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1章 戰前檢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1章 戰前檢驗

“用兩艘船堵敵人五十萬大軍兩天,你們覺得誰吃虧,誰賺?再說,我們大宋缺這幾艘船嗎?太平渡沒有船,建康那邊卻多的是。敵人遠道而來,他們要的是速戰速決,若是我們能用幾十艘船,硬生生拖住他們一個月兩個月,不是很划算嗎?不要擔心他們不出來,應該擔心他們傾巢而出怎麼辦,幾百條船一齊出來,我們能不能全部將他們消滅在長江裡。”

楊叢義馬上解答了蘇仲的疑問,同時也提出了他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還有什麼問題嗎?”

見眾將不答,楊叢義說道:“如果沒有問題,接下來我們劃分作戰任務。第一個任務,十艘戰船去敵方河口外的江中挑釁,引誘敵船進入江中。第二個任務,十五艘戰船埋伏於島嶼南端,等敵船入江之後,繞過島嶼,順流直下,截住敵船退路。第三個任務,十五艘戰船埋伏於島嶼北端,伺機支援,以防敵船順江直下,突破前方戰船包圍圈。第四個任務,準備兩艘滿載泥沙、石頭的戰船,也埋伏在島嶼南端,等前邊的十五搜戰船攔住入江敵船退路,伺機在河口尋找適當位置沉船,帶上一艘車船隨行,及時接回沉船上的將士,江水湍急,水性再好,也不要讓他們入水。剩餘下的戰船在渡口待命,隨時支援。以個人所長,自己領取作戰任務。”

“我來誘敵吧,這幾天跟他們打過一些交道,對那邊的水域也比較熟悉。”薛望第一個領取任務。

蘇仲馬上道:“那我領第二個任務,打埋伏!”

潘誠隨後接道:“我領第三個!”

但第四個任務,卻遲遲無人領取。

“最後一個任務至關重要,誰去?”楊叢義頗感意外,這個任務似乎並不難。

“大人,我們的戰船都很堅固,在風大浪裡撞上礁石都不會沉,長江裡又沒礁石,全是泥沙,我們的戰船可沒法沉,要想沉在河口,又不被敵人弄散,更困難。”忽有一副將回道。

楊叢義稍一思考,發現沉船確實沒那麼簡單,弄沉一艘船可能不難,但要在流動的江水中,在指定地點沉船,那就很麻煩。

“此事雖難,但也不是不能完成。況且我剛才也說了,此事至關重要,若不能沉船,阻擋河道,即便引誘幾十上百條船出來也沒用,這場戰鬥的主動權還在敵方手中。沉船是此戰的關鍵,誰能辦成此事,此戰我給他記頭功!”

楊叢義話音方落,那副將馬上抱拳道:“末將願往!”

“好,分頭準備,明天午時出擊!”

“是,大人!”

眾將領命,迅速回營準備。

此戰難度最大的敵方有兩個,一是引誘敵船出河入江,二是在河口適當位置沉船。

至於如何引誘敵船,楊叢義倒是不擔心,薛望肯定會有辦法,但沉船之事,他卻放心不下,所以那領命沉船的副將被單獨留了下來。

二人就如何在河口位置準確沉船,商討了好久,但不論怎麼做,都不能確定可以及時在需要的位置沉船,不得已,他們不得不親自試驗,先在江中沉一艘戰船試試看。

由於精武軍的所有戰船都是海船,艙底都有水密艙,一方面儲存淡水,另一方面防止觸礁,沉船。現如今,要想把戰船沉江,就得先破壞掉水密艙。

於是在選定試驗船後,他們先將艙底其中一個水密艙內的淡水清理乾淨,而後用斧鑿在船艙底部鑿出一個碗口大的洞,等江水湧進水密艙後,水密艙蓋立即被封死。

隨後,楊叢義親自帶著那副將和二十餘名士兵,將戰船駛進江中,試驗定點沉船。

由於水密艙密封隔板釘死,戰船在江中停留半個時辰,依然沒有多少滲水的跡象,即使繼續在水中十天半個月,戰船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眼見如此,楊叢義下令開啟鑿穿船底的那個水密艙密封隔板。

當密封隔板開啟,冰冷的江水瞬間湧入艙底!

