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章 推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2章 推想

在山上住了多日,身體差不多完全恢復,楊叢義便準備告辭下山。

這天跟道長提過下山之後,道長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他山下以後準備如何,何去何從。

楊叢義也想過,要想出人頭地,最好的途徑就是參加科舉,一旦考中,經過殿試便能直接授官。想他一個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透過高考上了一類大學,整個學習生涯超過十六年的人,以他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參加科舉中個進士應該不難,但關鍵的是怎麼入門的問題。

好在他現在能接近一個進士及第的大人物,陳大人。陳大人貴為知軍,雖然在朝廷高官眼裡他不算什麼,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遙不可攀的、高高在上,他手裡有許多權力,軍、政、財、賦、教諭等無所不包,而最為讀書人看重的便是科舉選拔的權力,整個安慶軍五縣的讀書人想參加科舉,都必須要過州試這一關,而州試能不能過關,在相當程度上由陳大人說了算。

從太湖縣到懷寧,陳大人對他很信任,也很看重,想得到陳大人的幫助應當不難。

但現在陳大人有麻煩,這麻煩就時逃進天柱山的逃犯,這個問題不解決好,陳大人剛剛連升三級的官位就保不住,他也就沒了依靠。

如今情況惡化,何縣尉帶禁軍滅了奶頭山,很難說他們會不會繼續進攻,引起土匪與禁軍全面衝突,從他們的目的來看,這很有可能。

當務之急,必須先迅速解決了逃犯的問題,釜底抽薪,否則全面衝突不可避免,真到那時,陳大人官位要丟,他無人引路,科舉之路也會充滿不測。若三年不中,就得在等三年,如此這般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他可等不了。

所以楊叢義打算孤注一擲,深入天柱山,去找香爐峰,表明身份,直接入忠義盟,借用忠義盟的力量,將天柱山裡的逃犯全部趕出去。

但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奶頭山被滅,應該有人逃出去,如果有人在奶頭山上見過他,也上了香爐峰,那麻煩就大了,如果沒有奶頭山的人上香爐峰,一切都還好說,編造一番也能混過去,但就怕香爐峰上萬一有人見過他,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宋大哥送他的那把匕首丟了,應當是丟在了河裡。沒了匕首,就等於沒了宋大哥的引薦,加入忠義盟的把握就少了幾分。所以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裡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丟失的匕首。

鄭道長對他有兩次救命之恩,他的所有盤算,在道長面前沒有任何隱瞞,全部都如實相告。

道長聽了楊叢義所說的一切,沒有言語。她是一個修道之人,塵世間的爭鬥她不參與,也不能給楊叢義提供多少幫助,只能告訴他香爐峰在哪個方向。末了,只叫清塵道長下山幫他找找匕首。

事不宜遲,當天清塵道長就帶楊叢義下山,來到當初救起他的地方,尋丟失的匕首。

多天過去,河水已經清澈見底,河中只見沙石,不見淤泥。河水深淺不一,深處能淹沒小腿,淺處不過腳踝。

楊叢義提著鞋下水,正值夏天,在水中卻也舒服。回頭見清塵道長也提鞋下水,便笑道:“道長,謝謝你來陪我尋找匕首。”

清塵道長道:“不用,這也是師父的吩咐。”

楊叢義道:“道長,我們先從這往上找找看吧。”

清塵道長一點頭,便開始在河裡搜尋起來。

楊叢義也默默開始尋找。

翻開亂石,拔開雜木亂草,一眼看去,可能藏有匕首的地方,全都沒有放過。兩人一左一右,一路向上游尋找,初時水淺,翻找還算方便,可山間溪流,緩急相間,有一目瞭然水淺的地方,也有看不清的深潭。深潭下面也許就藏有匕首,是以不能放過。

“道長,幫我拿下衣裳,我下去看看。”與清塵道長站在潭邊猶豫了一會兒,楊叢義脫掉外衣跳進了水中。

深潭裡水很涼,岸邊五尺來深的時候還能看到河底,再深一些就看不真切,楊叢義只得潛下水去,好在他還通些水性,不是旱鴨子。上山下下潛了幾次水後,不大的潭底都看清了,並沒有丟失的匕首。

上岸之後,兩人繼續向上游找去,又遇幾次深潭,自然是楊叢義下水。差不多一個時辰過後,他們一直找到楊叢義落水的地方,還是沒能尋到匕首。

楊叢義站在水裡有些發呆,這可如何是好。匕首不大,可那是鐵,入水即沉,不可能飄走,若是掉在河裡,必然就在這一段河流裡。要是在入水之前就丟了,那也不必去找,外觀看著就比較好看的匕首,丟在路上,那些土匪不可能看不到,他現在可不想再去招惹他們。

“我們再往回找吧。”清塵道長開口說道。

“好。”楊叢義驅散雜亂的思緒,還是再找找,實在找不到,那也只能算了。

兩人又一路往回找去,這次對亂石縫、雜草叢看的更加仔細,花費了差不多的時間又找一遍,一直找到救起楊叢義的大石邊,還是一無所獲。

楊叢義有些失落,但丟了就丟了吧,沒有匕首時,他不是還得到宋大哥的認可,獲得引薦嗎,就算一無所有上香爐峰,應該也不是問題,只不過有了匕首把握更大。

“道長,我們回去吧。”楊叢義上了河岸,穿好鞋。

清塵道長在河中問道:“還沒找到呢,不找了嗎?”

