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章 第一次反法同盟與八千萬英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1章 第一次反法同盟與八千萬英鎊

與其他英國人不一樣,作為政客的韋爾斯利看待問題不會太過膚淺。眼前蘭斯城所謂的美麗、衛生與潔淨,是北方獨-裁者以殘暴無情的軍令手腕,施加給當地居民那成千上萬的苦役、流放,甚至是死刑,而產生的最終結果。

負責監視法國海岸線的英國本土艦隊的訊息一再證實:在敦刻爾克軍港,安德魯法國每週都要在此流放兩至三百名“罪犯”到北非殖民地,主要是阿爾及爾灣周邊;或是美洲各地,包括新奧爾良和法蓋亞那,以及法屬加勒比地區(以聖多明各、瓜德羅普與馬提尼克等地為主)。

至於被流放的人,除了常規的刑事罪犯,還有一切反抗安德魯統治的左中右派分子,有官員、律師、神父、軍官、士兵、醫生、商人、藝術家,高利貸者、社會活動家,土地貴族、吉普賽人,以及未能證明自己為法國公民身份的黑人奴隸。而能讓安德魯一次次容忍而選擇不流放或不忍加害的,只有科學家與工程師。

至少在這一點上,安德魯與英國歷史上的那個爭議頗多的大獨-裁者,克倫威爾非常相似。兩個人都依靠軍權和議會起家,但都喜歡搞獨-裁專-制,卻不太願意胡亂殺人(僅限於本國人)。最後,獨-裁者都是將這些寶貴人才,但又不怎麼聽話的“壞傢伙”們,統統投放到海外殖民地,為帝國的未來開疆闢土。需要補充一點,在英國征服與統治印度次大陸的兩百多年間,大約損失了3百萬人。

從個人感情上說,經歷過家庭不幸與事業挫折的理查德-韋爾斯利很是敬佩“蘭斯孤兒”安德魯-弗蘭克的奮鬥史。後者能在短短的4年時間裡,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律師,成為一個包攬軍政大權的最高統治者。

然而站在國家立場,莫寧頓伯爵堅持認為:安德魯法國將是大英帝國維繫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最大威脅。這個威脅,比起宣揚自由、平等、博愛的巴黎政-府更要強大。倘若蘭斯方面拒絕獨立於巴黎,那麼威斯敏斯特宮就必須將其視為革-命法國的一部分,竭力聯合歐洲各國君主勢力,對其實施無情打壓。

事實上,內閣首相小威廉皮特也是持有同樣的觀點。只是安德魯法國顯得太過油滑,他從不明裡暗地的向英倫三島輸出平民革-命,也不挑戰英國人在歐洲與海外市場的商業底線,還在貿易方式竭力拉攏(腐蝕)英國下院的反對黨領袖福克斯伯爵,以及輝格黨人理查?布林斯裡?謝裡敦等人,導致英國議會遲遲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繼而出臺針對革-命法國的戰爭討伐令。

然而,當安德魯法國將法國革-命勢力迅速向歐洲大陸廣大地區擴散,特別是版圖伸展到低地國家(比利時);1793年2月,還以微小代價贏得了普法戰爭重大勝利時,白廳感到不可容忍的威脅。此時此刻,英國開始走到對法戰爭的邊沿,但倫敦的紳士們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完美藉口。

等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巴黎革-命者推上斷頭臺後,英國內閣決定從臺下的觀眾席跳到舞臺中央,參加反對法國的軍事行動,並在全歐洲範圍內建立一個反法的君主聯盟。所以,公開宣稱已經得到英王喬治三世授權的首相小威廉皮特,實際上成了這場反法同盟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

為避免夜長夢多,小威廉皮特決定與議會下院的反對派領袖達成一項政治妥協,提出將安德魯法國與巴黎法國做分別對待。1793年3月下旬,英國外交部強令法國駐英國大使館關閉,也斷絕同巴黎法國的一切外交關係。但與此同時,英國內閣同意了原駐英國大使肖弗蘭侯爵,在使領館的原址上重建蘭斯駐倫敦的商務代辦,也就是安德魯法國在倫敦的使領館。

當然,這些都屬於小威廉皮特內閣的緩兵之計,一旦這場歐洲戰爭進行到白熱化階段之後,打紅眼的歐洲人已不知道該如何區分(或是顧及)安德魯法國與巴黎法國的種種不同。等到一兩次擦槍走火的不幸事件後,蘭斯就將與巴黎一樣,成為大英帝國,以及反法同盟各國的打擊物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時的巴黎,無論是雅各賓派,還是吉倫特派都對革-命法國的革-命力量充滿信心,同時他們還指望能得到英國國內民主派人士的支援,所以他們對英國、西班牙、俄國和奧地利等國的威脅毫不畏懼。另外,北方法國在兩次戰爭中很是輕鬆的打垮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反革-命勢力,並將自由樹種到布魯塞爾、科隆、科布倫茨、美因茨和柏林,給予了南方革-命者足夠的勇氣。

