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 瓦爾米戰役(10,使用來復槍的綠夾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3章 瓦爾米戰役(10,使用來復槍的綠夾克)

山崗密林處,兩個連隊的來復槍手的注視下,達武上校摘下軍帽,解開身上的迷彩防雨斗篷,他緩緩俯下身,為永遠躺在地上的23名戰友清洗遺容。眾人之前,一位身兼戰地神甫的救護兵用莊嚴肅穆的語調為不幸陣亡的勇士亡靈進行最後的祈禱:“

讓我的手抹去你完美身軀上的塵垢,願你像你那明亮的閃電一般純淨。

永恆之門正為你開啟。你的職責已經完成……阿門”

“阿門!”活著80多位戰友們莊重的隨和一聲,看著地上的同伴逐一裝入麻制屍袋,然後又重返各自的戰鬥崗位。

儀式一結束,達武再度披上斗篷,那是天空中又有雨水落下。他上前幾步,看了看山崗之下的那座石橋。在6百德國突擊隊被圍殲之後,工兵排又在兩座橋頭部署了大片雷區。半小時之前,原本達武以為剩下1400名聯軍會發動下一次攻擊,但德國佬人僅僅派了一個連隊試探到橋頭,引爆了一兩顆地雷之後,就匆忙帶著受傷的同伴離去。偵查兵傳來的資訊,說德意志邦國的軍隊已就地駐防,估計是想請求援軍與火炮支援。

“一旦德國人的火炮抵達,就是我們轉移陣地的時候了!”達武在告訴面前的兩位連長。

按照安德魯長官的指示,來復槍團(旅)的使命重來都不是效仿呆板的線行列兵那般,同數量佔優的敵人進行硬碰硬的戰鬥,而是要堅持游擊戰與運動戰方陣,憑藉時間、空間與武器上的優勢,無休止的襲擾和消耗敵人,將敵人拖垮。

目前來復槍團使用的制式武器,是法軍10多年前仿製北美戰爭時期線膛槍的翻本。這種被命名為“1791年制式來復槍”,一般很少配置刺刀,但有士兵有佩劍。其有效射程接近400米,但最佳射程僅限於150米左右,因為是從山崗上居高臨下射擊的優勢,使得法軍來復槍手可以超常發揮。

與北美游擊隊使用的來復槍相比,1791年制式來復槍故障啞火率比較低,不足十分之一(北美來復槍的故障率高達六分之一),而且射擊精度高。只要沒有遇到大雨或暴雨,來復槍能持續發射。戰術方面,可以且戰且退,同隊友們做交替掩護,繼而將身後的追擊者一個接著一個的,釘死於茂密的叢林裡。

唯一不好的,就是填裝彈藥太麻煩了,當然這屬於前裝來復槍的通病。由於槍體內部刻有線膛,彈藥必須用浸過油的麻布包裹著塞進槍膛,其間還必須輔助小木槌的輕輕敲打。即便是訓練大半年之久的老兵,也只能在戰場上保證一分一發的速度。必須承認這個發射效率,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今年4月份,在駐倫敦大使肖弗蘭侯爵的協助下,軍情局的洛澤爾中校藉助其大使館武官的特殊身份,成功買通了英軍武器倉庫裡一名槍械保管區的主管,從廢品裡淘到一種後裝來福槍。這就是曾在北美戰場曇花一現的福格森來福槍。

顧名思義,福格森來福槍是英國軍械軍官弗格森,於20多年前的北美戰爭期間發明的,是一種很超前的武器。這種英制來復槍由於是後裝而非從槍口裝彈,射速高得驚人,大約可以達到每分鐘5到6發,而滑膛槍當時才3發,法軍的“1791年制式前裝來復槍”只能打到1發。和當下大部分來復槍一樣,福格森來福槍很少配置刺刀。此外,這種槍製作工藝很複雜,價格比普通的來復槍貴上很多,所以裝備量不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在本土總共生產了兩百多支福格森來復槍,而福格森帶了其中的半數帶到了美國。儘管如此,美國人對他很頭痛。後來福格森在國王山遭襲擊,身中8槍陣亡,這種武器隨後就消失於英軍序列。餘下1百支福格森來福槍被封存於本土的武器倉庫,10多年早已被世人遺忘。這也是被英軍庫管當做垃圾賣給法國人的緣由。

但話說回來,位於倫敦塔的英國軍械總局對武器的保養程度非常好,嶄新如初。那1百多支福格森來福槍除了少量留給軍械局當樣本參照外,全部下發給馬斯軍團北路軍,勒費弗爾將軍下轄的來復槍一團做臨戰實驗品。

