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三國]得罪魏國全員後我走上了人生巔峰最新章節列表 > 7、狂士楚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狂士楚歌

鄭平轉過身,發現站在不遠處,與自己說話的是一個粉面紅唇、束著發的少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少年正背著手,偏頭看他,目光中展現出一絲疑問與不滿。

可當看到鄭平的正臉,少年眼中的不滿退去少許,主動為他開脫道:“你是不是不會泅水?若是如此,倒也情有可原。”

鄭平已許久未碰到過這種自說自話的渾人。

哪怕對方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在他的世界也算是個可以獨當一面的義士,遠不在“兒童照顧法”的範疇內。

因此,他半點沒有像對待酒肆孩童那樣的耐心,不但沒理會對方的詢問,反而問了一句:“你又為何不下去救人?莫非也不會泅水?”

少年一愣,像是被鄭平這一句話問住。他支吾了半天,最終誠實地否認:“並非如此……”

鄭平對他的理由毫無興趣,之所以提出反問,也只是隨口一懟。

他見少年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便不再理會這邊的紛爭,轉身便走。

在離開這個鬧騰地之前,小道的盡頭走來一個披著發的少年。這個少年看起來比剛才那個年幼幾歲,身量卻是相仿。他的臉上帶著不符合年齡的沉穩,還染著些許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

見到鄭平,他略一點頭,與之擦身而過。

鄭平察覺這個少年的鼻樑與下頜與曹操十分相似,應是曹操的近親。

只是冒出這麼個念頭,他便繼續往外走。

鄭平離開司空府,沒多久便遇上了孔融——孔融恰好從他走的直道的另一側過來,行跡匆匆,腦門上掛著一層薄汗。

見到鄭平,孔融眼中一亮,疾行兩步走到鄭平跟前。

“聽說你被司空召見,他可有為難你?”

鄭平笑道:“若不欲為難我,何必召喚。”

孔融作為忘年之交、金石之友,對禰衡說話的調調本就非常瞭解。如今碰上同樣“嘴不饒人”的鄭平,亦接受得十分良好。

所以他對鄭平的回答毫不詫異,只關切地問道:“你是怎麼應對的?”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曹孟德再次氣得不輕。”

哪怕已經提前猜到了結果,孔融在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還是愁得發禿。

他一直驚歎於禰衡的才華,不願明珠蒙塵,便四處舉薦,宣揚禰衡的才名。他透過對禰衡的360度無死角彩虹屁,成功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孔融還來不及為此歡欣鼓舞……禰衡他就衝過去把曹操罵了一頓。

被罵傻的不止曹操,還有剛誇完他“淑質貞亮、疾惡若仇”的孔融。

孔融跑過去求情,曹操只似笑非笑地說了一句:“你說禰衡嫉惡如仇……莫非孤是‘惡’?”

這一句太誅心,孔融不敢再去摸盛怒老虎的屁股。

曹操和禰衡兩人從此槓上,開始相互踩臉。

孔融兩頭相勸,兩邊奔波,好不容易說服了雙方,這一見面,又成了針尖對麥芒。

孔融:心累.jpg。

他不過四十餘歲,卻覺得自己操碎了心。為了這位小自己二十歲的小友,彷彿迅速蒼老成八十歲:“曹司空到底是許縣的話語人,你且悠著些,想想兗州邊讓。”

鄭平看了眼這位老友,到底沒直說:將來你孔大融會跟曹操/死剛,論嘲諷的功力一點也不比禰衡少。最後被曹操摁死,累及全家,下場比邊讓還慘。

他只是道:“文舉安心,衡心中有數。”

然而老友的目光憂心忡忡,顯然安不了心,對他充滿了不信任。

鄭平仔細想了想,發現禰衡的“放心”確實毫無信譽可言。

於是他加了一句話,既對自己之後的改變做一做鋪墊,也算是對孔融這位老朋友的提醒:

“唇刀筆劍,皆為攻詰利器。若反傷自身,反而不美……昔日辜負文舉的美意,是衡之過錯,今後當權以利弊,言之有度。”

聽到鄭平說出這番話,孔融大吃一驚。

經過一陣認真的打量,他在鄭平的嘴角發現一塊不甚明晰的淤痕。

“是誰傷了你?”孔融的眉毛蜷成一團,“難道是司空?”

