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國江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

好不容易結束了入城儀式後,楊渥命人先給馮道安排了住處,然後帶著楊炅,楊隆演,高勗,陳彥謙等人到了華蓋殿,詢問這段時間金陵發生的事情。

這段時間朝中大小事務都是由太子楊炅等人決定,雖說那些重要的事情一般都會送到楊渥那裡由他來決定,不過畢竟是在軍前,事務繁忙,對後方的事情關注得就要少了許多。

首先是有陳彥謙介紹這段時間發生的大小事務,總的來說還算平靜,沒發生什麼大事。

真正值得注意的,也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欽天監的人奏報說,明年有可能是一個大旱年,江淮、兩浙地區都有可能遭遇旱災。

對於那些欽天監的人如何預知明年的氣候,這一點大家都不懂,不過以前欽天監的人以前也預報過氣候,而且還預報得比較準確。

所以在這次得到奏報後,立即就引起了朝中眾臣的重視。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明年真的大旱,早點做些準備總是好的。

說起大旱,就有一樣東西值得一提,那就是已經在吳國推廣多年的佔城稻,現在基本上已經在整個江淮、兩浙都推廣開了。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幾年的培育選種,佔城稻的品質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更加適合江淮、兩浙等地的土壤氣候。

這種新式稻種,已經完全證實了其相比於之前傳統稻種的優越性,得到了百姓的一直喜愛;尤其是其耐旱性,對於明年有可能的旱災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除了可能存在旱災之外,第二件事情就是兩浙所屬的婺州一帶當地土著作亂,聚兵三萬餘人,攻打州城。

婺州刺史率領兩千廂軍堅守城池十日,等到李承鼎率領禁軍前來,內外夾擊,大破亂軍,平定了叛亂。

這件事情就發生在前不久,那時候楊渥已經平定了荊襄,正準備返回金陵。

考慮到這次婺州土著叛亂雖然聲勢較大,但在短時間內就被平定下去,並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後果,所以陳彥謙等人沒有立即稟報楊渥,而是等到他返回金陵之後才提起。

說起來,那些土著之人最是讓人頭痛,一味殺戮的話,有可能導致雙方結下血海深仇,永遠難以化解,除非將那些土著完全剿滅才能得到安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要完全剿滅那些土著又談何容易?第一個就是那些土著平時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山高皇帝遠,若是大軍進剿,對方往山林裡面一鑽,等大軍趕到時早就躲得沒影了。

若是用小規模兵力進繳,又有可能遭到伏擊,反而可能兵敗。

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原因也值得注意,那就是並非所有的土著都與漢民格格不入,實際上還是有許多土著希望與漢民和平共處,甚至還非常歡迎漢民前去開發當地。

這些對漢民較為親善的土著,自然不能將其也剿滅了;但這些土著和那些反對漢民的土著,有著相同的習俗,相同的服飾,相同的語言,外人根本難以清楚的區分哪些土著對漢民親善,哪些是反抗漢民的。

總之,對待那些土著勢力,向來是一件頭痛的事情,如今李承鼎就率領五千禁軍在當地清剿,不過目前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效。

至於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杭州刺史奏報說,希望在錢塘江處修建捍海石塘,以保護江邊農田不再受潮水侵蝕,同時還能具備蓄水的功能,使得江邊農田得獲灌溉之利。

這條奏報是前天才上報上來的,目前陳彥謙等人尚未來得及處理,楊渥就已經回來了,如今自然是要等楊渥來拿主意。

楊渥心中一動,笑著看向太子楊炅道:“太子監國這幾個月,朝中上下都有稱道,想來你也應該有所心得才是。對於這杭州刺史的奏報,你有什麼看法?”