必須承認,這種高效率的殺人武器,在阿登森林裡曾大放異彩。一個福格森來福槍連在爆炸與地雷工兵的配合下,成功遲緩了奧軍一個步兵旅的進行步伐,令其在近5天的時間裡,僅僅爬行了兩三公裡,還損失了三百多名官兵。

事後,好幾位軍械官在全面評估福格森來福槍的戰場表現後,一致認為它不適合大規模裝備,除了製作工藝複雜,成本比1791年制式來復槍貴上兩倍有餘的原因外,福格森來福槍還存在槍械的穩定性低,部件損耗率過高的嚴重缺陷。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福格森來福槍居然有了4到5成的報廢,直接導致使得這個英雄連隊不得不撤離戰場,回到大後方重新裝備新槍械。

從去年早些時候開始,蘭斯軍械局的法國化學家貝託萊在拉瓦錫院士的指導下,透過將金融汞融入硝酸並混合乙醇的方式,將之前極不穩定的雷酸銀改造成為安全性極高的雷酸汞,也就是雷汞,一種可以運用於槍炮方面的新式推進燃料。

今年2月,安德魯在參觀蘭斯軍械局時,就提出了利用雷汞研發撞擊式的安全火帽的想法。由於法國從來都不缺少銅,所以一開始,蘭斯軍械局一開始就是使用較為昂貴的銅底火帽。而另一個時空的英國人約書亞-肖,去前後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將雷汞火帽材質從最初的鋼鐵,隨後的錫合金,最後才定格為全銅製的安全火帽。

儘管有了安全火帽,但後膛槍的進展依然非常的緩慢,一個主要原因是子彈填裝後面時,氣密性非常不好,很容易傷害到搶手。不過,線膛槍子彈裝配方面出現了重大進展。在衛國戰爭爆發之前,一種圓頭柱殼鉛彈(米尼彈)在蘭斯軍械所研制成功,使得來復槍手無需隨身攜帶那個煩人的小木槌。

8月下旬,軍械所緊急研製了1百支新式來復槍,使用全銅製的安全火帽與圓錐形子彈(米尼彈)。解決了各種問題的後線膛槍威力盡顯,新式線膛槍的裝備大大增強了火力輸出。這種新式來復槍全槍重4.8公斤,口徑17.8毫米,每發子彈重32.4克(比之前的子彈體積小一些),但這種圓頭柱殼鉛彈的殺傷距離可達918米,550米內可以保證精確命中,威力相當巨大。

由於是重新設計的前裝來復槍,軍械工程師們為這種暫定名為“蘭斯1號步槍”配置了近戰刺刀,可以同普通滑膛槍一樣,將刺刀快速取下與重新裝配,便於近距離的防禦戰和肉搏戰。

蘭斯軍械局還邀請了在後方修整的福格森來福槍連士兵,進行了一場實戰測試,效果極佳。士兵們發現裝備銅底火帽與圓錐彈的新式步槍(蘭斯1號步槍),彈藥填裝速度不會輸給福格森來福槍太多,1分鐘高達4到5發;但在射程、精度、威力與可靠性方面,則要遠遠超過福格森來福槍和1791年制式來復槍。14-15米之內可以連穿兩張1.7釐米厚的白楊木木板,兩張木板間隔50釐米。

與以往一樣,新的槍械都必須經歷戰場上的實戰檢驗3到6個月之後,才能進行大批量生產與部隊列裝。福格森來福槍連,不,現在是蘭斯步槍連,被拆分為5個狙擊排,與隨軍的軍械師分別派往馬斯軍團的北路軍(勒費弗爾將軍指揮),東路軍(奧熱羅將軍指揮),以及司令官蒙塞將軍親率的軍團主力。

……

第二天的杜奧蒙堡要,負責守衛這座要塞的巴伐利亞公國指揮官陷入了極大恐慌之中。之前與沃堡聯合派出的收復凡爾登要塞的5千部隊,在路途中遭遇到大批法軍來復槍手的持續性打擊。回報來的資訊是幾乎損失過半,目前已經進退不得,只能依靠攜帶的20門火炮,龜縮一團就地組織防禦。

更為糟糕的是,東南4公里外作為姊妹堡的沃堡,居然被法國人一聲不吭的拿下。從沃堡要塞潰兵的口述中,這位巴伐利亞將軍瞭解到,那是法軍的奸細利用沃堡守軍空虛之際,策動了1千2百名法僑支隊的士兵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叛亂。

在叛軍的裡應外合下,堡壘外的法國-軍隊迅速佔領了整個沃堡要塞,繼而釋放與武裝了羈押於此的兩千名法國戰俘。至於要塞裡的1千6百名德意志邦國士兵,僅僅進行了15分鐘的有效抵抗,等到法軍指揮官發出保證會優待戰俘的喊話之後,德意志士兵紛紛舉手投降。

