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國寶級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6章: 內衣之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6章: 內衣之鄉

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近些年,一些服裝加工企業以及相關專業市場正在逐步退出或轉移到燕京周邊地區。

這一切主要是燕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需要。

非首都功能是指那些與首都功能發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作為一個有1億人口大國的首都,不應承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過多的功能。

國家設立雄安新區,用於集中疏解燕京非首都功能。

一般性產業,特別是一些高能耗產業、非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一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型企業,以及高階製造業中缺乏比較優勢的生產加工環節,這些企業都有可能從燕京轉移到首都經濟圈的其他地方。

原因很簡單,就是首都容不下那麼多的產業了。

特別是像的紡織業這種汙染嚴重的產業,肯定要從首都移出去。

這樣一來,就對於首都乃至北方地區的紡織服裝企業以及設計師選購面輔料產品帶來了一些影響。

也就是說想要在北方找到合適的面輔料供應商,就顯得非常麻煩。

以前的面料供應商就在燕京大紅門,一般走量的訂單,對面料的個性化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來一趟大紅門就能搞定。

儘管這裡大多是南方面料企業的代理商或者分公司,價格會比紹興柯橋等地有些細微的差距,但是比起自己東奔西跑來,還是能省很多精力。

紹興柯橋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

如果想要尋找面料供應商的話,每一年的展會都可以尋找到合適供應商。

但是柯橋,是在江浙。

距離燕京地區距離並不近,而且,遠水也解不了近渴。

這幾年燕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一些面輔料市場已經關閉,也有一些市場在進行轉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服裝企業尋找上游合作企業。

服裝廠的上游企業,當然就是面輔料企業,一個地方只有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配套,才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傾城內衣會在蘇州建立第二個廠區的原因。

因為異地辦廠會大大的降低生產成本。

以前燕經常會舉辦一些專業面輔料展會,如中國國際面輔料博覽會等,都已經遷往上海舉辦,這也為包含京津翼在內的華北以及東北等地區的服裝企業以及設計師尋找上游合作商帶來了不便。

這種不便,同樣也對於傾城內衣有了不小的影響。

至少在尋找供應商的合作商,就沒有那麼容易。

這也是傾城內衣這邊一直沒有辦法把紅星紡織換掉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這些年內衣行業經過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產業叢集,不過大部分都是在南方,比如粵省汕頭、閩南深滬、南海鹽步、中山小欖、深圳公明,浙省義烏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地方基本上都被稱為內衣之鄉,獲得內衣名鎮的稱號。

