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9章 第二次普法戰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9章 第二次普法戰爭

第二次普法戰爭的最早說法,源自安德魯統帥的《告士兵書》。然而,它還有一個更為響亮,流傳更廣的稱呼:“十二日戰爭!”。那是擔當普魯士特使的施泰因男爵趕赴科布倫茨,在法軍統帥部裡向安德魯提交宣戰書之日算起,再到首都柏林的最終不戰而降,僅用去短短12天的時間。

真實的歷史卻是,法國的易北方面軍已提前一週東渡萊茵河,藉口清剿曾經殺害法國和平居民的兇手為名,對普魯士最忠誠的盟友之一,黑森公國不宣而戰,實施了全面佔領與交通封鎖。不過,歷史一貫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位安德魯統帥說是什麼戰爭就是什麼戰爭;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同樣也是征服者說了算。

易北方面軍主力部隊依照計劃,於2月11日抵達萊比錫城下,這是一座隸屬於薩克森選帝侯國的商業自由市,位於德意志東部的萊比錫盆地中央,在魏塞埃爾斯特河與普萊塞河的交匯處,城市的東北方向分別是穆爾德河與易北河。整個萊比錫地區河流眾多,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尤其是農業、畜牧業與工商業非常發達,足以供應易北方面軍10萬大軍的食物、酒水與彈藥等軍需補給。

150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下詔,萊比錫周圍15德里的範圍內一直享有帝國集市的優先權,這就使得萊比錫的貿易集市地位日益突出。儘管在數十年來,由於普魯士歷代君主的勃勃野心,使得萊比錫屢遭戰火蹂躪,但它依然是德意志境內最著名的的博覽之城,商業之城。

萊比錫城郊的軍營駐地,作為求婚特使的巴斯維爾正在將自己身旁的薩克森公國的城市官員、地方議員,以及貴族鄉紳,逐一介紹給易北方面軍司令官蒙塞將軍、副司令皮埃爾將軍(奧什將軍),炮兵總監塞納蒙將軍、憲兵部韋德將軍與代理參謀長沙恩霍斯特上校等人。

在歡歌笑語與相互奉承聲中,賓主雙方整整糾纏了近1個小時,巴斯維爾特使這才將客人們送出方面軍的軍營,自己則跟隨蒙塞將軍等人回到會議室。

“抱歉,先生們!”望著滿臉疲憊不堪的將校軍官,巴斯維爾略帶歉意的解釋說:“我們需要薩克森盟友的大力協助,從而打亂了大家的休息時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蒙塞笑而不語,他朝奧什望了一眼,後者會意接過話題說:“事實上,方面軍非常感謝薩克森盟友的協助,至少軍需官們不用擔心後勤補給會出現任何問題。”

按照安德魯釋出的赦令,在易北方面軍在順利抵達萊比錫之後,巴斯維爾將成為易北方面軍決策委員會的七委員之一。整個決策委員會除了蒙塞、奧什、塞納蒙、韋德、韋德沙恩霍斯、巴斯維爾等六人外,還有一個遠在柏林的塔列朗。

其中,巴斯維爾與塔列朗均屬文官(外交官)身份,在軍人不得私自干政的同時,文官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方面軍的軍務。巴斯維爾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外聯絡,尤其與薩克森公國等盟國進行銜接;塔列朗的使命是繼續逗留柏林,並在軍情六處的協助下,於普魯士內部暗中鼓動反威廉二世的政治勢力。

在方面軍決策委員會的臨時會議上,巴斯維爾通報了來自柏林的最新消息,他說:“塔列朗確信,只要方面軍成功圍殲集結於波茲坦一帶的普魯士軍隊主力,以普魯士國王的兄弟亨利希親王,內閣大臣阿爾文斯萊本、斯特倫塞和盧歇西尼等人為首的主和派就會接管首都防務,效仿七年戰爭中,宣佈柏林為不設防城市,而不是繼續負隅頑抗……

目前,普魯士軍隊名義上的司令官依然是那位布倫瑞克公爵,但後者還留在自己公國的莊園裡做修養,已經確認屬於中風,並非普通的傷風感冒。目前,波茲坦的普軍指揮官是陸軍元帥威查德?馮?默倫多夫,出身於巴伐利亞公國。”

