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0章 退敵之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0章 退敵之策

虞允文告知楊叢義這個訊息時,臉上的神情是極度失望的,前線在拼命,後方卻在想著逃離,這仗怎麼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叢義也是眉頭緊皺,不過他早就猜到了,大宋面前的情況就是這樣,這是常態,並不意外。還沒打仗時,臨安那批主和逃亡派不就已經開始鼓動趙構逃跑了嗎?如今打起仗來,像虞允文這樣的,不跑倒是奇怪了。

出言寬慰幾句之後,楊叢義馬上將江中、江邊佈防情況向虞允文做了一番較為詳細的介紹。

楊叢義告訴他,如果敵軍堅持從太平渡登陸,即使沒有援軍,精武軍、揚武軍和本地守軍也能堅持十天左右,敵軍的損失會很大,他們也不會佔到太多便宜,但若是敵軍分出一支部隊從上游的無為、蕪湖等地渡江,包抄太平渡,如果沒有其他軍隊前來支援,太平渡則不可守。

只憑七千餘人抵擋幾十萬敵軍,根本不可能,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援兵,不能讓敵軍抄了太平渡的後路,不然此地難守。

可虞允文只是一個軍事參謀,哪裡能調來援兵?

距離太平州最近的建康府,雖然有幾支軍隊,但建康對面也有敵軍虎視眈眈,根本調不開。距此不遠的無為軍在江北,如今是何情形,無人知曉,再遠一些的池州雖有駐軍,但他們也要建立江防,沒有不會有多餘兵力可調。

也就是說,楊叢義需要援兵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滿足。

沒有援兵,一味防守無論如何都守不住,“主動出擊,以攻代守”便成了守住太平渡的唯一辦法。

於是,虞允文便以督視江淮兵馬軍事參謀之職下令,命精武軍統制楊叢義督領太平州境內全軍,五日之內對敵軍發動進攻,若日後朝廷追究,一切後果,由他承擔!

楊叢義得令,即刻召集眾將議事,分派任務,開始準備渡江作戰,主動出擊。

從附近找到更多的百姓作為嚮導之後,六十艘戰船輪番進入長江,抵近和州,熟悉附近水域。

隨著大批戰船出現在對岸敵軍視野之中,敵軍很快警覺起來,派出大量船隻上前合圍,他們知道自身船小,不能力抗的弱點,便儘量不與大宋戰船接近,距離三四十丈遠便停船,張弓射擊。

敵軍駕船的本事不行,但射箭的本事卻遠超宋軍,他們箭能射到宋軍戰船,宋軍卻射不到他們,等宋軍戰船想要靠近他們,他們則直接駕船後退,雙方拉扯之間,宋軍戰船並不能佔到便宜。

在熟悉水域的接觸中,精武軍雖然沒有討到便宜,卻也估摸清楚了敵方水軍所在地,和州城外的一條河流入江處,敵軍船隻應當都停泊在那條河流裡。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楊叢義即刻命探子乘夜從上游悄悄渡江,打探具體情況。

兩天後,探子回來彙報說,敵軍船隻果然全部停在匯入長江的那條河流北岸,沿河岸排列的密密麻麻,大小船隻不下五百艘。而距離河岸不遠,便是敵軍營地,他們整個軍營,沿河流修建,從河口往西,綿延五十餘裡,初步估算,敵軍人數不下五十萬人。

得知確切訊息的楊叢義心下震驚不已,完顏亮能下如此大的本錢,統帥五十萬大軍南下,看來他真是打算一舉滅亡大宋,把江南之地據為己有。

不知沈縉在遼陽策動的叛亂如何了,若是不能成功,就憑現在鎮江、建康、太平一帶不足十萬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擋得完顏亮,千里長江,不論怎麼防,都不可能防的住。

不論遼陽如何了,必須要將完顏亮攔著江北,一旦放他南下,大宋就完了,楊叢義雖然不是很喜歡大宋,但也絕不願意看到大宋亡於草原人之手!

