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蘇聯最新章節列表 > 289 海上較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89 海上較量

在西烏克蘭的失利讓德國人意識到他們的坦克無論是在火力上、裝甲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比不過蘇聯,結果直接導致德軍進攻計劃的失敗。

莫德爾指揮的第41裝甲軍,因為裝甲部隊損失太過慘重,而德國後方又不能及時提供坦克補充,結果這支部隊被改編成步兵軍,第4坦克叢集也被改編為一個普通的集團軍,自此中央集團軍群喪失了大規模裝甲進攻的能力。

然而,希特勒並沒有因此放棄侵略蘇聯的行動,他把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集中在新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研發設計上。

到了1942年2月,戴姆勒公司和猛獅公司都已經交出了VK3002坦克(也就是虎式坦克)的圖紙,除此之外,象式驅逐戰車、犀牛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研發計劃已經開始進行,德國人已經下了決心要搞出更厲害的坦克。

和歷史上一樣,希特勒對戴姆勒公司的VK3002(DB)方案較為滿意,這個方案其實根本就是T-34坦克的仿造品,只不過裝甲厚度不同,所使用的坦克炮不同,其細節設計當然也不同,但其外型上和可生產性方面和T-34坦克極其相似,一看就知道是“抄”的。

猛獅公司的方案則不同,這個方案就是歷史上所採納的豹式坦克方案,其效能上、裝甲防護力上都比戴姆勒賓士的方案還要優秀,但猛獅公司所設計的坦克,生產成本比較高昂,可生產性也比不上戴姆勒賓士的方案,所以產量也受到限制。

在歷史上,因為德國人較重視質量的緣故,猛獅公司的方案獲得了德國廣大軍官們的支援,繼續秉持著德意志工業慢工出細作的原則。

但是在這個世界裡,德國人則需要一款生產成本較低,可生產性更高,同時又可以跟T-34相抗衡的坦克,所以他們選擇了戴姆勒賓士的方案,並且將這款計劃編號為VK3002(DB)的坦克命名為豹式坦克。

按照計劃,豹式坦克將會在1942年3月接受測試,1942年6月開始投產(比歷史上早了半年),預計月產量為350輛。

而在豹式坦克開始大規模服役(1000輛服役)之前,德軍會繼續採取守勢,這就意味著他們在1942年9月之前,德國陸軍不會對蘇聯發起任何大規模的攻勢。

然而,就在陸軍採取守勢的時候,德國海軍已經把主力艦隊調到了比較靠近蘇聯的挪威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準備在海上跟蘇聯海軍較量一番。

“報告庫茲涅佐夫同志,芬蘭灣發現德國潛艇活動!”

1942年3月,蘇聯海軍人民委員(兼海軍總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收到了有關德國潛艇在芬蘭灣活動的報告。

緊接著,在不久之後,英國海軍主動向蘇聯海軍通報了德國艦隊往挪威和波羅的海調遣的情況。

種種跡象表明,德國海軍正在策劃一場針對蘇聯的行動。

德國海軍把艦隊調回挪威,極有可能是要以挪威為基地,北上切斷北冰洋航線,從而切斷英蘇兩國之間的物資來往,避免同盟國透過北冰洋航線,向蘇聯輸送物資。

同時,在芬蘭灣出現的德國潛艇也顯示德軍有可能要透過芬蘭灣,對蘇聯海軍在波羅的海的艦隊進行打擊,掃清德軍進攻列寧格勒的一個障礙,甚至還有可能要從海路進攻列寧格勒,從而在北方戰線上取得突破。

幸好,北冰洋航線那邊還有強大的英國艦隊保護著,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英國海軍都佔有較大的優勢。

但是在波羅的海,德國人幾乎取得了全面的制海權。除了瑞典以外,波羅的海的所有海岸都已經掌握在軸心國手中,蘇聯控制的海域僅僅是芬蘭灣東部靠近列寧格勒那塊而已。

在歷史上,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投入的兵力並不多,大部分主力都在大西洋和北海,與英美海軍交戰,所以也沒有從海上消滅部署在列寧格勒的蘇聯波羅的海艦隊。

再加上一戰時期,帝俄海軍又在芬蘭灣部署了大量的水雷,導致外國艦隊無法從芬蘭灣一帶通行進入列寧格勒(英國海軍試過硬闖,結果觸雷了),而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海軍也在芬蘭灣部署了一定數量的水雷,結果德國人還是無法從海上對列寧格勒造成威脅。

不過在這個世界裡,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投入的兵力則比歷史上多,甚至還派出了潛艇,偵查、記錄水雷的部署位置,還派出了掃雷艦前去掃除障礙,明顯是要從芬蘭灣尋找突破口。

但是,在德國海軍增兵的同時,蘇聯海軍的實力得到了不少的加強,並且在北海和黑海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在不及之前,蘇聯兩艘蘇維埃級戰列艦(蘇維埃號和蘇維埃烏克蘭號)就已經服役,分別編入了北海艦隊和黑海艦隊。

除此之外,蘇聯的喀琅施塔得號戰列巡洋艦也已經下水,並且編入了波羅的海艦隊,增強了蘇聯海軍在波羅的海的實力。

這艘排水量達到4萬噸的戰列巡洋艦,裝備了9門12口徑英寸的艦炮(3個3聯裝炮塔),在火力上並不比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遜色。

本來,喀琅施塔得號戰列巡洋艦是要裝備6門15英寸口徑的艦炮(跟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主炮同款),由德國克虜伯公司所生產,是蘇德互不侵犯時期,兩國交易(真金白銀的交易,不是皮眼下的)的產物。

但是,克虜伯公司還沒交貨,蘇德戰爭就打響了。作為蘇聯的敵人,德國人怎麼有可能會在這個時候把炮送到蘇聯那裡呢?結果,這些原本要安裝在喀琅施塔得號戰巡上的火炮就被德國人用作海岸防衛炮。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蘇聯沒了德國提供的火炮,這艘喀琅施塔得戰巡是怎麼造出來的呢?沒了德國人的380mm口徑艦炮,還有蘇聯自己生產的305mm口徑艦炮。

在這個世界裡,蘇聯的斯大林格勒221廠、克拉馬託爾斯克工廠已經成功生產出了406毫米口徑的B-37艦炮,在研發和生產的過程中累積了大量的技術經驗,使蘇聯具備了生產大口徑艦炮的技術和能力。

最終蘇聯憑著自己的工廠、自己的技術,生產了9門12英寸艦炮,安裝在了新的喀琅施塔得號戰列巡洋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