每個產業群具有他自己的區域優勢,而產業群之外的內衣企業,卻鮮有成功。

因為每個產業群之間的企業,看上去是直接競爭關係,其實也是互生關係。

珠三角本身就是輕工業區,國內的大部分內衣品牌都是在珠三角。

特別是汕頭,谷饒的文胸、陳店的文胸、司馬浦的睡衣、峽山的家居服、臚崗的保暖內衣、甚至成田襪子,臨近普寧的內褲,可以說是分工明確,應有盡有。

同時汕頭這裡還是產業鏈最完善的地區。

印染、織造、花邊、肩帶、海綿等,完全就是一條龍。

用一些人的話說,直接拿棉花過來,就能生產內衣了。

奈何,傾城內衣並不在汕頭。

實際上,除了汕頭之外,南海鹽步也很出名,也是第一個中國內衣名鎮。

曾經的7大內衣品牌風風火火,南海內衣城、模特選美大賽也曾經轟動一時。

國內的第一個內衣模特選拔大賽,就是這裡搞起來的。

當年確實很轟動。

這裡的品牌,主要佔據的是二線內衣市場。

至於深圳公明,一開始最要是就是為了世界名牌內衣做加工,後來就逐漸發展成為產業鏈。

主要是深圳毗鄰香港,是全球內衣尋求加工貼牌最早的地方。

不過由於地價、人才成本的上升,深圳內衣競爭力受損,部分國外訂單轉移到汕頭和深滬。

才有後來的汕頭以及閩南省深瀘內衣產業的發展。

至於中山小欖,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內褲生產基地板塊。

而閩南省**深滬,則一心一意做內衣外銷的板塊。

著名的小商品之鄉義烏,則是後來居上,誰讓義烏這些年發展那麼快呢。

國內外都很出名。

其實江浙地區,除義烏,還有溫州以及常州無錫兩地。

溫州皮革最出名,炒房團也很著名,做生意很出名,號稱東方猶太人,實際上,溫州的內衣產業也小有名氣。

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知名的內衣品牌。

至於常州無錫,最要是因為紡織大省帶動起來的產業。

不過跟溫州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品牌。

如果要說國內高階品牌的聚集地則是中海。

曾經,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中海內衣是中國絕對的老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著名的古今內衣,臺島的歐迪芬以及外國的黛安芬都是在這裡。

甚至,林崢嶸記得國內第一個內衣廣告就是在中海刊登的。

當然,那是在民國時期。

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確實很有歷史底蘊。

除此之外,北方沒啥影響力大的內衣之鄉。

青島濟南算一個。

齊魯內衣企業多以出口為主、內銷為輔,基本上是貼牌生產,利潤相對較低,在國際內衣分工中處於較低的環節。

針對日韓外銷、新興單一,OEM加工板塊。

最要是齊魯屬於曾經的紡織大省,改革開放以後,跟不上發展了。

除了青島之外,整個省份的經濟也嚴重下滑。

實際上,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就被稱為最大的世界工廠。

在服裝產業也不意外。

內衣產業同樣也是如此。

一開始就是代工廠。

在南方主要代工的就是歐美產品,比如深圳公明,汕頭、南海鹽步,以及閩南等地區都是如此。

而在北方,比如山東,主要就是負責日韓內衣產品的代工。

都是就近原則。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

在南方,同樣也可以接到日韓的訂單。

在改革放開初期,大部分的訂單都是從香港轉入,跟日韓方面做生意的也大部分都是港臺人。

相比較,代工要求不高的歐美內衣訂單,日韓的內衣訂單對於做工方面要求就非常嚴格了。

一般的代工廠都不願意接。

特別是小曰本的訂單,要求就更加的嚴格。

在青島濟南方面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

剩下的就是首都地區了。

燕京內衣嚴格意義上並沒有形成板塊概念,只是因為這裡是首都,雖然品牌稀少,但是憑藉特別的策劃和輻射力,卻形成了內衣行業大泰山北斗的內衣品牌。

一直致力打造中國內衣文化第一品牌的傾城內衣,在這個方面上做的就很成功。

主要還是在文化塑造宣傳上,下的功夫很足,整個國內其他的內衣品牌根本就比不上。

甚至可以被稱為行業經典教科書。

這也是傾城內衣的特色,而且還要把這個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畢竟在傾城內衣在燕京,並沒有人力資源以及成本優勢。

