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滄浪之水濯我足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魂兮國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魂兮國殤

此時,朝廷卻派人來到了前線,傳達旨意,說此時,朝廷已經對八國宣戰,希望諸軍奮力死戰,保衛京師,隨即對義和團大加褒揚,賞銀二十萬兩。

而當聶士成見到使者的時候,聽到的卻是“旬日以來並無戰績,且聞有該軍潰散情形,實屬不知振作”,隨即對聶士成處以革職留人的處分。使者走後,聶士成拿著文書,氣得瑟瑟發抖,秦志鴻也覺得此事太不公平,清軍這幾日可謂以死相拼,好不容易才跟義和團一起將聯軍趕回天津,可是朝廷卻一個打一個賞,實在不明白其中用意。

聶士成恨恨地說道:“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

其實朝廷中以端王為首的主戰派,早就說動太后,想要借義和團的力量抗擊洋人,而對聶士成以前鎮壓義和團的行為頗為不滿,而這次師兄王慶一一直在京師負責義和團與朝廷的聯絡,於是便從中作梗,說動端王,懲治聶士成,以報當年TJ義和團屢遭聶部打擊之仇。

而秦志鴻也瞭解到,其實當時義和團打砸鐵路,實在是太過猖狂,聶士成有保護一方治安的責任,所作所為自然也無可厚非,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朝廷卻做出有如此偏袒的處理,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於是秦志鴻也勸聶士成道:“將軍,看來朝廷之中有人在給您使絆子,您作為部隊的指揮者,可要看清局勢啊!”

聶士成苦笑道:“個人榮辱何足道哉,可是現在我軍的彈藥消耗已經過半,卻得不到半點補充,這才是讓我心憂的。”

聯軍與義和團還有聶部已經激戰了數日,此時是不知道曹福田以及他手下的拳民的去向,而在老龍頭車站的時候,秦志鴻好像看到他的義和團部隊損失慘重,已經轉移。而聶士成已經轉而進攻TJ的洋人租界區,雙方激戰正酣,聶家軍數次攻入租界,有幾次幾乎要全部佔領,可是無奈聯軍各國逐漸從海上增援兵力,又數次反攻回來。

不知道為什麼,義和團諸部卻似乎無心進攻,而是四處遊擊,有時甚至襲擾作戰的清軍,對TJ百姓的聚居區也進行燒殺搶掠。聶士成這次本以為可以一鼓作氣拿下租界,然後全殲各國聯軍,堵住他們源源不斷從海上登入的援軍,可是此刻,一名探子忽然來報,我軍右翼遭到義和團的一支部隊的襲擾,進攻之勢受挫。

聶士成勃然大怒,立刻對一名副將下令道:

“你速領一千人,剪除右翼的義和團,凡是在我軍五公里之內的拳民,全部格殺勿論!”

那副將領命而去,秦志鴻也知道形勢危急,如此做法也是迫不得已,也就沒說什麼。

果然,不到半個時辰,那邊就有人來報,已殲滅襲擾的拳民一千多人,右翼無虞,於是聶士成重新組織隊伍,準備進攻租界。然而就是這半個時辰,聯軍租界的地方,西摩爾海軍中將又接收到了新到的日俄兩國的援軍,實力大增,果然清軍進攻受挫,死傷無數。

在此時,張德成召集的五千人馬卻趕到了,張德成手中的義和團素有“天下第一團”之稱。此時,西摩爾在剛剛抵達的各國援軍的聲勢之下,反攻過來,已經到達梅河西岸的紫竹林租界,張德成立刻整頓部隊,向紫竹林進攻。

而各國聯軍以為清軍已成強弩之末,準備大踏步前進,所以前後呼應不到位,張德成的“天下第一團”猛地從側翼殺出,聯措手不及,一時竟無法佈置好防線,而被義和團的戰士靠近之後,雙方立刻陷入混戰,聯軍損失慘重。

而洋人衝在最前面的是俄國人,這一下一次損失了近五百人,但是後續部隊趕到後,立刻佈置防線,架好機槍,佈置雷區,義和團見勢不妙,就派出大名鼎鼎的“火牛陣”衝進了租界,幸好援軍到來,各國貿然進攻的聯軍才免遭全軍覆沒,於是張德成率領義和團準備撤退,可是為時已晚,又有不少人在撤退的過程之中被射殺。

此時,西摩爾手中的各國聯軍已經接近四萬人,雖說與清軍總數實力相當,但是清軍一路從京師、直隸等地趕來,經過近十日的激戰,已經出現疲態,而聯軍的很大部分確是生力軍,戰鬥力強悍。