換句話說,法國人在下一輪圍攻杜奧蒙堡時候,已經增加了3千多名有生力量。此時杜奧蒙堡僅剩下八百名巴伐利亞公國士兵,外加3千多名累贅。後者是以痢疾為主的聯軍病號,那是軍醫官認為封閉的杜奧蒙堡能效隔絕疾病傳播,加之附近有潺潺的清潔山泉,以及環境的優雅,有助於恢復病號的身心健康。

如果單憑防禦倒也無所謂,指揮官有足夠的信心堅持到布倫瑞克公爵回援,或是支撐到彈盡糧絕再投降。必要時,3千多名病號拉出來也能抵抗一會兒。

但事實上,是巴伐利亞軍隊中的炮手們首先不幹了,他們拒絕冒死到炮臺執勤,因為使用了米尼彈的法國狙擊手能隱藏在4、5百米開外的樹林裡,對杜奧蒙堡炮臺上的炮手實施精確打擊。期初,要塞炮手還敢以發射炮彈(實心彈,霰彈的射程不足)還擊,然而40分鐘之後,要塞炮臺之上已經看不到活著的炮手,大半已陣亡,餘下的炮手都隱蔽到掩體裡。

要塞一旦失去火炮,防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如果法軍趁機在發動進攻,將很難堅守。即便僥倖守住了首輪,巴伐利亞將軍和他的軍官們很難保證挺住法國人的下一輪攻勢。還有一點,一旦把進攻部隊打毛了,氣急敗壞的法軍指揮官認定巴伐利亞人就屬於必殺的黑森僱傭兵一系,那就非常麻煩了……軍官們在簡短的商討後,杜奧蒙堡要塞上空升了一面白旗,巴伐利亞軍正式向法軍投降。

當沃堡與杜奧蒙堡接連失守的種種噩耗,傳到困守於兩座橋頭的3千多德意志援軍時,這些德意志邦國士兵的士氣瞬間集體瓦解。很快,帶隊的德軍(邦國)指揮官派出幾名使者打出白旗,與法軍指揮官達武上校進行和談。

在得到法軍指揮官會保證投降士兵的人生安全,並尊重軍官地位與貴族榮譽的之後,德意志邦國的將軍先是下令炮手用鐵錘和長釘封閉所有火炮的火門,澆溼所有發射火藥,繼而命令士兵收起刺刀,並將槍口朝下,集體列隊之後,向法軍繳械投降。

來自沃堡、杜奧蒙堡與兩座橋頭戰鬥中,達武上校指揮的第二來復槍團的2千名官兵,在工兵與軍情局特工的配合下,不僅成功收復了沃堡和杜奧蒙堡,鞏固了凡爾登要塞,還策反了一部法僑支隊,解救了兩千名法國戰俘。消滅或俘虜的德意志邦國軍隊1萬3千人(含3千多病號),這其中還包括數十門火炮。

如果算上莫羅上校兵不血刃攻佔凡爾登要塞,策反1千5百法僑支隊,以及俘獲了同樣數量的普魯士官兵。在一系列的凡爾登戰鬥中,僅僅兩天之內,法軍總共解救了兩千名法國戰俘,成功策反了3千7百法僑支隊的叛軍,消滅或俘虜的普魯士和德意志邦國軍隊高達1萬5千人。

凡爾登、沃堡與杜奧蒙堡的佔領,意味著法軍已攔腰切斷了布倫瑞克公爵率領的4萬5千名聯軍主力,同大後方之間的交通補給線,聯軍主力已變得孤立無援,徹底陷入3倍於己法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繼而完美實現了安德魯統帥與參謀部之前擬定的宏偉戰略意圖的第二步,切斷與圍困。第一步是誘敵深入。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場凡爾登之戰,改變了8月衛國戰爭以來,法國軍隊一直節節敗退,始終處於捱打不能還手的被動局面。此外,凡爾登戰鬥的勝利,也吹響了北方統帥部下轄三個軍團實施戰略大反攻的號角。

就在凡爾登戰鬥開始的同時,從凡爾登-埃坦-隆維與埃坦-梅斯-隆維的兩條道路上,僅僅組建兩個多月的法軍來復槍三團的1200名官兵,在弗里昂中校的指揮下,分成12個突擊連隊。他們在爆破工兵隊的支援下,或獨立作戰,或相互配合,突襲干涉軍的輜重車隊和軍需倉庫,炸燬河面上的所有橋樑,偷襲與拖延聯軍的增援部隊,綁架與刺殺法僑支隊叛軍軍官,將整個敵佔區與敵軍補給線攪得天昏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