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魏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988章等閒卻變故人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88章等閒卻變故人心

第988章等閒卻變故人心

王猛又道:“這是一個寒門士子嗎?”

侍衛道:“那餓暈過去的考生穿得破爛,身上的瀾衫上層層疊疊全是補丁。好像好多天都沒有換洗過,都有了濃濃的味道,一雙布靴子底都快磨掉了。”

“可憐啊!”王猛暗歎一生,在門閥政治時期,像王猛這樣的寒士,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除非他們肯賣身為奴,為門閥權貴爪牙,否則一生與官場無緣。在南北朝這個門閥政治最為鼎盛的時期,王朝更遞非常快速,當然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寒士需要改變命運的機會,在沒有科舉制之前,要改變命運除非跟隨胡人,要麼從龍。

哪怕在科舉制之後,這種寒門士子的故事,不知道上演過多少出。山窩裡飛出金鳳凰中了進士的事情,幾乎是可能的,可成功者卻是極少數的。更多的是讀了一輩子書,直將家底讀得精光窮盡的故事。

想到這個餓昏的考生,王猛很快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沒有遇到冉明,恐怕他也和這個考生一樣悽慘吧。當然王猛不是穿越人士,根本不知道他在歷史上選擇了輔佐苻堅,成了氐秦名臣,歷史上有名的丞相。

“使君,前面路已經通了,咱們是不是要啟程?”

“那個考生怎麼辦?難道就不管了?”王猛衝侍衛道:“人命大過天,這些考生哪怕這次不能考中,但是將來也可能會考中,成為國家棟樑之材。”王猛摸索著,突然發現自己身上並沒有帶錢。突然摸到了一個玉墜子,這是冉明賞賜給他的玉墜子,據說是什麼和田(和口羊脂玉盛行起來是清朝時期的事情,以清以前玉以碧玉為貴。)羊脂玉,價值千金。王猛指著一個侍衛道:“你拿著這個玉墜,到附近的典當行當了,拿著錢去給這名寒士治病。”

王猛進宮了,一進宮門,王猛就感覺到了不尋常的味道。王猛忐忑了,因為他並沒有得到冉明的接見,在與中常侍尤義交談之後,王猛這才知道,冉明沒有接見他是因為顏約正向冉明奏對。

原本所謂的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很多人都以為冉明只是弄著玩的,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墨家的那些能工巧匠,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冉明是動真格的,在科舉考試的試題中,暴露了冉明的真實目的。

這下儒家都坐不住了,與百家辯論輸了也沒有什麼,反正儒家在朝廷上已經根深蒂固了,諸子百家如今早已不成氣候,他們翻騰不出什麼浪花。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可是斷人前程,這不比斷人財路這個仇恨結得小了。但是沒有關係,儒家雖然影響大,但是絕對不是主導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權柄,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儒家非常明白,跟冉明做對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為冉明手中有好幾座書院,其中豐樂書院就有多達三千多名學生,這些學生學的可不是儒家經典,他們都算是冉明這個雜家的門徒。只要他們敢以辭官威脅冉明,哪怕冉明一時間會妥協,可是這個仇只要結下來,就沒有辦法善了了。如果讓冉明的這些學生出師,儒家在朝廷裡可沒有半點機會了。魏國目前只有一千八百多個縣,一百八十八個郡,大小三千多名官員。以冉明的那幾座書院,完全有能力把儒家讓出來的盤子接過來。

儒家雖然不滿冉明的作法,可是他們能反對嗎?再怎麼不滿,敢說出口嗎?為了做官連揮刀自宮這種事情都能做出來,更何況是改換門庭?如果冉明要儒家在朝廷上絕跡,不出半個月,至少一多半官員馬上就會脫離儒教,改為冉明這個雜學宗師門下。

和王猛猜測的不同,此次顏約向冉明的奏對,根本就不是關於儒學的問題,而其核心觀點就是“商人於國不無裨益”。對於傳統儒家而言,商人等於末業等於下賤的職業,這樣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歷來都是政治正確的!但是,另一方面,越來越迅猛發達的工商業,民間越來越多土豪的出現,讓他們必須正視商人的力量的崛起這個問題。

無論是當年的賈誼,還是晁錯,他們的成名作,也基本都是在闡述這樣的問題。朝廷的大臣們自然也早就知道,在事實上。商人的地位隨著他們財富的增加在迅速的增長。雖然國家需要商稅,但是商人絕對不能參政,這是原則,不可動搖。顏約特別指出某些地方,有錢的商人的派頭比公候都要大,都要風光!