鄭平沒準備讓曹操背黑鍋,把昨天晚上的事簡單說了一遍。

孔融聽完勃然大怒。

“曹操還未有表言,便有人逞狠行兇,做此等不入流之事,王法何在?”

再一想自己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好友經此變故竟然開始反思己身,決心“自抑”,孔融既覺得欣慰,又有幾分慨然,看向鄭平的目光變得無比複雜。

鄭平一見到孔融那彷彿舐犢老牛對自己離家的小牛露出的溼漉漉的目光,就知道對方必定腦補了一些不得了的東西,並且完成了自我意識的昇華。

他沉默片刻,實在覺得這樣的眼神令他如芒在背,主動轉移話題:

“適才見文舉步履匆匆,可是有什麼要事?”

孔融這才想到自己剛才走得太快,不知道儀容有沒有受損,連忙拭去臉上殘留的汗漬,整理衣襟,扶正冠帽。

“倒無其他,我今日應卯,聽到你昨日……”說到這,孔融咳了一聲,迅速改了口。

鄭平知道他想說什麼,無非是他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聽到——昨天傍晚禰衡藉著給曹操道歉的名頭,衝到曹操府上敲鼓辱罵,於是被嚇得魂魄離竅;又聽禰衡被曹操傳召,以為曹操想把禰衡咔擦一下砍了,便顧不上喚車,拔腿跑來,結果在路上正巧碰到自己。

“你既無事,便隨我先回臨衙。未時去我府上共用餔食,好生聊一聊。”

孔融正想把鄭平打包帶走,哪知,只剛才在此地說了幾句話的功夫,曹操的侍衛便追了過來,請禰衡再去司空府一趟。

孔融並非是個軟脾氣的,不然多年後也不會與曹操針鋒相對。

他見曹操的衛兵追來得蹊蹺,意識到其中的不妥之處,故意挑眉怒道:

“今日已得召見,如何又讓回返?爾等可莫要聽錯了訊息,叫正平白走一遭。”

孔融出生名家,為孔聖人二十世孫,名望深重。衛兵們不敢怠慢,見他提出質疑,幾經猶豫,斟酌著透露了少許內情:

“郗家郎君在司空府落了水。聽隨侍與何小郎主說……當時禰處士就在落水處附近,所以想請禰處士過去……敘說一下落水時的始末。”

聽完衛兵的話,孔融面露薄怒,鄭平卻是一副無所謂有,亦無所謂無的模樣。

“你這是何意?正平再是剛直桀驁,也不會行此下作之事!郗家小郎落水,與正平何干?依你所言,當時隨侍與何小郎都在場,前因後果如何,莫非他們不清楚?”

見觸怒孔融,衛兵不敢多語,低聲道:“這是郗侍中的意思。郗侍中偏愛其子,擔心隨侍與何小郎主離得遠,看不真切,想找禰處士對一對口風。”

孔融更加著惱:“郗慮與我素來有隙,他知正平與我私交甚篤,此回定然才者不善。”

隨即堅定道,“我與正平一同前去。”

若不答應孔融的要求,唯恐鬧將開來,不好交差,衛兵們便未阻攔孔融,只派遣一人回去先行覆命,說明情況。

半途中,孔融對鄭平道:“我知你為人,絕不會行那鬼祟之事。郗家小郎落水時是怎麼個情況,郗慮如何能攀扯上你?”

鄭平側首凝目,神容一派泰然,不答反問:“文舉可聽說過——‘惡人先告狀’這五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