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飛將、鵝毛、鉛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飛將、鵝毛、鉛筆

第一批的300名士兵,逐漸的開始朝著肖圖白期望的方向發展。一隻有理想、有文化的,以民族主義、殖mín zhǔ義作為思想的軍隊,逐漸在成型。

在這兩個排的訓練進入正軌後,大量的新兵開始被招入軍營中。皇家新軍的編制中,採取三三制。班為最小的編制,一個班50人。一個排三個班,一個連三個排,一個營三個連,一個團三個連......

以此類推:班50人,排150人,連450人,營1350人,團4050人......

目前肖圖白準備招兵3000人,也就是60個班,不滿一個團的兵力。這3000人每月的軍餉開支1萬兩。

而高強度的訓練,士兵每餐必有肉食,以及武器、彈藥的消耗,以及文學課程的消費,一名士兵一個月的訓練開支達到20兩。

一年時間估計這只軍隊需要100萬兩的軍費。

這樣的消耗,幾乎可以用奢侈來形容!歐洲的一名小貴族,一年也不見得能夠有肖圖白手下的大兵們消費更多。

因為士兵是高薪,高待遇,並且肖圖白時刻以政治思想,給士兵們洗腦,也能夠使得這支軍隊的最高指揮權,牢牢掌握在肖圖白的手中。

為了掌握軍權——肖圖白自己擔任皇家新軍第一團的團長,並將第一批的兩個排300人,作為自己的“親兵連”。

親兵連的連長,由肖白浪擔任。

而張瑜則是重新被派到到新兵營擔任第一營的營長。而第二營的營長是近期投奔皇家新軍的神機營千戶王啟年。

王啟年,字東陸,號飛將,自幼喜讀《三國》,每每聽人評說三國,皆擊掌大呼:“如用我,我必成守衛大明江山的趙子龍!”

曾領1000餘士兵,五rì間轉戰800裡,連克縣城三座,俘虜上萬流賊,軍營中有綽號曰“龍城飛將”。上官索要軍功,王啟年憤然拒之,後被投閒置散。

肖圖白問過肖白浪,其對王啟年評價甚高,說道,說道王啟年的大名在京營是無人不知的!

肖圖白見了王啟年,便贊了幾句:“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

王飛將聞言後,一直困惑不解。

一名大頭兵,神秘道:“飛將,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講!”

“小人曾聞營中流傳一首詩‘朕與先生解戰袍,芙蓉帳暖度**,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

“cāo!”王啟年憤怒道,“誰這麼沒有公德心......”

誰也不會知曉,這是肖圖白回憶現代社會的軍事歷史、科學人文等等各方面知識時,無意識之間,在一張紙上寫了這段現代腐女惡搞的段子。

然後呢,肖圖白就將這個段子揉成紙團,扔在垃圾堆中。這個紙團,不知道被誰撿去了,讓紙張上的惡搞詩句四處流傳.......

——————

隨著皇家新軍,整個軍隊3000人,皆習文化課之後。肖圖白深深感覺到,中國傳統的毛筆書寫並不是那麼的不方便,於是整個兵營的從士兵到軍官,皆用鵝毛筆。

鵝毛筆是用大型鳥類的羽毛製成的,大部份是從鵝的翅膀取下來,經過脫脂、硬化處理後即可削切筆尖。在西方在還沒有發明出金屬筆尖的沾水筆、鋼筆和圓珠筆之前,鵝毛筆為主要的書寫工具。

相對於毛筆來說,鵝毛筆書寫速度更快,並且能夠寫更小的文字。用鵝毛筆書寫,辦公效率顯然是比毛筆快多了。

在軍隊這種機要部門,一切肯定是以效率為主。書寫更快,寫戰報、統計物資、彙報軍情等等專案上,都能夠佔據一定的優勢。

細節決定勝負!

戰爭的勝利,正是由一點點的細節上的優勢決定的.......

當然了,原始的鵝毛筆,僅僅用一根羽毛,肖圖白用了之後,也覺得彆扭。於是,令人用細竹管,做成筆桿。然後,把鵝毛插入竹製的筆桿中。這樣書寫,已經相當接近於後世的鋼筆書寫了。

皇家新軍,全軍普及鵝毛筆之後。肖圖白還覺得不過癮,對於改進書寫工具的熱情大漲,令工匠去研究鉛筆。

鉛筆的意義,顯然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繪製機械圖紙方面,鉛筆有著遠遠超過毛筆、鵝毛筆、鋼筆的作用。

鉛筆的發明,源於1564年,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sè的礦物——石墨。由於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

1761年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建立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採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製造鉛芯,使石墨鉛筆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1790~1793年,法國N·J·康德首次採用水洗石墨的辦法,使石墨的純度提高,並用粘土將石墨粘結製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石墨鉛筆廠,為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1770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說:“我見到一種非常合適於擦去鉛筆筆跡的物質。”

約瑟夫·普利斯特里發現的這種物質就是橡膠,根據這種發現,約瑟夫·普利斯特里發明了橡皮擦。

橡皮擦被發明,使得鉛筆在工程製作方面,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工程師,都必須學習用鉛筆去繪圖,不滿意之處可以用橡皮擦給擦掉。

19世紀歐洲的科技創新速度,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尤其是機械行業的發展,快的驚人。這裡面,鉛筆可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鉛筆的發明,非常容易。

中國有的是石墨資源,利用石墨的歷史,也非常悠久。肖圖白讓工匠用石墨、粘土做實驗後,燒製成各種不同硬度的鉛筆芯,再讓人用木頭做成筆桿。

將石墨筆芯套在木頭筆桿中,鉛筆便是做出來了。

不過,以現有的加工水平,工業化製作鉛筆還不現實。只能像小作坊一般,小批量的做鉛筆。

為此,肖圖白成立一家軍用鉛筆作坊,僱傭了30名工匠,月生產1000只鉛筆,每只鉛筆的成本20文,暫時只能在軍內推廣。

鉛筆給弄出來了。但是橡皮擦卻讓肖圖白很糾結——因為橡皮擦,需要用天然的橡膠。或者是從石油中提煉出類似的物質.......

從石油中提煉出橡皮擦所需的化學物質,肖圖白很快放棄,因為那太複雜了。他並不是一個石油化工專業的人士。

而橡膠產自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這只等等到又朝一rì,看看能不能與西方商人合作,從亞馬遜河那裡移植一些橡膠樹,種植到大明境內了。

北方不適合種植橡膠,不過海南和臺灣等地還是比較適合橡膠樹的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