然看不清楚,四處焦黑腐朽,早已沒人居住,顯然是毀於一場大火,看寺廟內外的野草雜木,估計荒廢的有些年頭了。

當晚大隊人馬就在寺廟紮營,埋鍋造飯。

紮營後不久,何縣尉突然找到楊叢義,直接告訴他,所有人馬就地長久在寺廟紮營,以後就以寺廟為大本營,五百禁軍駐守在這裡,各縣捕快出去搜尋逃犯,一有訊息立刻回報。

楊叢義不知道何縣尉將大隊人馬駐紮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他知道即使他問了,何縣尉也不會說,索性就不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進山三天,一路平安,沒聽到任何土匪的動靜,自然也就沒逃犯的蹤跡,如今何縣尉決定在寺廟長久駐紮,這讓楊叢義心裡有些不安。他只得找來各位捕頭共同商討,並把何縣尉的決定告訴他們。

各縣捕快上次進山的路線都不同,寺廟這裡居然都沒來過,在場的捕頭都是外地人,沒有一個是懷寧的,並不知道這裡有什麼特別之處,需要在這裡長久駐紮。

捕頭們不知道,懷寧的捕快應該知道,楊叢義立即叫來懷寧捕快中一個年齡較大的捕快。

這個捕快告訴捕頭們,這個寺廟以前叫前門寺,自從十多年前山裡鬧土匪,朝廷派兵來剿滅後,這個寺廟也毀了。至於為什麼叫前門寺,那捕快說,因為翻過這座山,就算正式進了天柱山的範圍,這座山就相當於是天柱山的前門,所以這寺廟就叫前門寺。

“各位,你們有什麼想法?”楊叢義不等捕快離開,就迫不及待的問其他捕頭的看法。

“大隊人馬駐紮在這裡是好事,沒有他們拖累,我們就可以自由行動,儘早找到逃犯的下落。”

“但我擔心,如果我們跟大隊人馬離的遠了,是不是危險也就更大,一旦沒有兵馬掩護,我們很可能跟上次一樣遭到土匪攻擊。”

“這個是問題是相對的,如果要安全不冒險,不深入搜素,那就找不到逃犯的下落。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各位說是嗎?況且,如果一直有大隊兵將跟著,不斷延誤速度,還會讓逃犯提前得到訊息,對我們更不利。”楊叢義就怕人心不穩,各有心思。

“楊捕頭說的有理,沒進山之前我們不是已經商量好,擺脫大隊人馬,按我們自己的計劃搜素嗎,現在時機到了,各位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山裡情況複雜,官府的勢力很難延伸進去,不服管教的悍匪暴民太多了,不得不擔心。”

“我們就是吃這碗飯的,再危險不也得進去。”

“山裡是情況不明,但只要我們行事小心謹慎,有些危險還是可以避免。就比如不要招搖,山裡暴民土匪那麼多,不都是受不了盤剝,才躲進去的,對官府的人自然又怕又恨,逮到機會想報復也正常。所以我得放下官府公差的架子,喬裝打扮一下,夾起尾巴,把自己變成山裡人,既能避免危險,也便於查到逃犯的蹤跡。”

“我聽張捕頭說過,他們上次進山就是穿的便服,才沒有引起注意。不像我們,一進山就被盯上,結果吃了大虧。”

“衣著的問題是要注意,但更重要是捕快們的習慣,和對待普通人的態度。進山查探訊息,少不得要跟山民打交道,若是不對他們約束一二,輕則查探不出訊息,嚴重的話,會引發與山民的矛盾,山民裡有不少就是土匪,到時候衝突一起,又得流血死人。大家回去要跟手下的兄弟們說清楚,畢竟性命攸關,馬虎不得。”

說完捕快習慣問題,楊叢義接著又說道:“明天我們依照先前的約定開始搜尋,翻過這座山後,宿松縣往西邊去,望江縣往西北,嶽西縣、太湖縣往北,同安縣往東北方向,我帶懷寧府的人手先向東搜尋,然後再向北跟同安縣匯合。五日之後,望江縣、同安縣和懷寧人馬向北,與嶽西縣、太湖縣人馬匯合,再開始第二輪搜尋。宿松縣五日之後先回營地,補充物資,之後再向北跟大家匯合。有沒有問題?”

眾人紛紛答道沒問題,只有宿松縣捕頭不語。

楊叢義道:“宿松縣雖然不參與第二輪搜尋,但我們其他五縣的物資都要靠你們補充,責任重大,沒有你們,我們在山裡可活不去。”

宿松縣捕頭聽楊叢義說完,感激的回道:“謝楊捕頭體諒。”

見眾人沒有其他要說的了,楊叢義便讓大家散了,各自回去召集手下兄弟,做好準備。

宿松縣上次進山損失重,這次來的二十人,沒有幾個是真正的捕快,幾乎都是雜役,搜尋任務對他們來說有些困難,但運送補充物資,卻正好合適。

當日,楊叢義找到何縣尉,說明了各縣捕快明日開始進山搜尋逃犯蹤跡,一有逃犯的訊息,就會派人回來通報,也請他及時給各縣捕快補充物資。

各縣捕快主動要求進山,何縣尉求之不得,滿口答應,讓他們放心去,物資都是小事,可以隨時回營地來取。

看著何縣尉很高興的樣子,楊叢義心有不安,雖然知道他會有小動作,卻也無能為力,畢竟那五百禁軍是他掌管,要是他想直接提軍去剿匪,那他只能由他去,誰也攔不住,但他應該知道這麼做的後果,協助官府抓逃犯和動兵剿匪有多大的區別他肯定知道,除非不想做官了。

想不明白何縣尉在高興什麼,楊叢義也就不去想了,管他的,先找到逃犯再說吧。

當天晚上吃過晚飯,楊叢義把懷寧衙門的捕快全部召集在一起,把進山存在的危險,以及可以如何避免提前告訴他們。並結合他上次進山的實際,列舉了不少例子,一一將應對的方法說清楚,要求他們必須執行,不然到時候,吃虧受苦怨不得別人。更倒黴的是要是死在山裡,可沒人能給他們收屍,頂多就地挖個坑埋了。

眾捕快聽的心裡十分緊張,上次他們進山,有些人就沒回去,他們也是見過生死的人了,一般的危險自然不怕,但誰都怕死。楊叢義的警告,他們還是能聽進去,畢竟上次太湖縣沒死幾個人,還剿滅了一夥土匪,抓了個頭目,這其中很大的功勞都是楊叢義的。

雖然他們不喜歡這個跟他們明顯不一樣,不是一路人的上司,但他的話還是有些道理,不能不聽。

他們能聽進去,楊叢義自然就省了不少口舌。

進山之後會怎麼樣,楊叢義不知道,但願他們能聽進去,也能照做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