吳國再怎麼強盛,將來也要交給下一代人才行。

所以征戰四方、擴大吳國的地盤,這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過培養下一代,這同樣是關乎國家安危的大事。

此時他自然要考驗一下楊炅。

楊炅不慌不忙的答道:“啟稟父王,兒臣以為杭州刺史的奏報來得極為及時,剛才不是說明年有可能會有大旱嗎?若是能將這捍海石塘修建好,那不僅能防止海潮,還能蓄水灌溉。所以兒臣贊同修建捍海石塘。”

“嗯,不錯。”楊渥笑著點了點頭,對楊炅的回答極為滿意。

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能夠想到這些就已經不錯了。

當然,楊渥也知道在這之前或許就有人和他提點過了,畢竟杭州刺史上報此事是在兩天之前,這期間身為監國的太子應該早就和眾臣商量過才是。

楊渥點頭看向其他人,“諸位有什麼看法?”

“臣等贊同太子之見。”眾臣紛紛答道。

即便不給太子一個面子,就憑楊渥剛才說的那句“不錯”,大家也知道該怎麼回答。

見眾臣一致同意,楊渥當即下詔批准了修建捍海石塘的計劃。

“記得歷史上這項計劃乃是由錢鏐批准建設的,後來使用了數百年時間都一直留存,極大的促進了杭州的發展。沒想到如今繼承了兩浙的地盤後,這些事情也要落到吳國的頭上來。”

當然,這也是好事,多搞一些開發建設,將來也是一番歷史功績。

簡單說了一下這三件重要事情後,陳彥謙又說了一下其他幾件事,不過相對沒有那麼重要,楊渥也只是簡單瞭解一下,並沒有多過問。

接著,楊渥又問道:“那馮道的事情是怎麼回事?他說他捲入了一場大案,身陷牢獄幾個月才最終洗清罪責。孤就想不明白了,他馮道一個北方人,還在燕王劉守光麾下做過參軍,按理說這樣的人來我吳國的話,都要按照他的能力給與重用。”

“那麼這馮道又是捲入了什麼樣的大案呢?”楊渥眯著眼睛問道。

這件事情,之前在大街上遇到馮道的時候他就想問了,不過一直沒有時間,此時處理了正事,他自然要過問一下。

眾臣低頭,沒有人回答,楊渥臉色漸漸沉了下來,轉頭看向周隱道:“周隱,這大理寺和都查院的事物都是由你負責,你來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周隱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站出來道:“大王,在您領兵出征江陵後不久,金陵的差役在一次清查中無意間抓住了兩個梁國細作,其中一人就是來自燕國。”

“後來金陵府尹宋齊丘考慮到這段時間從北方南下之人太多了,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南下參加科舉的士子,不過難保不會有細作隱藏其中。所以宋齊丘建議對城中所有北方人進行一次清理。”

“當時宋齊丘提出建議後,我等內閣眾臣都以為此事牽扯太大,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可能影響到那些北方士子的人心。所以最終只是批准長劍都的人暗中進行調查。”

“不過,在幾天之後,長劍都的人還真的在那些士子中找到了一個細作。”

“這下朝中眾臣就沒有再反對的理由了。所以太子殿下親自下令,對這大半年內南下的北方人進行一次大規模清查,以掃除其中的細作。最終一共有十多人被懷疑是敵方派來的,這其中就包括馮道。”

楊渥點了點頭,這一點其實也是應有之意,畢竟那麼多北方人南下,要說梁國不趁機在裡面安插一些細作,這一點便是楊渥都不相信。

不過這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馮道會被牽扯進去,畢竟相比之下,其他士子很多在北方都是籍籍無名之輩,身上並沒有功名,這種人要想核實身份更加艱難。

若是梁國要安插細作的話,必然也是安插在這些人中間,讓吳國難以查明。

但馮道可不同,他原本就是燕王劉守光麾下的參軍,其身份是公開的,這一點要加以證實可就容易多了,要說此人是細作,這在道理上就難以說清。

只聽周隱接著道:“那馮道被抓的理由,並不是懷疑他為梁國細作,而是懷疑他是晉國的細作。因為他據說與晉國的一些官員都有往來,尤其是與晉國的監軍使張承業,據說兩人就有私交。”

“再者,宋齊丘又提到,此人一來吳國就主動與他結交,並且流露出希望得到重用的意圖。這馮道既然是北方人,而且在晉國又有諸多門路,他為什麼不去晉國,卻非要千里迢迢南下金陵,這其中難道不值得懷疑嗎?”

