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3章 取信建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3章 取信建王

“不,是末將助殿下收復燕雲,完成太祖遺願!”楊叢義正聲糾正,抱拳躬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好好!我們一起收復燕雲!”趙瑋抬手扶住了楊叢義的雙肩。

“多謝殿下!末將縱使粉身碎骨,也要陪殿下收復燕雲,助殿下完成百年遺願,拿下這豐功偉績,名垂千古!”

“好!我大宋若多幾個像楊大人這般的忠臣良將,何至於收不回燕雲、丟掉汴京!”趙瑋看著滿是真誠,句句言語發自肺腑的楊叢義,一時之間,感慨萬分。

“殿下不必灰心,忠臣良將自古不缺,他們缺的是機會。身在朝中的我就不說了,據我所知,有兩人當值一提,其中一人乃是紹興二十四年狀元張孝祥,他出生貧苦,但才華卓絕,個性堅毅,不畏權勢朋黨,心繫社稷,數年前因得罪秦檜黨羽被罷黜,殿下在臨安對他當有印象。”楊叢義隨即推舉志同道合之人選。

“狀元之才,此人我的確聽說過,但不曾謀面。楊大人如何會認識他?”趙瑋回道。

“不瞞殿下,我並不認識他,也並未謀面,只是在臨安時聽說過他的事蹟。聽說他高中狀元,入朝為官,在朝堂上直接無視秦檜黨羽戶部侍郎曹泳的提親,當時秦檜勢力之大,天下誰人不知,他敢旗幟鮮明的拒絕同流合汙,就值得天下有志之士敬佩,我也是在他被罷官之後,才聽說了他的事蹟,覺得這樣一個才華卓絕,出生貧苦,品德高潔的人,若為大事,絕對值得重用。”楊叢義回道。

“好,我記住他了。還有一個是誰?”趙瑋追問。

“另一個北邊的義軍。之前聽聞淮河以北的百姓聽說金主舉兵南下入侵大宋之後,紛紛聚兵起義,反對幾人欺壓,反對金人南下,甚至已經有不少義軍發展到幾百上千上萬人,攻打州縣城池,抓獲金人官吏。不久前,聽說一路義軍派人去臨安請求歸附冊封,不知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那支起義軍規模很大,聽說人數達三萬餘人,聲勢浩大,攻佔了一州治所,與數萬敵軍相持不下。那支義軍首領好像是叫耿京,來人是一個年輕人,年紀很小,在義軍中任掌書記。朝廷已經同意任耿京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兼節制京東、河北路忠義兵馬,命他們繼續收復失地。楊大人所說的另一人是耿京?”趙瑋道。

“不,耿京聚眾幾萬人,雖是義軍,但遠離臨安,遠離大宋,他的兵馬糧草都不受朝廷節制,朝廷下達的命令他也難以執行。我所說的另一人,是他的義軍掌書記辛棄疾,此人也是讀書人,年紀不大,但膽識卓絕,若為朝廷所用,日後必能成為收復燕雲的得力干將!”楊叢義再薦一人。

“辛棄疾,好,我記住他了,等回到臨安,想辦法召他南下。”趙瑋輕輕點頭道。

楊叢義斟酌一了一番,而後還是說道:“依我看,殿下不必去召,也許他很快就會南下。義軍沒有統一而強有力的組織,沒有朝廷引導支援,時間一長就會潰散,我想不用半年,辛棄疾應該就會南下投奔朝廷。”

“報!蘇將軍、潘將軍已經在江中與敵交戰!”

“報!敵船已過江心,即將抵達江岸!”

營帳外忽傳奏報,將楊叢義和趙瑋之間的對話打斷。

原本情緒逐漸平靜,已經將注意力轉開的趙瑋被敵情所擾,頓時又有些緊張。

“傳令各軍各部,按既定作戰計劃行事,帶敵軍登岸之後,狠狠給敵軍一擊!”

“是!”

“傳令袁華,儘量別放敵軍在渡口登岸,能消滅在江中就消滅的江中,不必追求盡殲敵軍!”

“是!”

楊叢義沉著淡定,連下兩條將令,以平復趙瑋的心緒。

要想成事,收復燕京,沒有皇帝全力支持,根本不可能完成,他必須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取信趙瑋,以便日後能掌大權,辦大事。

自古以來,能成大事的名臣名將,哪一個沒有皇帝的支援?