沒有完善的內衣產業鏈,上下游產業並不完善,從傾城內衣被紅星紡織這樣的供應商卡住命脈,就可以看得出來,傾城內衣在這個方面的困境。

但是在秦傾城的帶領之下,一樣成為最頂級的品牌。

就是靠著對於傳統內衣文化的宣傳打造。

這也是秦傾城為什麼鼓勵林崢嶸設計中國風內衣的原因。

主要是跟品牌的文化完全契合。

這也是傾城內衣在行業夾縫之中迅速崛起,成為行業頂尖品牌的原因之一。

不然,沒有完整的內衣產業鏈,工人成本又那麼高的情況之下,傾城內衣憑什麼異軍特起呢。

當然,燕京除了傾城內衣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品牌不可忽略,那就是艾美內衣。

艾美內衣跟傾城內衣還不大一樣,一直主打塑身內衣,營銷定位非常的準確,給內衣行業帶來全新概念的震撼。

正因為如此,艾美內衣才號稱塑身內衣第一品牌。

就是因為在塑身美體方面,艾美內衣一直走在前面。

當然,傾城內衣也不逞多讓。

秦傾城讓林崢嶸推出塑身美體內衣,就是跟艾美內衣搶佔市場。

如果在塑身美體內衣市場方面,傾城內衣還能夠分羹一杯,那麼對於艾美內衣來說,肯定是致命的打擊。

誰也不規定,傾城內衣就僅僅是優雅傳統,同樣也可以搶佔塑身美體內衣的市場。

但不管如何,在整個燕京。

要說著名的內衣品牌,肯定是傾城內衣跟艾美內衣。

短短幾年內崛起的兩個內衣品牌,一直被業內稱之為內衣品牌神話。

更不要說,艾美內衣現在的掌門人還曾經在傾城內衣任職。

在就跟了秦傾城以及程俊兩人的關係鍍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這種傳奇色彩,也不是什麼好事。

這不,現在艾美跟傾城內衣爭奪市場,就沒少出陰招。

在這其中,紅星紡織就扮演著很關鍵的責任。

這一次,傾城內衣的供應商大會,被選中的面輔料供應商並不多,只有五家。

其中只有兩家入圍,一家作為主要的主供應商另外一家作為副面料供應商。

如果主面輔料供應商出現問題,那麼就由副供應商盯上。

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次出現紅星紡織這種一家獨大的現象。

這種改變,主要還是因為林崢嶸。

每一個企業都會有長期穩定的供應商合作伙伴。

然而,僅僅是一家獨大,那麼對於服裝企業沒有什麼好處。

不僅沒有競爭,而且很容易就養成尾大不掉的困境。

紅星紡織就是最好的例子。

實際上,主面料跟輔料還是不太一樣的。

文胸屬於塑性和保護功能較強的內衣,它的製作除了需要製作內衣的各種普通面料之外,還需要各式輔料。

內衣的輔料是影響內衣的結構形態、外觀、內在品質、功能以及保養要求的主要因素。

內衣用的輔料種類繁多,主要有夾棉、襯墊、鋼圈、捆條、橡筋、定型紗、軟紗、肩帶、**、花邊、各種類型的溝扣、飾品等。

花邊,就是刺繡的一種,是以棉線、麻線、絲線或各種織物為原料,經過繡制或編織而成的裝飾性鏤空製品。

這一次檢測出現最大問題的就是花邊,也就是紅星紡織供應的花邊輔料。

除此之外,**也很重要一種輔料。

這玩意就是性感的代名詞,如果是情趣內衣的話,甚至會運用大量的網眼薄紗以及**。

所以對於供應商的挑選,其實是一個很繁雜的過程。

不要說,這種屬於臨時召開供應商大會了。

這一次,傾城內衣採用暗標的方式。

供應商需要有訂單,傾城內衣這邊需節約成本。

雙方都有需要。

但是價格肯定不是最關鍵的元素,只是參考因素。

因此,在挑選供應商的時候,林崢嶸看中的唯一指標並不是價格,而是質量。

所以第一個暗標,林崢嶸就直接把價格最低的企業給剔除了。

便宜沒有好貨,這話並不是萬能的,但是在利潤不高的情況之下,想要把成本攤薄,那麼質量肯定不好哪裡去。

投標確實是一個技術活。

很多供應商,為獲得訂單,拼命的把價格壓得的很低。

有時候,就算企業不賺錢,也要拿下訂單。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就是口碑。

打響在業內的知名度,類似於樣板房。

當然,在國內,供應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底價擠掉對手。

然而,對於傾城內衣來說,這一招,並不合適。

不僅不適用於傾城內衣,同樣也不適應於的林崢嶸。

所以投標開始,林崢嶸第一個決定就把最低價的供應商給去掉。

他乾脆利落的態度,讓周圍的眾人目瞪口呆。

這也太草率了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