江水入艙速度之快,出乎意料,眾人匆忙出艙,跑上了甲板,在一旁救援的車船馬上靠近,準備救援。

但楊叢義等人沒有第一時間離開,他們全都站在甲板上,想親眼看看,戰船到底如何沉江。

誰知,這一等就是一個時辰。

隨著江水即將漫上甲板,戰船下沉之勢越來越慢,到最後戰船已經不再下沉,隨長江水流朝下游漂去。

實驗只能到此為止了,眾人一一轉移至並行接應的車船之上。

付出一艘戰船的代價,楊叢義等人親眼見證了精準沉船的難度,同時也發現不少預料不足的問題。

他們的戰船很大,只有一個碗口大的孔洞,沉船速度過於緩慢,若是戰船佔據河口之後,不能在兩刻鐘內將船沉底,江水流動,最後沉沒的位置必然不是理想中的位置。

商議之後,決定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在水密艙底多鑿幾個洞,戰船水密艙共有十二個,選擇其中五六個鑿洞,船艙進水速度一定會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要在艙底、艙中裝載砂石,加大戰船自身重量,一是加快它的沉默速度,二是避免它被水流帶走,或是沉沒後被敵方強行拖出河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方案確定之後,即刻開始清理戰船,裝載砂石,進入緊張而忙碌的備戰之中。

當天傍晚,虞允文來到江邊,送來了第一批糧食,只有一千擔,只夠渡口七八千人吃上三四天。

但虞允文告訴楊叢義,其實建康府存放的糧草、物資很豐富,只是眼下人心惶惶,百姓逃亡,守軍又不能離開,匆忙之間,徵召不到民夫,有再多的糧食也不能很快運來,等精武軍擋住敵軍,太平、建康稍稍穩定下來,他徵召到足夠的民力,糧食物資就能源源不斷的從建康運到太平,保證全軍供給。

糧食物資問題,楊叢義並不是很擔心,建康府是臨江大城,絕對是富庶之地,加上朝廷一開始就想在長江建立防線,依靠天險抵禦敵軍,所以臨江州府的物資儲備必然很充足。

虞允文是什麼人,楊叢義很清楚,即使史書記載有誤,就憑他獨自一人在千鈞一髮之際,及時組織起臨江防禦,及時將敵軍先頭部隊攔在城外,拖延了敵軍進攻太平州的程序,就能獲得他的絕對信任,所以虞允文的後勤補給問題,楊叢義很放心。

不久之前確定的渡江作戰計劃,楊叢義沒有多少保留,一五一十的告知虞允文。

不論他是否懂軍事,在太平州官員全部逃跑的情況下,來自臨安的虞允文就是本地軍政首腦,自然而然的要主掌太平州軍政大權,楊叢義作為統兵官,來到太平州支援,順理成章的要受虞允文節制,因此一切軍事部署和行動,理論上都需要他授權或是親自下令。

對大宋朝廷來說,一切不受文官控制的軍權都是危險的,哪怕是在大敵壓境之時。

如今五十萬敵軍就在長江對面虎視眈眈,若是此戰精武軍敗了,自然無人追究,但若是敵軍敗走,必然舉國震動,大宋朝廷上下的目光都會集中到太平州來,不管楊叢義和精武軍有任何瑕疵都會被有心人記錄下來,一旦危機過去,朝堂上主和派抬頭,內鬥開始,他們就是鬥爭的犧牲品。

所以,楊叢義不想給任何人留下把柄,他的一切軍事行動必須要得到代表朝廷主掌本地軍政大權的虞允文首肯。

虞允文雖然並不懂軍事,但這些天他也就如何防禦、如何退敵,思考過很長時間,夜夜不能成眠,所以一聽楊叢義的作戰計劃,當即表示認同,主動出擊,打亂敵方渡江計劃,逼迫他們匆匆渡江,或許就能趁亂取勝,一舉消滅敵方渡江主力,拖延他們南下時間,為各地部署江防爭取更過時間。

於是,虞允文下令由太平州都統領楊叢義統御精武軍、揚武軍、太平本地守軍以及前來太平渡支援的百姓,阻擋敵軍渡江,伺機擊敗敵方水軍!

得到授命,楊叢義打消了最後的顧慮。

第二天,日當正午。

薛望當先率領十艘戰船離岸,進入長江,逆流而上,繞過江中島嶼,直撲和州敵軍大營方向而去。

接著蘇仲率領戰船離岸,從島嶼與江岸之間逆流而上,去往江中島嶼最南端。

“馬統領、袁統領,太平渡暫且交給你們,對面是五十萬敵軍,以防他們從上游偷渡,繞後襲擾,一定要時刻提防,不可掉以輕心!如果真有敵軍襲擾,不要自亂陣腳,長江寬廣,敵軍難以渡江,襲擾人數絕對不會超過一千人,守住太平渡陣地,滅掉他們就是!”

這次主動出擊,楊叢義要親自去前線指揮,在登船之前,太平渡江防也得做好安排。

“大人,若真有敵軍襲擾,他們不來渡口,而去攻打太平城,我們怎麼辦?”二人接令之後,袁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