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十五、歐戰爆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五、歐戰爆發

薩拉熱窩一聲槍響,OK,一切還如原來!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弗朗茨·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剌殺,一個月後,奧地利向塞爾維亞宣戰,沙皇宣佈總動員令,其後俄國、德、法、英、意等歐洲列強全部捲入戰爭,其後,奧斯曼帝國也摻合了進去。.org

歐戰全面爆發,工業時代後人類第一次大規模的群毆開始。

訊息傳來,林鑠和華爾街上卑鄙的銀行家們一樣象打了雞血般興奮,戰爭,永遠是投機發財的最好時機。

有時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這種想法很無恥。

美國股市停盤,林鑠這才發現自己因疏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十幾年來自己用手頭上的富餘資金透過大來洋行設在上海的證券代理行購買的數千萬美元的美國股票被凍結,手上這些如今市值三億多美元的證券被禁止流通。

處在興奮中的林鑠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正是用錢的時候啊!

外務部總長陸徵祥宣佈說中國將恪守中立。

林鑠悄悄跑去青島,日本人看樣子很快就會加入進來,現在正是搶奪德國人在亞洲和太平洋殖民地的大好時機。

“看樣子青島是呆不住,也許我和我的商船隊能為你的艦隊做點什麼,比如提供情報和補給物資。”

“為什麼?”

“我喜歡德國,而且我們有共同的敵人,希望德國陸軍能將俄國佬打得潰不成軍!”林鑠心裡想的卻是如何給英國人和法國人多造成點損失。至於德國戰敗,這在俾斯麥時期就早已註定,這個自以為是的笨蛋選擇與奧地利人結盟,使得德國人無法避免地的戰時陷入到兩線作戰的尷尬處境之中。

實際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想法也許正確,德國應當將這個惹事生非的兄弟吞併,從而獲得地中海的出海口,而腐朽沒落的哈布斯堡皇室連馬紮爾人的國王都不配做。

依如後來希特勒所做的那樣,他差點成功,只是後來他突然發了狂掉頭去進攻俄國――那時叫做蘇聯,結果又回到了俾斯麥當初設下的死結。

德國的戰敗不可避免,林鑠也沒想操那份心。

密謀的結果絕對有利於德國艦隊,林鑠似乎什麼也沒得到,而且冒了破壞中立的風險。

真正的結果從來都不簡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中國從來就不缺少聰明才智之士,這年頭各地紳商子弟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你開紗廠掙錢,過不了多久,身邊準會冒出一大堆的紡紗機、織布機,開面粉廠掙錢,一九一五年僅上海一地新開麵粉榨油工廠就多達二十一家。

清末至北洋統治初期中國的工業化程序並不慢,民國各地紳商和官員對於發展實業也有著足夠的熱情,根據不太完全的統計,從民國初年到1919年,在工商部登記的工礦企業從不到700家驟增至1900多家,不到八年的時間增長了近兩倍,其經濟發展速度堪比後世的改革開放初期。

若不是其後混亂的軍閥內戰,也許國內在二、三十年內就可以完成初步的工業化過程。

歐戰的爆發也影響著國內的工業化程序,新建的工廠和原來的老工廠擴大缺少足夠的機械設備,裝備製造業的不足極大地限制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等到戰後又不得不和湧入的洋貨一起競爭。

在清末,國內就已經出現一些機械設備、電機電器製造的工坊,不過規模都很小,而且缺少銀行信貸的支援。

林鑠現在手裡並不缺錢,決定將手下的中國興業銀行分離出一家投資銀行,篩選出一些國內有技術、有前途但缺乏資金的小企業進行投資,支援其擴充發展。

隨著山西保晉鋼鐵廠的開工,其時中國已經有了四家已經開工的鋼鐵企業,漢陽、蕪湖、宣化和太原保晉,這四家企業都在林鑠的資本控制之下,由於歐戰的影響,這些鋼鐵廠大多財源滾滾。

漢陽鐵廠由於辛亥年間戰爭的破壞,在一九一五年鋼鐵產量只有三萬五千餘噸,但利潤也有近六百萬元,直隸的宣化鋼鐵廠每年鋼鐵產量約為五萬噸,太原的保晉鋼鐵廠由於剛開工這年產鋼鐵一萬五千餘噸。產量最大的就是蕪湖鋼鐵廠,每年鋼鐵產量將近十六萬噸,利潤超過兩千五百餘萬元,僅僅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江西督軍李純看著眼紅,專門跑到福州來找林鑠:“我說兄弟,雖然你做了咱的領導,也不能虧待老哥不是。好歹大家都是北洋一脈,當初我不是一槍沒放,就把整個太原城都讓給了你,現在怎麼也得照顧一下。”

“怎麼啦?”

“我聽說馮華甫去年從你那拿走了六十萬大洋。”

“那是人家從蕪湖鐵廠股份和做生意分的紅利,應得的。”林鑠淡淡說道。

“你不是在新餘正建著鐵廠麼,老哥哥我也參合一份。”

“你想算多少?”

“三成!”

“不算黑,而是他媽太黑!”林鑠瞪起了眼。

李純顯得很委曲,“我又不跟馮華甫似的白要,花錢買還不成麼?”

“好吧,兩成股份,一共二百八十萬,拿來!”林鑠想了一下將手一伸,抬頭看天。

“好,一言為定,我過兩天派人把錢送來。”

“日,你一個魚販子,哪來的那麼多錢?”

“山人自有妙法,不可說,不可說!”李純嘿嘿一笑。

李純才做了江西督軍不到兩年,就撈了這麼多錢,當軍閥真他媽的爽,難怪現在的北洋軍連老袁的命令都敢死磨硬抗。

一般都認為戰爭時期軍火最賺錢,其實在戰爭中消耗最大的卻是食品、服裝鞋帽、火柴、香菸等生活必需品,每年林鑠能從這些工商企業裡得到約兩億元的紅利,加上南洋橡膠生產約五千多萬元的利潤,足以支撐其在國內的不斷投資。

也不是所有人都稱心如意,上海的匯理洋行買辦朱志堯的求新造船廠就遇到了麻煩。

麻煩出自求新船廠拿到的兩艘貨輪訂單。

原來戰前法商向求新船廠訂購了兩艘排量3000噸的遠洋貨輪“美利”和“美堅”號,兩船合同造價100萬元,預計建造成本約87萬元。於是朱志堯為購買材料以船廠和部分上海房產作抵,從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借款80萬元。

不料兩船剛剛鋪設龍骨,正趕上歐戰爆發,鋼材價格暴漲。

朱志堯已經無力建造完成這兩艘貨船,又面臨銀行催款,便向林鑠求援。

林鑠當初在上海開辦滬東船廠,朱志堯的求新船廠也幾乎同時開張,兩人算是相識。

對於此人,林鑠也很是欣賞,有頭腦,有膽識。

林鑠寫了張紙條,讓朱志堯去找興業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理,意思是讓銀行同意給朱志堯借貸200萬元,以扶持國內實業,如有風險,此筆貸款由他一力承擔。

求新船廠總算渡過難關,而朱志堯將名下船廠股票取來,非要讓與林鑠。

“若沒先生相助,船廠業已倒閉,故這些股票本應屬於先生。”朱志堯說得很誠懇。

朱志堯擁有求新船廠七成股份,林鑠堅辭不受,扶持民族工業本就是他的意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958年,求新造船廠董事長朱志堯去世,臨終將其名下求新船廠股票和歷年分紅全部捐獻,成立教育基金,其資產總值共計2億7千萬華元。

做銀行的,扶持民族工業,本是份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