等到巴斯維爾彙報之後,蒙塞隨即將目光轉向憲兵指揮官,後者隨即說道:“據情報部門確認,普軍統帥部與他們的國王都相信法軍會在1793年春季之前,堅守萊茵河左岸防線,等待普魯士軍隊主動進攻的虛假情報。所以,普軍部署於波茲坦和勃蘭登堡一線的總兵力依然維持在7到8萬人之間,其中僅有半數參加過1792年入侵法國的戰爭,餘下的都屬補充新兵,幾乎沒有任何作戰經驗。”

韋德將軍再度補充道:“不過,依照普魯士王國的軍隊動員法案,他們可以在兩週之內將西線總兵力增加一倍,發展到15萬;如果再加上從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回撥的數量,估計兩到三週後,方面軍將要面對至少20萬普魯士軍隊。”

這一期間,代理參謀長沙恩霍斯特上校已將作戰地圖懸掛於會議室牆壁一側,等到韋德將軍話音剛落,他便藉助軍事地圖,接著陳述方面軍的作戰部署: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方面軍參謀部擬定的作戰目標,將是一週之內,圍殲波茲坦和勃蘭登堡一線的8萬普軍主力,最低程度也必須加以重創,使其無法形成一個作戰集團,最終迫使柏林方面簽署我們想要的和平條約。

儘管大軍抵達萊比錫城下之後,易北方面軍抵達普魯士邊境的事實已無法再做隱瞞。不過,依照原有的既定方案,從東渡萊茵河開始,方面軍對外一律統稱為馬斯軍團。軍情六處的情報特工與外交特使們正積極促使普魯士參謀部和他們的國王相信,法軍統帥部僅僅派遣了3到4萬人,目的在於偷襲柏林。

等到前頭部隊拿下易北河南岸的德紹城,那麼北渡易北河的方面軍與柏林之間之間僅剩下120公里,而且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與森林,之間沒有任何防禦性要塞或堅固堡壘加以隔絕。基於普魯士人排兵佈陣的習慣,那位年邁而保守的默倫多夫元帥一定會集結所有兵力於波茲坦南面平原,阻擊我軍向柏林進攻。至於未來兩軍會戰地點,我預計是在米興多夫與努特塔爾一線。”

奧什將軍忽然站起身來,他站在地圖前端詳了半天,繼而眉頭緊鎖的轉過身來,對著作戰部長質問道:“為什麼不依照原有方案,繞道東南方的措森與維爾道一線,從東面進攻柏林,卻是改為米興多夫與努特塔爾與普軍進行會戰。此處左右兩翼方向都是茂密的森林,大片的湖泊與河流,僅有中間一條狹長通道可供方面軍向北通行。一旦我軍沒能及時成功突破普魯士軍隊的防線,就很容易與敵人在此形成相互對峙的不利局面。等到三週之後,源源趕來的普軍反而會對我軍形成一個大包圍圈。”

似乎是在等候指揮官的這句詢問,沙恩霍斯特很是信心十足的解釋說:“皮埃爾將軍,哦不,抱歉,是奧什將軍!”會議室裡響起一片善意的輕笑聲。

為擾亂普魯士方面的情報收集,奧什將軍目前的對外稱呼是名不見經傳的“皮埃爾將軍”,其用意在於掩飾第一軍(原北方軍團)抵達普魯士前線的事實。至於已被裁撤原摩澤爾軍團,北方統帥部宣佈已經併入現為第三軍的原萊茵軍團。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這些措施都是種參謀部精心擬定的戰略欺騙與戰術欺詐的部分內容。目的在於促使處於“兵力佔優”的普魯士軍隊放棄消極防守,繼而主動出城迎戰,而不是龜縮要塞與城池,與易北方面軍大打消耗戰。

回到自己座位的奧什將軍同樣也笑了笑,示意作戰部長繼續說下去。

沙恩霍斯特說:“之所以更改方案,那是巴斯維爾先生於昨天下午告訴我,在軍情局與富爾頓工程師的協助下,四艘內河單桅商船已被成功改裝成“馬斯1號”蒸汽炮艇,並試航成功。這4艘炮艇總共裝備了52門12磅火炮,昨天一早已從德累斯頓起航駛入易北河,並將配合勒費弗爾將軍的先頭部隊,攻佔60公里外的德紹港。”