冉明沒有採製強制性的命令,而是非常耐心的跟顏約解釋:“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怎麼處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問題,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顏約茫然的搖搖頭。

冉明道:“理論上當然是以農為本,但現實中,卻不可能真的按書上所說的那樣去處理。在古代,咱們的工商業太過弱小,而且盤太小,現在魏國很大,即使是大漢王朝最強盛的時期,也沒有魏國現在大,將來魏國還會更大,如果不發展工商業,短短時間內,魏國地少人多,也可以利用農業,快速發展起來。可是日後呢將來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人口隨著魏國進入和平安定時期,將會快速增長。一個成丁一生之中可以孕育五六個兒子,更有甚者有幾十人兒子也不成問題,當然這些兒子們又會生出無數孫子,以一家五口計算,如果糧食足夠吃,他們從五口增加到一百口人,這個時間不會超過一百年。現在魏國地多人少,可是一百年之後呢?咱們的土地就不夠種了,光種地種不出那麼多糧食,也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到時候天下到處充斥著破產的農民,天下就會大亂。等咱們再舉起反旗,鬥上個幾十年,十室九空,等人們打累了,打得疲倦了,咱們再統一天下,恢復太平盛世。這是一個中華文明的傳統怪圈,這也是咱們華夏一族的宿命。”

顏約道:“陛下這和興商重商又有何關係?陛下,請贖臣愚鈍,不解陛下之意!”

就連孔撫也惶恐不安的道:“陛下所言,臣聞所未聞,敢請指正!”

冉明知道,這些大臣已經是很給他面子了。錯非之前冉明一直擺出來的就是重商興商的姿態,一副一定要把工商業龐大的規模。“這個問題實在是,這個問題太敏感了。”

冉明非常清楚,興商重商已經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

對於顏約和孔撫的提問,冉明提出了讓人意外的答案。冉明道:“百姓納稅,朝廷就要保證他們的利益。百姓和國家社稷的關係,更像一個契約,如果朝廷不能保證百姓的利益,最終會被百姓們拋棄,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今我大魏稅收八成半都是由商人或商業獲得的,商人付出了大量的稅收,朕自然要保證他們的利益。咱們之前,所有的稅收都取自農民,那麼重農自無不可。可是現在稅收大部分皆取自商業,重商既無不可。”

顏約道:“可陛下,那商人重利輕義,豈可等同視之?”

“重利輕義?”冉明毫無遲疑的道:“商人重利,然卻執著初一,君可見那些商號,何以自毀信用?或是缺斤短兩?或是欺負童叟?沒有吧?要按事實上說起來,朕也是一個商人,朕在華夏商盟以及魏國皇家銀行中持有大量股份。”

孔撫卻壯著膽子道:“陛下這是與民爭利!”

“哈哈!”聽到這話冉明笑出了眼淚:“好一句與民爭利,朕記得孔府可是擁有四座紡織廠,七家印染廠,三家造紙廠,二十二個榨油廠,光孔府名下的工匠就多達一萬三千人,難道孔府沒有與民爭利?”

聽到這話,孔撫沒有敢反駁。雖然明面上孔府從來沒有直系子弟經營這些商號,可是他們都是採取隱晦的作法,把各個工廠聘請了非孔氏的職業經理,孔氏據有股權,卻沒有直接經營。這話可不能拿到明面上說,因為孔撫今天不認這個帳,冉明明天就可以把這些商號以商業竟爭的方式,徹底吞併。

與民爭利事實上一直是儒家的遮羞布,冉明可非常清楚,天下財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像這個時代主流認知的那樣,國家取得多了,百姓就少了,財富是製造出來的,人力越多,科技越發達,所創造的財富就會越多。

冉明道:“自三皇五帝以來,真正可稱為大治之世的時間有多少?孔愛卿,顏愛卿,你們可知朕生平最大的願意是什麼?”

“陛下的的願意莫非是布恩澤與四方?”孔撫忐忑的說道。孔撫其實越來越怕冉明這個皇帝了,似乎你做什麼事情,根本就無法瞞過他。

冉明的聲音變得有點低沉:“朕生平最大的願望其實很簡單,我華夏永不再受外族之辱,讓我華夏百姓無論走到哪裡都堂堂正正,不受別人白眼,立於世間,不再向人低頭。倘能如此,朕心願已足。”

“讓我華夏百姓立於世間,不再向人低頭”。顏約又是一愣,“陛下,難道在這海外,魏國還會受人欺負嗎?難道他們不敬重朝上國”。

“北方窮困之民到了江南,還要受歧視,被稱為北傖,何況異國他鄉。人若敬我中華百姓,必然需要我中華百姓背後有一富庶強大的中華。百年來我中華先八王之亂,又亡於匈奴,山河破碎。破國亡家之民,怎會有人尊敬,又有何可敬之處啊?”

冉明接著道:“我華夏之民,為避秦末亂世,開始了遠洋海外的歷程,鎮遠總督劉器祖上就是御龍唐國劉氏,已經流落鎮遠五百餘年。然後兩漢和三國亂世,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避開戰禍,而遠渡重洋。這些華夏百姓有的被土著殺死了,有的則是被拘禁著,如同豬狗。”

顏約喃喃的道:“咱們是天朝上國啊,他們難道不怕天朝怒而興兵?”