楊叢義勉強笑道:“算了吧,估計是丟在其他地方了,走吧。”

見此,清塵道長也不好再說什麼,上岸穿好鞋,帶著楊叢義就回了山上洞府。

回到山上已經是下午,天色已晚,楊叢義決定第二天一早離開,也跟鄭道長說了,道長點頭,告訴他什麼時候想離開都可以,到時候讓清塵道長帶他下山。

明天就要下山,趁著這小半日時間,楊叢義又把所有事情細想一遍 ,儘量捋清進山以後所發生事情的全貌,推敲此行可能的危險。

之前的不必說,奶頭山之後送了四個逃犯回大營,何縣尉必然要問逃犯抓回來的經過,如此一來他就會知道奶頭山上的種種情況,山上有糧有房,更關鍵的是有幾百個沒什麼戰鬥力的土匪,滅幾百土匪,這可是一件不小的功績。同時又補給了糧草,改善了住宿,還把能營地向前推進上百里,伺機滅掉更多的土匪,這麼好的機會,他們不可能不把握。

從大營返回的捕快,曾說大營五百禁軍日日操練,楊叢義當初並沒在意,大軍在外,無事可做,每天操練很正常。如今想來,他們應該是早有準備,早就準備動手,只是還沒有選好目標。而楊叢義探查了奶頭山,抓回去了四個逃犯,剛好給他找好了一個既沒有風險,又能大有收穫的目標,動手滅了奶頭山,即使陳大人問責,他也可以說是因為奶頭山窩藏逃犯,相互勾結。

按時間來看,應該是第一批捕快返回後不久,他們就調動兵馬展開了行動。如果不攜帶太多物資,大營到奶頭山五日行程就夠,奶頭山嚴禁土匪下山,山上防守又不嚴密,五百禁軍往山上一衝,就能輕鬆破了前寨防守,拿下奶頭山根本不用太費力。

禁軍一旦攻進前寨,那麼左寨右寨第一時間就能發現,如果勢力夠,還能組織力量反擊阻攔,在中間低處形成對峙,一旦雙方激戰膠著,左寨和右寨一部分人就有時間從後山撤離。如果力量懸殊,土匪放棄反擊,只想逃命的話,速度夠快,也能撤離一些人。而土匪一旦撤進後山,山高林密路窄,禁軍肯定追不上,他們應該也不會去追,守好後山,就能完全佔據奶頭山,根本沒必要去花那力氣。

如此一來,禁軍攻山當天就能完全控制奶頭山,那麼當楊叢義派回去押送第二批兩個逃犯的隊伍返回前山寺大營,前山寺應該已經空了,等他們再去奶頭山,路上還會遇到後一批送逃犯回去的隊伍。這三隊三十多個捕快去了奶頭山,以他們的精明,必然不會再返回山裡去找楊叢義他們,再去那就是嫌命長了。而在仙女峰附近紮營的十幾個捕快,當聽到滿山的警報聲,想必也會有所警覺,不會全軍覆沒吧。至於其他幾路人馬,估計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按時間推算,他們闖寨抓那名逃犯的時候,就應該已經引起土匪警覺了,不然也不會五六十人追他們那麼久。禁軍攻寨,土匪四散而逃,當有奶頭山土匪上了仙女峰,再有自稱奶頭山的人前去投奔,肯定會被認出來,不光他們捕快的身份暴露了,就是楊叢義他們曾經用過的虎頭巖的身份也不能再用。奶頭山事情一出,捕快搜山的事情暴露,現在山裡必然氣氛緊張,所有出現的生面孔都會被懷疑,即使再小心,穿行在滿是土匪的山裡也免不了暴露行蹤,他用什麼身份就成了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連香爐峰都到不了,什麼後話都不用再說,乾脆就不要下山。當然,不下山這不可能。同樣的,上香爐峰是冒險,如果連香爐峰都去不了,還冒什麼險,還改什麼世道。所以,這一趟,義無反顧,不管有多少危險。

第二天一早,楊叢義辭別兩位道長,恭敬行禮:“多謝兩位道長這些時日悉心照顧,大恩大德,無以為報,不敢相忘。要是有一天道長雲遊到了塵世,可要來找我。”

鄭道長道:“應該會有那一天。”

楊叢義正要走時,卻聽鄭道長又道:“清塵,你送施主一程。到了香爐峰之後,你可先去豬頭峰落腳,以後我自會去找你。”

楊叢義覺得太過麻煩,清塵道長年紀尚小,讓一個小女子去護送自己,怎麼都覺得心裡彆扭。

鄭道長不容推辭,在清塵道長稍作收拾之後,就直接讓他們下山。

楊叢義再次道謝,辭別鄭道長之後,隨清塵道長下山離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