按照這位代理參謀長兼作戰部長的全新方案,一旦這4艘蒸汽炮艇沿著易北河一路北上,藉助便利的人工運河,成功駛入施諾維湖與哈菲爾湖,就能在普魯士軍隊的右翼方向形成一個巨大威脅。一旦條件允許,炮艇編隊還能夠協助易北方面軍,在普魯士軍隊的腹部與背後實施搶灘登陸作戰,動搖其軍心士氣的同時,從而攻佔波茲坦,威逼柏林。

……

德紹,位於穆爾德河匯入易北河處附近,距離萊比錫以北不足60公里。17世紀之後,這裡邊一直為安哈爾特王朝伯爵、君主和公爵的駐地。

數百年來,安哈爾特王朝作為薩克森公國保護國的存在,就如同西面的圖林根諸侯一樣。等到腓特烈大帝攻佔德累斯頓之後,那位安哈爾特伯爵便改換門庭,投靠了更為強大的普魯士王國。數年前,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不顧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的強烈抗議,堅持將利奧波德三世冊封為安哈爾特-德紹公爵,使其在國家地位上不遜於薩克森公國。

此時時刻的德紹城頭塔樓,53歲的利奧波德三世正在看著川流不息的法國士兵,高唱著亂七八糟的各種軍歌,以並不整齊的行軍序列向自己撲面而來,人海洪流在石灰石大道上猶如地毯一樣鋪展開來,成千上萬個頭盔與軍帽有節奏的上下晃動,顯得蔚為壯觀。

然而,等到這支法國-軍隊發現河面上的石橋已被守軍炸燬之後,好像打翻了粥鍋,人喊馬叫,居然亂得一塌糊塗。在足足等待了40分鐘之後,那位愚蠢的法軍指揮官才決定涉水過河。期間,那些穿著各色各樣,奇裝異服的隨軍商販和妓-女在千軍萬馬中東奔西走,並不顧憲兵的反對,同官兵們暗地做交易。

“這就是迫使4萬普魯士軍團投降的法國-軍隊?”奧波德三世的心中很是納悶,精明的布倫瑞克公爵怎麼就輸給了如此軍容不整且不停號令的法國佬。

“你們看到法國人有多少兵力?”安哈爾特-德紹公爵扭頭問道。

兩旁的將軍與參謀紛紛收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紛紛表示:眼前的這萬餘名法國士兵中除了兩個輕騎兵團外,其他的都是軍紀不嚴,缺乏訓練的線列步兵;火炮到是有幾門,但都是小口徑的4磅炮,屬於一個不滿編的炮兵連隊。見狀,指揮官們紛紛上前請纓,希望能出城迎戰,將法國入侵者趕出自己的國土。

此時,利奧波德三世也頗為心動,身為普魯士親王兼安哈爾特公國君主的他也想效仿自己的父親利奧波德二世,也是一名普魯士元帥,腓特烈大帝手下最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之一。儘管老公爵在利奧波德三世10歲那年不幸病逝,但公國的無數軍人依然在傳頌老普魯士元帥曾經的輝煌戰績。

當年在霍亨弗裡德堡戰役中,利奧波德二世率領21個步兵營排著整齊的橫隊,冒著奧地利炮火勇敢無畏地前進,忍受著傷亡,一槍不發,一直走到火槍瞄準的有效射程以內,隨著一聲令下,排槍齊射,他們的火力是如此地具有毀滅性,據說第一排齊射就打倒了一半敵軍……

經過短暫的考量之後,利奧波德三世決定御駕親征,選擇在城下恢復父輩的榮譽。很快,1萬多公國-軍隊離開城池保護,並在城下排列成整齊劃一的佇列,準備向兩公裡外的法軍發動猛烈進攻。

此時,已在今天凌晨就秘密隱藏於易北河南邊,野河蕩附近的4艘偽裝成薩克森公國的單桅商船開始顯露出自己的真實獠牙。這4艘炮艇突然升起了法國三色旗,並迅速掀開了炮衣,繼而將52門火炮對準了毫無防範的公國-軍隊……

下午1時,萊比錫軍營裡收到了勒費弗爾將軍送來的捷報:方面軍先頭部隊在4艘炮艦的強大火力支援下,於德紹城下成功殲滅了1萬5千名敵軍,走投無路的安哈爾特-德紹公爵最終宣佈無條件投降;與此同時,法軍傷亡還不足兩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