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揀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9章 仿製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9章 仿製品?

在中國,素有四大名琴的傳說。

古琴的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不過,由於年代太久遠了,在大家的認知之中,四大名琴應該已經經受不住歲月的摧殘,最終化成了塵埃。

畢竟,四大名琴之中,最年輕的焦尾琴,距今也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這麼漫長的一段時間,就好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樣,古琴也是有生命的,只要年限一到,根本不用外力的破壞,琴身自然就會朽化消逝。

然而,這個時候,眾人的眼前卻出現了一張疑是焦尾的古琴,叫他們怎麼不激動萬分,哪怕心裡已經覺得,這琴有九成九的可能xg是仿製品。但是何嘗不懷著一絲希望,希望這個就是名傳千古,流芳百世的焦尾名琴呢。

這個時候,幾個人就站在邊上旁觀,卻沒人上去打量了。

不是不想,而是害怕知道了最終結果,會讓他們失望。人總是這樣,對一件東西期望太高的時候,很容易患得患失。

就在這時,俞飛白走了出來,把琴身微扶起來,偏頭問道:張老,一般來說,怎麼鑑定古琴的真偽

當然是看斷紋和款刻。張老沉吟道:其實,也要先看樣式的。

沒錯,古琴的樣式繁多,根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五十多種。以伏羲神農仲尼 靈機蕉葉落霞等形制比較出名。

白老眯著眼睛道:在琴的式樣中,有的式樣出現較晚,就好比現在比較流行的仲尼式古琴。一般來說,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所創,應該是在chun秋戰國時期就盛行一時了。實際上卻不是,那是到了晚唐,孔子又被儒家作為道統的代表加以推崇之後。古琴的仲尼式才逐漸時興起來,才在兩宋成為流行的款式。

相傳,蔡邕制琴,自成一家,特別是焦尾琴名揚天下之後,後人就把焦尾琴的樣式加以發展起來,形成了一種古琴的樣式。

這個時候,秦老摸著稀疏的鬍子。有幾分不確定道:按理來說,如果這真是焦尾琴,那麼應該是最初的樣式。問題在於,你們誰對古琴樣式比較有研究

聽到這話,大家面面相覷,然後紛紛搖頭。

算了,還是看斷紋和款刻吧。

適時,張老沉思道:古人斫琴的時候,先用生漆調鹿角霜。刷染琴坯上,然後再在表面刷一層大漆。時間久了,漆胎就會發生變化。產生了斷紋。一般來說,往往是先有大斷紋,然後才在大斷紋的周圍出現細如牛毛狀的小斷紋。

這琴就是這樣,通體都是大斷紋。

俞飛白摸了摸琴面,然後有些遲疑道:不過,大斷紋的旁邊,不是細如牛毛的小斷紋,而是好像龜裂的痕跡。

龜裂就對了,古琴以龜紋斷最為名貴。琴家常有千年難買龜背斷之說。

白老補充道:其次則為梅花紋,然後是蛇腹斷和流水斷。現在流傳下來的唐琴,一般是大小蛇腹斷而已。至於龜紋斷和梅花紋,只在史料上有過記載。所以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千年唐琴才有蛇腹斷。那麼至少在千年以上的古琴,才會有梅花紋和龜紋斷。

那就是說,這琴俞飛白驚喜交集起來。

先別急,我的話還沒說完呢。

然而,白老話鋒忽然一變。來了個轉折:斷紋只是大致的依據,也不能輕易的下結論。因為斷紋不僅與年代有關,還與材質和工藝有關。材質不同,以及漆胎的工藝差異,也使得古琴出現斷紋所需的時間截然不同。

><首><發>但是,有些民國製作的古琴,才幾十年的時間而已,就有斷紋的存在了。

白老搖了搖頭,帶著幾分鄙夷道:幾十年出現斷紋的,肯定是使用比較薄的瓦灰胎,起斷紋後往往容易成片剝落,很難修理,這類琴沒有多少收藏價值。只有使用純鹿角霜胎,自然形成的斷紋,才是珍貴的古琴。

注意了,是自然形成的古琴。

這個時候,張老提醒道:偽制斷紋的方法在古代就有了,比如說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刺激,使琴面漆胎進裂。或者以蛋白滲入灰中刷漆,做成琴後用鍋蒸,然後風乾,慢慢的就出現斷紋了。當然,也有圖省事的,乾脆直接用刀子在琴面上刻畫斷紋,再加以修飾