楊叢義勢單力孤,沒有宗族、沒有朋黨,再沒有皇帝的信任和強有力的支援,他即使累死,也不可能收復燕京。

營帳內緊張的情緒稍稍疏緩了一些,但還不足以讓趙瑋徹底放鬆心情,楊叢義知道,大敵當前,除非金人退走,否則趙瑋的擔心永遠不可能去除,更別說此時敵軍正在渡江偷襲。

“殿下,夜深了,要不就在營帳內將就著歇息一會兒?”楊叢義笑道。自從趙瑋來到他的大營,他臉上便時常掛著笑容,如果只從他的神色來看,絕對沒人覺得他是身在禦敵第一線。

“不用,我還沒有睡意。”趙瑋語氣雖然輕鬆了一些,但眉宇間那絲憂慮卻瞞不了任何人。

隨後忽道:“楊大人,要不我們一起出營去看看?”

不等楊叢義說話,陪侍身旁寸步不離的宿衛軍將校急道:“殿下萬萬不可!郡王有令,讓末將在精武軍營內保護殿下安全,敵軍不退,不得離營!”

楊叢義也覺得不妥,忙道:“殿下,營外黑燈瞎火的,我們出去恐怕連埋伏的宋軍都看不到,更別說暗中渡江的敵軍了。再說,外面風大,江邊風寒,殿下身份尊貴,著涼就麻煩了,我們還是在營裡等訊息吧。”

“好吧,就依你們。”趙瑋只得放棄。

稍後又道:“楊大人可會下棋?我們對弈一盤如何?”

楊叢義笑道:“不會,從前學過,可惜沒學會,這些年四處奔波,就沒那麼多時間學了。殿下要不看?”

“哦,楊大人領軍打仗還沒有時間看書?都是什麼書?”提前書,趙瑋馬上來了興趣,畢竟這些年來,他最擅長的還是讀書。

楊叢義答道:“都是兵法書籍,《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行軍打仗不懂兵法,只靠勇武和運氣遠遠不夠,我之前在武學讀書,跟武學教授學過兩年,這些年主持回易,有些生疏了,這次領軍北上就把兵書重新找出來,一有時間就跟軍中將官們一起學習。”

說完起身拿過幾部兵法書籍來,放在趙瑋面前。

趙瑋拿起放在最上面的《孫子兵法》,翻開第一頁。

只聽楊叢義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家至聖孫武,在《始計篇》裡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說用兵之道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於眼下的大宋來說尤其重要,所以在這個時候學兵法,那些將官對用兵打仗才能有更深的體會,才能真正從理論到實踐中學到真東西。”

趙瑋看著兵書,沒有回應,顯然是被兵書內容所吸引。

“其實這部《孫子兵法》應該是將帥和朝中重臣學習的書籍,只可惜,朝中重臣多不屑於看這類打打殺殺的兵書,更喜歡詩詞文章。若朝中人人都能看幾本兵書,稍稍重視一下軍備和防務,敵人也不至於一個月時間就將長江以北的土地盡數佔領。縱使敵軍三五日內退走,江北的土地,他們恐怕也不會拱手相讓,最終還是要靠武力去奪回,但以大宋現在的軍事實力,要想盡數奪回江北土地,也不是三五個月就能成的。假如朝中主戰派意志不堅定,或是失了勢,這江北的土地很可能就會以議和之名,被那些投降派割給敵人,以換取與敵人停戰的機會。”楊叢義似乎是自說自話,實則有妄議朝政之嫌。

不過趙瑋是主戰派,楊叢義所言正合他意,一聽此言,便把手裡的《孫子兵法》放下,沉默片刻,而後說道:“朝中歷來如此,主戰主和此消彼長,總體上來看,主和派實力更為強大,主戰派也就只能在大軍壓境,大宋最危險的時候稍稍佔些上風,一旦危險解除,主和派馬上就跳出來將主戰派完全排擠開,大宋這麼多年來在戰場上取得國多少次勝利,可談判之時從來就沒有勝過一次,就跟前線一直在打敗仗一樣。”說完忍不住嘆息。

楊叢義道:“如果這次敵軍退走,主戰派又跳出來主持大局,繼續求和議和,殿下以為該如何?”

趙瑋搖頭,他哪有什麼辦法,他只是一個皇子而已。

“有兩句話,希望殿下記住,第一句: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第二句: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永遠不可能得到!只要是涉及敵國的大事,用這兩句話去靠,就能找到最合適的應對辦法。”楊叢義用十分慎重的語氣說出這兩句經後世無數次驗證過的至理名言。

“好,我記下了,一旦敵軍退走,我必會繼續支援主戰派收復江北的土地,到時候定會讓你帶兵衝鋒陷陣,一展夙願!”趙瑋鄭重承諾。

“報!前軍各部已與敵軍交戰!”

說話間,衛兵在帳外急稟最新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