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6章:符號學之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6章:符號學之爭

葉超得知,在1985-1987年出現了一系列在各種學科中運用符號學的文章,如安和居《‘符號學’與文藝創作》、安迪《短篇小說的符號學》、胡妙勝《戲劇符號學導引》、艾定增《運用建築符號學的佳作:評西雙版納體育館方案》、徐增敏《電影符號與符號學》、李幼蒸《電影符號學概述》、周曉風《朦朧詩與藝術規律:對於現代詩歌的一個符號學探討》、曾大偉《試論符號學理論與接受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鄭偉波《從符號學角度看翻譯等值的限度》、郭昀《情報與符號:從大情報觀看情報載體》等等。

符號學呈現了跨學科的特徵,覆蓋面之廣已經令人驚奇。

此時也出現了一些對這門學科作總體介紹的文字,例如毛丹青《符號學的起源》、陳波《符號學及其方法論意義》。到這個十年將結束的時候,符號學在中國呈現爆發的形態,開始出現綜合與匯流。

1988年1月,李幼蒸、趙毅衡、張智庭等在北京召開了“京津地區符號學討論會”,這是中國符號學界的第一次集會;1988年1月,李先焜發表《符號學通俗講座》(最後幾講由陳宗明負責);80年代後期,中國符號學的最早幾本專著開始出版:林崗於的《符號?心理?文學》(花城出版社1985年)可能是我國第一本將符號學應用於文學研究的專著。

接下來是何新將符號學應用於藝術研究的《藝術現象的符號-文化學闡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以及俞建章、葉舒憲的《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肖峰的《從哲學看符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可能是第一本符號學哲學專著;以後又出版了楊春時的《藝術符號與解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趙毅衡的《文學符號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符號學》(南京大學出版社01年版)

符號學,也有學派之爭……

符號學(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法國和義大利為中心重新興盛至歐洲各國,它的源頭不外乎胡塞爾的現象學,索緒爾的結構主義和皮爾斯的實用主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按理論形態也可分為:其一,卡西爾哲學符號學(新康德主義),以及皮爾斯哲學符號學;其二,索緒爾影響下的羅朗?巴爾特的語言結構主義符號學;再細分:一曰:以索緒爾說“語言學只是符號學一部分”,二曰:以巴爾特所言“符號學只是廣義語言學的一部分”,這符號學是擴大意義的語言學,更準確地說“元語言學”理論;

其三,前蘇聯學者勞特曼的歷史符號學,正好是索緒爾共時研究的反對等等。

李幼蒸認為:“今日最為通行的一般符號學理論體系共有四家:美國皮爾斯理論系統,瑞士索緒爾理論系統,法國格雷馬斯理論系統和義大利艾柯一般符號學。”

符號學作為一個跨越學科研究的方法的學科,當然少不了思想學術的革命性。後現代思潮裡,國人更易接受巴爾特之類。可我研習國學多年,跟隨潮流的意識早已淡漠。

靜心而論,那些西傳之學,國人不假思索的挪用,甚至鼓吹,倒早早使我厭倦。

國人必須明白,在西方學界裡的權威,可能在我們的語境裡是錯謬之極,符號學就有其特性,故願能尋到一種較為合理的研究方法,拙文僅是粗劣的嘗試。

主要學派……

索緒爾是瑞士開創現代語言學先河的語言學家,他本身並沒有作品傳世,有名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是索緒爾的教學講稿,由兩位學生組合編輯而成。

現代符號學(SemiologyorSemiotics)的詞語語源也是索緒爾按希臘語的“符號“衍生出來的用語。

索緒爾建立的符號學是作為一種對人類社會使用符號的法則進行研究的科學,有別於傳統語言學(Philology)對語言的歷史演變進行異時性(diachronic)研究,現代語言學集中處理在當下時空之中,語言內部的指涉法則,這種並時性(synchronically)的研究是索緒爾開創先河的提法,往後影響了法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英國哲學家維根斯坦、美國衍生語言學家NoamChomsky等。

由於索緒爾把語言符號分成兩部分來處理,為研究文化符號或者意識型態的學者,提供了有系統的分析方法學,80年代至90年代間,在歐美文化批評界符號學盛極一時。

到目前為止,全球學院訓練的文化批評者仍有不少使用符號學方法進行文化現象的結構分析。

索緒爾符號學的特點是:單一符號(sign)分成意符/能指(Signifier)和意指/所指(Signified)兩部分。意符是符號的語音形象;意指是符號的意義概念部分。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整體,稱為符號。

意符和意指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武斷性(arbitrariness),沒有必然關聯。例如英文中的“tree“的發聲及串字組合,因約定俗成的習慣被指涉為“一種以木質枝杆為主體的葉本植物“的概念。

皮爾斯的符號學……

皮爾斯認為,根據與物件的關係,符號可以分成三種:像似符號(icon)、指示符號(inde)、規約符號(symbol)。前兩種是具有理據性的符號。

像似符號(icon)……

像似符號指向物件靠的是“像似性”(inconicity):“一個符號代替另一個東西,因為與之像似(resemblance)”

任何感知都有作用於感官的形狀,因此任何感知都可以找出與另一物的像似之處,也就誰說任何感知都是個潛在的像似符號。

畫一個上帝在門口,可以代指教堂;畫五顆五角星代表五星級;在畫的香菸頭上打“×”,表示禁止吸菸。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是約定俗成的,如“×”;有些是相似的,如星星、香菸頭。倘若兩者完全一樣,那還是符號嗎?

固然不是。

天上的星星絕對不是五角的,那菸頭也不是照片。

符號傳遞信息一看便知,絕不能模稜兩可,讓人捉摸不透。(未完待續)