而且,聯軍從大沽口登陸之後,已經從南翼開始對TJ實施包圍,張德成見勢不妙,於是立刻率領隊伍朝南門進發,準備在南門與洋人決戰。而聶士成的清軍此時也到達城南海光寺一帶,並做好了迎擊聯軍的準備。

秦志鴻一直跟隨者聶士成作戰,他對於聶家軍與義和團的隔閡深感擔憂,如果兩股力量不能一致對外,勢必整個作戰將會受到重大挫折。正擔憂之際,果然有人來告訴聶士成,聶家的老小已經被義和團的人擄走。

聶士成仰天長嘆,然而他知道自己卻不能離開,秦志鴻也感到此事關係重大,自己心想,如果聶將軍心有所系,必然影響指揮作戰,於是對聶士成說道:

“將軍,要不我帶著人去把您的家人追回來吧!”

聶士成聽到這話,感激地說道:“那就有勞秦兄弟了!”

秦志鴻這是第一次聽到一個朝廷的提督叫自己兄弟,不禁大受感動,堅定地說:“我一定把您的家人安安全全地帶回來,您就放心吧。”

於是秦志鴻便帶著聶士成撥給他的一營官兵進發去追擄走聶家人的義和團拳民去了。

但是,秦志鴻和聶士成萬萬沒想到,這一營的清軍,竟然大多數是義和團的拳民!在官軍大部隊的時候,他們並不敢如何囂張,但是此時,卻都交頭接耳,喁喁而語,秦志鴻起了疑心,問他們道:

“你們不好好行軍,卻在這裡做什麼?”

一個膽大的士兵說道:“這位公子,我知道您是曹頭領派來與清軍聯絡的,所以也就如實相告,我們不打算去幫著聶士成找他的家人了!”

秦志鴻納悶道:“這是為什麼?”

那人仰望著騎在馬上的秦志鴻道:“實不相瞞,我們這營的弟兄大都是義和團的人,剛才見到他們用機槍射殺了我們近一千弟兄,實在憤怒難當,想必其餘的兄弟為了給死去的人報仇,這才擄走了聶士成的老小,秦公子,這想必您也看到了罷!”

秦志鴻不僅一驚,原來清軍裡面竟然有這麼許多拳民,於是趕緊解釋道:“我是曹頭領派來清軍的,就是為了兩家和氣,一直對外,這樣才能打敗洋人,如果各位這樣做,那麼必然使洋人賺便宜,國家就亡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人好像口才極好,詭辯道:“管他奶奶的朝廷,我們被滿清統治這麼多年了,都是外族人,幹嘛非得在一棵樹上吊死!”說著他召集眾人,喊道:

“兄弟們,聶士成殺我們的弟兄,可以說雙手沾滿了我們拳民的血,現在他的全家老小被其他兄弟抓了去,我們卻還要給他找回來,你們說有這樣的好事嗎?”

“沒有——”眾人都異口同聲的應和道。那人見應者雲集,於是繼續得意地說道:

“我們不但不能去幫聶士成找家人,還要去找我們的兄弟匯合,沿途我們就說聶士成通敵叛國,投靠洋人,怎麼樣?”

眾人都一起叫好,秦志鴻見勢不妙,如果再不制止,就來不及了,於是慢慢下馬,走到中央,對眾人說道:

“諸位,我是曹福田頭領派來與清軍聯絡的使者,可以說,我最有發言權,現在國難當頭,如果誰還在窩裡鬥,我就代曹頭領除去妖言惑眾的人了!”說完,他拔出一名清軍腰間的長刀,順勢朝那人看去,刀起頭落,已將那人殺死。

眾人一看秦志鴻身材矮小,竟然有如此膽識和魄力,不禁都是一怔,但是沒多久,又有人說道:

“秦公子,你雖然是受曹頭領之命,但是我們也太受他聶士成的欺壓了,所以,我們不會再去幫他找尋家人了……”

眾人見有人公開抗命,有人說道:“秦公子,您一來是奉聶提督之命找尋他的家人,二來也是曹頭領的心腹之人,所以我們不論以清軍的身份還是拳民的身份,都應該聽從您的命令,但是這次恕我們難以從命了!”