“所謂的天朝上國,不過是足不出戶的書生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冉明道:“所謂的朝貢,其實就是貿易。偏偏歷朝歷代還是一個冤大頭,人們遠來送一點禮物,咱們都會十倍還之,如此重利,他們豈能不蜂擁而至?所謂四夷來朝,不過是書生夢囈,掩耳盜鈴之詞,實不足信”。

宦官曹振見二人一時反映不過來,輕聲解釋道。他到過西域,知道西方人尊重的是實力。“國與國之間的尊重,要靠實力來說話,民與民也是如此,只了過了陽關,誰也不認可咱們中原上國,那些西域蠻夷在絲綢之路上劫掠,即使陛下申斥其國王再三,但那些馬賊和沙盜從來沒停止過其獸行。那個打著馬賊和沙盜旗號的歹徒,大部分都是西域各國軍隊假扮的,高麗人、扶余上表面上尊重,但佔我遼東故土,根本不想歸還。”

孔撫無法說服冉明,顏約同樣也沒有說服冉明,繼續興商重商的策略在繼續執行。

人必自辱,其後他人才能辱之。在冉明看來,華夏一族所謂計程車、農、工商四民制度,其實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差不多,都是不平等的制度。待工匠為奴隸,科枝如何發展,示商人為洪水猛獸,商業如何興盛?

士人在國內得到不發展的舞臺,他們會轉投異胡,像石趙石勒麾下的張賓、荀綽、裴憲,慕容的高詡,氐族李雄李特時期的青城範長生,更何況還有苻堅之王猛,他們都是門閥政治的受害,因為學無所用,沒有辦法賣給帝王家,只好另謀出路。

其實漢人中的商人也好,士人也罷,農民是最樸實的,但是任何行業只要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路,在後世天朝不遺餘力的禁黃,可是再如何禁,色情場所照樣遍地開花,走私照樣如同洪流。冉明在後世雖然是涉黑社團大佬,更是一個商人。所以他看待問題時和歷朝歷代的皇帝並不一樣。

冉明並不想搞特權,漢人百姓如果人人都平等了,人人都有上進的空間和機會,相信沒有一個願意給外族去做奴隸。而對於平等計劃如何實施,冉明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他以推行百家,故意讓朝廷變得混亂,目的就是清除一部分迂腐的儒臣。然而這個計劃卻徹底失敗了。

冉明所認識的儒家其實都是透過明清影視劇作或一些改編得面目全非的“歷史資料”。

這些歷史被無恥政客們肆意蹂躪的像婊子一樣,嚴重誤導了冉明的判斷。事實上儒家是最會變通的一個學派,只要朝廷需要,他們就會百般迎合。蒙古人吞併了中國,他們就提出了入夷則夷,入華夏則華夏的觀點。更別說只是把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搬出來。儒家是實務的,也是非常識實務的。

顏約和孔撫等一些大儒們開始重提君子六藝,並且提出格物致知說,要知道這個格物致知說在儒家範圍內可沒有什麼市場,而且各家各派解釋的意思都不一樣。

弘始二年五月,魏國首屆全國科舉已經結束五個多月了,張方以四十七分的成績及第。經過吏部篩選,張方被分配到了不其港,成為了魏國一名普通的八品掌固。掌固,是古代的官名《周禮》謂夏官司馬所屬有掌固,設上士四人,下士八人,以下有府、史、胥、徒等人員。

張方這個掌固呢,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倉庫和陳設的小官。不其港其實也就是後世的青島港,張方這個掌固管理著四十三座國營大倉庫。

四十七分這個分數聽上去不多,可是由於其中百分之五十的題都是儒家所不重用的雜學,所以這次科舉考試,成績最好的也僅僅只考了七十二分,以儒家新秀何承天為首屆科舉狀元,而墨家墨者謝

不過,由於魏國採取了冉明後世科舉的記帳方式,所有帳目都一目瞭然,張方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入庫入帳統計和出庫臺賬記錄。工作既輕鬆,按照原來漢朝的品級,他只屬於二百石官員,折算錢幣下來,也僅僅十二萬錢,還有管著下面四十幾號小吏的工資開支。這點俸祿根本就不夠,不貪汙只會餓死。現在魏國採取了高薪養廉的政策,張方掌固下面的帳房等管事人員,全部由朝廷開支工資,而張方這個八品官的收入也大幅度上升,現在他每年可分三次領取總數二十萬錢的俸祿,而且這二十萬錢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俸祿。

當了官以後,張方才知道事情根本不像他想像的那樣。手裡如今領了七萬多錢,也就是七十多枚銀幣,可是不其作為魏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生活消費水平相當高,最普通的兩進小院最便宜的也需要一百二十萬錢,就算他不吃不喝也需要六年時間才能買起一座院子。如果想要大一點的宅子,那需要二百萬錢,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