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章 重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1章 重生

青松孤傲石中生,嫩枝搖擺隨輕風。

黃雀築巢藏樹中,夏蟬鼓翼枝上鳴。

清泉潺潺出山澗,直下飛流如白練。

蒼鷹振翅與天平,白雲悠悠迎日升。

這是連綿群山裡的一座無名孤山,獨立不與其他山相連。

當楊叢義再次醒來,睜開眼睛,他看到的是頭頂昏暗的石壁,掙扎著坐起身來,轉頭一看,發現自己身處一個石室之中。

顯然,他的命被人救下來了。

看著室內擺放著不多的生活用品,內心充滿了疑問。

他艱難的抬腿下了石床,光著腳徇光往石室外走去。

一出洞口就見一人,盤坐在洞外山石之上,面向山外。

“你醒了。”那人聽到洞口的動靜開口相詢,沒有回頭。

楊叢義心裡一驚,這是女性的聲音,清脆悅耳,好像在哪裡聽過。

“救命大恩,無以為報,未請教恩公高姓?”剛剛醒來,楊叢義腦子很亂,想不起對方會是誰,便恭恭敬敬的開口相問。

只見那人緩緩起身下了山石,朝楊叢義走來。

“清塵道長!”楊叢義看清對方面目,頓時張大了嘴巴。

“楊施主,你傷勢不輕,還是多休息。”清塵道長此時穿著青色的布衣,衣著較為隨意,看起來非常樸素。

楊叢義道:“沒事兒,躺的時間應該不短了,渾身僵硬。我有好多問題想請教道長。”

清塵道長轉身看向山外,平靜的說道:“那天我按師父的吩咐在山下練功,當時正在河裡練習輕功,忽然聽到上面遠遠傳來一聲喊叫,我擔心是不是有人落水,就停在河中間大石頭上等等看,沒多久看到河裡有一個人被水衝下來,等把人拉起來,才發現是你。你那時候呼吸脈搏全都沒有了,我也沒辦法把你背上岸,就回去叫了師父來。師父來看了,說你還活著,這才把你帶回這裡來。你身上傷很多,又泡了汙水,回來之後高燒不退,師父用了很多藥才把你治好。”

道長說完,楊叢義心裡的疑問去了大半,當即躬身作揖,行了一個大禮,誠懇的謝道:“清塵道長救命之恩,楊某沒齒難忘!”

清塵道長沒有回頭,自然沒有看到楊叢義行禮,只是回道:“不用記在心上,都是舉手之勞。你剛醒,先休息,我去找師父回來。”不等楊叢義說什麼,直接沿石崖而去,消失不見。

楊叢義看著清塵道長消失的身影,暗歎一聲,緣分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在這山中兩次遇到生命危險,都被兩位道長救了,真該想想怎麼報答她們才是。

清塵道長走後,楊叢義上前幾步來到崖邊,抬眼望著對面莽莽群山,思緒飛轉,眉頭漸漸緊鎖。

再一次經歷生死之後,他的心性已然發生了變化。

生而為人,如何生,如何死,當自決,豈能讓他人操弄!

人啊,還是要為自己做點什麼,縱使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要活出風采,不然又何必活著!

視他人為棋子者,也終是別人的棋子。

想通一些事情後,楊叢義深吸幾口山間清新的空氣,內心稍稍平靜。來到山石之上,盤膝坐下,閉目自省,等翻滾的思緒逐漸恢復平靜,便開始練習道家功法。

已經許久沒有這麼空寂的環境,可以讓他安心練功,這一坐就像入定一般,忘我,忘周身,忘天地。

也不知過了多久,聽到一聲輕咳,楊叢義方才回過神來,睜眼看到蒼翠的松柏,遠處莽莽群山。思緒迴轉,方知身在何處。

起身回頭,鄭道長、清塵道長已在身後。

楊叢義回身,向兩位道長深深施一禮,萬分誠懇的說道:“道長兩次救小子性命,如今身在草野,不知何時方能報答一二!”

兩位道長回禮之後,鄭道長回道:“再次相遇也是緣分,既是有緣,當是天定,出家之人,無所求,何須報答。清塵不避危難,當謝清塵。”

楊叢義向清塵道長再施一禮,口中道:“清塵道長救命之恩,永生不忘!”一弱女子,在湍急的洪流中拉起他來,有多危險,多艱難,他完全可以想見,是以這一聲道謝發自內心深處,誠懇無比,

鄭道長道:“楊施主,你傷勢恢復的如何了?”

楊叢義忍著疼痛動動手臂,笑道:“都是外傷,應該無礙了。”

鄭道長道:“無礙就好。當日在河中見到你時,渾身上下滿是傷口,氣息微弱,帶你回來之後又發起高燒,三天不退,以為救不回來,不想卻是命大,今天忽然退燒了。大病初愈,當好好休息調養一番,不可妄動。”

楊叢義道:“我知道了,多謝道長。”

鄭道長沒再言語,提著一隻山雞去了石崖另一邊。清塵道長也在後邊跟去。

楊叢義內心感激,這恩情無論如何得報。

他轉過身,重新盤坐於山石上,繼續打坐入定。可肚子空空,飢餓難耐。

雞湯不知何時才能煮好,楊叢義一陣心癢,口舌生津。這番打坐卻是再也難以入定了。

日頭升高,一縷陽光打在山崖上,周圍頓時明亮許多。

蟬鳴鳥叫,雁翅拍空,蒼松古樹,新葉枯枝,獨對群山,石崖空寂。

兩碗菌菇雞湯下肚,楊叢義頓時便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精力充沛,就是搬起放在身前的石桌也未嘗不可。許久沒喝過這麼美味的雞湯,他真想一口氣把剩下的雞湯全喝了,但喝過第三碗之後,就放下了湯碗。

“道長,你們不喝嗎?”