不過,偽造的斷紋再巧妙,總會有些破綻的。

猶豫了下,張老終於親自參與進來,微微彎身,手指輕指琴面道:偽造的斷紋無論是經過冷熱催化,或者刀刻加工,紋理肯定顯得死板,不夠自然。然而,真的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很難仿冒。

最重要的是,一張琴長一米左右,又分琴面和琴背。整體來說,面積算是比較寬廣了。由於存放的環境,或者氣候變化,髹漆工藝等等原因。一張琴上的斷紋,不可能全部一致。大斷紋是主體,龜紋斷是特徵,還要注意觀察細節

說話之間,張老把古琴抱起來,仔細打量琴身的側面。這是常人比較容易忽略的角落,也是最容易鑑別斷紋真偽的地方。

姜還是老的辣

俞飛白暗歎起來,也湊了過去觀看。

片刻之後,秦老等人關切問道:怎麼樣

不像是偽造的。

又過了半響,張老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真的

剎那間,眾人眼睛一亮,又紛紛圍了上來。仔細打量琴側,只見琴側上的斷紋美妙佳麗,漆sè溫潤雅緻,宛似出自鬼斧神工,非常的自然舒張。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知道,琴上的斷紋絕對沒有偽造的痕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番讚歎之後,秦老連忙說道:看款,剛才沒細看。琴背的款除了焦尾與桐薪鳴灶的文字之外,似乎還有一個鈐文印刻。

刻款只有作為佐證而已,不能成為鑑別的主要依據。

在觀看款識之前,張老搖頭道:畢竟有許多琴款都是後刻的。

當然,就算是後刻的款,也絕對不會很多。要知道四大名琴的地位,就好像是傳國璽在皇帝玉璽中的地位一樣,不管是誰得到了,都會jg心呵護,不捨得有絲毫的損傷。

不過,當張老把古琴翻轉,觀看琴背的時候,大家卻陡然發現秦老說得沒錯,在鳳沼的位置,確實有一個若隱若現的刻款。

崑山舜華。

張老把刻款上的文字讀了出來,下意識的眉頭一皺:崑山

崑山王逢年,字舜華。就在這時,田老驚喜交集道:據文史記載,焦尾琴最後落在明代崑山王逢年手中。

沒錯了。這個時候,張老眼睛一亮,仔細分析道:王逢年是明代嘉靖年間人,在當時也算是名士,只不過由於喜歡書寫古文奇字,參加科舉的時候被黜落了。這個人比較狂傲,宣稱自己慢世敵嵇康,綴文敵馬遷,賦詩敵阮籍,述sāo敵屈宋,書法敵二王。

也還別說,王逢年的書法學晉法,敢自稱小王右軍,應該也有幾分功力。在嘉靖年間的時候,他做過當時大官袁煒掌記。後來喝醉了,就把上司臭罵一頓,然後辭職不幹。之後乾脆偽撰漢代黃憲天祿閣外史,卻被人揭發,在隆慶初年坐事死。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焦尾琴的下落就成了謎,再也不見文史記錄。

張老一臉興奮之sè,頗為激動道:估計,也只有這樣的狂生,才會在這樣名貴的焦尾琴上留下自己的字號。

隆慶至今不足四百五十年。田老聲音有幾分興奮:也就是說,四大名琴之中,也就是這一把焦尾琴,最有可能流傳下來。

四百五十年啊。

然而,旁邊秦老卻苦笑起來,有些悲觀道:足夠滄海桑田,兩三次的朝代更迭。

秦老的話,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把大家的興奮勁澆滅了大半。

張老長長嘆氣,有幾分埋怨道:老秦,在高興的時候,別說這個掃興話。

我不是怕你們先入為主,自欺欺人嗎。秦老十分冷靜,臉上卻露出了幾分笑容道:不過,從斷紋和刻款來看,就算這琴是後來的仿製品,年代也應該非常久遠了。估計是唐代以前,南北朝的東西。

這個倒也是。

眾人一聽,也比較認同秦老的推斷。畢竟從理智上來說,一張將近兩千年歷史的古琴,很難流傳到現在,那麼仿製品的可能xg極大。但是從情感上來說,他們又希望這是真品。

畢竟焦尾琴的傳說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希望能夠親眼看見實物。而且如果這是真品,又是經過他們親手發掘考證出來的,那麼該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張老,我聽人說過,古琴的刻款也有兩種,一種是外款,一種是內款。

,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