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末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零八章 人定勝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零八章 人定勝天

漢沽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擁有人口1萬多,人煙是比較稠密的。須知,在此時的歐洲人口超過1萬人已經屬於大城市範疇。巴黎、倫敦之類的大都會,人口還不滿20萬人。

但是,天津地區一萬人規模的村莊多不勝數。漢沽在明朝並未被大開發,僅有煮鹽、捕魚、農業這三項產業。明朝時期,北方真正的產鹽中心是在直隸布政司滄縣長蘆鎮。

當然,為了便於管理,天津的煮鹽場,也歸屬長蘆鹽場管轄。直到清朝,滄縣長蘆鎮的鹽場廢棄,天津的鹽場大興,天津鹽場被冠以“長蘆鹽場”之稱。

總之,以北方長蘆鹽場的總產量而言,一年能生產100多萬石食鹽,基本壟斷直隸和山東等地的食鹽市場。不過,漢沽的食鹽年產量僅2萬多石,佔據的經濟比重很低。

而漢沽擁有漁民1500多人,漁船200多艘,年捕魚超過20萬石,逐步成為了當地最重要的收入。

儘管如此,漢沽絕大多數人口,還是以種田為主。漢沽經管土壤並不肥沃,但是農民也開墾了大約3萬多畝田,莫約有4000多人以種田為業。當然,漢沽當地農業談不上農田水利,大戶人家霸佔了水源種植好田,普通的農民的土地多遠離水源,受到乾旱影響,長勢遠遠不如往年。

漢沽的村長張龍,是一名40來歲的jīng悍男子,略微認識一些文字,也當過兵,年輕時走南闖北,奔波於山東、遼東等地,在村裡面屬於見多識廣的人物。

漢沽併入經濟特區,朝廷已經有了公文,張龍對此,也是非常配合。因為,併入特區後。漢沽升級為鎮,張龍獲得特區鎮長的待遇,月薪達到80兩銀子。公職獲得的收入,比之家裡面的田租收入更高。

“張鎮長,漢沽的農田基本沒有農田水利!”肖圖白皺眉。

張龍說道:“以前徐光啟大人在任的時候。搞過。不過。沒夠搞成。”

肖圖白問道:“為什麼沒有搞成?”

張龍理直氣壯道:“大戶人家種的田,靠近水源,根本不用搞水利。泥腿子們的田要搞水利,但是他們沒錢!而且。以前朝廷的北方糧餉,大半是從南方調集過來。如果,我們北方搞了農田水利,北方糧食產量高了,朝廷便會在北方多徵收糧餉。同時會減免南方稅收,平白給南方佬佔便宜!”

肖圖白愕然,這是什麼邏輯?

為了不給南方佬佔便宜,所以北方就不搞農田水利了!

中國古代的農業,最初是發源於北方黃河流域。在漢唐時期,北方黃河流域的農田水利技術,是相當發達的。在宋朝以前,北方是遠遠比南方繁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從南宋時期開始,北方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力加速向南方轉移。南北經濟生產力水平逐漸開始逆轉。南方呈現欣欣向榮,技術出現井噴。而北方地區,經濟文化呈現倒退跡象。

明朝江南地區的人均承受的賦稅是超過北方幾倍,但是江南地區百姓的收入水平,卻是遠遠超過北方。相對於動亂連綿的北方。南方卻顯得安定祥和,經濟繁榮。

哪怕是單純搞農業,江南人也被北方人搞的成功。

一方面是南方水土環境優越,令人一方面卻是江南地區百姓識字率高更容易接受先進事物。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南方大行其道,而北方的農業技術水平卻呈現技術退化的苗頭。

而從天啟年間開始。北方乾旱頻繁。

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不斷上建議,在在北方大力修建農田水利,提高北方農田的抗旱抗災能力。

但是,在北方遭到了抵制,因為農田水利建設是要出錢的,北方人不願意掏錢修水利設施,也怕被朝廷藉機從北方人身上徵收更多苛捐雜稅。很多北方人認為,南方人在北方推廣農田水利,是一個南方佬針對北方的yīn謀。目的是要減少南方稅收,增加北方徵稅。為了避免被南方人佔便宜,北方各省縉紳一致抵制興修水利。在北方推廣紅薯,同樣遭到了農民抵制,因為保守的北方農民並不願意種植這種陌生的植物。

“農田水利搞好了,莊稼產量高了,是我們天津人自己佔便宜。而不是所謂的南方佬佔便宜……”肖圖白駁斥這種歪論,與此同時也表示,“特區zhèng fǔ投資5萬兩銀子,漢沽百姓出點力氣。今年莊稼收割後,搞好農田水利!”

張龍連連道:“國師大人說的是,小人一定配合zhèng fǔ,落實好政策。”

肖圖白點了點頭,漫步在麥田中。

望著金黃sè的麥子,已經即將成熟。而田間,不時見到農民拿著網兜之類的簡易工具,捕捉蝗蟲。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農民的捕捉蝗蟲的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一些有天賦的捕蟲能手,甚至一天之間捉蟲20斤。熟練的農民,一天也能夠捕捉5斤蝗蟲。

在農民們的奮鬥下,整個天津的蝗蟲,如同自投羅網一般,不斷的被農民捕殺。這充分說明“人定勝天”的道理。

許多自然災害,只要人類肯努力,總能夠將損失大幅度降低。而如果不努力,那麼蝗災之下,有可能顆粒無收。

相對於山東、北直隸、河南等等鄰近的省份蝗蟲肆虐,將田中禾苗糟蹋的不成樣子。天津周邊3000多平方公裡土地,禾苗損失輕微,僅僅有十分之一的禾苗被蝗蟲糟蹋。

當然了,由於特區zhèng fǔ對於滅蝗的補貼,普通的佃農、自耕農和地主們,已經挽回了禾苗被蝗蟲糟蹋部分的損失。

此外,一些養雞、養鴨的家庭,則是大獲其利。因為,蝗蟲是一種天然的、高蛋白的飼料,只要將雞鴨放養,雞鴨會自己去吃蟲子。而雞鴨食蝗蟲,不但能夠長的膘肥體健,而且雞鴨下蛋,孵出小雞小鴨,很快又會透過食蝗蟲快速的成長。

很多飼養幾隻雞鴨的,在蝗蟲肆掠的時期,透過下蛋孵化,將家中的雞鴨數目增長了幾倍。而且,這些雞鴨的體重也是迅猛增長數倍。

就拿經濟特區zhèng fǔ官辦的葛沽農場而言,在蝗災爆發之前,透過不斷引進雞苗、鴨苗,以及農場的自己孵化雞卵鴨卵,將雞鴨的數目增長到了30萬只。而蝗災逐漸爆發之後,農場雞鴨的數目一每星期五萬多只的速度,迅猛而增長中。

而光憑著葛沽農場的這些食蝗的雞鴨特種部隊,蝗蟲來了基本上是給雞鴨們送菜。當然,有時候外地遷徙而來的蝗蟲數量過多,雞鴨吃不來,這時候農場的工作人員,才會參與人工捕捉蝗蟲。

肖圖白看著農民捕捉蝗蟲的場景,忽然豪氣萬丈道:“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

PS:已經恢復更新,能夠保持更新穩定,求訂閱支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