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數字王國最新章節列表 > 495記憶晶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95記憶晶片

趙子明接到電話,發呆了一會,開始起床,準備上網查資料。

“怎麼了”,

趙靜被他的動作驚醒,撐起身體,眯縫著眼睛,半睡半醒。

“沒事,你睡吧”,趙子明拍了拍女人,

趙靜聞言,又昏昏睡去,

雖然請的有月嫂,但照看孩子這種事,作為母親,怎麼可能避得開,每天被折磨的睡眠嚴重不足。

趙子明批了一件睡衣,來到書房,開啟電腦。

何乾發過來了不少資料,有圖片,有文字,趙子明慢慢瀏覽起來。

這次何乾受美國斯坦福大學邀請,進行學術交流。

隨著“大腦門戶”系統研發成功,何乾在業內聲名鵲起,漸成一方大佬,受到的邀請不斷。

兩人白天還有過交流,何乾說了那邊腦機接口技術的相關進展,大部分集中在非侵入的方向上。

雖然項目組很多,但成果很少,都處於剛起步階段。

總的來說,dream公司算是先走一步,挑起了侵入式腦機技術的旗幟。

除此之外,沒有說其他訊息。

然而現在,何乾卻突然不顧時差,深夜給頂頭上司發來這麼多東西,應該不是小事。

趙子明看了下時間,已經凌晨,想必美國那裡正是中午。

仔細看了一會,趙子明才明白怎麼回事,心下的不悅,早已經不翼而飛。

何乾在今天的一次冷餐會上,遇見了南加州大學的西奧多-伯格(theodore berger)教授,得知對方發明了記憶晶片,一番交流之後,大為震驚。

伯格教授的專案,因為遲遲不見盈利前景,此刻正處於資金匱乏、團隊頻臨解散的境地,何乾不顧時差,立馬和頂頭上司聯絡。

如果不是何乾提出的,趙子明還以為記憶晶片純粹是忽悠呢。

近些年,尤其是趙子明出名之後,各種風投專案紛紛上門。

尤其是金龍貸上市、人工智慧推出,趙子明成為新的科技創業偶像,上門推銷專案的人,多如牛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很多人特意針對趙子明喜好,量身打造,清一色的黑科技。

從衣食住行到航天科技,從社交化電商到智慧可穿戴,從水變油到空氣儲能,從量子晶片到基因編輯,方方面面,應有盡有。

很多時候,趙子明很難判斷專案的真假,既擔心被騙做了冤大頭,又唯恐錯過真正的機會,只能藉助小訊的力量,進行全行業的分析。

關於記憶晶片,之前還真有風投專案上門,團隊成員履歷完美,已經拉來了上千萬的投資,專案前景被渲染的無比美好。

把記憶儲存下來,在數字世界中生存,從而實現另類永生。

趙子明雖然聽的津津有味,更多地是看在對方是個美女的面子上,專案前景是半點不信的。

還另類永生?數字生存?他手握黑科技都不敢這麼想,最終看在對方十分賣力的基礎上,投了一百萬做辛苦費。

沒想到今天突然從何乾這裡得到同樣訊息,內心的衝擊,可想而知。

趙子明心下略有點後悔,當時只顧得和對方調笑呢,具體思路聽過就忘,半點沒過腦,現在想想,說不定還真有可取之處。

“先生,咖啡好了”,

雖然是半夜,趙子明一起床,服侍的傭人也早早起來忙碌,將磨好的咖啡端了過來。

趙子明喝了一口,提了提神,繼續瀏覽起來。

伯格教授的設想,自然不是美女經理人的忽悠,只談前景,不說眼前。

記憶移植,聽上去特別神奇,但技術實現並不神秘。

伯格教授做的晶片,其實就是用數學模型模仿了大腦裡海馬體的功能。

眾所周知,海馬體掌管記憶,如果海馬體退化或受損,人就會失憶。

我們常說的阿爾茨海默症就是這個原理。

但其實海馬體並不是記憶的生產者,也不是儲存記憶的硬碟,它只是記憶的搬運工。

要是想長久記住一件事,一定要靠海馬體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才行。

所以海馬體更像是大腦裡的記憶程式設計師。

每當一條短期記憶要被轉化為長期記憶的時候,它會對這些短期記憶進行編碼,然後輸出一條長期記憶密碼給大腦,大腦一看到這個密碼,記憶就長期儲存下來了。

2002年的時候,伯格教授發現了海馬體的記憶密碼,就開始嘗試用晶片儲存記憶密碼的資料,再用晶片代替海馬體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經過十年的研究,2013年,伯格教授終於用猴子完成了實驗。

他的備份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把晶片植入一隻猴子大腦,然後訓練這只猴子在30秒內按到正確的按鈕。接下來,把晶片復制到另一只猴子腦內,第二只猴子居然直接選擇了正確的按鈕,完成了本該透過訓練才能完成的按鈕動作。

成功率達到了100%,令人震驚,破解了上帝的秘密。

到了今年,伯格教授用記憶晶片嘗試做人類實驗,成功率不斷上升。

但是資金嚴重匱乏,不得已開始尋找投資人。

為什麼這麼黑科技的產品,有遠大前景的技術,會缺乏資金的支援,進而達到難以為繼的困境?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記憶晶片太過黑科技了。

伯格教授花了十年才在猴子身上驗證成功,雖然已經開始人體實驗,但人腦可不想猴腦那麼方便獲得。

再加上,這只是一段記憶的備份和複製,甚至像猴子的實驗,只是一個行為的複製而已。

人類大腦之複雜,超乎想象。

一段資訊的備份,花費了這麼長時間,整個大腦下來,工作量難以想象。

我們大腦每時每刻釋放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

假設大腦中1%的神經元同時放電,相當於能1秒就傳送400部高畫質電影。

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也怪不得大多數投資人會望而卻步。

投資界著名大佬曾經說過,不說眼前的黑科技都是耍流氓,記憶晶片,絕對是近十年最讓人驚豔的作品。

然而,想投入應用,需要多久?

十年、二十年,或者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