安德魯非常清楚,英國所以積極參加並組織反法戰爭,其目的雖然具有反對法國革-命的因素,但從根本上說,它仍然是17世紀末以來,英國和法國爭奪商業和殖民霸權的繼續,而並非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某種原因。

就在英國下院的議員們還在為是否向巴黎法國宣戰而爭論不休時,一向外表保持和平姿態的英國內閣乘此機會也作為法蘭西的敵對國在“外交戰場上”出現。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英國人與歐洲各國簽訂了七項同盟條約和六項援助條約。上述外交條約半數為不公開協定,需要某一事件來觸發。

從4月開始,英國開始成了反法同盟的核心國、鼓動家、提款機和軍火庫。英國的海軍已經率先出動,將大批流亡貴族送到法國西部的叛亂省份。在上下兩院的首肯後,英國內閣得到了八千萬鎊特別撥款(屬預算案),意圖在歐洲列強圍攻法國之際,伺機鞏固本國貴族政權,以及東西印度和海上的霸權。正如黎歇留和馬紮然乘英國內戰危機而擴大法國在歐洲的勢力一樣。

在柯尼斯堡,被安德魯法國打垮的普魯士王儲威廉三世,提前3個月得到了4百萬英鎊的復國與重建資金(半數為給安德魯法國的戰爭賠款);在馬德里,英國人策動了西班牙政府重新改組,反法派的“和平親王”戈多伊擔當西班牙政-府的首相;在維也納,奧地利人保證在得到英國人提供的戰爭資金,以及自己在瑞士、北義大利和南德意志特殊利益的承諾之後,美泉宮宣佈將在6月前,發兵援助岌岌可危的撒丁王國和瑞士;而荷蘭、漢諾威與布倫瑞克三國已在英國特使穿梭外交訪問下,締結了四方軍事同盟,準備組建一支10萬大軍對抗南方強鄰;至於流亡海外的波旁王室成員與貴族們正式承認小夏爾為路易十七,而後者的叔父,那位普羅旺斯伯爵也將作為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等到義大利半島上的那不勒斯王國,決定追隨羅馬教廷向巴黎法國宣戰之後,整個歐洲中只有威尼斯、瑞典、德意志邦國和丹麥是中立國。

而此時此刻的俄國,依然在消化吞到肚子裡的波蘭領土(烏克蘭與立陶宛)。此外,葉卡捷琳娜大帝還“一不小心”,看中了國土富饒但又軍力虛弱的波斯帝國,希望在煤鐵資源豐富的高加索方向繼續拓展俄羅斯的領地。所以,聖彼得堡很是高調的加入到反法同盟的陣營之中,但俄國人卻始終拒絕出兵。除非安德魯法國部署在奧得河的軍隊對自己“庇護下的普魯士和波蘭不懷好意”。

於是,南北法國四境都受到歐洲君主國-軍隊的威脅。在阿爾卑斯山區,巴黎法國將同12萬奧地利—撒丁聯軍作戰;在比利牛斯山區,巴黎法國同10萬西班牙軍作戰;在萊茵河下游(北岸),安德魯法國的北方方面軍與10萬三國聯軍相互對峙;在奧得河,安德魯法國的東方方面軍正監視著10萬普魯士軍隊,未來還可能有10萬,甚至更多數量的俄國-軍隊加入戰局;從北海到英吉利海峽。再到地中海,英國本土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加強了對法國海岸線的監視力度。此外,英國人還希望丹麥能夠加入反法同盟,從波羅的海方向封鎖安德魯法國。

整個1793年的初春時節,看似一場歐洲大戰將不可避免的爆發。但事實上,反法同盟的成員國彼此間並不信任,所謂的四面八方的聯軍計劃幾乎都停留於紙上談兵。至少在春季結束前,列強們都不準備與法國人大打出手。

不過,那些歐洲君主都渴望大肆揮舞8千萬英鎊的英國外交官來到自己王宮裡作客。然而等到4月下旬,倫敦方面卻傳來不幸噩耗,內閣首相小威廉皮特因為一樁政治醜聞而不得不主動下臺;此外,英王喬治三世的精神病也再度發作……所以,那8千萬英鎊留在英格蘭銀行,至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飛不起來。

但莫寧頓伯爵收到倫敦的外交通報時,他的第一時間感覺,就是正直的內閣首相遭人陷害了。無論如何,理查德-韋爾斯利都不會相信,才華橫溢、最富智慧和敏銳思想的小威廉皮特會犯下如此低階的政治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