“這只山雞是煮給你補養身體,你先喝,我們食量不大,稍後再喝也是一樣。”

楊叢義卻是說什麼也不同意,非要兩位道長一起。道長不爭,一起喝了半鍋雞湯。

“楊施主,不知你是因何受此磨難?”三人回到石室前的山石上坐下,鄭道長開口問道。

楊叢義將從盤龍山與道長分別後到奶頭山,又到仙女峰被逼投河的大致經過講一遍。

聽得兩位道長唏噓不已。

楊叢義則悔恨的說道:“誰會想到人心如此險惡,為一己之私,把別人的生命視為草芥,把屬下視作豬狗,是我大意了,是我害了他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鄭道長沉默良久,然後勸道:“這怪不得你,人心就是如此,不是善便是惡,一黑一白,相互依存,善既不會完全吞噬惡,惡亦不能完全將善吞噬,世間無善哪有惡,無惡又哪有善。你不進山,自有其他人進山,在惡人面前,眾人還是不免一死,你來了,能少死幾個,不也是善嗎?”

楊叢義道:“進山幾百人,不知道回去的能有幾個,他們可都是活生生的人,難道他們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眼中,就那麼低賤嗎,任他們擺佈,可有可無?死了也是活該?”

鄭道長道:“天生萬物,各在其位,尊卑長幼,各有其理。人自詡為萬物之靈長,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強弱老幼之別,也得各尊其位,各得其法,效天地,法自然。身居上位者自有高位準則,下位者也有下位的依據。以上觀下,不見紋理,以下觀上,不辨全域性,上下有別,行事亦有別。若心有不平,上者可下,下者可上。你問身處下位普羅大眾是不是可有可無,貧道說是,身處高位者也是。若你身處下位,而心生憐憫,濟一人可以,濟十人也可以,但想濟百人、千人、萬人,卻是不能,需得依序執行,上了高位方可有所為。但登上高位自有高位法則,賙濟百人、千人、萬人卻不是當為之事了。在天地法則面前,萬物皆是塵煙,跳不出塵世,不得解脫,終得為其所累,心不能安。”

楊叢義道:“道長所講大道雖然有理,可我來自塵世,如今也身在塵世,見不得人命如草芥,受不得肆意擺佈,心有不平,難以平復。”

鄭道長道:“萬物演化,自強不息,強弱自能相易,弱者也有變強之時,也有登頂之日。但若他日登頂,能翻起驚濤駭浪之時,還能看到今日這些底層求生之人,當不負今日所想。若到那時翻雲覆雨,眼裡已滿是草芥,已失初心,再想回頭卻是不能了,那時再想何必當初,又有何用。天地有常道,世間無聖人,悲苦自定,福壽可求。施主既然心有不平,難以放下,那便一鳴驚人吧。若到哪日心平,對塵世無留戀,無牽掛,擇一高山洞府,潛心修道,當能明白貧道今日所言。”

楊叢義道:“道長所言天道大道,我現在不能體悟。但世道不應該是這樣,登頂觀草芥以前沒有,但我相信以後肯定會有。初心不改,持之以恆,確實很難,若他日登頂,我必要改一改這視人命如草芥的世道,使人無高低貴賤之別,福禍自決,而不是由他人操弄。”

鄭道長嘆息道:“施主有此雄心壯志,貧道理當祝賀。惟願施主今後不論身居何處,不忘今日此心何起,不忘今日為誰發願。”

楊叢義道:“刻骨銘心,此生不忘。”

鄭道長道:“既然如此,你好好休養,他日一展雄心吧。”說完,道長就不再多言。

楊叢義投河自盡,如今復生,當要求個說法,尋個結果,無可厚非,她不能阻止。

自此之後,楊叢義就在道長修煉的洞府休養,每天都有菌菇雞湯,傷勢恢復的很快,不幾天,傷口就已經慢慢癒合結痂,也能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雜物,撿柴生火,自不在話下。這些天裡,他暫且拋卻雜念,一心調理身體,跟道長們一樣,早晚各做功課,修身養性,養精蓄銳。

這些天道長每次練劍,都沒有避著楊叢義,他也細看過幾次,但他武藝低微,只會一套槍法,劍法從來沒有接觸過,自然看不出門道,縱使想學,也無從下手。

他私下問過清塵道長,練劍多久才能練成,道長告訴他,她自己練了八年,師父練了不下四十年,聽師父說她的劍法也只是一般,比她厲害的人,還有不少。

聽清塵道長這麼一說,楊叢義就放棄了學習劍法的心思,槍法都沒練好,他可沒有那麼多時間。

從那以後也就不關心劍法了,等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他也開始練拳,慢慢恢復體力,開始為下山做準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