獲知敵軍詳情,馬上召集精武軍、揚武軍和太平守軍將領商議渡江作戰之事。

“和州敵軍目前的情形,你們都知道了,大家一起商議一下,如何渡江,銷燬敵軍船隻。”楊叢義將一份地圖放置在桌上。

“大人,我們的戰船都是尖底海船,吃水較深,在海里江裡雖然平穩,能抗風浪,但長江有些地方水淺,很容易擱淺。我們能在江中作戰,但去不了敵方船隻所在的河口,更不能進入那條河流,想要毀掉敵船恐怕很難。”蘇仲說的還算比較委婉。

潘誠直接說道:“敵軍五十萬人,他們的軍營都在船隻停靠的河流旁邊,一旦發現其他船隻靠近,他們馬上就會警覺,我們的船根本不可能到達河口,就算我們在別處登岸,也到不了河流附近,估計我們連敵方的船都看不到。”

楊叢義敲敲桌子上的地圖道:“找你們來,是探討如何銷燬敵船,阻擊敵軍渡江,不是讓你們來說敵軍有多少厲害。他們有多厲害,我不知道?困難雖然多,難道就找不出擊敗他們的辦法嗎?那河流我們進不去,他們也出不來?”

眾將你看我,我看你,一時之間,無人言語。

“既然我們的優勢是在海中、江中水戰,如今兵力處於劣勢,就不能主動放棄我們的優勢。登陸對岸,或是換小船進入對方佔據的河流,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應該想辦法,將敵人從河裡引出來,聚而殲之!”

稍稍停頓了一下,楊叢義接道:“我們著急,敵人比我們更急,他們五十萬人紮營和州,每天要消耗多少糧草,既然他們已經嘗試過渡江,雖然失敗了,但不可能就此放棄,定然還要渡江,既然不能阻止他們渡江,就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圖渡江。經過之前那一戰,有一件事敵人一定會明白,如果不能毀掉我們的戰船,他們就不可能安然渡江。既然如此,我們就把一部分戰船送到他們面前,引誘他們出來摧毀。只要他們的船隻從河裡出來,那就別想再回去!”

說著,一指地圖道:“你們看這裡,這是一個夾在和州與太平州之間的荒島,南北長度將近十里,距離東西江岸都超過一裡,如果我們把一部分戰船藏在這個島嶼最南端,等到敵方船隻駛出河口,我們就從島嶼背後繞過來,順流直下,把他們的後路截住,進入江中的敵方船隻就只能任由我們擺佈。你們覺得如何?或者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眾將看著地圖默默思索。

不久之後,忽有一副將道:“大人,既然我們的戰船進不去這條河流,又不想讓敵軍渡江,那我們為什麼不把這條河給他堵上?讓他們一條船都出不來,他們縱使有百萬大軍,又怎麼能過江?”

楊叢義心下一動,當即點頭道:“這個想法不錯,但長江滾滾流動,戰船要想長時間留在河口,難度很大,很難白天黑夜都在哪兒停著。不過也不是不能想辦法,只是這麼一來,這條河流恐怕就廢了。”

看了眾將一眼,而後繼續說道:“這條河流寬度不超過二十丈,水深不過一丈,如果在河口沉下兩條大船,就能將它與長江連線通道切斷,河裡的船就別想出來,除非他們能到水裡把沉船拆碎。大家都知道,在水裡不管有多大的力氣,都很難使出來,短時間內拆船,根本就不可能。另外,他們能拆船,我們也能沉船,他們拆的再快,也不會有我們沉的快。就算兩艘船他們兩天內拆完,第三天我們再去沉兩艘,又要耽誤他們兩天時間,敵軍五十萬大軍南下,是想一鼓作氣佔領江南的,不會跟我們在這兒耗時間,我們堵他們幾次以後,情急之下,他們必然要全力渡江,而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水戰優勢,在江中與敵人渡江水軍作戰,擊毀他們的船隻,只要盡毀敵船,敵人縱使有五十萬大軍,也只能望江興嘆!”

“大人,末將明白了,我們現在敵方佔據的河口沉船,假裝要將河道堵住,阻止他們的船隻進入長江,堵上幾次以後,敵人肯定會著急,自亂陣腳,全力渡江。所以等於說,我們在河口沉船,就是逼迫他們儘快渡江,到那個時候才是我們全軍出動,殲滅他們的最佳時機?”薛望帶人在江中巡視了好幾天,對水戰也多有思考,此時他確實聽明白了。

“不錯,就是這樣。我們的作戰計劃要稍作修改,挑選兩艘戰船裝上沙子、石頭,提前做好沉船準備,跟在埋伏於島嶼最南端的戰船後面,等前邊的戰船擋住出戰的敵船退路之後,兩艘準備沉河的戰船迅速佔據河口位置,將船沉在河中,堵住敵船進出通道,其他部署不變。大家以為如何?”楊叢義整理作戰思路之後,掃視眾人。

蘇仲有些疑惑的問道:“我們的戰船數量有限,一次就沉兩艘,是不是代價太大了。要是沉個十次八次,敵人都不出來,等我們把船都沉沒了,敵人再渡江,我們又怎麼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