楊渥臉色頓時就黑了,這與莫須有的罪名何其相似?同樣是沒有實際證據,僅僅依靠懷疑就將一個很有才能,而且還是千里來投的有志青年打成晉國細作,並且投入獄中數月之久,這種事情做得也太過分了吧?

當然,雖然心中不滿,但楊渥也沒有立即發作,畢竟有懷疑就要查實,不能留下任何隱患。

楊渥若不是知道歷史上的馮道根本不是做細作的人,只怕他心中也會有所懷疑。

所以他沉著臉問道:“那麼後來又是如何證實馮道清白的呢?”

這下週隱有些尷尬,道:“大王,其實到最後也不能證實馮道清白,當然也沒有證據證實此人就是細作。不過在獄中關押了幾個月後,海陵王殿下認為,既然沒有實際證據,那就不能將人一直關著,所以就將他放出來了。”

“二弟下令將他放出來的?”楊渥低頭沉思,心中卻是覺得有些可惜。

雖然只是一道命令,但這其中就涉及到了諸多問題,首先一點就是氣魄。

對於這種疑似有問題的人,一般人的想法或許就是寧殺錯,不放過;最多心中仁慈一點的,會將其一直關押起來,直到最終能夠證實身份才做決斷。

而楊隆演卻是直接下令釋放,單單是這種氣魄他就比其他人要強。

而第二點那就是收買人心。

試想馮道經過此事之後,若是得知最終下令釋放他的是楊隆演,那麼馮道會怎麼想,會不會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可惜,若是炅兒下令的,那該多好!”楊渥心中感嘆。

自家弟弟再怎麼親近,再怎麼表現得英明,自己也不可能傳位給他,那是取亂之道。

好在,楊隆演目前似乎也沒有什麼野心,若他真有什麼野心,只怕在釋放馮道之後就會立即去拉攏了;而馮道也不至於還要冒險攔住自己的大駕,險些因此喪命。

他接著道:“那麼其他十多個被懷疑是細作之人呢?最後又是如何處理的?”

“其他人裡面,有五個和馮道一樣,是屬於難以查明身份之人,最終也被海陵王殿下下令釋放。”

“另外七個人,已經被證實乃是梁國或者晉國的細作,身份確鑿無疑,如今還在關押。”

“除此之外,還有一人被查明乃是梁國原蔡州刺史張慎思之子張延翰,此人雖然自稱是南下參加科舉的,不過在此前他並沒有主動透露其父親的身份,再加上其父至今還在梁國任職,所以海陵王殿下也沒有下令釋放他。”

“張延翰?”楊渥心中一動,“似乎此人做過南唐的宰相?這麼說的話,此人必然就不是梁國的細作,而是真正南下投靠吳國的。”

“而且,此人有一個在梁國做大官的父親,到了南方吳國之後,自然會小心隱藏身份,不然訊息暴露之後,不光是對他自己的前途會有影響,對他父親還有留在梁國的其他族人也有可能造成影響。”

“所以他不主動說出自己身份,這也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整件事情的經過聽完之後,楊渥點了點頭,雖然對這次清查細作的事情並不感到滿意,不過他也沒有批評誰。

畢竟最終那些人中的確是找到了七個細作,這就說明之前的懷疑本身是沒錯的。

至於中間有無辜之人因此入獄,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那個張延翰,他應該不是梁國細作,等會兒就去將他釋放出來吧。”楊渥當即下令道。

“是,臣這就命人去辦。”周隱連忙答道。

接著,他猶豫了一下後,又說道:“大王,其實這整件事情中間,似乎還有別的隱情。”

楊渥一愣,皺眉道:“別的隱情?還有什麼隱情,你說說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