秦志鴻見局勢已經無可挽回,長嘆一聲,說道:“你們去吧,我別無他求,只求你們不要再幫助洋人就行了。”

說著,秦志鴻騎上馬,原路疾馳而去。而眾人在原地目送著秦志鴻園區的快馬走後,都代理了片刻,不知所措,各自散去了,但有的拳民卻也仍然頑固不化,到處散播聶士成裡通外國,投靠洋人的假消息,蠱惑人心。

回到了聶士成那裡,秦志鴻悲憤地跟聶士成交代了剛才的一切,聶士成也沒有責怪他,而是嘆了口氣,說道:

“既然世人都說我是賣國賊,那麼,今天我也只好殺身以成仁,來洗脫自己的千古罵名了。”

過了不久,聯軍就攻了過來,聶士成每次都到八裡臺前線親自督戰,鼓舞士氣,秦志鴻看著這佈滿硝煙與彈孔的世界,不禁有點神傷,他想起了蓮兒,卻不知道她在京城中還好不好,他又想起了已經近兩年沒見面的母親,不知道在SD的親戚家中有沒有受到冷落。想到這裡秦志鴻不禁潸然淚下。

此時聯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秦志鴻卻十分擔憂,突然,他在看到一顆炮彈落在了提督聶士成的身旁,聶士成應聲倒地。秦志鴻大驚,急忙跑了過去,眾人刨開泥土,終於把這個久經戰陣的將軍抬了出來,眾人都是不住地喚他,聶士成聽到了呼喊,慢慢地睜開眼睛,對著秦志鴻有氣無力地說道:

“看來這次我是難逃一死了,不過我也洗脫了勾結洋人的罪名,秦老弟,你是條漢子,洋人馬上就要攻上來了,你快走吧,要不洋人來了,你有什麼閃失,我不好向楊大人交代。”

說著,聶士成緩慢地抬起雙手,從腰間拔出一把清朝軍官配備的六法左輪手槍,說道:

“這個你拿著防身用,快走吧。”

秦志鴻接過手槍,不知道說什麼好。此時,洋人已經慢慢逼近,秦志鴻要揹著聶士成一起逃走,可是聶士成推開他說道:

“不用,軍人最好的死法莫過於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了……”說完,聶士成就因為失血過多,沒了聲息。

秦志鴻也只好自己起身,收好手槍,朝北面而去。

秦志鴻在的時候,旁邊清軍中的拳民,也有不少的配合清軍的義和團的人,就在一旁虎視眈眈,見秦志鴻走了之後,這些人就要上來對聶士成進行戮屍。但是當時形勢危急,一隊德國軍隊已經衝上了陣地,義和拳民見形勢不妙,立刻就落荒而逃,後來,聶提督的屍體也由聯軍送交朝廷,這才免於手拳民之辱。後來聶士成本可以被撫卹,但因載漪等人的阻撓,只是“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卹典”,直到光緒二十八年,才有北洋大臣袁世凱代為請恤,追贈太子少保,追諡忠節,國史館立傳。

而鎮守南門的張德成因難以抵擋聯軍的攻勢,退了下來,不日便攻克了TJ。而隨後張德成率領的義和團便撤退,但他雖短時間召集了幾乎能召集的義和團人眾,卻沒有準備足夠的糧食,不能長期作戰。於是張德成便帥人到各個村莊籌糧,卻遭到了地主武裝的打劫,命喪王家口鎮。而曹福田率領的義和團抵抗聯軍失敗後,也回到了家鄉JH,次年被捕殺。

其實聶士成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即便當代人看來也是褒貶不一,如果說他的最大的功績,倒不一定是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之戰中跟隨劉銘傳在臺灣作戰勝利;也不見得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平壤戰役奇襲日軍的小勝;更不必說至今仍爭議不斷的庚子國變時的指揮排程和處理了,最大功績倒應該是——他可以說是建立中國現代陸軍的第一人。

看一下他的軍隊,大約一萬三千人,裝備有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此外,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挺,75毫米口徑的1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門,這些炮每分鐘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7毫米口徑的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0磅後裝炮等。

最關鍵的是,他使用了近代陸軍的步炮結合的作戰模式,而真正的將中國快馬彎刀的騎兵模式送入墳墓。

而追究一下聶士成的死因,與其說是被八國聯軍打死,或者被義和團害死,倒不如說是死於政治鬥爭。

當時的中國,有主戰派,有主和派,一方想著利用義和團抵抗外辱,最後拋棄他們,一方想著隱忍以圖後作,而聶士成,卻是主戰派裡面反對義和團的人,所以他在洋人,主和派和主戰派中間都是個另類,或者叫做對立者,那麼悲劇也就無可避免了。——這樣的人,岳飛是,袁崇煥是,聶士成——也是。但是比之前二者,聶士成卻在最後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那就是戰死沙場也不讓政治鬥爭的反對派補最後一刀,所以三者都是英雄,而只有聶士成可以叫做國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