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數字王國最新章節列表 > 496數字永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96數字永生

對於一般的投資人來說,大腦的數據量太大,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有什麼進展。

不過數字集團對資料的處理能力,何乾深有體會,腦機公司之所以接二連三的取得突破,一方面在於科研團隊,另一方面就在於總部提供的技術支持。

何乾之前還有懷疑,後來智慧音箱一出,才恍然大悟。

對於現階段的人工智慧來說,數據處理,正是它的強項。

甚至何乾還有進一步猜測,目前推出的小智,應該不是公司掌握的最先進智慧。

在集團總部神秘的“藍色大腦”實驗室,有更驚人的成果。

也許下一步會有強人工智慧的誕生。

趙子明對於何乾的敏捷反應,很是滿意。

能從記憶晶片聯想到腦機介面,進而關心對方的實驗進展,瞭解到專案困境,馬上下定決心,和自己聯絡,這種素養,超越了一般的實驗室老闆。

何乾甚至查閱了資料、詢問了法律顧問。

雖然伯格教授的研究領域很前沿,但是實用性太差,不涉及國防安全,數字集團可以作為專案投資人。

關鍵的問題在於伯格教授沒有意願來國內工作。

雖然中國經濟騰飛,各種環境都可以與美國相媲美,但伯格教授作為土生土長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這輩子都沒出過國,想讓他來離開故土,幾乎沒有可能。

至於第一筆投入的資金數額,不過是千萬美元,倒並不是太重要。

何乾之所以連夜打電話,還有一個原因。

有其他人盯上這個專案了。

日本人在美國科技圈的勢力很大,耳目眾多,伯格教授的專案雖然看不到盈利逾期,但前景不錯,花個幾百上千萬,並不是多大的事情。

何乾本來想和伯格周旋兩天,看到這種情況,立馬妥協了,顧不上老闆休息時間,直接越洋電話打回來。

趙子明沉吟了下,遲疑不定。

即使小訊在手,對於記憶晶片,他也沒多少把握,畢竟人腦的復雜程度遠遠超乎想象。

如果說腦機介面還只涉及大腦的外在功能,那記憶晶片已經深入到大腦內部。

關於大腦,有一個著名的比喻,特別形象,說大腦就是一個“三磅重的宇宙”。

要知道,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將近1000億,這個數字就和銀河系中恆星數量一樣多。

而我們之所以能完成像“思考、想象”這樣的複雜認知行為,都是源於這個龐大的神經元網絡。

每當我們有一個想法,至少有幾百萬個神經元在大腦裡被激發,這個狀態就像從飛機上俯瞰夜晚的城市一樣,龐大、閃耀、震撼。

《紐約時報》曾經刊登過兩張照片,一張是小老鼠大腦神經元網絡,一張是宇宙的星系,兩張照片並排放在一起,竟然驚人地相似,簡直難以分辨。

腦科學和神經科學家們,有一個特別宏大的想法,叫人類連線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要給大腦宇宙裡所有的神經元的排列方式,繪製出一幅精準的地圖,就像標註出太陽系裡木星、火星、水星的位置一樣。

哈佛、加州大學、麻省醫院這些全球頂尖的學術和醫療結構,都參與到這個計劃裡來了。

專案從2010年開始做,本來計劃是5年完成,但以眼下的進展,2020年也不一定成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腦的複雜性遠超乎人類的想象。

何乾在郵件裡判斷,日本人應該也只是興趣而已,不一定會落到實處,但他並不敢賭,只能讓老闆拿決定了。

趙子明將杯子裡的咖啡一飲而盡,開始給何乾回覆。

困難清晰可見,稍有理智的人都不會在這上面抱有希望,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

不過,這一路走來,還不都是在賭。

只有瘋子,才能改變世界。

今時今日,趙子明的初心始終未改。

錢,他掙得已經夠多了,在可遇見的未來,財富還會繼續膨脹,直至一個天文數字。

權勢,隨著事業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將來的某一天,他會成為宣傳中的人物,無數人仰望的存在。

女人,不過是調味品罷了,環肥燕瘦、萬紫千紅都已閱遍。

如果說趙子明還有什麼追求,那就是改變世界的初心。

當“同意”資訊發出後,趙子明心下湧起一股豪情,這一瞬間,他想了很多。

如果記憶都可以用晶片的方式備份和儲存,那人類的意識呢?情感呢?

如果記憶、情感、意識都可以轉化為電子信息,儲存在晶片中或者上傳到雲端,是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在數字世界實現永生了呢?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個行為能夠複製,非理性、非客觀的情感怎麼轉化為電子信息呢?

根據何乾給出的資料,這一切還真有可能。

美國西北大學的莫蘭-瑟夫(moran cerf)提出“感覺分離(sensory decoupling)”的概念。

“感覺分離”是說,你的體驗和你的感覺,沒必要非要繫結在一起。

比如說吃巧克力,可以利用腦機介面,直接給邊緣系統輸送一些資料和演算法,邊緣系統收到資料,就有了“吃到巧克力”的感覺,獲得了吃巧克力的樂趣和快感,但現實中根本不需要真的吃下一塊巧克力。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快樂或悲傷都可以被分離。

同樣的,現代認知科學認為,我們的自我認知系統並不是人類發展早期,甚至人類之前就有的東西,而是在不斷進化中產生的。

自我認知系統並不能直接知道我們心情的好壞,它是透過綜合我們的生理特徵進行判斷,因此,有時會產生誤讀。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加拿大一個心理學家在兩個橋上去測試大家戀愛態度,一個是很堅固的石橋,另一個是晃動的鐵索橋。他發現在鐵橋上戀愛成功的機率大大高於石橋。

在石橋上,安穩不害怕,所以沒有什麼特徵改變。而在鐵橋上,晃晃悠悠會產生害怕,害怕會分泌荷爾蒙,心跳加速、臉紅,從而認為愛上對方了。

這就是說,生理的各種反饋會對心理形成強烈的影響,甚至一定意義上,心理認知本來就是基於生理反饋而來。

這樣一來,情感、意識之類的東西,很容易被破解,被備份、儲存。

真到了那時,數字永生就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